APP下载

关于高校大学生微博价值观念倾向的实证研究——以湖南科技大学为例

2013-05-14刘艳凤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3年6期
关键词:价值观念群体样本

刘艳凤,杜 婷

(湖南科技大学a.人文学院;b.潇湘学院,湖南 湘潭411201)

微博,俗称“围脖”,即微博客(MicroBlog)的简称,它是基于Web3.0新兴起的一种供用户获取信息、传播信息和共享信息的平台,用户可以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通过文字、图片或视频等超文本形式发送到个人微博首页上,文本内容通常限制在140字符以内。最早也是最著名的微博是美国的twitter,根据相关公开数据,截至2010年1月份,该产品在全球已经拥有7 500万注册用户。2009年8月份中国最大的门户网站新浪网推出“新浪微博”内测版,成为门户网站中第一家提供微博服务的网站[1],至此微博正式进入中文上网主流人群视野。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2年4月20日发布的《201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年度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底,微博用户数量达到2.498 8亿,增长率为296.0%。网民使用率从13.8%迅速提升至48.7%,成为增长速度最快的互联网应用[2]。而在这众多的微博用户中,大学生群体已成为一支重要的生力军,他们活跃在各个门户网站的微博里,充分利用微博这一新兴的社交网络媒体,发挥自己的话语权,直接或间接地促使了微博使用群体的扩大与微博系统的发展。因而,大学生这个群体究竟是如何看待微博的,微博对于他们有何意义,重大社会事件面前微博对于他们又有何影响等等,这一系列有关微博价值观的问题非常值得去探讨。本文立足于此,以湖南科技大学为研究视野,对大学生在微博使用中呈现出来的价值倾向作出相应概述,并进一步就如何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微博价值观做出有益探索。

一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取了问卷调查结合社会学统计数据分析法以及专家访谈法进行。本研究调查问卷的样本框定为湖南科技大学全体在校大学生。作为中国省属高校佼佼者中的他们基本能成为全国大部分在校大学生群体的一个缩影。2012年9月1日~15日期间,由湖南科技大学潇湘学院5位本科同学组成的“高校大学生微博价值观念问题研究”SRIP研究课题组成员在湖南科技大学教学楼、宿舍等地点随机发放问卷1 000份,共收回1 000份,其中有效问卷520份。由于客观条件所限,本研究无法对整个中国大学生群体进行更全面的抽样调查研究。因此,本研究难以确保统计结果精准地反映高校大学生整体的特征。

二 数据分析与研究发现

(一)样本

本研究以湖南科技大学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样本出生年在1989~1995年之间,年级分布为大一(12.7%)、大二(44.4%)、大三(31.2%)、大四(11.7%);专业分布为文科(53.8%)、理科(46.2%)。样本中男性占42.7%,女性占 57.3%。

(二)微博接触行为

本研究对不同性别、专业、年级的受众的微博接触行为从微博接触频率、微博接触内容、微博接触态度以及微博产生的影响四个方面进行了调查,具体情况描述如下。

1.微博接触频率

微博接触频率主要调查受众群体使用微博的频率。在校大学生微博接触频率的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群体接触微博频繁,更新速度快。调查样本中一周更新两三次者达到36.5%,每天都更新者达20.2%,超半数大学生将微博作为日常必备的媒体。相较而言,调查样本中几乎不更新者也占到了大多数,达23.7%(如表1所示),样本的微博接触频率几乎形成两极分化。对于微博使用积极者而言,微博成为了自身主要的社交平台,使用时间长,依赖程度高,对此类新媒体的接受度相对于鲜用微博者而言也较高。由此也可以看出,微博使用的频率直接影响到对待微博的价值倾向。

表1 微博更新周期

其次,从性别上分析也可反映大学生微博使用群体的区别。结果表明,微博使用者中男性占42.7%,男性接触微博频率高,在微博平台上比较活跃,经常更新微博者达到63%(如表2所示),女性则为52%(如表3所示)。由此说明,男性在微博的使用能力上强于女性,且对于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强于女性,更愿意主观上能动地去认知世界。

表2 男性微博更新周期

表3 女性微博更新周期

调查还发现,对于同一则微博讯息,男女生的反应各不相同,男性显得相对理智,女性显得相对感性;在微博的关注对象上,男性偏向于关注军事、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相关内容,而女性偏向于情感、休闲娱乐、星座等方面的相关内容。

2.微博接触内容

调查以专业作为区分,分别观察了文理科学生样本对微博媒介接触的内容。调查结果表明,样本登陆微博最经常进行的行为是发表原创微博、浏览关注的人的动态情况以及随便看看大家讨论的内容(如表4所示)。由此可见,微博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媒介,已经成为了大学生记录生活和消遣娱乐的社交工具以及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

调查结果显示,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微博的使用情况也不尽相同。文科生偏向于发表原创微博、关注热点话题等静态方面,而理科生却着重于参与热点话题讨论、提出问题寻求建议等动态方面,这种选择差异也折射出文理生对待微博讯息上不同的价值倾向。进一步研究表明,在对待“微博上盛传的一些信息(不论真假对错),你会怎么做”这一问题上,近五成的文科生选择马上相信并转载;而超五成的理科生则选择通过各种渠道验证后再考虑是否转载。由此可见,文理科学生的专业技能与特定心理上的差异也影响着大学生微博价值观念的分歧,文科生细腻的感性思维主导着他们在面对微博上的信息时的态度,在微博价值观念上,不自觉地流露出主观的感情色彩,形成感性而细腻的价值观。而理科生天生的理性思维则促使他们在对待微博这一媒介的问题上趋于理性分析,三思而后行,从而形成静观其变、谨慎对待的价值观。

总体而言,文科生一般将微博作为一个倾诉平台,而理科生更倾向于把微博当成一个互动平台。对于文科生而言,微博的价值在于能够让自己有平台抒发个人情感,写下自己的亲身经历,阅读书籍、观看影视剧的感受,了解资讯动态,结交朋友;而对于理科生而言,微博的价值则在于可以帮助自己解决问题,表达自己的观点,增长自己的视野。这两种不同的价值观念势必会影响大学生对待微博的态度。

表4 微博使用的内容(此题为多选题)

3.微博接触态度

本研究也调查了样本使用微博时的态度。调查结果显示,从年级分布上分析,微博用户中低年级(大一、大二)占多数,受访者中低年级的同学为297人,占到了55.2%,高年级(大三、大四)同学则是223人,占44.8%。且低年级的同学微博开通时间都在近一年内,这些群体偏爱于关注明星、娱乐动态,对微博操作界面简洁方便、信息更新速度快、娱乐性强等更有好感。

从表5看,关于在微博上发表言论是否会考虑各种有利和不利的因素,37%的低年级同学不会考虑这些情况,12.1%的低年级同学少数情况下会考虑;而高年级的同学就显得更为成熟理性,34.1%的高年级同学表示会考虑各种因素,31.4%的高年级同学大多数情况下会考虑。高年级的同学发表微博时,较少发布一些影响差的微博,但是低年级在发表微博时,相对而言偏向于率性而为,想到什么就说什么,欠缺考虑的情况较普遍。

表5 微博上发表言论是否会考虑各种因素

其次是转发微博的问题。我们每天都可以看到有成千上万条微博更新,微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快乐,用简短的字句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信息,但是它们的真假我们无法去判断。这就需要我们自己去辨别。高年级使用微博的时间长,对微博的了解相对较多,因此,在转发微博时,会先通过其他渠道进行验证、判断真假,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然后作出决定;而低年级的同学使用微博的时间相对较短,辨别力一般相对较低,转发微博时不会考虑太多。

对于热点话题的讨论,高年级的同学一般采取默默观望的态度,评论相对较为客观公正,即使真的侵犯自己的权益,他们的言语也较为缓和,以合理合法的行为维护自己的权益;而低年级的同学一般会积极参与讨论,评论较为激进,面对自己的权益被侵犯,会显得比较急躁。

4.微博产生的影响

本研究主要考察两个方面:其一,微博对个人(本研究针对大学生)产生的影响,其二,微博对社会产生的影响。

(1)微博对个人产生的影响。本研究针对“舆论说微博对大学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对此您的看法”进行调查,最终结果表明,41.7%的同学赞成这一观点,他们认为微博让大学生思想更加活跃,视野更开阔,同时也结交到了很多朋友。可见,从微博影响力来看,微博这一网络媒介已渐渐融入了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大学生通过频繁接触微博,接受外界的讯息,通过在微博中的互动,形成自身的价值观念。然而,20.2%的同学不赞成微博对大学生产生的影响,他们普遍认为微博与现实生活联系不大,微博仅限于一种娱乐消遣的工具,并不会对自身生活工作造成积极或消极影响。这种观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这一群体在使用微博中的价值观念,在面对微博上的讯息时不会随意相信或参与讨论。这一价值观念的形成使得他们更多时候是以旁观者的立场看待微博这一网络媒介。从数据中不难看出,持中立态度的大学生也占多数,为38.1%;这表明,这一部分样本肯定微博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影响力,但更多的是站在辩证的立场上看待微博,他们认为微博虽不能完全影响大学生的思想以及生活,但多少也有些联系,还是有一定的影响力(如表6所示)。

在微博的影响力的问题上,这三种不同的价值观念将直接反映在他们使用微博的情况中。

表6 微博对大学生产生了影响

(2)微博对社会产生的影响。对此,本研究以“认为微博对社会的影响”这一问题进行了调查。调查表明,样本认为利大于弊者占50.2%,认为弊大于利者仅占16.9%,而认为利弊相同者占到了32.9%(如表7所示)。可见,超半数样本肯定了微博的正面影响,认识到了微博在社会中所起的正面作用。因此在微博运用上会考虑到正面的社会效应而作出正确的判断,这也将引导大学生群体形成系统而正确的微博价值观念。

表7 微博对社会产生的影响

结合表6和表7数据分析表明,样本所选择的“微博对个人产生的影响”与“微博对社会产生的影响”是成正比的。大多数样本赞成微博对大学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且绝大多数样本同样认为微博对社会产生了利大于弊的影响,且这两种影响都是正面的。由此可见,大学生在使用微博的过程中,形成了信赖微博、充分运用微博的积极作用的价值观念。不可忽视,一部分样本在对待这两个问题上都站在了中立的立场上,这种辩证看待的价值观念也充分代表了当代大学生对新兴媒介的态度。少数样本表现出的对微博影响力的不赞同以及认为微博弊大于利的态度,也充分说明了微博自身发展中反映出的弊端与不足。

三 结论与探讨

在上述实证调查和细致分析的基础上,本项研究得出如下结论。

第一,从大学生群体的微博接触行为来看,高校大学生接触微博频率较高,接触内容较广泛,拟成为微博用户的主力军。但大学生在微博更新上普遍较慢,且从内容接触来看,层级化明显,高年级的学生(尤其是理科男生)倾向于新闻时政,并积极参与表达观点,而低年级的学生(尤其是文科女生)更倾向于休闲娱乐及情感方面。

第二,从大学生群体的微博接触态度来看,低年级和高年级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低年级大学生在微博使用中主观随意性程度较大,随意转发微博信息,欠更理性考虑;而高年级大学生相对较谨慎冷静,这两种截然不同的价值观念较普遍地体现在对一些重大社会事情方面的认识与思考上。

第三,从微博对大学生的影响来看,微博在大学生群体中已完成了由网络媒介向社会化媒介的过渡,大学生群体通过微博解决诸多问题,建立社交关系等等。同时,大学生普遍认为微博对个人发展以及社会进步起到了积极作用,并肯定了微博的正面影响。但也有部分大学生认为微博与现实生活联系不大,微博仅限于一种娱乐消遣的工具,不会对自己的生活学习产生影响。

由上述结论可见,微博凭借互动性强、信息涵盖范围广、更新速度快等优势吸引了大学生群体的使用。但是就在它给广大受众带来诸多便利或益处的同时,也存在一些诸如歪曲事实、误导舆论、传播放大虚假舆论热点等不足。有鉴于此,如何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微博价值观念便成了本项研究的主旨所在了。通过研究分析,本课题组成员试从如下几方面进行探讨。

第一,大学生群体层面。作为微博的使用主体,高校大学生要加强道德修养和新闻素养,应秉持着遵守法律法规以及道德行为准则,严格要求自己的微博使用行为,做到实事求是地发布信息,冷静地转发信息,减少虚假信息的再次传播;同时要提高鉴别信息的真伪能力,莫让自己成了别有用心者的“帮凶”。

第二,微博媒介层面。一方面,应坚持信息真实公开的原则,在信息传播行为上引导大学生形成对事物的正确认识,从而引导大学生树立辨认信息真假,客观分析事物的价值观念。另一方面,应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和严格审查制度。建立完善的虚假信息过滤机制,推动信息搜索引擎的建设,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3]。在严格验证微博信息真伪的基础上,坚决杜绝个别群体利用微博谋取暴利,进行欺诈、犯罪行为等,杜绝黄色信息的泛滥,为微博用户营造良好的使用环境,从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使用微博,杜绝犯罪的微博价值观念。

第三,高校及相关教育管理部门方面。随着微博的发展,大学生已成为微博用户大军,且对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等各方面已产生了巨大冲击,因此,高校及相关教育管理部门对大学生的微博价值观引导的问题显得十分紧要。一方面,高校可以建立属于自己的官方微博网络平台(目前我国高校普遍已开通官方微博网络平台),通过微博积极开展学校和学生的积极对话,对大学生微博价值观念的正确引导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和物质基础。另一方面,高校教育部门应正确引导微博舆论导向,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微博价值观念。如可以采取在官方微博上发布辟谣信息、就热点话题与大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定期开展以学习为主题的线下活动等,把线上的微博群机制与线下的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相结合,打造一个完整的、虚实结合的链式思想政治教育机制[4]。

第四,国家和政府层面。对于微博这一新兴媒介,国家和政府应贯彻以疏为主、引导优先的策略,积极发挥引导作用。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加强对微博新媒介使用行为的监管。国家应适当出台相关管理条例,对微博机制进行管理与合理约束。如北京市2011年12月推出了《北京市微博客发展管理若干规定》,提出“后台实名,前台自愿”等条例。(2)积极推进信息透明化建设。信息的公开透明是社会安定和谐的保障,它可以最大程度地避免谣言和失实信息的出现以及通过微博平台进行散布,减少这种新媒介潜在的负面作用[5]。

第五,社会环境层面。社会环境作为微博存在的重要依据,应充分给予微博发展壮大的空间。微博传播的信息大多为普通用户制作,具有现场的鲜活感和真实性,在互联网的去中心化传播语境中如鱼得水。因此,传统媒体(如报纸、电视)以及网络媒体(如手机、网络)对于微博应采取辩证看待的态度,适当给予微博媒介舆论引导以及技术上的支持,在社会上营造和谐的微博发展环境,以此来正确发挥微博的舆论引导作用,从而引导大学生正视微博的社会力量。

[1]白晓晴.微博应用于新闻传播的优势与意义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0(13):91.

[2]新媒体蓝皮书: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M].北京:社科文献出版社,2012.

[3]汪利娟,李 晓.微博传播中的舆论引导策略[J].新闻爱好者,2011(17):13.

[4]李 祥,熊振钦.探究以微博为载体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机制[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5):50-51.

[5]方 冰,管华骥,周荣庭.微博客的把关问题及其对策[C]//第六届地区媒体与科技和社会发展研讨会论文集,2008.

猜你喜欢

价值观念群体样本
用样本估计总体复习点拨
新时代价值观念冲突与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发展研究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推动医改的“直销样本”
随机微分方程的样本Lyapunov二次型估计
电影《老炮儿》的价值困顿
混血家庭的悲剧
村企共赢的样本
文化流动视域下的城市价值观念创新:以“深圳十大观念”的生成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