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素质教育的五点反思考

2013-05-10丁建存

科学时代·上半月 2013年3期
关键词:基本技能基础知识素质教育

丁建存

【摘 要】本文主要阐述了对素质教育曲解和错误认识的五个方面。素质教育不是不要知识的传承;不是不要双基教学;师生互动不是“满堂问”; 自我探究不是放任自流;课堂活动不是乱动。

【关键词】素质教育;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教育改革已成为势不可挡的滚滚洪流,但是,在教育改革的洪流之中,难免会鱼龙混杂,泥沙俱下。在素质教育这曲交响乐中,出现了种种不合谐的因素。素质教育被严重误解和扭曲,给教育教学带来诸多不利的影响,甚至造成了严重的后果。本文主要从五个方面谈对素质教育曲解和错误的认识:素质教育不是不要知识的传承;不是不要双基教学;师生互动不是“满堂问”; 自我探究不是放任自流;课堂活动不是乱动。

素质教育不是不要知识的传承:在小学、初中、高中阶段,学生学习和应当掌握的知识,都是最基础的知识,这些基础的知识为将来进一步学习、工作和生活准备最必要的知识准备。对汉字的认识,词汇掌握,对课文背诵,对数学、物理基本公式的掌握应用,对历史、地理一些基本知识的了解和认识…这些知识都是人类几千年文明遗留下来的精髓。无论进一步深造还是工作生活,都是我们的立身之本。对于这些基础知识,不但应当掌握,而且应当牢固掌握,系统地掌握。某些教师只是让学生自己看,自己思考,让学生集体讨论,没有计划,没有措施,没有步骤,没有目的。学生自己看过、讨论过以后,教师没有归纳,没有总结。整个一堂课云里雾里,教师不知道自己教了些什么,学生不知道自己学了些什么,教师学生都是一头雾水。

素质教育不是不要双基教学:双基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中小学阶段是为将来的学习和生活打基础的阶段,识字、汉语词汇、英语单词和词汇、对语文英语背诵、对一些常用文体写作方式掌握、一些数学物理公式的基本原理和应用都需要牢固地认识、理解、掌握。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一些人打着素质教育旗号,忽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严重匮乏。例如,一位语文教师讲的《背影》一课,没有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也就更无从谈起:

教师:同学们,现在我们学习《背影》,同学们先朗读课文(朗读结束以后)

教师:这篇课文好不好?

学生:好。

教师:现在分组讨论,这篇课文好在什么地方?

(几分钟以后)老师对若干个学生提问。

学生甲:课文中塑造的父亲的形象很好,父亲是一个很爱儿子的父亲,亲自为儿子买橘子。

学生乙:本篇课文前后照应,结构严紧。

学生丙:课文中的描写很精彩…

语文课上,在让学生自我阅读自我探究的同时,忽视了对字词的认读理解和记忆,忽视了文章的前后逻辑结构,忽视了对精彩段落的分析欣赏,忽视了对课文的整体把握。

师生互动不是“满堂问”:有些教师片面追求课堂提问这一形式,对提问的动机目的没有进行认真的准备设计,不管是否有疑问,无论难易,甚至一些毫无价值的问题都要提问。传统的“满堂灌”变为现在的“满堂问”。“知不知”“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行不行”“怎么样”之类毫无启发性、毫无信息含量的对话充斥课堂。在这种“满堂问”的教学中,一方面把整体性的教学内容肢解得支离破碎,从而大大降低了知识的智力价值。知识的完整性、整体性、逻辑性、智力价值在“满堂问”这种形式支配下,失去了应有的价值。一方面把对话庸俗为问答。课堂一问一答,表面上师生互动,实质上是教师用提问的方式去“灌”。直到让学生钻进教师事先设计好的套子里才罢休。这样的素质教育与其说是素质教育,倒不如说是白话连篇的教育。

自我探究不是放任自流:有些教师片面追求自我探究,而对整个探究活动,教师没计划、没目的、没步骤、没要求,活动以后教师没总结。在强调把时间还给学生的同时,有的教师一上课就让学生自己看书,没有提示、没有指导、没有具体的要求,没有信息的反馈,让学生一看到底,“满堂看”变成“自流看”。有的教师一味强调自我探究:书上的内容自己看,学习的问题自己提,学习的方式自己选,学习的伙伴自己找,学习的结果自己总结。这样做,学生表面上获得了自主的权利,可实际上并没有实现真正自主。自我探究变成了放任自流。自我探究变成了教师无所事事,学生一脸茫然。

课堂活动不是乱动:有些教师为了让学生动起来,课堂上,学生一会儿忙活这个,一会儿忙活那个,自始至终教室里乱糟糟、闹哄哄,把这种混乱教学称为“课堂活动”。这样的活动,外在多于内在,形式多于内容,外表多于理性。

为活动而活动,为表演而活动,为应付而活动,情感与理智分离,动手与动脑脱节,过程与体验分离,有活动没体验,有活动没总结,有活动没反思,活动价值丧失殆尽。有的课堂活动,对一些毫无价值的问题都要在小组里讨论,讨论又没有计划,没有针对性,没有科学的合理的时间安排,有时学生还没有进入合作学习的状态,小组学习就在教师的要求下结束了。课堂小组活动处于随意状态,偏重于形式,缺乏其内在的认识和反思,尤其是缺乏深层的交流,讨论的问题都是一些皮毛问题,一些显而易见的问题,只是停留在知识的表面。整个活动可以说无实事求是之意,有哗众取宠之心,形成探究的“异化”,先看下边的案例:

在一节地理公开课课上,教师讲的是海陆分布,在上课一开始教师首先开展了一个活动:(教师拿着一个地球仪,通过活动来说明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同学们,现在我们做一个小游戏,把这个地球仪依次传过去,传到第十位同学。

同学们开始传地球仪,传到第十位同学以后,老师说:停。在传递过程中,手摸到陆地的举手,结果有五个人举起了手。我们再来一次,又是十个人依次传递过去。这一次手摸到陆地是四个人…接下来教师又让学生传递2次,都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教师与其说是让学生活动,倒不如说教师设计了一个套子,让学生往里钻,但是,这个套子又没有设计好。七分海洋,三分陆地,这是个比例问题;学生依次传递地球仪是一个概率问题,拿一个概率问题来证明比例问题,会不出错吗?学生越传越糊涂,越传越茫然。诚想这样的“启发”有必要吗?这样的“启发”有意义吗?这样的“启发”有价值吗?

素质教育不是形式,素质教育不是演戏给别人看。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开展的今天,是否应当反思一下,总结一下。实际上,素质教育学生应当有更优秀的分数;素质教育学生应当有对知识整体把握,系统掌握的能力;素质教育学生应当有更熟练的听说读写的能力;素质教育学生应当有更加坚实的基础知识;素质教育学生应当有更高的升学率。

猜你喜欢

基本技能基础知识素质教育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1+X”课证融通下《飞机维修基本技能实训》的活页式教材开发与设计研究
在素质教育中树立文化自信
浅析我国的素质教育政策
通过变式训练,夯实基础知识
关注课堂教学,落实“四基”要求
第2讲 “方程(组)与不等式(组)”复习精讲
假期数学竞赛指导(二)
也谈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