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與合夥人那些不得不說的事 創業 別合夥?

2013-04-29史瑩

台商 2013年8期
关键词:成員創業人員

史瑩

「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眾人拾柴火焰高」。在當今這個事事都要競爭的時代,做企業,只靠一個人單打獨鬥往往勝算不大,而三五幾人的創業合夥就成了時下最熱門創業模式。合夥的人員之間有形同手足的親兄弟,也有一起長大兩小無猜的發小,也有同窗苦讀的同學等。綜觀下來,合夥的開始往往很美好,歃血為盟,生死與共,感人肺腑,但結局大都讓人唏噓不已。雖然有劉關張桃園三結義成就一番偉業的佳話,但更多的是諸如韓信助劉邦打得天下後「狡兔死走狗烹」充滿悲情的感慨,趙匡胤功成名就後「杯酒釋兵權」的過河拆橋。

近日,一部以新東方創業故事為基本原型的電影《中國合夥人》在大陸市場火得一塌糊塗。關於這部電影有人讀到的是勵志的青春故事,更多的人看到的的是關於合夥人的那些事。尤其是王陽在自己的婚禮上,眼見成東青與孟曉駿沒法坐在一張桌子上,憤怒之下脫口而出的那段經典台詞:「千萬別跟你的丈母娘打麻將,千萬別跟你最好的朋友合夥開公司。」讓人印象深刻。

電影裏,雖然最終三人在摒棄前嫌,攜手度過難關後,將新夢想帶入納斯達克。但是不可否認,在面對利益、目標衝突時,三個人的友誼還是經受了極大的挑戰,而現實中新東方創業三大元老也早因經營理念的不同而和平分手。

從兄弟到冤家從夥伴到仇人

當然這還是好的,曾經的兄弟後來拔刀相見者不足為奇。像真功夫,蔡達標和他的小舅子潘宇海在1994年創立,在企業不斷發展壯大的時候,蔡達標和潘敏峰的婚姻也走到了盡頭,而與潘宇海的矛盾亦浮出水面,演變為難以挽回的內鬥,並對簿公堂。

1998年已經賺錢了第一桶金的吳長江和兩位高中同學投資100萬(人民幣,下同)創辦了雷士照明,吳投資了45萬,到2005年由於經營理念的不同,三人終於要分道揚鑣了,按理出局的應該是吳長江,但坊間傳聞,吳長江在談判桌上放了一把砍刀,讓兩位相識多年並一起打天下的高中同學每人拿走8,000萬走人,兄弟最終反目成仇。

事實證明,兄弟情義有時候是靠不住的。中國需要創業精神,需要合夥人精神。

創業能不能成功,創業團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企業的成長也取決於團隊的成長。從「千萬別跟最好的朋友合夥開公司」我們能得到什麼創業團隊建立經驗呢?

利益是檢驗朋友的一條準則,但永遠別把友誼拿去作檢驗。

創業團隊建立的原則

首先,合作不是因為關係好,首先看對方是否能獨當一面。不能獨當一面,再好關係也不能合作,否則沒有意義;其次,合作要有共同的創業理念,是為自己發財?還是為解決顧客的問題?是想自己過好,還是要大家都過好?第三,合作要有組織紀律,要想合作好,先約法三章。總之你不是家族化創業,就要走合作制,否則單打獨鬥十之九八是失敗。

有這樣一個未經證實的統計數據:5年之內,90%的創業者會倒閉;10年之內,剩下的10%的創業者中的90%也將會退出市場,也就是說,10年之後,只有不到1%的創業者會倖存活下來。

創業者為什麼壽命會如此短呢?許多人分析,原因在於創業過程中,幾個股東意見不一致,發生內鬥。事實上最主要的原因在於他們缺少一支優秀的創業團隊。而一個優秀的團隊,從人員結構來看,必須滿足這三點:

(一)優秀的創業團隊的所有成員都應該相互非常熟悉,知根知底。在創業團隊中,團隊成員都非常清醒的認識到自身的優劣勢,同時對其他成員的長處和短處也一清二楚,這樣可以很好地避免團隊成員之間因為相互不熟悉而造成的各種矛盾、糾紛,迅速提高團隊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二)創業團隊人員應該各有所長,能力互補。創業團隊雖小,但是「五臟俱全」。創業團隊成員不能是清一色的技術流成員,也不能全部是搞終端銷售的,優秀的創業團隊成員各有各的長處,大家結合在一起,正好是相互補充,相得益彰;

(三)創業團隊中必須有可以勝任的領導者,而這種領導者,並不是單單靠資金、技術、專利來決定的,也不是誰出好的點子誰當頭的。這種帶頭人是團隊成員在多年同窗、共事過程中發自內心的認可。

許多創業團隊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消亡了,很重要的原因在於創業團隊的帶頭人其實根本不是一個合格的領導者。而其認為領導者的作用,就是「拍腦袋搞獨裁」!

俗話說「天下無不散之筵席」。合夥創業就可能有合夥人退出的一天,當合夥人退出,何時退出,退出的具體原因以及退出所產生的損失由誰來承擔,這些問題都要提前協調清楚,以便簽訂合作合同後,合作雙方也不會因為日後退出創業專案而反目成仇,因此,恰當的退出機制也是合夥創業一個非常重要的部分。

猜你喜欢

成員創業人員
第七屆立法會選舉基本會維持36個投票地點
你好,你好!
完形填空一则
最强新成员
无限追踪⑧
創業切忌盲目跟風,籲做好能力匹配與職業規劃
團隊凝聚力「攻破」目標「城池」的重要力量
跟踪导练(四)
葉檀 創業不是就業的替代品 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創業
助青年創業還是“授之以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