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构班级文化,优化心理环境

2013-04-29龙燕芬

师道·教研 2013年8期
关键词:班级班主任心理

龙燕芬

学生在学校、班级里开始积累做人的道理,同时也是在积累的过程中促使心理上的健康和成熟。在班级文化建设之初,我有意识地将心理环境营造的内涵渗透进班级文化的建设中去,从班级文化的硬环境和软环境入手,即静态文化建设与动态文化建设。

一、心理环境硬环境的建设

硬环境的建设包括班级个性文化内涵、课室布置、班级墙报、班级管理制度等方面的建设。

1. 创设班级个性文化内涵是构建良好班级心理环境的基础。

良好的班级文化不会自然而然地产生,班主任需要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和灌输,使学生们树立健康的思想导向和牢固的班级文化意识。心理学家认为,人具有模仿、暗示、从中认同等心理感染作用,这种伙伴之间的心理影响和行为互动,对他们的身心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影响极大。学生是班级管理的真正参与者,而且现在的学生在越来越民主的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影响下逐渐有了强烈的民主意识。因此,班主任老师要利用好这个契机,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充分发动全体学生,让他们献计献策,发表自己的见解,共同创设属于自己班级的个性文化内涵,而在这个过程中也会让学生得到很好的锻炼。

记得在班级文化建设初期,我班从班级常规管理入手,规范学生个人行为,结合学校文明班三好班评选的要求,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举行本班的班名、班训、班级公约和班徽征集活动,倡导学生人人参与,小组合作,全班展示,择优选用。比如在班名的确定上,有同学认为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要经常拥有一种阳光的心态,因此,命名为“阳光班级”;也有的同学认为快乐是人生中最可贵的东西,因此,命名为“快乐小鸟”;还有的同学认为学习要向蜜蜂一样勤劳,不断给人类采集更多更甜的花蜜,这才是一种乐趣,因此,命名为“蜜蜂园”;等等。经过同学们的精彩讨论,最后选出我班的班名为“乐知班”, 快乐求知,快乐是一种心态,希望每一个学生每天都拥有快乐阳光地心态,快乐地学习和生活。班主任通过开展班级特色活动,让班级文化深入到每个学生的心里,更让班级文化的这颗种子深深地植在这片沃土里,从此健康成长,开花并结果。

2. 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是构建良好班级心理环境的关键。

创建一个和谐整洁充满美感和富有文化气息的教室环境相当重要,它既能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给学生以催人奋进的心理暗示,它更是推进良好的班级心理环境建设的一种无形的力量,同时一个和谐整洁充满美感和富有文化气息教室环境有如一位沉默而有风范的老师起着润物细无声的作用。营造优美的教室环境能给学生以清新舒适之感,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有些班主任老师却喜欢一手包办,这样在一定程度上抹杀了孩子们的智慧和才艺。我认为,班主任老师应发动全体学生用他们的智慧和双手来布置教室。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让他们自己动手设计, 自己动手布置,要使他们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得到锻炼和提高。为了激发孩子学习的浓厚兴趣,我建议孩子自己书写一些催人奋进的名言警句,可以加上一些个性的设计,张贴在教室的墙壁上,这样一来,学生都有一种自我展示才华的舞台,而且在展示中学生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班主任老师还要充分利用黑板报或墙报,可以以每月为一个主题,也可以以班级的奋斗目标为题,出主题墙报。比如,结合三月份的向雷锋同志学习的活动,号召学生助人为快乐之本,可以出一期题为“雷锋精神显光彩”的主题墙报;为了让学生提高安全的防范意识,树立安全第一的指导思想,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救自护知识,及时维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和进行简单的互救,可以出一期题为“自救自护,健康成长”的主题墙报;为了让学生能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形成一种无形的竞争,促进学科的有效交流,可以出一期题为“英语学习我最精彩”,通过手抄报等形式展示学生作品,作品得到了肯定,学生也得到了发展。

3. 制定合理的班级规章制度是构建良好班级心理环境的保障。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以人管人,难以服人;以纪律人,则可服众。所谓这些 “规矩”就是班纪班规。班主任老师可以根据学校的校纪校规,结合本班班级的实际情况,让全班同学共同参与班规的制定,经过讨论、制定和实施这样的一个过程,既是给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机会,又能让班级文化得到更深层的深化。同时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评价必须做到规范化、具体化、合理化和制度化,班主任老师可以让学生轮流参与班级管理,让大家都有班级管理的体验。有了制度作保障,班级的学习氛围、师生关系以及生生关系等各个方面都会有很大的进步。班主任老师为了加强宣传力度,明确遵守规章的作用,可以借助一些班会课或思想品德课,使学生正确理解规章制度的内容,把班级规章制度转化为一种观念,从而将带有强制性的要求变为学生的一种自觉行为,使班级规章制度既起强制作用,又能发挥激励规范作用。

二、心理环境软环境的建设

光有硬环境的创建是不够的,还得兼顾软环境的建设,包括班主任老师本身的示范作用以及定期进行一些有针对性的心理活动和辅导工作,以此来丰富班级心理环境的内涵。

1. 教师自身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构建良好的班级心理环境的前提。

前苏联教育家契尔卓娃说过,教师心理素质对学生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奖励和惩罚制度不能替代的一种教育力量。很多理论和实践都表明,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对学生成长有重要的影响。班主任作为学生管理结构中最基础的设置,是连接学生与学校的纽带,是上行下达的中枢,在优化班级心理环境中起主导作用。他的工作作风、工作态度、工作成效等都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发展。对学生平等相待,关心学生的成长,创造美好的心理环境是对班主任工作的起码要求。

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会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也指出:“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建立在老师人格的活的源泉中才能涌现出教育的力量。没有老师对学生的直接影响就不可能有深入性格的真正的教育工作,只有人格能够影响人格的形成和发展。”由此看来,教师的健康心理素质及人格的榜样力量是造就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源泉,心理素质及健全人格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环境的关键。可以想象,如果教师情绪不稳定,工作缺乏热情,学生就会心灰意冷,无所适从,丧失上进的信心。教师性格偏执,学生就会滋生逆反心理。教师心理失衡,也会使学生由热情变得冷漠。有了心理健康的教师,才会有心理健康的班集体氛围。因此,建设良好班级心理环境的过程中,首先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个人心理素质。教师只有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更新教育观念,积极应用“心育”理论指导教育教学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自身的榜样力量,塑造“为人师表”的良好形象,用自己的人格风范去感染学生,感动学生,为建设良好的班级心理环境作贡献。

2. 开展丰富的心理健康主题活动是构建良好的班级心理环境的手段。

作为班主任老师,需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具备新的教育观念,更有必要开展一些心理健康主题活动,通过活动,既可让班主任老师更了解学生,彼此之间容易形成心理认同,又可以促进学生良好心理环境的形成。我在班级建设中,往往对学生进行一些团体心理辅导。所谓团体心理辅导是指在一定情境下为学生提供心理帮助与指导的一种心理辅导方式。即是以团体为对象,运用适当的辅导策略或方法,通过团体成员的互动,引导成员共同讨论大家关心的问题,彼此启发反馈,相互分享经验,从而促使个体在人际交往中认识自我,探索自我,接纳自我,调整或改善和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增进适应能力,以预防或解决问题,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促进自身的成长。我们必须坚持面向全体学生,预防与发展相结合的原则去开展。比如:班主任老师可以设计一些亲子活动,设计一个亲子合作游戏,邀请家长参加,让家长和自己的孩子合作完成夹乒乓球和运乒乓球的游戏,同学们都非常兴奋,大家纷纷参与。而这样的一个游戏会产生以下的结果:有些同学和家长能保持一种默契,很快就完成了任务;有些同学在游戏中顾此失彼,带着一种可惜的表情。当游戏结束后,班主任老师就可以表扬那些很快完成任务的孩子,同时也对未能完成任务的孩子给予安慰和鼓励。学生通过一起参与亲子游戏,并能从中感悟出个中的真理,认识到与父母交流沟通是必要的,这种默契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启发孩子一同走进自己的父母,一同了解自己的父母。如果班主任老师能够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有效地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主动进行团体心理辅导,就更有机会成为一位让学生愿意敞开心扉的辅导老师。

责任编辑 龙建刚

猜你喜欢

班级班主任心理
看见具体的自己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班级“四小怪”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夸夸我的班主任
心理感受
班主任
不称心的新班级
高中班主任的自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