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物理课堂体验式教学的探讨

2013-04-29谢炳华

师道·教研 2013年8期
关键词:橡皮塞音叉感官

谢炳华

物理教学中,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家的探索过程,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探究方法,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理解科学的本质,还能挖掘学生的智力潜能,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

一、物理情境体验

物理情境体验,就是通过创设多姿多彩、逼真生动、富有启发性的物理情境,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物理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物理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的一种教学手段。物理情境体验过程不但是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平台,而且是学生获得丰富情感态度的平台。根据不同的课堂内容及知识特点创设不同的物理情境,不但能把课堂气氛烘托出来,促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地体会教学内容,还能触动学生的情感之弦,引起学生的情感感染和情感共鸣,强化学生的情感态度。在体验过程中,学生不仅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还要用脑去想,用心去感悟,让学生真切感受到物理就在我们的身边。

在讲到“平面镜成像特点”时,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平面镜的成像特点,可以让两个学生表演照镜子,一个学生扮演照镜子的人,另一个学生扮演他的像。比如说照相的同学用左手摸摸左耳朵,另一个同学就要用右手摸右耳朵,这个时候如果表演像的同学做错了,下面的同学就会大声提醒,老师适时引导学生分析原因,物和像左右相反;在比如一个学生后退,另一个学生也后退,物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这样学生对成像的三个特点:大小相等、距离相等、左右相反体会的非常好。

二、感官知觉体验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写道:“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把抽象的、枯燥的知识转化为具体的、生动的形象,直接引起学生感官(视、听、嗅、触觉)的知觉,将有助于学生感性知识的形成。学生通过感官体验,引起感官的强烈感受,这种感受直接作用于大脑皮层,印象深刻,很难被遗忘。学生还能够将感官体验中得到的各种感受广泛应用于分析问题和研究问题中,使感受与理论相结合,从而丰富学生分析、研究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综合思维的能力,为解决复杂多变的物理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习“蒸发”时,学生对液体蒸发变成气体、蒸发会吸热致冷缺少直观的体验,为了让学生亲自体验蒸发的过程及蒸发的特点,可以在课堂上直接用蘸了酒精的棉签涂抹在学生的手腕上。学生可以看到手腕上液态的酒精很快就没了,而且在酒精蒸发变干的过程中,手腕感到很清凉。有了学生直接的感官体验,“蒸发—吸热—致冷”的知识一下子就进入了学生的记忆中。

三、实践操作体验

实践操作体验是通过让学生从事一定的动手操作活动来获得丰富体验的过程。通过实践操作活动,可以把抽象的理论知识通过生动鲜活的实践操作活动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在操作中趣味盎然地感知有关物理知识,感悟其中蕴含的道理。当然,在学生实践操作中,教师要做到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辅导学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并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在教学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一节内容时,如果按以往的教学方式做演示实验,先敲击音叉,使其发声,再将音叉放人水中,激起水花,从而让学生判断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但因为音叉发的声音后排有很多学生听不见,音叉振动激起的水花,也有很多学生看不见,实验效果不佳。即使是前排的学生,由于没有亲自动手操作,没有切身的体验,也很难留下深刻的印象。其实,可以在教师演示实验的基础上,让学生利用身边的物品亲自实践操作:利用手边的任何物体,用各种方法使其发出声音,感受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学生们听到要求,兴致勃勃,马上动手操作,有敲桌子使其发声的,有拍掌使其发声的,有弹拨钢尺使其发声的,有移动凳子使其发声的……很快,学生就发现了规律,说出了答案: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讲授骨传导知识时,由于学生一般没有“骨传声”的直接经验,为此,可以让学生用耳塞堵住耳朵,把震动的音叉尾部先后抵在牙齿、前额、耳后的骨头上,学生会发现,即使堵住耳朵,也能清晰地听到音叉的声音。有了骨传声的直接经验之后,为学生进一步深化理解固体传声及液体传声消除了认知障碍。

四、科学探究体验

在物理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科学探究是物理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很多重要的物理概念和规律都是通过实验探究出来的。《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了科学探究的几个要素: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体验等方式,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认识物理概念与规律,学习科学方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在做“水沸腾时的温度变化特点”实验时,可以让学生根据平时的生活经验,先猜想水沸腾时温度会如何变化,并利用桌面上的器材设计实验,然后按制定的实验计划进行实验,把所得实验现象及数据记录下来。每个实验小组经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之后,基本能得出“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的结论,个别学生还发现不同的实验小组测出的水沸腾温度有些微差别,学生就此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不少发表了精辟的发言。由于经历了整个探究实验及讨论的过程,学生对“水沸腾时的温度变化特点”的知识点记忆及理解十分深刻。

浮力一节内容对初中生来说是个难点,不少学生难以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上课时引导学生做了两个探究实验,实验一:把粘有塑料泡沫的橡皮塞甲和橡皮塞乙同时浸没在水中接触到容器底后再松手,观察比较两橡皮塞的运动、浮沉情况(松手后,橡皮塞甲和橡皮塞乙全部向上运动,最终都漂浮在水面上)。实验二:将橡皮塞甲浸没在水中接触到容器底后马上松手,橡皮塞乙也浸没在水中,但接触到容器底后,要使劲按压上部使其下面凹孔中的水排尽,让橡皮塞二与容器底密切接触。观察比较两个橡皮塞的浮沉情况(松手后,橡皮塞甲向上运动,最终仍漂浮在水面上,而橡皮塞乙却沉在水底)。为什么橡皮塞二两次的浮沉情况大不相同?这和它哪个面上所受的压力变化有何关系?结果探究实验做完后,学生经过思考、讨论,很快就恍然大悟,不少学生自己就画出了橡皮塞在水中的受力图,不但理解了浮力产生的原因,而且因为经历了整个探究实验及讨论的过程,学生印象深刻,记忆牢固。

责任编辑 邱丽

猜你喜欢

橡皮塞音叉感官
音叉共鸣现象的教学探析
一次有趣的科学实验
感官训练纸模
感官并用,形象饱满
感官训练纸膜
一次性注射器代替电动吸痰瓶橡皮塞通气管
自制音叉的对称性与非对称性破坏性实验研究
共振音叉实验的改进
自制角动量守恒演示仪
稀硝酸与铜反应的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