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体育教育与学生心理发展

2013-04-29莫道舜

师道·教研 2013年8期
关键词:运动量学习动机素质教育

莫道舜

在素质教育的研究与探讨中,人们对素质教育的解释无论是从内涵还是外延上,都力图把握素质教育的实质,注重提高全体受教育者的整体素质。本文主要论述如何通过体育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和谐发展,这也是当代素质教育赋予学校体育的新的要求。

一、体育对学生心理发展的作用

1. 体育能促进学生积极的自我意识的形成。人们是在与外部世界发生联系的过程中认识自身存在的。学生到了青春期开始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到发现自我、关心自我的存在上来。造成这种转移的原因有三点:一是急剧的身体成熟;二是社会人际关系的扩大;三是认识能力的发展。以上三点在体育活动中都可以充分地体现出来。首先,体育活动可以促进学生身体的生长发育,加快各器官系统的成熟,这是人所共知的事实。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不仅发展了自身机能水平,而且能了解自身,有利于形成身体的自我意识;二是学生通过参与体育活动,特别是参与集体类的项目,不仅扩大了社会活动范围,而且和同学之间建立了交往合作的关系,也有利于形成社会的自我意识;三是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发展了认知能力,因为认知能力的发展和运动能力的发展有密切关系。例如,在尚未掌握语言的婴幼儿阶段,认知能力与运动能力尚未分化,运动能力就是认知能力的表现。认知能力发展明显落后的婴幼儿,其身体运动能力的发展也往往迟滞。松井三雄曾研究运动能力与智力的关系,发现智力低下者运动能力也很差。

2. 体育能促进学生社会化。人具有自然性和社会性,而中学生也存在社会性的一面,课程标准的目标之一便强调了体育活动要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而体育活动大多是通过身体动作完成彼此之间的相互交往的(如球类等集体项目),这种人与人之间不需要更多语言进行的交往方式,不仅缩短了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而且使学生彼此间产生了亲近感。从而有助于学生形成相互协作、配合、群体认同和接纳同伴等良好的社会行为。

3. 体育活动能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有人做过一种实验,就是把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学生和很少参加体育活动的学生进行相关的比较,最后得出的结果是: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学生的心理素质要比很少参加体育活动的学生好很多。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1)能提高唤醒水平。一般认为,体育活动能提高人的唤醒水平是由各种感觉信息的输入所造成的。体育活动只有达到一定的运动量才能导致唤醒水平的提高,才能使人的精神振奋。而运动量过低(如散步、慢跑等)只能产生心理放松效果。从这个意义上讲,强度较大的体育活动对精神不振、情绪低落的学生有一定的治疗和调节作用。(2)能降低应激反应。体育活动可以降低肾上腺素能受体的数目或敏感性;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学生由于降低了心率和血压,从而减轻了特定的应激源对其生理的影响。

二、发挥体育教学的引导作用

1. 合理安排运动量,加强身体素质练习。合理安排运动量,能使学生在学习中大脑皮层保持适宜的兴奋,防止疲劳的堆积和过度疲劳的出现,以及由此而发生的伤害事故。教师应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和任务,学生身体状况,确定合理的运动量,以避免一些学生因过度兴奋增加练习次数,致使体力下降而产生伤害事故。另外,在每次教学中,要有针对性地安排一些身体素质练习,提高学生完成技术动作的基本能力。

2. 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端正则具有增强与促进学习效果的作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各不相同的。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意愿,培养他们的爱好与兴趣,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结合自己的实际,作出正确的自我评价,从而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3. 以情感为动力,树立学生的信心。人的意志行动,常常伴随着情感,因此情感常常成为意志行动的推动力。一个对所要实现的目的态度冷漠的人,是难以表现出坚强意志的。同样,情感丰富、深刻而强烈,可以激励人去克服困难,实现目标。教学中,要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如表扬和鼓励等,激发学生完成既定任务的愿望和信心,让他们在练习的实践中得到意志的锻炼。

4. 树立良好的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学中,由于学生各自性格、意志品质的不同,表现出对待学习和失败的态度不同,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身边的榜样,鼓励学生向他人学习,以此激发学生的进取精神。

责任编辑 罗峰

猜你喜欢

运动量学习动机素质教育
大树的日常
运动量
如何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
如何激发初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
每天基本运动量:走4000步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大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的相关研究
素质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
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来建立有效的学习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