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导学案设计之我见

2013-04-29王春盛

师道·教研 2013年8期
关键词:学案摩擦物体

王春盛

导学案是老师为学生设计学习的教学方案,是把老师教学过程文字化,使学生在自学的时候有章可循,有利于掌握课前、课中和课后的内容。

一、趣味引导,心无旁骛

导学案的基本教学模式是问题式导学,即将知识问题化,把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形成一个个问题,另外把教师教学过程文字化,使学生在自学的时候更有章可循,有利于掌握课前、课中和课后的内容。面对密密麻麻文字,有的学生“望而生畏”,产生厌学情绪。基于此情况,我们运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预习导学中,从有趣的材料引入。例如,讲到初二物理第四章第三节《平面镜成像》时,可以提供下面的资料引出要学习的内容:

一群猴子在森林里玩耍,其中一只小猴子发现井中有个月亮,以为月亮掉到了井里。众猴义不容辞地去捞井中的月亮,猴子们一个接一个挂成一长条,头朝下进入井中。小猴子挂在最下面,手刚好能伸到井水中。小猴不停地抓呀、捞呀,折腾了老半天,依然捞不着月亮。你知道猴子没有捞到月亮的原因是什么吗?

又如,讲到初二物理第二章第四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时,可以提供下面的资料引出要学习的内容:根据记载,1964年美国空军一架喷气式飞机在俄克荷马城上空做超音速飞行实验时,一个农场的10000只鸡中有6000只在飞机的轰鸣声中死亡。你们知道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吗?

求知欲,好奇心是人的特性。学生心里有问题,必然会想方法解决,也有兴趣读下去,他们自主学习的习惯也会形成。导学案里有趣的材料和问题很容易激发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使学生产生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

二、以生为本,张弛有度

导学案设计要以生为本,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设计时能“因材施教”,降低教学起点难度,把握基础,把学生听得懂、学得会作为导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设计时立足课本,夯实基础,遵循规律。从章节的每一个起点抓起,作业以低中档题为主,难度大的题目供基础好的学生选做。对教学难点 进行分散,前置多层次低难度相关问题,引导学生由浅入深走进教学重难点,并围绕基础逐步提高教学目标,逐步增加难度、并适当提速。如此设计,定能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到轻松。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愉快,体验成功的喜悦,认为学习是“乐事”而非“苦差”。

例如,物理八册第七章第一节《力》,有关力的概念,我是如此设计的:阅读课本第2页1~3段的内容,理解力的概念。人推车时,是 和 之间发生了力的作用,对于人推车的力,施力物体是 ,受力物体是 。

小结:力是 对 的作用,发生作用的两个物体,一个是 ,另一个是 。如此设计,学生很轻松完成,他(她)尝试到成功的喜悦,就会爱上课堂。

三、归纳评价,提升巩固

一个善于学习的人,应该是一位善于归纳评价的人。归纳评价是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归纳评价的过程是探寻知识内部规律和外部联系的过程,也是“悟”的过程,从而使零星的、肤浅的、表面的感性认识上升到全面的、系统的、本质的理性认识过程。在学习时,若能养成随时随地归纳评价的习惯,则可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和成绩。所以,在设计导学案过程中,列举身边的事例、例题,让学生归纳、评价,得出共性、规律、定义、概念等。例如学习《惯性》这概念,通过列举汽车刹车及启动时乘客的运动状态等例子,让学生总结出:无论静止的物体还是运动的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特性叫惯性。养成“一个萝卜,一个坑”,一个知识点,一个结论的好习惯,进一步提升并巩固所学的知识。

四、游离生活,学以致用

在导学案设计中,在每一知识点前或后,融入现实生活的事例,让学生在形象化中理解抽象的定义、定理、概念等,让学生觉得课本上的知识不再是死板的,抽象的,与他(她)们无关的。因此,学生很容易对其产生兴趣,极大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例如,物理八册第八章第三节《摩擦力》,在设计“摩擦力的利用与防止”时,我融入以下:观察一辆自行车(如图),在它行驶时,有些地方的摩擦是有益的,有些地方摩擦是有害的,请举出“有益”摩擦 ,增加“有益”摩擦的方法 ;“有害”摩擦 ,减少“有害”摩擦的方法 。使学生通过活生生的事例,对课本知识点有所感悟,明白物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

责任编辑 邱丽

猜你喜欢

学案摩擦物体
干摩擦和湿摩擦的区别
深刻理解物体的平衡
乡愁导学案
神奇的摩擦起电
条分缕析 摩擦真相
我们是怎样看到物体的
解读摩擦起电
“比例尺(一)”导学案
为什么同一物体在世界各地重量不一样?
导学案不能沦落为“习题单”:以“中位数和众数”的导学案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