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WP2013:以顶层设计推进行业健康发展

2013-04-26苏晓

风能 2013年11期
关键词:风能风电能源

本刊记者/苏晓

2013年10月16日,伴着一曲鼓舞人心的《风电之歌》,第六届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暨展览会(CWP2013)以平淡、务实的主题——质量与健康在新国展拉开帷幕。

作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风能展之一,CWP2013由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全球风能理事会、国家可再生能源中心以及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共同主办。此次会展吸引了全球20多个国家的400多家企业参展参会。

虽然欧债危机、政策波动或是设备产能过剩等不利因素让这两年全球的风电行业受到一些影响,但是今年召开的CWP2013国际风能展会上,我们还是可以明显地感受到中国风电市场转暖的气息。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主任贺德馨在本次大会开幕式致辞中就提到:“2013年上半年,中国风电新增装机容量550万千瓦,比去年同期小幅回升,很多风电企业实现了赢利。”而且,多家整机企业相关人士也表示,今年市场订单成绩明显好于去年。

今年上半年,国家对风电等可再生能源的扶持力度相继推出或加码。虽然光伏产业“双反”攻坚战的胜利和国务院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重磅出台等动作频频,但风电的发展也毫不逊色。

2013年1月召开的全国能源工作会议对能源工作做了总体规划,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协调发展风电,并在2013年全年实现新增风电总装机量1800万千瓦的目标。

4月1日,财政部下发《关于预拨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补助资金的通知》,将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补助资金拨付给省级电网企业和地方独立电网企业,有效缓解了风电开发企业的现金流紧张。

5月15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的决定》,将国家发改委对风电行业企业投资风电场项目的核准审批权下放到地方投资主管部门,大大简化了风电项目审批程序。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史立山在此次大会上也明确表示,由国家能源局指定完成的《促进风电产业健康发展若干意见》已经上报至国务院,批准后将在近期下发。如果这一政策在年底顺利出台,无疑将加速中国风电“十二五”发展规划目标的实现。

单从政策的角度而言,国家对可再生能源资金补贴额度的提高、对分布式能源发电项目的启动,都为风电等可再生能源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打造了一个更加有利的政策环境。

不过,纵观这次展会,我们也发现,与这些利好政策同时存在的依旧是阻挠风电产业发展的老问题。弃风限电、低价竞争、质量缺陷仍然是参会嘉宾讨论最多的热门话题。

弃风限电的日趋严重让每一位风电事业参与者都倍感无奈。2012年,中国因限电被浪费掉的风电达到200亿千瓦时,尽管2013年上半年情况稍有好转,但是随着下半年北方供热季的来临,很多开发商大呼“弃风又要来了”。

对此,国务院参事、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长石定寰在大会上一如既往地呼吁改变能源发展战略思想。“我们风电的投资效益和环境效益没有得到体现,面临的雾霾天气、温室气体大量排放没有凸显出清洁能源发电的效益。”石定寰强调,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是从根本上改变思想观念,而非修修补补。

对于电力系统运行规则和管理体制的不适应,以及现有电力规划的统筹不完善问题,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司长王骏在致辞中提到:“国家能源局在进一步完善相关措施,包括电力体系改革、完善风电开发管理体系、加强风电产业监测和评价等。”

低价竞争的局面对参会的国外风电企业来说感触最深。据MAKE咨询总监Steen Broust Nielsen分析,中国风电市场刚开始由西方风电企业占主导地位的局面完全改变,市场整合使外资企业份额大幅下降,到2012年进一步降为7%。

在谈及制造企业的困境时,GE、歌美飒和维斯塔斯等知名风电制造商都表示,中国风电设备产能过剩所导致的价格战依然非常激烈,这给外企在中国市场的生存带来了很大压力,也导致了很多外企逐渐退出中国市场。不过,这些在中国市场生存下来的企业也感到了一点欣慰。“我们的市场、开发商表现得越来越成熟,他们不仅从产品的价格,而是全方位地去评价技术经济和投资回报率。”维斯塔斯中国区总经理郑宗功在会上如此描述。

在本次大会第一场主旨发言之后,由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秦海岩主持召开的风电设备质量调查结果公布会则较好地说明了中国风电设备质量的各种情况。根据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对2010年-2012年的风电设备质量调研情况来看,国内设备质量、设计技术、机组可利用率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不过,国家能源局已经着手对整个行业建立一套长期的监测和评价体系,这显然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从本届大会反映的行业发展情况来看,除了困扰中国风电发展的老问题,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矛盾。其中,由于风电审批权的下放,一些地方政府反而态度大转弯,一些过去非常支持风电发展的地区开始实行保护条款,以环境保护、利益限制等多种理由限制风电发展。据会场开发企业描述,山东、云南这些省出现类似的情况比较多。

还有部分参会者表示,一些风电投资商与设备制造商之间的利益也出现了不一致的情况,这些利益主体相互之间货款拖欠严重,甚至有压着质保金的情况。这些问题都是如今政策制定者和业内企业必须共同面对的新难题。

对于新旧问题,现场的国内外领导和嘉宾从技术、政策、市场和管理等多个方面给出了中肯的建议。

丹麦王国驻华大使馆大使裴德胜表示,“中国和丹麦可再生能源发展以及可持续发展方面都有着共同的利益,彼此可以分享和合作。中国可以借鉴丹麦的发展经验,丹麦可以充分利用中国广大的市场。”

全球风能理事会主席Klaus Rave提到:“风电需要有很好的市场和收益回报,才可以发展得更好,才可以让更多的国家参与进来,而且需要国家之间进行更多合作。”

的确,不管是从这十几年中国风电产业发展的历程来看,还是中外风电合作的各种成果来看,国外的各种经验对中国风电技术的进步和成熟无疑起了很重大的作用。

国内的领导和专家更多地表示希望通过顶层设计,协调技术、管理、政策和体制多个方面,彻底打通风电产业的任督二脉。

史立山提出,要解决目前国内风电发展的困难,一是要推动技术进步,加强科技创新步伐;二是用两到三年的时间基本解决弃风限电问题;三是扩大配置资源的范围,扩大跨区送电;四是开拓灵活的用电负荷。

石定寰认为,未来中国风电发展还面临很多新的任务,除了在技术创新上生产更高质量的机组,提高可利用率,还要从产品标准、原材料、工艺、生产、装备等多个环节把好质量关,完善质量检测和认证体系,并且推动能源市场的多能互补。

国家可再生能源中心主任王仲颖更是直接指出,中国的能源转型已经势在必行,而且关键是看风电,看下一步的电力体制改革。“我认为电力改革应该分两步走,第一步是发、输、配电分离;第二步是调度独立。”

此外,这次大会的企业家论坛一改往年从开发商、整机商到零部件商按纵向产业链划分的形式,而是立足于投融资、制造企业的困境与解决方案、风电技术创新与质量管理和风电并网与消纳等横向维度,将行业面临的新旧问题摆到分论坛,供与会者充分交流讨论,以期解决风电人士共同面对的各个难题。

猜你喜欢

风能风电能源
为什么风能变成电?
第六章意外的收获
用完就没有的能源
————不可再生能源
海上风电跃进隐忧
分散式风电破“局”
风电:弃风限电明显改善 海上风电如火如荼
神奇的风能
福能源 缓慢直销路
为什么风能变成电
为什么风能变成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