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IEA Wind期待更多中国研究机构的加入

2013-04-26苏晓

风能 2013年11期
关键词:风能风电课题

本刊记者/苏晓

Patricia Weis-Taylor,国际能源署风能协议组(IEA Wind)秘书。

《风能》:请简单介绍一下国际能源署风能协议组(IEA Wind)成立的背景。

Patricia:国际能源署(IEA)投身风电事业始于1977年,因为1973年发生石油禁运危机后,迫于能源压力,全球各国开始加速发展替代性能源。1978年3月,经过几个月的前期规划和努力筹备,IEA有两个专家组开始从事风电系统研究、发展和调度等方面合作的实施协议工作。其中一个专家组是风电能量转换系统研发协议组,有9位成员国,分别是奥地利、加拿大、丹麦、德国、爱尔兰、荷兰、新西兰、瑞典和美国。很快,日本、挪威和英国也加入进来。第二个专家组是大规模风电能量转换系统发展协议组,最早的成员国是丹麦、德国、瑞典和美国,后来,加拿大、意大利、荷兰、西班牙和英国也成为其会员国。1991年,这两个专家组合并成为一个,就是现在所谓的风能协议组(IEA Wind)。

过去36年的时间里,风电技术逐渐发展与成熟。而这些发展成果只有通过大量的风电研究、发展、示范项目和资金补贴等方面的国家项目才能实现。在这一过程中,IEA Wind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它为成本效益合作研究项目和信息交流提供了一个灵活的架构组织。

《风能》:自从成立以来,IEA Wind在推动各国风电合作与交流方面主要取得了哪些成绩?

Patricia:首先,我们组织召开了技术专家会议(课题 11:基础技术信息交流)。这个会议非常重要,因为在每个国家,只有很少一部分人从事这些问题相关的工作。有了这个专家会议,这些人就可以和从事同样工作的人互相交流,与更大范围里的专家互动,这些将有助于引导个别国家设定更好的研究目标、采取更符合实际的方式,并挖掘还未被研究过的重要领域。

其次,我们制定了很多推荐标准(课题 11和其他课题)。1980年,IEA Wind协议组成员国认识到建立标准检测程序的必要性,尤其是对风电机组系统设计而言,因为当时的标准机构都是针对其他领域的。这些研究成果主要服务于标准的建立,直到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或者大型的标准制定机构推出各种统一标准。但是,这些机构制定标准需要花费多年的时间,我们却可以在一年的时间里将该领域专家协商的详细信息汇总起来,形成推荐标准文件,更好地为行业服务。如果这些工作由单个国家来做,成本将会非常高。目前,我们已经有16个推荐标准被批准。最近的标准包括进行风电集成研究的指南,该指南主要是为风电发展中使用雷达、提高社会对风电项目的接受度、在寒冷气候条件下发展风电以及小型风电机组的消费者标签服务。而且,我们还会在官网上发布一些有关风电并网研究的统计数据。

此外,我们组织了很多合作研究课题(课题 1到课题 35)。合作研究课题已经成为提高风电技术的一个重要手段。各国至少可以获得两方面的收获。一是参加课题的研究人员在与国外的同事互动中获得有价值的经验。这种国际互动在某些特定项目完成以后变得很有用。二是除了举办会议获得专业知识,还可以从参与课题的各个国家努力工作多达10年的经验中获益。

《风能》:请简单介绍一下IEA Wind 与中国风电企业、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情况?

Patricia:2010年,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以中国风能协会(CWEA)的名义加入IEA Wind。从那以后,中国风能协会积极参加了IEA Wind 每年举行的执行委员会会议和相关课题组研讨会议。

截至2012年底,中国风能协会已经参加了11个课题项目中的9个,分别是课题11(基础技术信息交流)、课题19(寒冷气候条件下的风能)、课题25(大规模风电并网的电力系统设计与运行)、课题27(小型风力发电机的质量标签)、课题29(MexNext:风洞测量与空气动力模型)、课题30(海上风电所用的动态仿真软件和模型的比较)、课题31(风电场流动模型基准)、课题32(风能部署中的激光雷达系统)和课题33(数据可靠性——风电机组可靠性、运行和维护分析标准数据采集)。目前,只有课题26(风电成本)和课题28(风电项目的社会接受度)中国没有参与。所以说,中国现在参与IEA Wind课题活动非常积极,在所有的成员国中,只有丹麦、德国、荷兰、挪威和美国在这些课题参与中和中国一样活跃。

《风能》:未来几年,IEA Wind还将开展哪些活动?如何促进更多的研究合作与交流?

Patricia:目前,IEA Wind通过审批的课题主要有课题34(风电系统的环境评估与检测(2013-2016))和课题35(风电机组检测:风电机组及零部件的全尺寸地面检测),我们希望中国的相关研究机构也可以加入到这些课题中。还有一个课题项目还在写提案,是关于风电预测的。在风电场预测方面,各国还缺乏相关的合作。我们希望通过这些课题的合作与交流,更好地推动风电相关领域的技术进步。所以,我们也很期待2014年上半年在伦敦召开的执行委员会会议中,这些课题会有进展。执行委员会会议一般每年召开两次,一次在春季,一次在秋季。

《风能》:您觉得这次在北京召开IEA Wind执行委员会会议和课题研讨会有什么收获?

Patricia:这是中国风能协会第一次承办执行委员会会议,我们非常高兴可以在这次会议中见到众多的中国研究人员。金风科技的员工、工程师以及来参加会议和听报告的代表都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同样,我们也很乐意看到中国代表提出他们感兴趣的研究课题。因为,如果有两个国家想一起做某方面的课题研究工作,IEA Wind就可以组织相关的研究项目,并且尽量邀请更多的国家加入进来。另外,他们也可以分享交流的信息。

在这次中国之行中,我们还参加了2013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暨展览会。在这次大型风能展会中,国际能源署和IEA Wind的专家代表为中国风电人士展示了其最新的研究成果。同时,这次会议对我们了解中国风电行业发展现况和企业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平台。因此,我们非常希望中国风电研究机构可以加入我们所有的研究课题。

猜你喜欢

风能风电课题
为什么风能变成电?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海上风电跃进隐忧
分散式风电破“局”
风电:弃风限电明显改善 海上风电如火如荼
神奇的风能
为什么风能变成电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为什么风能变成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