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联一路军魏拯民司令(下)

2013-04-22王波

军事文摘 2013年2期
关键词:杨靖宇抗联敌人

王波

二次会师杨靖宇,共同领导南满抗日斗争

据杨靖宇将军的警卫员、抗联老战士王传圣回忆,1938年5月上旬,杨靖宇根据情报判断,魏拯民的抗联二军可能就在附近,遂交给王传圣一个紧急任务——命令他在三天之内找到魏拯民。

王传圣一路向老乡打听,确定魏拯民的部队隐蔽在一个偏僻的山沟里。王传圣讲,当他们因找到魏政委而兴奋地步入山沟时,没想到“危险”悄然而至。原来,他们还没进沟,山上的岗哨就发现了他们,悄悄派下一个班,个个子弹上膛、刺刀明亮,还好只是虚惊一场。

“小副官来了!”一见王传圣等人被押来,魏拯民就明白了原委,幽默地对王传圣说道。魏拯民当时也正急切地想见杨靖宇,不断地向王传圣询问情况。

当天渐黑时,魏拯民率队随王传圣向杨靖宇所在的老爷岭东坡出发。虽然只有短短20多里路,出于隐蔽的考虑,队伍只能爬山翻岗。天黑时,队伍只行进至老爷岭背坡。王传圣建议,此地一边是树林,一边是河流,目标容易暴露,招致敌人两面夹攻,所以不应在此地过夜。谁知魏拯民却说:“不要紧,我看今晚住下,明天吃完早饭再走。”原来,魏拯民为人心细,他怕半夜到达抗联一军,会影响杨靖宇和其他指战员休息,所以就冒险在深山里过了一夜。

第二天,魏拯民率队来到抗联一军驻地后,受到热烈欢迎。两军战士欢喜若狂。这次会师意义重大,极大推动了日后的南满抗日斗争。

1938年5月11日,中共南满省委和抗联一军、抗联二军在五道沟密营召开军政干部联席会议,杨靖宇、魏拯民等参加了此次会议,史称“第一次老岭会议”。会议主要研究了今后游击活动的方向,并决定:抗联一军向辽西地区远征,抗联二军第4师、第6师继续在通化地区开展游击活动,第5师在绥宁地区活动,并负责与吉东、北满的抗联部队联系。在人事上,鉴于王德泰已经牺牲,由魏拯民兼任抗联一路军副总司令。

第一次老岭会议结束后,抗联一路军的游击活动掀起了高潮。6月12日,杨靖宇亲自指挥蚊子沟战斗,一举消灭号称“满洲剿匪之花”、自吹“包打杨靖宇”的伪军一个营;6月19日,杨靖宇、魏拯民亲率抗联一军教导团和第2师,兵分三路,同时进攻通缉铁路土口子隧道、第11、12老岭河桥梁工地及阳岔工程分区。这天成为敌人“通辑线建设史上用血染成的最悲惨的日子”;6月24日,杨靖宇再袭土口子,解放朝鲜劳工250多人。

7月,正当抗联一路军各部认真贯彻落实第一次老岭会议精神时,一条令人震惊的消息突然传来:抗联一军第1师师长程斌投敌叛变了!程斌的叛变,致使第1师基本瓦解,抗联一路军的军事计划被暴露。杨靖宇、魏拯民决定立即调整战略,组织召开了“第二次老岭会议”。会议作出两项重大决定:一是考虑到抗联一军第1师在本溪、桓仁、宽甸一带的游击区已经大部丧失,辑安游击区失去了西南屏障,成为敌人在通化地区的讨伐重点,因此决定改变原来的部署,取消抗联一军远征辽西的计划,除一小部部队在老岭山区进行游击牵制敌人外,主力部队向金川县河里地区转移;二是撤销抗联一军和抗联二军的番号,在总司令杨靖宇、副总司令魏拯民的领导下,抗联一路军编成三个方面军和一个警卫旅,各部队分区作战。

10月17日夜,寒风凛冽。因没有渡船,部队趟过冰寒刺骨的浑江,来到岔沟。岔沟,地如其名,是个沟连沟、山连山的大山沟,东、西、北三面都是大山,只有一条小溪流向南面的浑江。

天亮后,日本飞机侦察到杨靖宇、魏拯民部队的行踪,立即调来1500多名日伪军,将这支400多人的队伍团团围住。杨靖宇当即命令部队转移。可队伍刚转移不久,就和敌人交上了火。为抢占有利地势,杨靖宇一面沉着命令第3团做掩护,一面带领大部队抢占岔沟制高点。战斗异常激烈,从早上一直进行到下午,抗联部队才抢占了岔沟制高点。

披山盖岭如同蚂蚁的日伪军,多次发动冲锋,但全被抗联队伍击败,最终不得不暂时停下来,把山脚团团围住。夜幕降临,激战后的战场显得格外寂静和神秘。日伪军满山遍野燃起火堆取暖。从火堆的层次推断,抗联部队当时被敌军包围了十多层。

夜里,杨靖宇和魏拯民召开了师团干部会议,决定从敌人兵力较弱的西北方向打开缺口,突出重围,然后再弯向东去联络第4师。魏拯民的讲话很简短,他要求全军共产党员要以自我牺牲的精神夺取突围胜利。他说:“我们就是战斗到最后一人,这个人也要把抗日救国的红旗继续高高举起!”进行突围准备工作时,决定由会讲日语的特务连作向导。晚上23时左右,突围准备工作全部完毕,天也黑滚滚的,正是突围的好时机,抗联部队开始向西北移动。距离敌人越来越近,甚至连敌人坐在火堆旁说的话也听得清清楚楚,全军没一点声息,只能听到寒风扫落叶的沙沙声。

先头部队已到敌人面前,可敌人还在低头烤火,有的还抱枪睡着了。杨靖宇命令部队先停下来,由特务连先上。敌人一看有人上来立即开了几枪,特务连连长就喊起日语:“打什么?都是自己人。”部分朝鲜族战士也喊起日语,一时把敌人弄糊涂了,枪也不打了,越走越靠近,两个敌人刚凑过来,连长“叭叭”就是两枪,打死一个,跑的那个一路跑一路喊:“有红军,有……有……有红军……”敌人瞬间炸开了,里里外外乱作一团,有的连枪还没摸着就被打死了,有些拿起枪不分青红皂白就乱打。趁乱中,杨靖宇率部队边打边往外冲,等到队伍全部冲出重围,还听到敌人一阵乱打。据说,日伪军一直打到第二天天亮,才发现原来自己跟自己血拼了一夜……

1939年8月,魏拯民率抗联一路军第3方面军陈翰章部进入安图县境内活动。他巧施围点打援战术,先攻下大沙河镇,以便引安图县城和明月沟两处敌人出援。随后把部队埋伏在大酱缸以北的山沟里,伏击从明月沟出援的宫本“讨伐队”,一举将其8 辆汽车全部击毁,全歼宫本队长以下近百人。接着,又在大酱缸以南5公里处,伏击从安图县城出援的150余名日军和“朝鲜特设部队”20余人。整个战斗共歼敌500余人,击毁汽车10余辆,缴获轻机枪7挺、步枪300余支。

魏拯民在充分发挥南满省委政治、思想保障作用的同时,还积极配合杨靖宇制定重大的军事方针。1939年10月1日至5日,魏拯民与杨靖宇在桦甸县头道溜河主持召开中共南满省委和一路军主要领导干部会议,决定改变斗争策略,抗联一路军各部实行化整为零、分散游击的方针,以保存实力,以利再战。

扛起抗日大旗,领导南满军民继续战斗

1940年2月,杨靖宇壮烈牺牲的噩耗传来,魏拯民悲痛欲绝,泣不成声。他抚摸着杨靖宇送给自己的小手枪,一次次抹去滴在枪上的泪水。

魏拯民承担起领导省党的工作和直接指挥军事作战的双重重任。1940年3月15日,魏拯民在桦甸县头道溜河主持召开东南满省委扩大会议,对杨靖宇表示沉痛哀悼。魏拯民带领大家庄严宣誓:“为了祖国人民,为了杨总司令,我们抗联一路军全体战士,紧密团结,坚决继承杨靖宇的事业,踏着烈士的血迹,继续奋战,克服一切困难,一定把鬼子赶出去!”会议决定将抗联一路军一分为二,主力向长图路北转移,魏拯民率其余部分坚持原地斗争。

魏拯民1940年4月在给中央代表的报告中说:“在1935年秋,与中央完全失去了联系,因而也就得不到中央的具体指示。”在这种完全与上级党组织失去联系的情况下,他不顾严重的心脏病、胃病,夜以继日地工作。为了重建遭到破坏的地方党组织,他在部队缺少干部的情况下,抽调骨干到地方从事发动群众的工作;特别重视党在抗联中的领导作用,团以上部队设立党委,连设支部,并经常召开军、师党委会议;对下级党员群众,采取编写政治课本、开办党员培训班的方式,加强政治理论教育。同时,他还言传身教,鼓舞抗联将士的士气,坚定抗战胜利的信念,使征战在吉林省境内的抗联一路军成为东北抗联中战斗力最强、斗争意志最坚决的部队之一。

魏拯民经常说:“ 我虽然没见过长白山,没到过松花江,可我一闭上眼睛,就像看到那里到处是烟火,到处是血迹,我立刻想到那里去,拿起武器和敌人拼个你死我活。”自以为杨靖宇牺牲后,“满洲治安之癌”已得到根治的日本关东军不得不承认,在“魏拯民代指挥”的领导下,抗联一路军仍在战斗!

由于长期处于艰苦的战争环境,魏拯民积劳成疾,身体极度虚弱,病倒在桦甸的密营里,缺医少药,还经常断粮。当地老乡陈大爷冒着危险到密营送粮时,看到锅里的雪水煮树皮,心酸得痛哭不止。

1941年3月8日,带着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和抗战必胜的信心,魏拯民在桦甸县夹皮沟牡丹岭四道沟密营不幸病逝,年仅32岁。他的卓越才能和对东北抗日斗争的巨大贡献令后人敬仰与怀念。

魏拯民的卓越才能和巨大贡献,当年就得到上级党组织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誉。中共代表团的文件评价他是“一位忠诚笃实、很有毅力、富有能力、久经斗争的革命家,他的身体虽然不很强壮,可是他以十二分强度支持东满南满救国总会的工作,担负整个抗联一路军的领导重任”。

我们缅怀魏拯民的功绩,不仅是为了记录历史,更是为了昭示世人,中华民族正是因为有了众多像魏拯民这样有骨气的民族英雄奋勇斗争,才有今天的祖国独立和民族富强。

猜你喜欢

杨靖宇抗联敌人
传承东北抗联精神
杨靖宇的最后时刻
读《抗日英雄杨靖宇》有感
痛悼抗联老战士李敏
稀奇古怪的敌人
稀奇古怪的敌人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抗联英雄赵尚志
杨靖宇:抗日战场上的铁血将军
英雄杨靖宇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