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弹”当家

2013-04-22谢瑞强

军事文摘 2013年2期
关键词:战斗部附带制导

谢瑞强

前 言

早在20世纪初,无人机(UAV)就已经问世。在无人机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中,无人机在军事领域上的应用主要是遂行空中侦察、监视任务。随着无人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其执行的任务从单纯空中侦察、监视任务扩展到电子战、通信中继、充当诱饵等非攻击性任务。近年来,随着精确制导弹药的发展和大容量双向数据链技术的成熟,无人机开始执行对地攻击和轰炸等攻击性任务,无人机从辅助、支援性平台蜕变成攻击性平台,无人作战飞机(UCAV)开始成为军事航空装备发展的重点之一。

此外,无人作战飞机的发展也促进了无人机机载武器的发展,一些机载低附带毁伤弹药也伴随着无人作战飞机的出现而出现。空袭附带毁伤是指空袭时造成非军事目标(人员和建筑物等)的不必要毁伤,低附带毁伤弹药就是为了在空袭时尽量减少对非军事目标的毁伤而出现的一种弹药。但是迄今为止,什么样的弹药才算真正的低附带毁伤弹药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在以往,相对于“面积轰炸”而言,只要是精确制导弹药就可以称为低附带毁伤弹药,但在反恐战争和城市战中,许多装备大威力弹头的精确制导弹药就不能称为低附带毁伤弹药了。因为,在人口稠密的城区使用大威力精确制导弹药很难避免空袭时带来的附带毁伤。

近年来,经常参与空袭的无人作战飞机也遇到了类似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国家开始研制威力更小的精确制导弹药,无人机机载低附带毁伤弹药应运而生。目前,无人机机载低附带毁伤弹药的发展可谓方兴未艾,层出不穷,已经成为当下精确制导弹药发展的热门分支和无人机的主要武器。从本期起,本刊将分两期介绍全球无人机机载低附带毁伤弹药的装备与发展状况,分别为导弹篇、炸弹篇、制导航空火箭弹篇和总结篇,主要介绍近年来出现的重量在30千克以下的低附带毁伤弹药,并对其兴起的原因、前景及对无人机机载弹药发展的启示做一番探析。

导弹篇

空地导弹具有机动性强、射程远、命中精度高等优点,是航空飞行器对地进行精确打击的主要武器之一。现役无人作战飞机主要是在战术无人侦察机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飞行速度慢、机动性差、载荷小,其面世之时,由于当时适合无人作战飞机使用的小型制导炸弹和制导航空火箭弹还未出现或没有达到实用状态,而那些已经装备部队的精确制导炸弹和非制导航空火箭弹,不是重量太大就是精度太差,无法成为无人作战飞机的对地打击弹药。因此,当时无人作战飞机可选择的对地打击弹药范围非常小,那些重量较轻、体积较小的空射反坦克导弹或在其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多用途导弹成为无人作战飞机的首选武器。

人们比较熟悉的导弹有美国的AGM-114K“海尔法”和以色列的“长钉”ER反坦克导弹。由于这些反坦克导弹所使用的串联式破甲战斗部用途比较单一,不适合攻击建筑物、有生力量等目标,随后,上述两国为它们专门研制了杀伤爆破战斗部和温压战斗部,这些战斗部更适合无人作战飞机攻击多种目标的需要。随着反恐战争的深入,美国等国家发现,在无人作战飞机所要攻击的目标中以民用车辆、地面武装人员等软目标居多,使用大威力的“海尔法”导弹攻击这些软目标有点“杀鸡用牛刀”的感觉,而且在城区作战和敌我短兵相接的时候使用这一级别的导弹有时还会伤及平民或己方作战人员。

“海尔法”导弹重约48千克,只适合MQ-1L、MQ-9、“苍鹭”-TP等体型较大的无人机携带,一些诸如“猎人”、“影子”200等体型较小无人机就无法携带“海尔法”这一级别的导弹,即使MQ-1L、“苍鹭”-TP无人机也只能携带2枚“海尔法”导弹,火力持续性弱。在多种因素的驱使下,美国等国开始研制体型更小,成本更低、附带毁伤更小的小型空地导弹。经过多年的发展,各种低附带毁伤小型空地导弹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下面我们就来盘点下近几年出现的小型空地导弹。

美国“长钉”

提起“长钉”导弹,很多人都会下意识想到近几年在国际反坦克导弹市场上大卖特卖的以色列“长钉”系列反坦克导弹,但本文所讲的“长钉”导弹并不是以色列的“长钉”,而是美国的“长钉”。

“长钉”导弹的研制工作由美国海军空战中心武器分部(NAWCWD)负责,研制的初衷是为美国海军陆战队和特种部队提供一种单兵便携式导弹,主要用于攻击速度不快且装甲不厚的地面目标。研制工作在1999年展开,2004年进行了首次飞行试验。2005年,在巴尔的摩无人机会议上,美军高官和无人机开发者详细分析了限制无人作战飞机发展和发挥战斗力的问题,认为机载武器重量过大是限制无人作战飞机战场应用的一个重要因素。会议结束后,“长钉”导弹被美军列为无人作战飞机机载导弹发展项目的一员。此后,美国加快了“长钉”导弹的发展并开始研究导弹与无人作战飞机的作战结合。

“长钉”导弹长0.635米,弹径5.625厘米,弹重2.4千克,战斗部重1千克,最大射程3.2千米。导弹气动布局采用旋转弹翼式布局,4片控制舵面位于弹体中部,4片梯形尾翼位于弹体尾部,控制舵面和尾翼呈X型布置,采用这种气动布局的导弹具有响应特性快,过渡进程振荡小等优点。导弹采用一台无烟固体火箭发动机,最大飞行速度约195米/秒。“长钉”导弹采用“惯性制导(INS)+末端电视制导”的复合制导方式,弹头上装有一个火柴盒大小的电视摄像机,每秒可产生30帧图像,通过双向数据链,无人作战飞机操作人员可根据导弹传回的实时图像修改导弹的飞行路线,选择最佳的攻击点,直至导弹精确命中目标,该导弹也可以换成半主动激光制导方式。“长钉”导弹除了能打击固定目标,还可打击速度在80千米/小时以下的移动目标。

追随的“后果”——英国LMM

追随美国打了多年反恐战争的英国也深刻体会到了研制低附带毁伤小型空地导弹的必要性。2008年6月,英国正式公开了在研的“轻型多用途导弹”(LMM)。LMM是泰利斯公司在“星光”便携式防空导弹基础上研制的一款小型空地导弹,LMM弹长1.3米,直径7.6厘米,弹重13千克,翼展0.26米,最大射程6千米~8千米,携带了一枚重3千克的高爆战斗部。导弹采用鸭式气动布局,弹体前部装有4片矩形控制舵面,4片矩形弹翼位于弹体尾部,动力装置沿用了“星光”防空导弹的Roxel两级固体火箭发动机,内装高性能推进剂,可在瞬间使导弹的速度达到4马赫,较快的飞行速度压缩了被攻击目标的反应时间,提高导弹的攻击效率,较快的飞行速度还缩短了制导时间,提高了发射平台的战场生存能力。

LMM沿用了“星光”导弹的激光驾束制导方式,具有很高的命中精度。未来泰利斯公司还将为L MM研制半主动激光和红外成像制导装置,INS/GPS中段制导也会逐步引入,以提高该导弹的全天候作战能力。LMM从2007年1月开始研制,由于大量使用“星光”导弹成熟技术和部件,该导弹仅用了不到12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研制计划,而美国“长钉”导弹从立项到首次飞行测试花了近5年时间,可见LMM的研制速度是非常快的。L MM在2007年12月进行了首次飞行试验。在此后的试验中,该导弹完成了导弹发射、锁定激光束等试验。2009年,该导弹完成了第一阶段测试,目前,LMM已经进入全面验证和初步生产阶段,该导弹在2012年年底开始批量生产,2013年交付用户,LMM的初步生产数量为1000枚。

来自非洲的“班图武士”

2010年9月,在南非开普敦举行的“2010非洲航宇与防务展”上,南非丹尼尔公司展示了其“班图武士”小型空地导弹(IMPI),当时导弹挂载于该公司研制的“搜索者”400无人机上。据悉,研制该导弹的目的是为“搜索者”400无人机提供一种成本低、精度高、附带毁伤低的小型空地导弹,旨在使该无人机能在长时间侦察任务时拦截偶然出现的目标或提供近距离空中支援。“搜索者”400无人机机翼下有2个挂点,可携带2枚“班图武士”导弹。该导弹长约1.4米,弹径约15厘米,弹重25千克,战斗部重9千克,这种多用途战斗部使导弹既可攻击装甲车辆、建筑物等硬目标,也可以攻击民用车辆、有生力量等软目标。

“班图武士”导弹采用复合制导方式,导弹在初始飞行阶段使用惯性制导,末段采用半主动激光制导,命中精度在2米以内。导弹在3000千米高空发射时,其射程可达10千米,该导弹可360度全方位攻击目标,但在攻击后半球目标时,射程有所下降。“班图武士”导弹在研制过程中也大量使用现有成熟导弹部件和技术,如导弹的战斗部直接取自改进型ZT-35“猎豹”车载式反坦克导弹的9千克多用途战斗部;其导引头则来自ZT-6“黑曼巴”重型反坦克导弹的半主动激光导引头;而导弹上的数据链则是“矛”式舰空导弹的数据链。这些导弹都是丹尼尔公司的产品并已广泛装备南非军队,成熟导弹部件和技术的大量运用缩短了其研制时间,大大降低了其研制成本。

雷神“双煞”

巴尔的摩无人机会议结束后,美国的许多军工企业立刻嗅到了商机,纷纷开始研制小型空地导弹,其中,军火巨头雷神公司就推出了“怪兽”和“小型战术弹药”两款小型空地导弹。“怪兽”导弹是该公司于2007年开始自筹资金研制的一种小型空地导弹。2008年,美国陆军航空与导弹司令部授予了雷神公司一系列关于“怪兽”导弹的合同。合同涉及两种不同型号的“怪兽”导弹——“怪兽”A和“怪兽”B。“怪兽”A导弹主要装备MC-130W特种作战运输机和AC-130U“幽灵”空中炮艇,使用机上的斜轨向后发射。“怪兽”B导弹主要装备无人作战飞机、武装直升机。“怪兽”导弹长1.09米,弹径14厘米,弹重15.6千克,导弹上装有一个重5.9千克的爆破战斗部,最大射程可达12.5千米。导弹采用“惯性制导+GPS+半主动激光制导”的复合制导方式。目前,雷神公司正为“怪兽”导弹研制红外成像导引头,使之具备发射后不管和全天候作战能力。

“小型战术弹药”(STM)是雷神公司研制的另一种小型空地导弹,其尺寸和重量都小于“怪兽”导弹。早期型STM长0.546米,弹径9.1厘米,弹重5.4千克,战斗部重2.3千克。由于战斗部重量较小,该导弹只适合攻击轻型车辆和有生力量。STM的制导系统取自“怪兽”导弹,但去除了惯性制导,只保留了GPS和半主动激光制导装置,导弹最大射程为7千米(从3650米高空发射)。早期型STM已经在“眼镜蛇”无人机上完成了多次发射试验。改进型STM于2012年2月完成了首次飞行试验,改进型STM又称为“第二阶段STM”,重量和长度较早期型STM有所增加,重量增加到6.2千克,长度增加到0.57米,弹径保持不变。改进型STM还使用了折叠弹翼,可由发射筒发射。“怪兽”导弹发射筒中可装下2枚STM,而早期型STM未采用折叠弹翼,只能用发射导轨发射。

蜇人的洛·马“蝎子”

“蝎子”导弹是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以下简称洛·马公司)研制的一种小型空地导弹,该导弹又称为“小型智能化武器”(SSW)。“蝎子”导弹长0.55米,弹径10厘米,导弹重量约16千克,是美国各军工企业研制的小型空地导弹中重量较大的导弹。该导弹在外形上最显著的特点是采用单片可旋转平直弹翼,弹翼位于弹体上方,导弹挂在发射架或装在发射筒中时,导弹弹翼和弹体平行,外形类似于MK-20“石眼”子母弹,导弹发射后,弹翼旋转90度,与弹体呈90度夹角,这时候的“蝎子”有点像一架小型滑翔机。这种弹翼可以大大提高导弹的射程,在高空发射时,其最大射程可达18.5千米。弹体尾部装有4片呈X型布置的控制舵面,用于控制导弹的飞行方向。

“蝎子”导弹还有另一个特点是采用模块化设计,可换装不同导引头和战斗部。其导引头可在半主动激光导引头、红外成像导引头、毫米波导引头、短波红外导引头中选择,打击精度都在1米以内。导弹战斗部也可以根据不同任务在7.7千克和2.3千克两种不同重量战斗部中选择,作战灵活性高。该导弹可使用发射筒发射,也可以使用无人机上发射“海尔法”导弹的M-229或M-310发射导轨发射。使用M-229或M-310发射导轨时,“蝎子”导弹的挂载方式与“海尔法”导弹相同,每个发射导轨可挂3枚导弹。若使用发射管,每个发射管内可装载2 枚“蝎子”导弹。据悉,在2010年3月美军在空袭巴基斯坦部落时使用了该导弹,该导弹在空袭中的良好表现得到了广泛的好评。

小 结

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装备无人作战飞机,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开始研制小型空地导弹。2011年11月,在军工领域名不见经传的阿联酋向外界展示了其为“联合”40无人机研制的Namrod小型空地导弹。该导弹采用了涡喷发动机和滑翔弹翼,射程远达60千米,是世界上射程最远的小型空地导弹,让人刮目相看!

炸弹篇

航空炸弹是航空飞行器对地打击的主要武器之一,其出现的时间比导弹要早得多。意大利加沃蒂少尉是众所周知的人物,他在1911年意土战争中投下的那4颗“西佩利”式手榴弹是最早运用于实战的航空炸弹。航空炸弹成为无人机的机载武器的时间也早于导弹。1964年,美国瑞安公司在本公司研制的“火蜂”无人机上进行了挂载MK81低阻炸弹的试验,后来又在改进型“火蜂”无人机上进行了225千克SUU-7集束炸弹投放试验。虽然航空炸弹早于导弹装备在无人机上,但这只是实验性举动,当时在数据传输和目标识别定位方面存在不足,无人机打击地面目标的能力无法达到实用状态。

2001年2月,美国空军在MQ-1L“捕食者”无人机上进行了发射“海尔法”导弹试验,开创了无人机发射导弹的先河。由于“捕食者”无人机载荷有限,只能携带“海尔法”这一级别的导弹,当时美军现役的制导炸弹和非制导炸弹的重量都超过了无人机的挂载能力,航空炸弹仍无法正式成为无人机机载武器。和上篇小型空地导弹诞生的背景一样,许多国家对无人机机载低附带毁伤弹药的需求也催生了小型制导航空炸弹(以下简称为“制导炸弹”),而精确制导技术的发展则为小型制导炸弹的诞生提供了技术保障。目前,小型制导炸弹的发展势头丝毫不亚于小型空地导弹,已经成为继小型空地导弹之后,无人机又一广泛装备的对地精确打击武器。

杀人的“手术刀”

手术刀不是救人的吗?怎么成了杀人凶器?此“手术刀”非彼手术刀,而是美国研制的一款名叫“手术刀”的小型激光制导炸弹。美国海军为了适应城市战、反恐战争中降低空袭附带毁伤的需求,提出了“小范围激光精确制导打击载荷”计划(SCALPEL),研制工作由洛·马公司导弹与火控系统分部负责,炸弹命名为“手术刀”。“手术刀”是在美国E-LGTR训练弹基础上研制的小型激光制导炸弹。E-LGTR则是洛·马公司为“宝石路”2激光制导炸弹而研制的一款激光制导训练弹,E-LGTR弹长1.9米,重约40.37千克,训练弹采用半主动激光制导,打击精度在3米以内(CEP)。由于该炸弹重量小、精度高,非常适合在其基础上发展出满足美国海军需求的制导炸弹,洛·马公司在研制小型激光制导炸弹之初就把目光锁定在E-LGTR身上。

“手术刀”制导炸弹长1.9米,直径10厘米,弹重45.5千克。其重量已经超过了我们在前言中限定的30千克。是不是疏忽了?其实没有。由于该制导炸弹战斗部重量是不到5千克的杀伤爆破战斗部,因此把“手术刀”也列入低附带毁伤弹药的行列。该制导炸弹采用半主动激光制导,洛·马公司为其增加了线性搜索器,使其可以在较复杂的气象条件下稳定激光照射点,炸弹的命中精度提高至2米,可打击慢速移动目标。“手术刀”制导炸弹研制工作于2007年下半年启动,2008年6月由AV-8B完成了首次投放试验,2010年3月,美国海军开始订购“手术刀”制导炸弹。该制导炸弹重量小,价格低、射程远,美国海军AV-8B、F/A-18等有人驾驶战机及大中型无人机都可以携带该炸弹。据悉,美国海军“捕食者”C等无人机将装备“手术刀”制导炸弹。

凶猛“蝰蛇”

“蝰蛇打击”(Viper Strike)是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在“智能反坦克”(BAT)子弹药基础上发展的一款小型制导炸弹。“智能反坦克”子弹药属于自主攻击末敏弹,基本型长0.9米,直径为14厘米,重19.95千克,可由多种平台投放。投放后,子弹药借助降落伞减速,利用自身携带的“红外+音响”定位导引头进行自主搜索攻击目标。由于该子弹药体积小、重量轻、具备自主攻击能力,美军在完成“捕食者”无人机发射“海尔法”导弹试验后就进行了“智能反坦克”子弹药的投放试验。2002年,美国陆军把该弹药集成到了一架“猎人”无人机上并进行了相关试验,也取得了成功。由于“智能反坦克”子弹药所使用的“红外+音响”定位制导方式不适合攻击建筑物、工事、有生力量等目标,其二次自锻串联破片战斗部也是专门为打击坦克等装甲目标而研制的。为此,诺·格公司决定在该弹药基础上研制一种适合无人机使用的小型制导炸弹,其成果就是GBU-44/B“蝰蛇打击”小型激光制导炸弹。

“蝰蛇打击”制导炸弹保留了“智能反坦克”子弹药的气动布局,尺寸和重量也基本相同,主要的变化是采用半主动激光导引头代替了子弹药上使用的“红外+音响”定位导引头,战斗部也换成了高爆战斗部,其命中精度可达1米(CEP),可攻击轻型装甲车、建筑物、有生力量等各种目标。2003年7月,MQ-5B“猎人”无人飞机在白沙导弹试验场对“蝰蛇打击”进行了投放试验。试验中投放了9颗该制导炸弹,炸弹全部命中目标。2007年9月1日,美国陆军“猎人”无人飞机在伊拉克首都巴格达西部290千米处发现有两名反美武装人员在路边埋设炸弹,“猎人”随即向反美武装人员投射了一枚“蝰蛇打击”炸弹,炸死了这两名反美武装人员,这是该炸弹服役以来首次参加实战。目前,在半主动激光制导基础上增加了“GPS+惯性”制导的GBU-44/E已经装备部队,增加GPS和惯性制导方式的GBU-44/E可在距目标10千米外投放,而GBU-44/B必须在目标附近上空投放,这是因为“猎人”无人机的激光照射距离有限。

让“军刀”飞一会儿

“军刀”系列滑翔制导炸弹(SABER)包括滑翔型和火箭助推滑翔型两种型号,该系列炸弹由MBDA公司研制。滑翔型“军刀”制导炸弹重4.5千克,采用圆柱形弹体,弹尾装有4片梯形舵面,弹体上方装有背负式菱形折叠弹翼,这种弹翼类似于马可公司为JDAM制导炸弹研制的“钻石背”,也是采用铰接型串式联动弹翼。炸弹投放之后,弹翼展开,形成菱形滑翔翼。这种弹翼可以显著提高“军刀”炸弹的机动性和射程,其射程远超同级别制导炸弹,超过10千米。火箭助推滑翔型“军刀”炸弹外形与滑翔型“军刀”相同,长度有所增加,重量增至13. 6千克。由于增加了固体火箭发动机,射程有大幅提升,达到30 千米。“军刀”系列炸弹采用相同的战斗部,都为重3.6千克的高爆战斗部。

滑翔型“军刀”制导炸弹采用复合制导方式,中段制导采用“GPS+惯性”制导,末端制导采用半主动激光制导,命中精度在2米以内(CEP)。由于其机动灵活,命中精度高,该制导炸弹可攻击高速移动的地面目标。火箭助推滑翔型“军刀”制导炸弹也采用相同的复合制导方式,但若要充分发挥其远射程的优势,必须要由目标附近他机照射或由地面人员用手持式激光照射器照射,因为火箭助推型“军刀”制导炸弹的射程已经远远超过了本机激光照射器的照射距离。“军刀”系列制导炸弹除采用半主动激光制导方式外,该系列炸弹还可选择电视制导或红外成像制导。目前,研究人员已经为“军刀”系列炸弹配备了数据链,使炸弹可在飞行过程中接受最新的控制指令,使之具备打击“时间敏感目标”的能力。

为“影子”研制的“影子鹰”

“影子鹰”(Shadow Hawk)小型激光制导炸弹由洛·马公司研制,主要用于配备美国陆军和海军陆战队的RQ-7B“影子”200无人机。该炸弹长0.68米,弹径为6.9厘米,弹重4.9千克。“影子鹰”采用正常气动布局,圆柱形弹体中后部设有4片呈X型布置的梯形弹翼,弹尾设有4片矩形控制舵面,外形非常像一枚小型空地导弹,但由于其没有装备动力装置,因此被归类为炸弹。由于其本身重量较小,其战斗部重量不到2千克,战斗部类型为杀伤爆破战斗部。“影子鹰”制导炸弹采用半主动激光制导,打击精度在1米以内(CEP)。“影子”200无人机机翼下各有一个挂点,一次出动可携带2枚“影子鹰”制导炸弹。

2011年12月,美国海军陆战队授予AAI公司(“影子”200无人机的制造公司)一份合同。合同规定AAI公司将“影子鹰”制导炸弹集成在“影子”200无人机上,试验并评估“影子鹰”制导炸弹。后来,美国陆军也加入了这一评估试验。在美国陆军的资助下,2012年3月28日,“影子”200 无人机成功试验了该制导炸弹。当时,“影子鹰”200无人机在1554米高度投放了“影子鹰”制导炸弹,由地面人员用激光指示器指示,炸弹着靶速度为140米/秒,弹着点距离激光指示点中心仅有20.3厘米,展现了该制导炸弹出色的打击精度。此次试验主要验证“影子鹰”制导炸弹的控制系统和制导系统的可靠性。洛·马公司接下来将继续展开相关试验,验证该炸弹的其他能力。

迫击炮炮弹“改行”当制导炸弹

迫击炮炮弹是由迫击炮发射的弹药。随着制导技术的发展,一些迫击炮弹“摇身一变”,变成无人机机载低附带毁伤弹药的一员。通用动力公司军械与战术系统分部和美国陆军武器研究发展工程中心(ARDEC)就在L41式迫击炮榴弹基础上研制一种小型GPS制导炸弹(ADM)。ADM在L41式81毫米迫击炮榴弹基础上换装了M934A1引信,增加了GPS指导组件。其多片小展弦比尾翼换成了4片大展弦比尾翼,弹体前面装有固定式鸭式舵面,利用滚转控制鸭式舵制导技术(RCFC),固定鸭式舵面安装在旋转轴上,采用间歇性制动,从而达到修正弹道的目的。该制导炸弹重3.6千克,国内一些媒体称其为空投制导迫击炮炮弹,但从严格意义上讲,由于其不再由发射药从迫击炮发射,而是由无人机投放,应称其为“制导炸弹”。

ADM是为了满足美国陆军、海军陆战队和特种部队对目标快速反应能力的需求而研制的制导炸弹,这种制导技术还可以用于改装美军现役的60毫米和120毫米迫击炮炮弹。由L41式81毫米改装而来的制导炸弹在2010年4月进行了首次空中投放试验,由一架经过改装的“虎鲨”无人机投放,弹着点距目标仅有2米。2012年11月1日,通用动力公司官方表示,其军械战术系统部门和美国陆军武器研究发展工程中心(ARDEC)再次成功地演示了利用无人机投射ADM小型GPS制导炸弹。试验中,该无人机从2134米高空投射了3枚ADM,误差为7米。据悉,通用动力公司将继续进行ADM的投射试验,预计到2013年,ADM可以达到服役状态。

小 结

从上述介绍可以看出,无人机机载低附带毁伤炸弹的发展方式多种多样,不拘一格,有从激光制导训练弹改进而来,也有在迫击炮炮弹基础上发展的制导炸弹。小型制导炸弹的出现丰富了无人机机载对地打击弹药的种类,满足了无人机对不同弹药的需求。

猜你喜欢

战斗部附带制导
基于LS-DYNA的巡飞弹安全性分析研究
盾和弹之间的那点事(十三)
盾和弹之间的那点事(十)
盾和弹之间的那点事(九)
盾和弹之间的那点事(八)
电磁发射战斗部抗大过载设计与分析
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权利保护研究
浅谈武器战斗部的未来发展方向
家庭暴力案件中,刑事附带民事判决没有对受害人进行赔偿的部分,受害人能否另行提起民事诉讼?
战斗部动爆破片仿真及特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