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联合外痔剥除术治疗非环状混合痔疗效分析

2013-04-20曹晨曦李森娟胡毕文

浙江医学 2013年12期
关键词:痔上齿状外痔

曹晨曦 李森娟 胡毕文

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联合外痔剥除术治疗非环状混合痔疗效分析

曹晨曦 李森娟 胡毕文

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术是近年来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基础上发至起来的一种治疗内痔的新术式,其疗效较为满意,但临床上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大多为混合痔,单纯采用该术式无法满足治疗要求。近年来,我院探索施行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联合外痔剥除术治疗混合痔,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05—2012-10我院收治的混合痔患者98例,均有不同程度的便血、脱出、瘙痒流黏液等症状,诊断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制定的《痔临床诊治指南(2006版)》。纳入标准:Ⅲ、Ⅳ期非环状、黏膜脱垂型混合痔;痔核≥2个;外痔明显;年龄、性别不限。排除标准:非黏膜脱垂型混合痔;既往行痔疮手术;合并其他直肠、肛周疾病,如直肠脱垂、肿瘤,肛瘘、肛旁脓肿、湿疹等;有明显麻醉或手术禁忌证。其中采用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联合外痔剥除术治疗50例(观察组),男31例,女19例,年龄21~42(30±8)岁;病程7~125(60.50± 63.21)个月。采用外痔内扎术治疗48例(对照组),男32例,女16例,年龄20~52(35±15)岁;病程8~175(71.39± 98.56)个月。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1.2 方法 观察组:关键步骤是荷包缝合。根据痔核的分布、数目和大小,选择合适的肛门镜(双开口或三开口肛门镜),调整其位置,充分显露欲切除的痔上黏膜。选择2-0可吸收缝线进行黏膜下层分段缝合,高度选择在齿状线上2~3cm,使得吻合后吻合口在齿状线上1~1.5cm。荷包线打结的松紧度、吻合时牵拉缝线的力度都要适中,以切除尽量多的脱垂黏膜,女性患者手术时要注意保护阴道后壁。处理外痔要力争以最小的切口剥离皮下静脉丛,用组织剪“V”形切开,剥离静脉丛至齿状线下方,切勿穿过齿状线,视出血情况进行缝合。对照组:外剥内扎术为混合痔一并切除,剥离面须穿过齿状线,术中应注意尽量多的保留外痔创面间的皮肤,另外由于创面较大,还要注意妥善止血。

1.3 观察指标 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症状改善情况、术后疼痛、切除组织重量、肛门狭窄、肛门功能、术后肛门不适感、住院时间。症状改善情况根据术后3个月时的症状程度评价;术后疼痛评分为0~3分(完全不痛,排便、换药时亦无疼痛,计0分;肛门轻度疼痛,不必处理,计1分;肛门疼痛,无明显痛苦表情,服一般止痛药物可缓解,计2分;肛门疼痛较重,有痛苦表情,需用度冷丁类药物方能止痛,计3分);切除组织重量采用电子秤于术中组织切除后即行秤量;肛门狭窄评定(以肛门口径测量器测量,Ⅰ度:1.5~2.0cm、Ⅱ度:<1.5cm);肛门功能依据术后第一次排气、排便时能否自行控制进行评分(0分表示能控制排便,1分表示不能控制排便但能控制排气,2分表示不能控制排气、排便)。随访至术后1个月,术后肛门不适感程度根据患者主观感受评价(0分表示无不适,1分表示有不适但不影响生活、工作,2分表示不适对生活、工作造成一定的影响)。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均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间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使用秩和检验。

2 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并在术后2d内排气、排便,治疗后创口愈合顺利出院。至出院时,观察组症状消失48例(96.0%),对照组症状消失42例(89.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各观察指标的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各观察指标的比较

由表1可见,两组患者仅手术时间、切除组织重量、肛门狭窄发生情况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他指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

3 讨论

目前,肛垫下移学说作为痔的主要发病机制已被广泛接受[1]。随着临床医学的不断进步,痔的手术方式也在不断更新,传统的外剥内扎术已逐渐减少,PPH正成为主流术式。但无论是外剥内扎术还是PPH手术,均有较明显的缺点[2-3]。外剥内扎术创面较大,术后疼痛较重,患者难以忍受,而且肛门狭窄的发生率也较高;PPH术后出血与吻合口狭窄是其主要的并发症。

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术是在继承PPH手术“悬吊”、“断流”及“减积”的理论基础上,进一步融入微创外科理念发展而来的,只纠正痔的病变部位的病理改变,保留了正常的黏膜,减轻了术后疼痛,降低了肛门不适感觉以及吻合口狭窄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也减小对肛门功能的影响。本组患者均为Ⅲ、Ⅳ期非环状混合痔患者,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术不能处理外痔,因此笔者对内痔施行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术后,对外痔进行微创、精细的剥除,剥离静脉丛至齿状线下方,视出血情况进行缝合,注重保留适量的皮肤,既不会形成皮赘,又不会影响局部的愈合。

本文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在治愈率、手术时间、组织切除量以及术后并发症等方面无明显差别,但在减少术中出血、减轻术后疼痛及不适感觉、保护肛门功能以及缩短住院时间等方面存在优势,这与国内相关文献报道一致[4-7]。其主要原因是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联合外痔剥除术创伤较小,直肠下端只遗留吻合口,外痔部分只遗留小切口;外剥内扎术术后则遗留跨齿状线的较大创面,对肛门功能可造成一定的影响,而且创面愈合、瘢痕收缩可能会造成肛门不同程度的狭窄。由此可见,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联合外痔剥除术治疗Ⅲ、Ⅳ期非环状混合痔体现了微创、保留功能的理念,使患者获益,值得推广。

[1] Thomson W H.The nature of hemorrhiods[J].Br J Surg,1975,62(7): 542-552.

[2] Mehigan B J,Monson J R T,Hartley J E.Stapling procedure for haemorrhoids versus milligan-morgan haemorrhoidectomy: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Lancet,2000,355(9206):782-785.

[3] Ganio E,Altomare D F,Gabrilli F,et al.Prospective randomized multicentre trial comparing stapled with open hemorrhoidectomy [J].Br J Surg,2001,88:669.

[4] 林宏城,任东林,谢尚奎,等.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钉合术与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的对比研究[J].广东医学,2011,32(11):1457-1460.

[5] 廖颖婴,魏志军,张悦,等.TST术与PPH术治疗混合痔疗效对比观察[J].中医外治杂志,2012,21(1):9-11.

[6] 张琦,屈景辉,杨向东,等.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吻合术治疗内痔的临床研究[J].结直肠肛门外科,2012,18(2):86-89.

[7] 胡婕,杨巍.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术治疗Ⅲ、Ⅳ度混合痔临床观察[J].山西中医,2012,28(6):36-38.

2012-11-07)

(本文编辑:欧阳卿)

嘉兴科技计划项目(201AY1071-6)

314000 嘉兴第二医院肛肠外科

猜你喜欢

痔上齿状外痔
有“痔”不在年高,防痔不分老幼
血栓外痔,你的屁股爆过血管吗
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术、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治疗重度内痔的临床作用比较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与传统痔疮切除术治疗痔疮的临床对比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优势与劣势再认识
全内镜下后外侧入路齿状突切除术的可行性分析
齿状突加冠综合征一例
系统干预对外痔切除术疗效的影响
肛外横切口潜行剥离术治疗血栓性外痔临床分析
颅底凹陷合并难复性寰枢椎脱位术后齿状突下移程度对神经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