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50例骨科患者术后应用镇痛泵的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

2013-04-17

中国药业 2013年21期
关键词:硬膜外骨科导管

胡 蓓

(浙江省余姚市第四人民医院骨科,浙江 宁波 315470)

术后疼痛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还会因机体的各项生理、心理变化,很大程度上影响手术疗效及患者预后质量,故术后给予镇痛治疗和护理,是围手术期治疗和护理的重要部分[1]。近年来,镇痛泵以其可控性好、用量少、血药浓度稳定等诸多优势,被广泛应用于骨科术后镇痛治疗中,并得到了普遍认可[2]。我院诊治的骨科手术患者术后应用镇痛泵镇痛治疗和护理,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我院诊治的100例骨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术后常规止痛)和观察组(术后应用镇痛泵镇痛),各50例。对照组中,男30例,女20例;年龄19.0~72.5岁;其中四肢手术38例,髋部手术8例,腰椎手术4例。观察组中,男31例,女19例;年龄19.5~72.0岁;其中四肢手术37例,髋部手术8例,腰椎手术5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和原发病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术前给予常规准备,均为硬膜外麻醉,观察组术后保留硬膜外导管,并连接镇痛泵,镇痛泵药液为0.2%丁哌卡因(上海天丰药厂,批号为900101)5 mg、咪达唑仑(瑞士罗氏公司,批号为B1290)5 mg,以及芬太尼(湖北宜昌人福药液有限公司,批号为040105)0.3 mg,溶入10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中,以2 mL/h的速度给药,保留48 h,将硬膜外导管和注射泵拔除。对照组术后拔除硬膜外导管,根据患者的疼痛情况,给予常规止痛处理。

1.3 护理方法

心理护理:患者术前多存在紧张、恐惧等负面心理,护理人员应针对患者的心理特点,给予有效的心理疏导,使其保持良好的心态,去面对治疗和护理,并将成功镇痛病例告知患者,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疼痛护理[3]:定期进行疼痛评估,如果镇痛泵应用患者的疼痛症状未改善,应通知麻醉医师,及时调整镇痛剂量,或给予相应处理;对于常规止痛患者,如果疼痛较为剧烈,应立即报告主管医师,给予相应处理。

镇痛泵的护理[4]:待患者回到病房,护理人员应对其腰部穿刺点进行检查,确保穿刺部位没有渗血、渗液,以及导管得到有效固定,对于导管较为细长、僵硬的情况,应告知患者及家属,翻身、更换体位时,注意对导管的保护,避免反折、拉断;同时,护理人员要加强巡视,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术后并发症的护理:消化道不适症状,护理人员应留意患者有无恶心、呕吐、腹痛腹胀,以及肛门排气等情况,根据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及时调整饮食,同时指导患者早期进行床上运动,并给予腹部按摩,促进胃肠蠕动;尿潴留,护理人员应对患者尿液的颜色、形状及尿量进行观察,并做好导尿管的护理,如果术后24 h还不能自行排尿者,应通过热敷等方法促其排尿,必要时给予导尿;褥疮,患者骶尾部皮肤由于长期受压,容易出现褥疮,所以术后告知患者定期变换体位,按摩受压部位,并且注意床单的清洁、干燥,有效避免褥疮的发生;患肢末梢循环、感觉运动功能异常,术后患者由于卧床休息,患肢的疼痛、末梢循环,以及感觉运动功能可能会被忽略,术后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肢皮肤色泽、温度及动脉搏动等情况的观察,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主管医师,给予相应处理。

1.4 观察指标及镇痛评分标准

对两组镇痛有效率、24 h睡眠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比较。通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5],对患者术后疼痛情况进行评分,疼痛分级为无、轻、中、重、极重,分别对应 0,1,2,3,4分,以0~2分判定为术后镇痛有效。

1.5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 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各项临床观察指标比较

3 讨论

骨科手术患者术后常规给予止痛药,患者不仅容易对药物产生依赖性,而且还会产生较多的不良反应,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镇痛的临床效果。镇痛泵作为新型镇痛方法,以其用量少、血药浓度稳定,以及镇痛可控性、不良反应少等诸多优点,已广泛应用于术后的临床镇痛中[6]。虽然镇痛泵在术后镇痛过程中发挥了较好的镇痛作用,但仍应注意以下几点:术前加强与患者及其家属的交流,将应用镇痛泵的优点、注意事项等做好详细解释,并教会患者应用,给予有效心理疏导,缓解其内心恐惧,使其保持良好的心态;术后密切注意患者的病情和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报告主管医师和麻醉师,采取相应治疗;针对术后并发症,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并给予有效的观察和护理,及时发现,及时处理。本研究中,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镇痛治疗的有效率明显升高,24 h睡眠时间显著延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也明显降低。

综上所述,对于骨科手术患者,术后应用镇痛泵治疗,并给予相应护理干预,能显著提高镇痛效果,改善患者的预后质量,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1]李英雄.骨科患者术后镇痛泵应用的观察和临床护理[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2,3(1):123.

[2]何 翔,舒春梅.护理干预对术后应用自控镇痛泵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药业,2009,18(9):60-61.

[3]虞雪莲,周丽坤,韩秋燕.骨科患者术后使用镇痛泵出现的护理问题及对策[J].中国疗养医学,2011,20(10):901.

[4]欧阳晓庆.骨科术后镇痛泵临床护理应用的观察[J].求医问药,2012,10(3):546.

[5]李燕文.手术患者术后使用镇痛泵的观察及护理[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8):117.

[6]李 晶.镇痛泵在骨科术后患者中的应用与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8):44-45.

猜你喜欢

硬膜外骨科导管
硬膜外分娩镇痛对催产素引产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
腰硬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应用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作用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现代骨科“三新”之光——快速康复外科、现代数字骨科、冲击波治疗的临床应用
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用于高原地区高血压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
中线导管应用于ICU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改良硬膜外导管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研究
Perceptions of the osteopathic profession in New York City’s Chinese Communities
第十期数字骨科技术(CAD-RP)应用学习班暨第六届南总创伤骨科高峰论坛通知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complicated by rhabdomyolysis: A clinical analysis of 11 cas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