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木棉纤维性能测试与研究

2013-04-13张倩倩孙卫国

山东纺织科技 2013年5期
关键词:吸油木棉棉纤维

张倩倩,孙卫国

(西安工程大学,陕西 西安 710048)

木棉纤维作为一种天然纤维原料,具有和棉纤维相似的性能和风格,保暖性能好,吸湿透湿、弹性舒适程度高、质量轻、成本低,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由于目前采用的聚脂、聚丙稀材料的不可降解性,给由其做成的吸油材料废弃后的处理带来一定难度,无论是焚烧还是地下填埋,都将造成二次污染。木棉纤维作为天然纤维可循环利用多次,是可生物降解的新型吸油材料。

1 木棉纤维的性能测试

1.1木棉纤维的形态结构

采用NeoScope JCM-5000型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木棉纤维的横、纵向分别进行了拍照并观察,图1和图2为其横截面和纵向形态图。

1.2木棉纤维的特性分析

木棉纤维是大中空结构,中空度达80%以上,是最常用的一种浮体材料,它是天然植物纤维,且首尾两端封闭。单根木棉纤维就是一个小气囊,其表面所含的天然脂肪蜡质使它具有很好的拒水性,所以用其制作浮体材料有着其他固体材料无法比拟的优势。木棉纤维价格低廉易得,且制备时只需对其浸泡风干即可,制备简单易行,用来处理含油废水成本低,具有优良的疏水吸油性能,吸附剂吸附较快,较易达到吸附平衡。

2 木棉纤维耐酸碱性测试及分析

2.1耐酸性正交实验及其分析

采用正交实验测试木棉纤维的耐酸性,正交实验设计如表1所示。

表1 木棉纤维耐酸性正交实验因素水平

由表2可知,在酸性和高温条件下,木棉纤维的失重率较大,但在常温下失重率仅有6%,因此可以认为木棉在常温下受酸的影响较小。

表2 耐酸性正交试验

2.2耐碱性正交实验及其分析

采用正交实验测试木棉纤维的耐碱性,正交实验设计如表3所示。

表3 耐碱性正交实验因素水平

表4 耐碱性正交实验

从表4可知,木棉纤维在碱性条件下,失重率随着温度、时间、碱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加。当温度达到100℃,浓度在8 mol/L,在短短的15 min之内,纤维的失重损伤就达到90%,而在常温下,纤维受碱浓度和时间的影响只有1%,由此可见,在常温下,NaOH对木棉没有影响。

3 木棉纤维木棉吸油性能测试及分析

3.1酸性条件下的吸油性能测试

溶液中加入盐酸,油浓度为90 g/L的含油废水中,加入油质量18 g,溶液体积为200 mL,用pH试纸测得溶液的pH值为3,在此条件下,加入NaCl调节溶液的盐浓度,试验结果如图5所示。

图5 盐浓度对吸油率的影响

由图5知,机油的吸油率大于食用油,其主要原因:机油密度大,粘度大,而食用油粘度小,密度小,在相同体积的溶液中,机油在溶液之中分散得更均匀,相同质量油体积少,在充分震荡下,与废水混合后,机油能被相同量的木棉吸收,所以吸油更充分,吸油量相比食用油大。

3.2碱性条件下的吸油性能测试

取200 mL水溶液加入18 g油样,加入NaOH,配置油浓度为90 g/L的的含油废水,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值为10,在此条件下,加入NaCl调节溶液的盐浓度,测试结果如表5所示。

由表5可知,在碱性环境下,木棉纤维对含油废水的吸油率在92%以上,最高达到97.23%,随着盐浓度的增加变化,吸油率变化不大,吸油量也几乎没有变化,这说明,木棉纤维对含油废水的吸收不受盐浓度的影响。

表5 木棉纤维在碱性条件下吸油量随盐浓度的变化

3.3中性条件下的吸油性能测试

取300 mL蒸馏水,配置浓度分别为50 g/L和90 g/L的含油废水,充分震荡30 min,加入木棉0.5 g,中性环境,盐浓度为0,在振荡器上震动4 h,其余条件和酸碱性条件下的操作处理相同。

由图6可知,虽然废水中油的浓度不同,但是木棉纤维对废水中的吸油率都达到93.34%,这说明,由于木棉拒水吸油的特性,对水中油份的吸收不随着油浓度的变化而发生很大改变,都能很好充足地吸收含油废水之中的油份,这为木棉在吸油材料领域方面的广泛适应性提供了可能。

图6 油浓度对吸油率的影响

3.4实验结果分析

3.4.1木棉纤维具有优良的疏水吸油性能和良好的浮力性能,且吸附较快,较易达到吸附平衡,常温下4 h可以达到吸附平衡,能快速吸附含油废水,是很有前景的天然纤维含油废水处理材料。

3.4.2木棉纤维受溶液环境的影响较小,在不同的pH和不同种油的条件下依然能有很高的吸附性能,适应能力较强,因此应用前景十分广泛。

3.4.3在各种条件下,吸油率都达到90%以上,即在不同环境下吸油率不会受到大的影响,可见木棉对油的吸附可以适应不同盐浓度的环境。

4 结论

木棉纤维在常温下,随着碱或者酸浓度的改变重量损失基本不变,但是在温度升高的情况下,酸碱溶液浓度升高,木棉失重随之增加;可见,温度、酸碱度对木棉纤维重量损伤都有很大的影响。在不同油成份的含油废水中,木棉纤维的吸油率都达到92%以上,说明木棉对不同油浓度的含油废水的吸收率几乎不受影响,但是总体来说,对浓度大的油吸收率相对较大。

参考文献:

[1]AD-787154. Accelerated Wear Test to Life jackets [J].美国国防科技报告,1946,(3):23—24.

[2]丁颖,楼雪君,胡真迎,等.木棉纤维的性能及其应用[J].产业用纺织品,2008,26(11):7—8.

[3]许元拒译.木棉毛复合隔热保暖建筑材料[J].产业用纺织品,1999,17(4):20—23.

[4]王卫华.救生衣浮力及新型浮力材料的研究[D].北京:北京服装学院,2003.

[5]丁帅.天然纤维-木棉纤维的研究探讨[J].山东纺织科技,2012,53(5):34—37.

猜你喜欢

吸油木棉棉纤维
关于“双显法”对木棉纤维和棉纤维定性鉴别的探讨
羊毛/腈纶/棉纤维混纺产品定量化学分析方法探讨
南疆木棉红似火
爱拖延的米米
木棉红了
新型可压缩吸油拖栏设计
木棉开尽时
ICAC: 全球棉纤维消耗增速放缓
EPDM基吸油树脂的合成及吸放油性能
棉纤维长度指标电算化程序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