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字幕的“反常化”现象——以美剧《绝命毒师》为例

2013-04-12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10期
关键词:索尔源语通顺

(中山大学 翻译学院,广东 珠海519000)

引言

反常化的表达“必是文学翻译中要格外留意的”[1]。虽然这一现象主要针对文学作品,其在影视字幕当中却也屡见不鲜。本文尝试把“反常化”现象扩展至影视字幕翻译中,将研究对象锁定为美剧《绝命毒师》字幕的汉译,以生动的例证探讨字幕翻译中的反常化现象及其翻译策略。本文所论述的实例均未在国内以往研究中出现过,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1 字幕的反常化

语言的反常化一般用使用频率来衡量。笔者认为,不符合译入语文化规范的源语文本也是反常化现象。“独创新词”和“文化词汇”是本文将要探讨的反常化类型,译者可以视其为字幕翻译过程中的“反常化标记”,其意义在于“反常化的表达方式会调动读者大脑的认知机制对该语的语境范围进行关联性搜索,对其理据或原因进行推理,以寻求解读的语境假定”[1]。译者将竭力领会源语言的意图,寻求最佳译文。

2 《绝命毒师》

《绝命毒师》是一部美国剧情类剧集,讲述化学教师怀特成为制毒高手的故事。选择此剧出于以下两点考虑:(1)热门程度。《绝命毒师》在IMDB(互联网电影资料库)的全球电视剧排名中名列第三,并获得第65届艾美奖“剧情类最佳剧集”奖。这部剧不仅在美国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在国内也很受大众追捧。(2)台词特点。本剧台词既是生活化的,也是个性化的;其语言老少皆宜,受众广泛,稍带幽默调侃的元素,真实反映了当今美国的日常生活及生存现状。

3 字幕翻译的目的、观众阅读习惯及心理期待

根据德国功能翻译学派的目的论观点,翻译策略与翻译目的密不可分。剧情类字幕翻译的目的是使观众在有限时间内以最省力的方式接收源语的信息及情感效果,观众不可能在字幕翻译上“玩味”太久。如果字幕翻译信息太多,表达不通顺,或使用了在译入语文化中罕见的词汇,观众往往会因为在理解上耗时太久而忽略剧情画面,这并不符合其心理期待。结合上述三点,在制定字幕中反常化现象的翻译策略时,有必要与文学翻译进行区分。

4 翻译策略

本文将使用韦努蒂提倡的“通顺”与“抵抗”两个术语。学者Zoe de Linde 指出,“字幕受制于时间及空间,其不得不使译文具有简化的形式”[2]。以“简洁”、“易读性”、“同步化”等关键词为核心,针对字幕源语中的反常化现象,笔者认为“通顺”的翻译策略更具可行性,而“抵抗”的翻译策略则更具局限性。

5 独创新词

单从使用频率来看,独创新词无疑具有典型的反常化特点。下例中,律师索尔创造了一个源自西班牙语的新词。

例1:Saul:It's“Rio de caca”for both of them.

索尔:那他们俩就都“死翘翘”了。

“Rio de Caca”是一个西班牙语短语,直译成英文为“River of shit”,直译成中文为“充满粪便的河”。经过调查,这个表达应该是剧中人物索尔新创造的,因此是译者在翻译时须格外留意的反常化现象。通过直译译文,可以判断这个表达应该是贬义的。通过情景语境,可以判断原文中“it”指代怀特太太和她的前雇主被税务局盯上这件事,而此事将暴露怀特太太助其丈夫洗钱的犯罪过程,对两人的危害很大。“Rio de caca”不仅是独创的新词,也是西班牙语,具有一定的新鲜感、诙谐感及异国情调。译文中大胆使用中文俚语“死翘翘”,不仅符合文意,也顺应了索尔话语的调侃意图。译者采取“通顺”的翻译策略,具体表现为引进具有浓郁中国地域文化色彩的俚语,来处理源语中独创的新词,使译文更贴近观众,消除了直译带来的陌生感,弥补了观众的知识背景缺陷。

例2:Walt:You're a two-bit bus-bench lawyer.

怀特:你只是个廉价的底层律师。

怀特抱怨律师索尔自作主张把其62 万美金送给与其太太有染的前雇主来解决税务问题。“bus bench”本意是“等公交的椅子”,此处变成形容词修饰“lawyer”。笔者通过搜索目前最新最全的美国当代英语语料库(COCA),并没有发现用“bus-bench”形容“lawyer”的例子,反而比较频繁的搭配是“bus-bench advertisement”。因此,“bus-bench lawyer”这一表达应该是剧中新创造的,即反常化的用法,译文译作“底层律师”。笔者认为,不妨将这个例子译成“你只是个不靠谱的廉价律师”。如果译者注意到反常化的表达,往往会在大脑中努力搜索其用法的原因。于是,这一搜就会发现在第二季第8集中,律师索尔的广告曾出现在等公交车的椅子上。在美国,贴在等公交车椅子上的广告一般为房地产中介等不靠谱的公司。结合上述分析,“不靠谱”这一译法可以把源语中的反常化通俗易懂地表达出来。

6 文化词汇

文化词汇一般具有“互文特性”及“缺省现象”[3]。“互文特性”指文化词汇在剧中的意义由剧外的诸如文化语境等构成,而“缺省现象”指源语文化中的说话者与译入语文化中的接收者往往存在“文化沟壑”,这也恰恰是文化词汇具有反常化的原因。

例3:Jessie:Hey,tell your douche-bag brother-in-law to head towards the light.(S3-08)

杰西:告诉你那浑蛋连襟早点超度算了。

原文中,“head towards the light”描述了人临死前的一种状态,是人即将死亡的委婉说法。那么为何原文不用更常用的“pass away”呢?在英语里,“pass away”的使用频率要远远高于“head towards the light”,因而后者是反常化的用法,且其本身也比较罕见。虽然在译入语文化中,观众也有类似的感受,但难以找到对应的表达。此处的情景语境是杰西无辜被怀特的连襟暴打了一顿。杰西在剧中的形象实质非常矛盾,一方面举止行为像个小混混,另一方面却十分善良。因此,“head towards the light”比较委婉,且稍带调侃的语气。译者引进负载中国文化典故的“超度”一词来作为译文,造成一种看似不和谐的反差,实则为“通顺”策略。显然,两个表达有类似的文化因素。而译者的创造性则体现在译文中增加了文化内涵(“超度”有消除罪孽之意),并打破了原文表达的常规解释,实质增添了译文的调侃意味。此处所采取的翻译策略也与李正栓、贾晓英[4]提出的“文化替代法”相似。

例4:Saul:“Do I complain?No,beg,borrow,or steal,I'm your huckleberry.

索尔:我有抱怨吗?没有,不管求,借还是偷,我是你的好朋友。

“huckleberry”直译为“越橘果”。“I'm your huckleberry”不符合译入语的文化规范,因为在中文里此表达形式极为罕见。因此,此处为反常化现象,译者需要思索如何在译入语中减少“文化沟壑”。基于COCA 语料库的搜索,笔者发现与“huckleberry”搭配的词汇中词频最高的分别是“Finn”(235次),“Hound”(13),“Bushes”(7次),“Friend”(7次)等。其中“huckleberry friend”与源语的意思最为接近。译者需要从剧中的语境切换到剧外的文化语境。“My huckleberry friend”是英文经典歌曲“月亮河”(Moon River)里的一句歌词,作词者Johnny Mercer 曾解释,“huckleberry friend”指的是他童年时期的一个好朋友,他们经常在河边摘越橘。但若此处译文照搬“好朋友”之义,未免欠缺考虑,主要原因是律师索尔应该是一名协助者的身份。因此,处理反常化现象要格外留心。进一步调查发现,较为知名的World Wide Words 网站通过文学实例对“Huckleberry”一词做出了另外一种解释——乐意协助他人的助手。笔者认为,译文为“我是你的好帮手”比原译更加贴近文意。

7 “通顺对反常”的再反思

另一种情况是,采取“抵抗”的翻译策略,使用给观众带来陌生感的表达。“译文应是再现异域文化的场点,读者在这里可以一睹文化他者。”[5]影视作品是传播文化的重要渠道,其文化功能不可忽视。“通顺”的翻译策略在一定程度上屏蔽了源语中的文化因素。比如,在例4 中,观众无法从译入语中的“好帮手”来了解源语中“huckleberry”一词所负载的文化内涵。但如果采用“抵抗”的翻译策略,把“I'm your huckleberry”译为“我是你的越橘”,无疑对观众的理解造成一定障碍,违背了字幕翻译的目的。那么,文化功能与字幕译文的可读性该如何衡量,这是笔者所要继续探索的问题。

[1]王东风.形式的复活:从诗学的角度反思文学翻译[J].中国翻译,2010,(1).

[2]De Linde,Zoe.Read My Lips:Subtitling Principles,Practices and Problems[J].Perspectives:Studies in Translatology,1995.

[3]董海雅.情景喜剧的幽默翻译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

[4]李正栓,贾晓英.归化也能高效地传递文化——以乐府英译为例[J].中国翻译,2011,(4).

[5]Venuti Lawrence.译者的隐形——翻译史论[M].张景华,白立平,蒋骁华,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索尔源语通顺
读写大闯关
释义理论指导下的口译教学新模式探究
南非萨索尔公司宣称在莫桑比克南部近海发现石油
英语翻译中悖论的发现与理解
索尔·贝娄创作中的“大屠杀”阴影及其反思
索尔·贝娄作品中的圣经原型解读
句子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