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

2013-04-12剧晓晨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3年1期
关键词:理论课政治思想

□文/剧晓晨

(河北经贸大学 河北·石家庄)

一、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与发展的必要性

(一)思想解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改革的全面推进,客观上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运用新的方法来实现其目的。随着思想解放的逐步深入和社会改革的全面推进,社会发展呈现出综合化、多样化、复杂化的特点,人们的思想意识也呈现出多元化趋势,这些都极大地改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环境和对象特点,为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处在这种对内对外开放的环境、复杂多变的信息环境、鱼龙混杂的文化环境以及人际之间越来越公开、激烈的竞争环境之中,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必然呈现出结构性、过程性和表征性的变化。

(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发展创新。世界范围内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等高科技的发展加速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同时也加快了各种思想文化的交流,改变着人们的时空观念、效率观念、道德观念,并正在以越来越急迫的步伐走进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对人才素质和人的全面发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种高要求不仅表现为人才应该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而且应该具备较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人才资源开发的重要途径,理应对人才资源开发、对个体素质的优化及需求予以积极的回应。因此,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较以前更为繁重的任务和更高的要求,那就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

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

(一)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

1、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学生成才成长为中心,不断满足学生多方面的需求,积极推进主体性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学生是价值主体,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根本目的是从政治上、思想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既要坚持教育、引导和激励学生,又要尊重、关心和帮助学生。要坚持从学生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出发,从为学生服务出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帮助学生释疑解惑、排忧解难,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发展学生独特的个性优势。

2、努力使教学方式和方法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大学生,符合大学教育教学的规律和大学生学习的特点,不断增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说服力、感染力。一是要不断拓展有效的教学方法。针对不同类型、不同阶段大学生的特点以及不同的课程,可采取课堂讲授、课堂讨论、专题讲座、专题演讲、辩论、教学实践等方法;二是要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积极推进多媒体教学,建立教学互动网站,把课堂延伸到网上,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更加灵活、有效和充满吸引力;三是要改革考查考试方法。重点考查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接受和运用的情况,尤其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采用口试、论文答辩、写读书心得和调研报告等方法。

3、教师要不断提高理论素养。教师要不断提高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科学性与政治性的统一。教师应精通自己的专业,形成广博的知识结构,努力使教学反映相关学科的学术前沿和进展,力求从研究的层面上,讲授教学内容,增强教学的科学性。教师要更新教育思想和观念,拓宽教学的新视野,开辟教学的新思路,不断进行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努力把思想性、理论性和知识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和说服力。教师以全身心投入教学工作的敬业精神、较高的学识水平和良好的师德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自然得到学生的敬重,从而引起学生心里的共鸣。

(二)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网络有效结合起来。互联网的爆炸性发展正改变着经济、社会、文化的结构和运行方式,也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其广度和深度都是以往任何一次产业革命所无法比拟的。据调查获悉,随着高校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和校园内互联网接入条件的改善,大学生的网络行为越来越普遍,上网已成为大学生学习、交往、娱乐等日常活动,对一代新人的全面发展和健康发展有不可低估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和网络结合,可以发挥互联网开放、交互、共享、兼容等优势,便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与大学生互相尊重、平等交流和教学相长;另一方面,互联网的数字化、多媒体化、交互性、实时性、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兼容等技术特点,提高了技术含量,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机制、形式和方法手段的创新。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需要不断完善校园网络的建设,以丰富的健康文化活动来吸引同学的注意力。当然,进网络只是思想政治工作在网络领域的有效延伸和有益补充,与春风化雨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并不矛盾,更不能取而代之。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网上与网下配合,网上了解动态,特别是一些敏感、热点、疑难和深层次问题,仍要坚持开展网下耐心细致的深入工作,要注意探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规律和机制,使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效率和贡献率得到显著提高。

(三)重视社会实践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塑造人类灵魂的系统工程,需要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协同进行,使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结合起来,而大学生社会实践正是这种结合的最好形式。除了学生有组织或自发地运用课堂上获得的理论知识和间接经验,开展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成才密切相关的各种应用性、综合性、导向性的实践活动外,学校也必须把大学生社会实践纳入教学计划,结合年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和不同年级专业大学生的具体情况,像组织课堂教学一样,精心设计,周密安排。通过与社会接触,他们在实践过程中去看、去问、去思考、去探索人生的真谛,知晓乡情、民情、世情、国情,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由中国国情决定的,从而自觉拥护党的政策,确立正确的奋斗目标和价值取向,在这样的过程中他们也自然提高了学习政治理论课的兴趣。

[1] 蔡亮,周丽娟.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对策 [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5.3.

[2] 赵亦芳.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策略 [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2004.6.

[3] 张晓民.创新是思想政治教育生命力的源泉[J].教育与职业,2005.21.

猜你喜欢

理论课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