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的承担

2013-04-12袁雪曼黄海燕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3年1期
关键词:收益国有企业责任

□文/袁雪曼 黄海燕

(山东财经大学 山东·济南)

国有企业与普通企业不同,承担着更多的社会责任,它的目标既包括经济目标也包括非经济目标。确保国有资本的增值、实现利润是其经济目标,非经济目标包括提供就业岗位、缓解社会就业压力、实现生产的同时保护环境等。下面分别从国有资本收益实现和收益分配两个方面论述国有资本收益与社会责任的关系,以及如何引导国有企业承担社会责任。

一、国有资本收益实现与社会责任

国有资本收益是国有资本运营的最终结果,它是国家或国家授权经营机构,凭借其在经营性企业中的国有资本,取得与出资人相对应的税后利润、国有产权(股权)转让收入等形式的收入。国有资本收益的实现是社会经济的基础,也是国有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基础,而国有企业自觉承担社会责任也会促进国有资本收益的实现。

1、国有资本收益实现是承担社会责任的基础。国有企业首先要保证国有资本的增值,这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国家和人民把资金投资到国有企业,第一目标就是要求国有企业盈利,实现企业价值的增长。只有盈利的国有企业才有能力来承担社会责任,亏损的国有企业相反会吞噬社会财富,给社会造成压力和负担。所以,一个国有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前提是国有资本收益的实现。

2、承担社会责任促进国有资本收益实现。首先,国有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并不是单纯的高成本与低利润关系,它们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承担社会成本虽然使国有企业成本增加,但却会获得竞争优势,从而获得额外的利润,甚至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其次,国有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使得企业获得了资源。通过研究发现,国有企业与其利益相关者建立紧密的关系能帮助国有企业获得不可见的、有价值的投资,其中的利益相关者包括政府、投资者、员工、社会公众等。从伦理学的角度来讲,企业承担社会责任能够提高国有企业声誉、降低员工的离职率、增加顾客的忠诚度,这样使企业获得更多资源,如员工、投资者、客户等等,吸引与保留高质量的员工,吸引与保留现实的和潜在的客户,进而为国有企业带来更多的利润,促进国有资本收益的实现;最后,国有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国有企业不同于一般的企业,它在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稳定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国有企业提供就业岗位缓解就业压力有利于社会稳定,国有企业承担环境责任、实行较高的环境标准、强调控制污染,会给企业带来无形的收益,同时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然而,仅仅依靠道德的约束保证国有企业的利益与国家利益一致、国有企业利益和整个社会利益一致并让国有企业自觉承担社会责任是比较困难的。

二、国有资本收益分配与社会责任

国有资本收益的分配一直以来是政府和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到逐步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对应的,我国国有企业收益分配也经历了统收统支、利润留成、利改税、分红的演变过程。国企分红现在成为公认的比较好的分配方法,下面主要就国企分红来讨论国有资本收益的分配。

1、我国国企分红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国有企业分红还在试行阶段,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和不完善。首先,国有企业分红的比例到底是多少,这是目前专家讨论的主要问题。国有企业分红比例的确定意义非常重大,它涉及国有企业资本收益如何在国家与企业、企业与人民、企业与员工等之间的分配。如果国有企业分红制定统一的标准,有可能影响国有企业的积极性,陷入“大锅饭”的局面。若由企业自行申报分红比例,可能会导致企业上缴利润很少。针对这个问题,政府需要权衡得失,可根据不同性质的企业制定不同的分红比例;其次,现存的国有企业分红没有涉及到国有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问题。国有资本收益有以下几个去处:上缴利润给政府、发放工资给员工和经理人、企业留存等,没有具体涉及到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内容。国有企业不同于一般民营企业,具有政府和企业的双重身份,上文已经提到国有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并不是企业多余的成本,它既是国企与生俱来的责任,也会给国企带来无形的收益。

2、应建立基于社会责任的分红制度。基于以上研究,政府针对国有企业的性质,应该建立一种基于社会责任的分红制度。不同规模、不同性质的国有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可能不尽相同,所以政府应该制定不同的分红比例,从其中拿出一部分作为企业下一年承担社会责任的成本,如企业设立专门承担社会责任的基金,这样会促进国企承担社会责任的积极性。首先,建立基于社会责任的分红制度,让企业意识到承担社会责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使企业自觉地将承担社会责任与企业股东价值最大化联系到一起;其次,对企业采取激励措施来使企业自觉承担社会责任。如可以对目前存在的169家国企在一年承担社会责任做出的贡献进行排名,并给予不同的奖励。提高国企的社会声誉,让国企意识到承担社会责任不是一种负担而是发展企业的一种方式。

三、基于社会责任承担的激励约束机制的构建

企业追求最大利润是实现相关利益者目标的前提,企业放弃短期利润目标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不能仅仅依靠企业管理层的自觉,需要社会多方力量包括政府、消费者、非政府组织和企业的,从各个方面、多个角度规范企业行为,有激励也要有约束,督促国有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应当针对国有企业社会责任角度建立一套健全的激励约束机制。

1、企业文化和经营理念的转变。企业在协调企业利益与社会责任承担问题上更需要思想的指引、文化的保障。思想是行为的向导,思想上的转变是国有企业能够自觉承担社会责任的最有力保障。企业文化和经营理念决定了企业的精神动力和凝聚力,社会责任逐渐成为企业文化和经营理念的核心。因此,加快国有企业文化建设和经营理念的转变是对国有企业最有力的激励方式。

2、加强国有企业管理层监督。企业经营者对企业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国有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利益和目标的不一致产生代理问题。没有合理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经营者不会处处为国有企业的所有者——全民谋福利,而是会通过各种途径侵吞国有资产。首先,促进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的承担就要提高经营者和管理层的社会责任意识,对管理层加以正确的引导,强化社会责任教育,使其认识到国有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必要性。其次,要加强对国有企业管理层的监督,防止出现内部人控制问题,防止国有企业资产的流失和损害社会利益行为的发生,促进国有企业健康发展。

3、加强法律约束。我国《公司法》明确提出企业社会责任这一表述,第五条明确要求“公司从事经营活动,必须遵守法律、行政法规,遵守社会公德、商业道德,诚实守信,接受政府和社会公众的监督,履行社会责任”。但这只是一种模糊的规定,缺乏可操作性,无相应的实施细则。我国目前缺乏关于社会责任的专门立法来约束国有企业承担必要的社会责任。完善国有企业社会责任法律制度要强调承担社会责任的主体,强调国有企业的性质决定了其社会责任内容更广、责任更重。针对国有企业有必要制定《国有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办法》,作为国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并对国有企业细分,详细制定每类企业适宜的法律规范,垄断行业更需要强制性地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将部分社会责任的承担作为企业所必须执行的法律责任,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起到积极作用,但大多数社会责任不能依靠法律来硬性规定,还需要结合其他外部激励约束方式来实现。

[1]刘建平.关于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的思考[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2.

[2]张静.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生成及实现[D].山西: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11.

[3]崔海潮,赵勇.理性、激励机制与企业社会责任构建[J].求索,2008.1.

猜你喜欢

收益国有企业责任
新时期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
螃蟹爬上“网” 收益落进兜
使命在心 责任在肩
如何做好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引领工作
怎么设定你的年化收益目标
2015年理财“6宗最”谁能给你稳稳的收益
期望嘱托责任
如何解开设计院BIM应用的收益困惑?
忠诚 责任 关爱 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