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与对策

2013-04-12颜红叶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3年1期
关键词:毕业生对策大学生

□文/颜红叶

(河北经贸大学 河北·石家庄)

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高校的不断扩招,新增劳动力正在急剧上升,岗位数量与大学毕业生人数之间的供需比降低,社会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总量减少,加上本来国家经济发展速度就不及新增劳动力增长速度,导致整个就业形势达到了极其严峻的局面。上千万的大学生,特别是农村来的大学生耗费一家几十年的收入,毕业之后却面临失业的威胁,这的确是一个值得党和政府高度关注的、重大而现实的社会问题。

一、从主客观因素入手,使我们更深刻、更科学地分析就业难问题的原因

(一)国际国内方面。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开始抬头,造成我国外部经济环境更加严峻,经济增长速度不断地下滑,很多企业由于产能过剩,造成经营困难,甚至出现减产、停产现象。一直以来,我国总的劳动力供过于求,再加上当前金融危机的冲击使我国就业形势更加严峻,这在无形之中加大了大学生就业的困难。

我国人口基数大,就业人数多,高校招生规模加大,高等教育已步入大众化,大学生就业压力凸现出来,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带来就业的压力相对增大,造成大学毕业生就业难。

(二)高校方面。高等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存在着严重的脱节问题。扩招带了学生人数的急剧增长,学校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等没能及时更新,已经不适应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的要求;教学的方法过于简单,学生实践教学的条件有限,从而出现重理论传授、轻能力培养,高分低能现象比较突出,与社会需要的创新型、实践型人才需求还有较大差距;专业设置不合理,与市场需求结合不够紧密,甚至脱节。

学校的教学管理体制不合理。我国现行的高校教学管理制度对学生兴趣和爱好重视不够,比如大学生对课程的选择,学生按兴趣自主选择的范围很小,因为必修课在总课程中所占的比重很大。另外,学生的学习成绩考评体制和测评方法过于机械化,缺乏灵活性,甚至有的高校局限于期末考试的卷面成绩。

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的滞后。就业指导体系缺乏系统的理论和科学的方法来支撑,很多高校甚至缺乏专业的就业指导教师,忽视与毕业生的沟通。

(三)大学生自身方面。当前有许多大学生对自己的认识不清,就业的期望值过高,自己对就业的定位欠准确且不合理,对自己的职业生涯缺乏了解,以至于在求职时茫然而不知所措。

学生的相关专业素质与自身素质同就业单位提出的工作要求有一定的差距。大学生的实际知识应用率不高,而且多数学生表现出所学过的知识转化不出来,应变能力欠佳,不能变成在岗的实际能力。

大学生自身定位有偏颇。毕业生都希望找到收入高、待遇好的单位工作,大学毕业生选择就业区域时,过度集中于北京、上海、深圳等热点地区,造成这些地区的就业压力明显增加。同时,大学生“高不成,低不就”心理定位严重影响就业,部分大学生观念落后,相互攀比,等待观望,结果错过了就业机会。

二、解决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问题的对策分析

(一)国家政策措施的积极引导,保持我国经济的稳定快速发展,有助于高校毕业生就业。例如,实施“农村教师特岗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计划”等项目,尤其是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新政策,为解决大学生的就业起到了积极作用。另一方面要努力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大力加快发展知识密集型产业,以提供更多的高学历人才就业岗位,吸纳更多的大学毕业生就业。

(二)加快高等教育改革步伐,全面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高校应当不仅仅只培养出“知识型”人才,要更加的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多样化人才。从而,更好地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学生在进学时,就开设就业教育课程,使他们在入学就有一个良好的就业观。同时,学校要给学生提供就业实践活动,使他们尽量与社会接触,在就业实践活动中得到提高,为即将面临的就业问题做好充分的准备。对于即将毕业的学生,高校应当积极地与各用人单位联系,搭建桥梁,提供就业信息,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展示自我能力的平台。相信通过这一系列的改善措施,一定能够使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得到一个很好的解决。

(三)高校毕业生自身应转变就业观念。高校毕业生应改变自身的就业观念,在知识、能力、素质、观念等方面适应市场需求,增强自身竞争力,多利用实习、实践等机会与用人单位接触,根据社会需要不断地调整自己,为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高校毕业生不应该等待机遇,而要树立“不等、不靠、不攀比”的思想,着力培养自己的就业意识。高校毕业生应当客观、正确地认识自己、评价自己、定位自己,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高校毕业生不要把自己的就业期望定得过高,切莫“眼高手低”。同时,还应当理性地从自身问题找起,转变观念,积极地投身到就业市场中去,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要抓住机遇,拥有坚定的自我信念;高校毕业生可以先就业再择业。先实现就业,在岗位上努力地工作学习,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积累工作经验,学习人际交往和职场规则,使自己的综合能力不断提高。而后通过再就业形式,改善自己的境遇。

总之,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学校及大学生等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为毕业生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企业要增强社会责任感,发挥吸纳毕业生的主体作用;高校要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强化就业指导,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毕业生要全面提高素质,树立全新的就业观念。面对现在瞬息万变的社会,高校毕业生应当主动地转变就业观念、提高自身素质,以充分适应社会,做好就业准备。相信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一定能够得到妥善的解决。

[1] 陈徽.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Z].人民论坛,2009.18.

[2] 吉明明.高校扩招对毕业生就业的影响及对策 [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1.

[3] 张婷.大学生就业难成因与对策个案分析[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0.2.

[4] 黄卫华.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与对策[D].自然辩证法研究,2005.

[5] 文明.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现象根源剖析与对策思考[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10.6.

[6] 易方.立足时代需求树立科学就业观[J].中国校外教育,2010.3.

[7] 李从国.我国大学生就业供求关系的劳动经济学分析[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10.2.

[8] 戴前虎,刘南槐.大学生就业难原因探寻[J].人民论坛,2010.8.

[9] 关进礼.目前中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J].社科纵横,2010.1.

猜你喜欢

毕业生对策大学生
9岁的高中毕业生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大学生之歌
最“叛逆”的毕业生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