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系漫画形式中的夸张技巧研究

2013-04-12程国栋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漫画家漫画技巧

程国栋

(池州学院 艺术系,安徽 池州 247000)

日系漫画形式中的夸张技巧研究

程国栋

(池州学院 艺术系,安徽 池州 247000)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总会为漫画作品中各类各式的形象所吸引并过目不忘,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漫画家在创作过程中对“夸张”这一表现技巧的娴熟运用,使得漫画作品中的各种形象特征鲜明、个性强烈,直观效果突出,让观者迅速地通过外在感受到角色的内涵,直至深入人心。我国的漫画艺术发展道路还很漫长,要想进步就有必要学习他国成熟漫画的很多优点,其中就包括绘画形式方面的夸张技巧。世界上有超过60%的动漫作品出自日本,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日本漫画慢慢地在中国传播开来。日漫画风非常丰富和漂亮,十分贴近当下年轻人的心理需求和审美心态,所以很受读者的欢迎。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就是我们这一代人很多都是看着日本漫画成长起来的,熟悉它们并对其有很深厚的感情,所以,应对日本漫画画面中的夸张技巧做深入分析,以供吸收借鉴之用。

日本漫画;形式;夸张技巧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总会为漫画作品中各类各式的形象所吸引并过目不忘,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漫画家在创作过程中对“夸张”这一表现技巧的娴熟运用,使得漫画作品中的各种形象特征鲜明、个性强烈,直观效果突出,让观者迅速地通过外在感受到角色的内涵,直至深入人心。若提及美式漫画,我们则马上会联想到一个个体格健硕的男性英雄们,如超人、蝙蝠侠、蜘蛛侠等;同时还有那些具有典型西方特征的美女们:高挑、金发碧眼、嘴唇丰满性感,如白雪公主、X战警中的暴风女郎等。再提及日式漫画,我们最容易联想起那些唯美的角色形象:男性人物大多身材颀长,帅气逼人;而女性则是大眼睛长睫毛,小鼻子小嘴巴,身段姣好。我们的这种联想结果虽然简单笼统,却印证了两大截然不同的漫画体系对于各自角色图像植入的成功。他们的漫画人物形象愈是深入人心,也愈能证明其夸张手法运用的经典性值得学习。

漫画和其他画种一样,是诉诸视觉的艺术,丰富的故事内容,深刻的思想内涵,无不需要通过直接有力的形象来加以演绎,而形象塑造的直接有力,除必须建立在高度提炼概括、抽剥萃取、完成典型的基础上外,最终还需要漫画作品与其他画种相区别,关键便是形象塑造夸张的技巧。换言之,一部漫画作品能被称之为“漫画”,其根本就是因为在形象塑造中用到的夸张技巧,没有夸张技巧,漫画就丧失了其作为一门独特绘画艺术的本质特征而不再是漫画。

若要研究漫画,我们便无法忽视日本这位东亚近邻。可以说,我们这一代的成长历程里,或多或少都伴随有日本漫画的影子。日本漫画有着非常强的针对性,每个年龄层都有适合自己的作品。故事的情节或紧凑、或新颖,十分贴近当下年轻人的心理需求和审美心态。当然,站在绘画本体上看,首先丰富和漂亮的画风是造就日漫无穷魅力的必然因素。

一、神采飞扬——日本漫画夸张技巧的起源

漫画在日本的起源并不是一般人们所想的那样到20世纪才出现,而是古已有之。12世纪由日本真言宗(日本佛教的一派)僧侣绘制的“鸟兽戏画”通常被认为是日本漫画的起源,鸟兽在绘者轻松、随意的笔下行为表现有如人和菩萨。1814年,日本江户时代著名画家葛饰北斋创造了“漫画(manga)”这个词,用来指代他绘制的一种笔法随意、线条简练、突出人物主要特征,以神话、历史及日常生活为内容的组画。当代的日本漫画从禅画、浮世绘、狂画、春画等日本传统绘画中吸取了很多表现手法。由此可见,漫画从诞生之初,就是和夸张技巧紧密相连的。

日本明治年代的后期,报纸上出现了具有讽刺性的漫画,日语叫做“4コマ漫画”。“4コマ漫画”主要是以日常生活和政治为素材的讽刺性漫画,可以说各报纸的晨报和晚报肯定都有“4コマ漫画”的连载。这种具有较强的社会性的漫画,为了表达强烈的讽刺性或幽默感,更要常常采用夸张的手法,以讽刺、批评或歌颂某些人和事。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日本的漫画重视其故事性,主要面向青少年。“故事漫画”以故事为主题,不仅富有故事性,人物、情景等描写也十分逼真,受到高度评价。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漫画不仅受到青少年的喜爱,一般国民也都迷上了曾经是儿童读物的漫画。依据年龄、性别、爱好等不同读者群的需求,漫画的种类越分越细,数量也越来越多。漫画有杂志、单行本、文库本等诸多品种,内容涉及科幻、体育、历史剧等各个领域。战后日本漫画的先驱是手塚治虫,他创造性地将电影中的手法运用到漫画创作中,使漫画的夸张面目更具现代感。众多的漫画家不断地向漫画技巧挑战,创作出许多具有娱乐性、艺术性、文学性的优秀作品。这样,随着漫画种类的日益丰富,作为漫画外衣的夸张技巧也就越来越丰富多样了。

二、花样迭出——夸张的种类

现今发行最广、影响最大的日本漫画无疑就是叙事的多幅或连环卡通漫画,简称故事漫画。而众多故事漫画可以分成不同的类型。

按受众大致可分为:儿童漫画、少男漫画、少女漫画、青年漫画、成人漫画、耽美漫画、地下漫画和先锋漫画等;按内容大致可分为:科幻类、神话类、竞技类、格斗类、冒险类、爱情类、侦探类、幽默类、恐怖类、BL类等。

不同类型的漫画呈现出不同的夸张面貌,比如儿童漫画中的事物描绘倾向于天真可爱,少女漫画中的人物形象和气质大都趋于唯美,耽美作品里的气氛则显得颓废靡丽,格斗类漫画重点夸张速度、力量和气势,幽默类漫画的形象夸张则为了搞笑而无所不用其极。

大体,按漫画的受众划分来表现,夸张技巧可以表现出儿童向、少男向、少女向、青年向、成人向、耽美向、另类向、前卫向等类型;

按漫画的故事内容划分来表现,夸张技巧又可表现出现代向、传统向、未来向、热血向、柔情向、温情向、冷峻向、浅显向、深沉向、喜感向、无厘头向、恐怖向、综合向等类型;再按夸张技巧的情绪传达来划分,夸张技巧有温和型、狂野型、愉快型、感伤型、阳光型、阴暗型等;最后,站在夸张技巧本身的技术角度来划分,夸张技巧有可爱型、阴性(柔和型)、阳性(硬朗型)、简约型、繁复型、美化型、丑化型、恶搞型、拉长型、缩短型、膨胀型、内收型、客观型等类型。

诸多夸张技巧有的是借鉴吸收的结果,属于传承或模仿,有的则天马行空,属于典型的原创;有的是极度变形无拘无束,而有的则点到为止不偏不倚;有的更多来自于对生活的观察,有的则更多源自于想象,林林总总不一而足。当然,如些夸张的技巧类型的划分只是为了方便理解和认识而做的机械的归纳,虽然都有一定的合理性,但由于各自都是采取某一个角度,依据某一方面的标准,故而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且因为文字语言和画面语言之间的本质差异性,使得文字对画面的描述不可能做到严丝合缝和完整拓片,所以并不能囊括所有的夸张技巧,也不具备划分的清晰性和精确性。各种类型之间往往都不是彼此隔离而是常常有着紧密的关系,这些关系包扩类似、包容、重迭、互渗等。如阴性和阳性的夸张技巧就都和美化型的技巧有关,美化中就包括阴柔的美化和阳刚的美化;而可爱型夸张技巧往往也要用到缩短和膨胀的技法,并且经常表现出简约型的特点。成人向、耽美向、另类向三者之间的互渗也是很平常的现象。

三、千人千面——夸张技巧的成因及受其影响的夸张面貌

但凡夸张技巧的运用,大体需要受到如下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一、漫画家本人的技能成长背景。

二、漫画家本人的个性倾向。

三、漫画故事的整体风格表现需要。

四、漫画角色的个性特征表现需要。

五、时代潮流的演变和漫画受众群体的口味取向。

1.漫画家本人的技能成长背景

这是指一位漫画家的技法来源和学习经历,还有成长环境。细言之,他(她)从何时起学画,师承自何人,学习过多少时间,期间又受过哪些人或作品的影响,在成长过程(包括漫画构思和创作本身的过程)中又熟悉并掌握了哪些具体的技法,甚至于在漫画创作之前和创作过程中获得过的非专业领域类的知识经验,这些因素都将对其漫画创作中的夸张面貌产生影响。

例如,被誉为“漫画之神”的手冢治虫,在他辉煌的创作生涯当中,他一直过着令人惊叹的两栖生活——既是漫画家,又是医学家,他自幼喜画,在漫画方面缔造的成就自不用赘述,由于他17岁便进入大阪大学医学专科部学习,33岁获得医学博士学位,所以在此领域获得的专业素养被带到艺术创作中,就让他的漫画有了独特而又坚实的故事基础,《铁壁阿童木》和《怪医秦博士》这两部名作就是证明。更有意义的,漫画家倾其一生关注生命和人性的健康延续,这种博大的情怀使他的艺术创作不仅充满了严肃的科学精神,还闪耀着温暖的人性光辉。

又如,日本著名漫画家鸟山明先生本人在现实中就像个活泼的大男孩一样,非常热衷于收藏和玩各种模型玩具,所以在他的搞笑类漫画《阿拉蕾》中,就把故事的背景企鹅村夸张成了一个琳琅满目而又充满童趣的天地,处处流露出漫画家童心未泯的一面。里面关于所有东西的描绘看上去都有着模型玩具般的精巧别致,每一个出场角色也都如玩具店橱窗里的公仔一般,如阿拉蕾和千兵卫博士,苍蝇人和话梅超人,身体的比例处理得滑稽可爱。又因为鸟山明兴趣的异常广泛和专业,对于各类事物道具场景的熟悉,使得我们在为他画面中的夸张手法而感到忍俊不禁时,突然会发现并惊讶原来这种夸张里还蕴藏着惊人的考究。这源自于一种对准确表达细节的快感之追求。此例主要说明了非专业领域类的知识经验与漫画夸张技法之间的互动关系。若要再说到鸟山明的生活环境对其创作产生的影响,则有一个有趣的事实:漫画家在创作《龙珠》的漫长过程里,曾不止一次想要给作品编剧收尾,却屡遭编辑拒绝,灵感却在气恼之余产生了,于是,《龙珠》里面那美克星上的大魔头弗利萨顺利诞生,那张可憎的脸来自于他的第二任编辑;而之后的魔人布欧那张胖乎乎的脸,则是第三任编辑面庞的忠实模拟……

再如在荒木飞吕彦那部广受追捧的《jojo奇妙冒险》中,之所以令人印象深刻,首先要归结于那异常新奇华丽的人物造型设定了。《jojo奇妙冒险》中的所有角色周身缀满饰物,服装更是标新立异,类似意大利米兰时装发布会上模特们穿的衣服,可谓穷极缭乱眼球之能事,这大概和荒木先生早年曾立志要当时装设计师不无关系。甚至很多角色的装束打扮,都是直接参考versace和moschino设计的结果。于1960年出生的荒木飞吕彦,成长于日本开始与流行文化紧密结合的时代,不光喜爱服装设计艺术,漫画家很早便为电影、漫画、摇滚乐等文化所吸引,所以后来他在漫画创作中大量引用自己偏好的流行文化元素并加以重组,最终彰显出独一无二的夸张技法。

2.漫画家本人的个性和审美倾向

毋庸置疑,漫画也是艺术,艺术的生命有赖于创造,而创造首先意味着艺术面目的推陈出新,没有独特的个性,则何来全新的面目?所以在漫画的夸张技巧创造运用中,漫画家本人不能没有个性化的表现意识。只有将自己的个性融入到夸张手段当中去,漫画的夸张技巧才能显示出独创性,显示出存在价值。反过来,具有独创性的夸张技巧也必然会流露出漫画家本人的个性倾向。

例如,在业界有着“大神”之称的永野护,在他准备用一生的时间去完成的史诗巨制《五星物语》的创作当中,从背景资料的设定,到内里的人物、机器、衣着甚至日用品,无不体现出“永野护”式的美学特征。在视觉呈现上,最为无数《五星》迷们津津乐道的,是那些极为精美豪华的电气骑士,和一个个异常纤细又优雅无匹的人物。永野护喜爱摇滚乐,个性反叛不羁,所以他的创意往往惊世骇俗。当时绘制机甲类漫画的不在少数,但永野护式是第一个给机器人设计界带进了“优雅”与“华丽”的人。因为他热爱时装设计,所以他笔下的机械人就像是在展示漂亮衣裙的高贵妇人或文质彬彬的绅士。从中我们能看出他那深入骨髓的脱俗感。又因为他对古代文明和现代科技都怀着极深的感情,所以在他的漫画图像世界里,才焕发着一种梦幻的、既散发着古老气息而又充斥着强烈的未来感的奇异色彩。

又如,被美国迪士尼誉为“动画界的黑泽明”的宫崎骏(他虽然致力于动画电影的制作,但在3d制作技术如此成熟的今天仍然一如既往地坚持以传统手绘为基础的创作原则,并且为动画准备的漫画原稿基本还是由他亲手完成)的作品就带有浓厚的个人风格,相比较所有迪斯尼动画因整体风格鲜明而鲜有个人痕迹而言,熟悉宫崎骏动画的观众往往一看到人物造型就能辨认出宫崎骏动画,他的笔下的夸张技巧丝毫没有炫技的味道,而是平淡天真,朴实无华,像初晨的空气一样清新却又无法捕捉。颇得“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道家境界。而那种含蓄中见深情,空灵处着深沉的东方式的含蓄之美,又被体现得淋漓尽致。反映出艺术家内敛的本质中原来蕴含着的细腻情感。宫崎峻还常被誉为“动画诗人”,他营造性灵的影像世界,让我们看见被凡俗生活遮蔽的诗意。在他的漫画世界里,碧树蓝天、煦日和风的背景让人心驰神往而又时曾相识,这源自于他内心里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逝去风景的怀旧情节。纷繁的事物中,既有眸子里闪烁着纯真光彩的邻家女孩,又有神话传说中的远古神兽,还有悄悄生活在人们身边的各种奇妙生灵。宫崎峻说:“我希望能够再次藉着更具深度的作品,拯救人类坠落的灵魂。”于是他的电影就好似一条道路,引领我们了无着落的乡愁,返向如今已经陌生的故乡。我们在路上看风景,看那些碧蓝天空下时而安静、时而疯狂的精灵,看宫崎峻夸张出的奇妙物种给我们展示大自然的呼吸、欢笑和愤怒,看宇宙中生与死的不可思议。

3.漫画故事的整体风格表现需要

故事漫画是有整体风格倾向的,这种倾向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受众、题材和内容的制约。漫画既然有受众、题材、内容之分,那么各部作品为了顺应这些划分就必须使自己的画风与需求相匹配。知名的机器是由众多的优良零部件打造而成,为凸显整体性能,就有赖于所有零部件的通力合作了。

试举例说明夸张技法的使用服从整体风格表现需要的意义。

在漫画市场里,有一类被称为恐怖漫画,恐怖漫画其实并不是许多人所想的那样肤浅,只是为了满足一部分爱好者寻找刺激的欲望。它的创作往往建立在对社会问题的深刻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之上,将这些负面的因素以极端的方式呈现在观者面前,给人一种触击心灵底端的震撼之感。这种感受的来源并不一定仅仅是单纯的恐惧、害怕,还有可能是绝望、悲哀、心痛、惊奇、黑色幽默,甚至感动。最终达到启发人心、改变生活之目的。所以,为了达到这些效果,恐怖漫画家必须运用好笔尖的夸张技巧,使欣赏者们通过视觉,得到一种极致的体验,这种体验大都可以用怵目惊心来形容,如伊藤润二的《富江》、《至死不渝的爱》、岩明均的《寄生兽》、古贺新一的《妖虫》等等。

近年来被漫画迷及日本文化研究者奉为“神作”的武士题材漫画——《死狂》(又名《剑豪生死斗》),为了体现那个“非情”而激烈的剑士世界,为展现日本人对残酷美学的狂热之爱,作者的夸张技巧以一种极端冷静的细腻描绘和歇斯底里的血腥渲染彻底摧毁了每一位观看对象的视觉底线。

在此有必要先就创作背景和故事背景做一番简述。

《死狂》,是山口贵由以南条范夫的时代小说《骏河城御前试合》第一话“无明逆流”为原作绘制的历史剧漫画,不过,由于山口贵由奔放的“添枝加叶”,许多精彩的细节剧情把这部漫画几乎改编成与原作完全不同的作品。

死狂,源出于古代武士道经书《叶隐闻书》。シグルイ,即《叶隐闻书》里「死狂ひ」一语的拼音,意思是「沉醉于死亡」。《叶隐》最开首有句名言:“所谓武士道者,不外乎死亡。(武士道は死に狂いである。)”

故事发生于日本江户时代,为满足生性残忍的骏河大纳言——德川忠长一己之嗜好,通常只用木剑进行的御前比武改由真剑比试。这就意味着原本安全的比武即将成为惨烈的厮杀。众多比试者中有两位形容奇特的剑士——独臂的藤木源之介和跛足盲剑客伊良子清玄。传言此二人都出自绝世剑豪岩本虎眼门下却有着不共戴天之仇。两人此番出现在御前比武大会上即以继承岩本道场为目标达到武士道的顶点。顶点永远只容得一人,于是围绕着此二人的命运为轴展开了一场旷世死斗。

漫画画面中始终弥漫着樱花掺杂着血的气味,不时闪过首身相离、腹破肠流的情景,正是源自于这种核心精神的推动。也正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带出这种核心精神,我们才在作者的笔下见到了清晰的肌肉线条和精确的比例解剖,逼真的肢体动作,以及严谨考究的人物装束和姿态,细如一个握刀的手法,一个收刀入鞘的动作,都忠实地反映出对暴力美学的苛刻追求。先前已有论述,夸张的奇异性在于情绪和氛围所传递出的可怕的冷静和由在场的极度凄惨被激起的毁灭感,这两者在此竟严丝合缝地交织在了一起。

4.漫画角色的个性特征表现需要

我们能说令人称奇的夸张效果都是漫画家们凭借着天赋信手拈来的结果吗?

画面里的空间是棋盘,而棋子则是活动着的角色们。角色又是一个容器,可以是良好技巧所需要的那种内容的载体。夸张技巧的很大一部分,或可说大部分都将用在这些个性鲜明的人物(或者动物,亦或是具有人格特质的非有机生命体,如机器猫哆啦a梦)身上。因为角色的行动才能展开剧情,站在绘画的角度言之,是画面连续的基础,是魅力持续的前提。进一步看,用在角色身上的夸张技巧,最终还是为了突出他们迥异的个性特征。个性特征烙在漫画角色的面容、装扮、表情、动作、行为上,也即是说,夸张渗透到了具体角色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中。所以,我们看到所有一部作品里所有的夸张技巧在展现出了标准的家族性脸谱同时,更又可贵地保留下它们各自所应有的轮廓。

漫画角色和现实人物一个很不一样的地方在于我们要真正了解一个现实中的人,需要长时间的交流共处,而对于漫画角色,我们或许只需要看上一眼,就能猜出来他属于什么样的类型。不应觉得这是漫画的浅薄,因为作为欣赏客体的我们正需要这种形象的鲜明性和典型性。我们对视觉信息的期待和文本信息的期待是不同的。文本需要借时间的展开来缓缓激发我们的想象,而图像直接提供先验的画面,这种状物叙事的全面快捷性优势的反面则存在着在抒情说理方面较之文本发挥要输却一筹的劣势,为了消解这种不足,就需要将己身的优势推到极致,于是,借视觉先入为主的刺激感压倒文字提供的无限种自由之可能的做法就成为必须。角色具有什么样的个性倾向,就应当赋予与其相适应的夸张面貌;反过来角色具有什么样的夸张面貌,就能显示出他有着怎样的个性。

譬如家喻户晓的野原新之助,在作者臼井仪人的构思中,他是一个颇能用自己的调皮和早熟制造笑料的小孩,所以我们所认识的小新就由极为简单随意而又诙谐无比的线条勾出:可爱的番薯头、粗粗的眉毛、习惯摆出老成世故表情的童稚脸孔,以及标签化的身体比例。当我们再看到诸多如发射“动感光波”、见到美女脸红憨笑、“大象舞”、“屁屁舞”等令人喷饭的动作时,也就更没法忘记这个活泼好动、标新立异的小男孩了。

又如风靡一时的《灌篮高手》,男主角樱木花道是一个冲动热血的单细胞大男孩,所以作者以美国著名球星罗德曼为原型,在他高大的身材上又加了一头夸张的红发;而为了变现配角宫城良田的机智敏捷,则给他设定的相对矮小精干;大块头有智慧的赤木刚宪,就是壮汉胚子加上一张老成稳重的脸;至于迷倒一大片女孩子的流川枫,外表自然要高大英俊帅酷逼人了。

再以空知英秋的以日本时代剧为体裁而创作的漫画《银魂》中的男一号——坂田银时为例,首先因其幕末时代下的落魄武士身份,脸上便难以掩饰那种落伍的颓废和慵懒。又因目前经营的“万事屋”事务所号称万事都做其实万事不做,房租出于万年拖欠中,所以每天的生活就是睡觉、吃甜食和看《周刊少年jump》,银色的自然卷头发下,总挂着一对似乎永远未睡醒的死鱼眼,总之为了表现这个日本男人性格中的不着调,就得用不着调的表现技巧。类似的情况在金田一一这个漫画角色的身上也能发现。

5.潮流的演变和受众群体的口味取向

日本漫画的不同时代有其标志性的主题、人物和画风。如60年代的手冢治虫和70年代的松本零士还有由他们掀起的科幻主题作品风潮,70年代末有高桥留美子和她那部带有主题革命性的喜剧恋爱杰作《福星小子》,80年代则是车田正美、鸟山明、原哲夫三人主导的“热血时代”,加上北条司的异军突起;而90年代最为大热的两部作品居然由两个不良少年当家——浦饭幽助为主角的《幽游白书》和樱木花道为主角的《篮球飞人》!反映出漫画迷们的口味也在不断转变;进入新世纪以来,漫画消费群体的日趋年轻使得走红漫画的少年系倾向愈发明显,新四天王尾田荣一郎(《海贼王》作者)、岸本齐史(《火影忍者》作者)、许斐刚(《网球王子》作者)、久保带人(《死神》作者)的画风都比前辈更加简洁明快,夸张的手法也更能快速地抓住当下欣赏者的眼球。

综合来看,时下最受欢迎的作品(即“新四天王”的四部代表作品)中的夸张技巧表现出这几个新的特征:一是动画化,就是简化人物造型的线条,背景极少用或者不用网点及大块的阴影。如此,动画化时人物就不会难画而导致走形了(就是这种画风,《死神》和《火影》的动画人物走形仍然时有发生)。这种环境下,没有谁还会有耐心像车田正美那样,煞费苦心地给圣衣贴网点纸,加金属光泽效果;也不会有闲情像荒木飞吕彦那样,一件件地给人物设计服装和装饰品。这反过来也影响了新一代读者的口味:既然最热门的那几部作品是那类画风,那么其他连载只要画风不接近,读者也就不青睐。所以《JOJO的奇妙大冒险》在《JUMP》上的路,是越走越艰难。二是游戏化,根源来自于多媒体文化传播时代下“多媒体化漫画推广战略”的推行,漫画家的意识不再仅仅希望漫画在本体领域内获得成功,而随时做好让作品移植其他产业领域的准备,游戏作为同受年青一代热衷的主题即是一个重点目标;三是画风“跳跃”的程度非常小,在前代主力漫画家群中,画风找不到一丝相同之处。翻开一个连载,就是一个不同的世界。而新生代漫画家及其连载逐渐接班的过程,其实是个“一种画风吞噬许多种画风”的过程。而未来日本漫画的面目将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我们仍不得而知。

四、结语——国内漫画夸张技巧的研究现状

漫画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样式。而漫画技巧的研究(包括夸张技巧)在我国目前还相当薄弱。长期以来,漫画艺术的教学滞后,缺乏科学、严谨、规范、正确的教学系统和师资力量,这与越来越多的希望在此艺术领域发展的广大漫画爱好者的愿望相违。巨大的市场前景,广泛的群众基础,日趋国际化的视图时代的来临,新技术、新观念的普及以及肩负着振兴中国漫画艺术的重担,都迫切需要正确有效的用于培养专业人才的漫画艺术教研体系。国内市场上的漫画教学书籍品种繁杂、手法简单,缺乏系统性,明显偏重于低层次业余读者,而相当多的科班院校教学手法、资料陈旧,已经明显跟不上时尚多变的漫画艺术发展。所以加强研究就尤其重要。

我国的漫画艺术发展道路还很漫长,要想进步就很有必要学习他国成熟漫画的优点,其中就包括绘画形式方面的夸张技巧。世界上有超过60%的动漫作品出自日本,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日本漫画慢慢地在中国传播开来。日漫画风非常丰富和漂亮,十分贴近当下年轻人的心理需求和审美心态,所以很受读者的欢迎。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就是我们这一代人很多都是看着日本漫画成长起来的,熟悉它们并对其有很深厚的感情,本文就日本漫画画面中的夸张技巧所做的分析研究,为的就是以供吸收借鉴之用。

[1] 车田正美.圣斗士星矢[J].日本少年JUMP周刊,1985

[2] 富坚义博.幽游白书[M].集英社,天下出版社(香港),东立出版社(台湾),1994

[3] 荒木飞吕彦.JOJO奇妙冒险[M].集英社,日本少年JUMP周刊,1987

[4] 宫崎骏·映画馆:http://www.totoroclub.net/indexweb.htm

[5] 鸟山明.阿拉蕾[M].集英社,东立出版社(完全版),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80

[6] 鸟山明.龙珠[M].集英社,1984

[7] 臼井仪人.蜡笔小新[M].双叶社,1990

[8] 南条范夫,山口贵由.死狂[M].日本秋田书店正式授权台湾中文版,东立出版社出版,2005

[9] 岸本齐史.火影忍者[M].连环画出版社,北京中少动漫图书有限公司,2009

[10] 尾田荣一郎·海贼王[M].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1997

[11] 许斐刚.网球王子[M].集英社,1999

[12] 久保带人.死神[J].日本少年JUMP周刊,2001

[13] 陈奇佳.日本动漫艺术概论[M].上海:上海交大出版社,2006

[14] 吕江.卡通造型设计[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2

The form of Japanese comic exaggeration skills research

CHENG Guo-dong

In real life,we always been attracted by all kinds of image in comics and never forget them. the important reason is that the cartoonist is in the creative process of"exaggerated"performance skills to make every images looks distinctive,characteristic,outstanding,so that the viewer quick ly through the external feel the connotation of the role,until deep ly rooted.comic art in China is still a long road of development,in order to progress it is necessary to learn the many advantages of his mature comics, including the exaggerated form of painting techniques.The world has more than 60%of the anime from Japan,from the 1990s onwards,Japanese comics and slow ly spread in China.Japanese cartoon style is very rich and beautiful,very close to the present young people's psychological needs and aesthetic attitudes,so popular with readers welcome.An undeniable fact is that many of our generation are looking at Japanese comics grew up fam iliar with them and have very deep feelings,so the exaggeration techniques This article presents a picture of Japanese comics do in-depth analysis for and borrowing purposes.

Japanese comic;exaggeration;skills

T218.2

A

1009-9530(2013)01-0143-06

2012-05-04

程国栋(1983-),男,池州学院 艺术系助教,硕士,研究方向:西方艺术、中外艺术史论。

猜你喜欢

漫画家漫画技巧
肉兔短期增肥有技巧
开好家长会的几点技巧
指正要有技巧
提问的技巧
呆呆和朵朵(24)
呆呆和朵朵(23)
知识漫画
漫画4幅
漫画与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