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轮机工程专业船舶认识实习中的问题与建议

2013-04-12,,

航海教育研究 2013年2期
关键词:轮机航海双师

,,

(大连海事大学 轮机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6 )

一、引 言

船舶认识实习是轮机工程专业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在学生学完专业基础课后、学习专业课之前进行的一次实践教学,对学生的学习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通过船舶认识实习应达到下述目的:(1)对船舶各种机电设备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运行管理等有所了解,并对船舶驾驶工作有基本的了解;(2)通过跟值班及现场教学,进行轮机管理工作技能的初步训练,以便进一步了解专业,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建立感性认识,并培养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熟悉和体会海洋运输特点及船舶工作环境,培养遵守纪律、克服困难、适应海上运输工作的能力。

作为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远洋教学实习船,大连海事大学“育鲲”号专用实习船能够为本科生提供海上28天的认识实习。虽然认识实习条件在国内已经处于领先地位,但与国外院校相比,实习时间相对较短。加拿大航海类院校认识实习时间为2个月[1];美国航海类院校拥有自己的码头和教学用船,学生可以轮流在船学习[2]。因此要提高中国船员的核心竞争力,有效利用宝贵的认识实习时间和实习条件成为关键。

二、“育鲲”轮认识实习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大连海事大学“育鲲”号专用实习船是第一艘由我国自行开发设计、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专用远洋教学实习船, 船体总长116米, 总吨位为6000吨, 航速为每小时18海里, 每个航次可供196名学生实习。[3]“育鲲”轮甲板部、轮机部高级船员由学校轮机工程学院及航海学院教师担任, 他们既承担船舶日常管理工作, 又从事教学工作。船上设有教学部,配有实习教师及指导员各2人,主要进行学生日常管理及协助教学。

“育鲲”轮上的认识实习具有以下特点。(1)双师型教学团队。“育鲲”轮认识实习的教学团队中,轮机长、轮机员和电机员都是具有教学能力和航海能力的双师型教师。[4]在教学课时安排上,每位轮机员授课20课时, 轮机长、电机员各授课12课时。(2)教学条件优越。为丰富教学内容,“育鲲”轮除配备普通商船上的常见设备外,还装备了调距桨、艏侧推及减摇鳍等先进设备。(3)使用专用实习教材。为便于学生认识实习过程中的自学,针对“育鲲”轮的实际情况,轮机工程学院于2010年编著了教材《海上轮机实习》。(4)实现现场教学。在船上认识实习的最大优势在于能够做到现场教学、实物教学, 使学生对设备及设备操作有最直观的认识。

“育鲲”号专用教学实习船具备了良好的硬件设施,但在对结束认识实习的学生进行实习效果评估中仍发现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是作业流于形式。在认识实习过程中,学生要对机舱总体布置和设备管路进行绘图。评估过程中发现,学生对自己绘制的设备管路图不甚了解,绘图作业成了学生负担,大部分学生只是草草了事,并没有起到辅助学习、加深理解的作用。

二是船上的理论与实践教学内容没有被很好消化。在评估过程中,当被问及理论课所讲授的内容时,大部分学生只是知道课堂内容所涉及的设备,却不知道设备的工作原理。

三是专业英语能力不强。“育鲲”轮和其他远洋商船一样,设备的标志、参数显示和报警系统都是英文标注。评估中发现90%的学生对这些专业英文内容缺乏了解,在船舶航行记录数据过程中也不能对号入座。

笔者认为,造成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如下。

(1)认识实习时间紧张。学生在认识实习过程中,除了跟随轮机员值班外,还要一边完成绘制机舱管路设备布置图一边复习校内课程。在学期中后期认识实习的学生返校后马上面临考试,学生不能全身心投入绘图工作,只能寻找“捷径”,这样的作业很难保证效果。

(2)认识实习过程中的理论教学涉及内容过广。从大部分双师型教师的课件上可以看出,教学内容几乎涵盖了整条船舶的所有轮机部门管理的设备,在授课过程中,既涉及了管路图,又有设备内部构造。以二管轮的课程为例,其内容包括了四冲程柴油机的结构、工作原理,还包括了造水机的结构和工作管路图等。在短暂的实习时间内,由于学生理解能力有限,如果教学内容涉及面过广,就增加了学生对设备原理现场学习并消化的难度。

(3)学生缺乏专业英语训练。“轮机英语阅读”是专门针对轮机工程专业学生的专业英语课,安排在大四上学期,而认识实习则是在大二完成,学生在进行认识实习时,还没有专业英语的基础。

三、提高认识实习实效性的措施与建议

1.激发学生机舱现场查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海上认识实习就是一个现场认识学习的过程。虽然绘图作业已经完成,还应该鼓励学生对照作业到现场去“查设备、摸管路”,这也是未来轮机员工作的第一步。只有到现场中去,才会发现问题。有些学习主动的学生在现场查看的过程中累积了大量的问题,教师应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耐心详尽的讲解,培养学生现场学习的兴趣。

2.教学重点应向现场授课倾斜

虽然2小时的理论课时只占了整体授课的1/10,其余课时都是现场教学,但双师型教师为保证船舶的正常运转,不能全身心投入到现场教学中,因此,剩余9/10的现场授课时间就会缩水。对此,建议学校委派年轻实习教师参与并辅助现场教学。这样,既满足了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又培养了年轻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授课能力。

3.开设“轮机英语”课并采用中英对照的船舶认识实习大纲、报告及日记簿

针对船舶主要设备的英语名称和参数以及轮机英语的书写开设相应的课程。在认识实习阶段,大部分学生的英语水平已经达到国家英语四级以上,具备一定的英语自学能力。建议设置2小时左右的英语课程,让学生对轮机英语有初步的认识。只要将学生领入专业英语的大门,认识到专业英语的重要性,学生自然会提高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并能提升机舱设备参数记录和对设备认知的能力。

4.教学大管轮和指导员的作用应更加分明

目前,在“育鲲”号实习船上,教学大管轮和指导员的职责在学生的生活学习方面有所交叉。对于两者的权责归属,笔者认为,教学大管轮是具备航海资历的双师型教师,应该投入到现场授课中去,为学生现场答疑解惑。学生的生活方面应多由指导员负责,指导员在关注学生的纪律、卫生的同时,还应该关注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变化。出海过程中,学生出现严重的晕船现象,指导员可免除其航行期间的工作,同时还应多与学生进行交流,减轻学生因生理变化所引起的心理问题。

5.减少认识实习过程中学生的作业负担

作业负担来自于两个方面,一个是船上的作业,一个是校内的课程作业。船上的画图作业共18个,每一张图少则十几分钟、多则两三个小时才能完成,对学生而言负担过重。根据目前的画图作业完成情况,笔者认为画图作业以12个为宜。同时,校内的教师在学生认识实习期间也安排了繁重的作业,学生的精力不能完全投入到认识实习中去,势必影响现场认识实习的效果。

6.进一步加强实践操作的考核

在对学生进行考核的过程中,应增加对设备简单原理的考核。学生对于系统的管理可以机械地记忆,但是原理性的知识则需要更多的思考,更能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自学能力。

四、结 语

海上认识实习过程是对船员生活和船舶设备原理及其操作的一个初步认识过程,对于返校后的专业课学习有着重要的前期引导作用。双师型教师在确保船舶安全运行的情况下,应尽量发挥自己的教学作用;轮机部的相关工作人员也应多听取学生的意见和采纳学生的建议,因材施教,因势利导,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

[1] 吕红光,田佰军,尹 勇,等.加拿大航海教育的考察与借鉴[J].航海教育研究,2010(2):34-37.

[2] 赵 希.中国航海教育的现状与思考[J].航海教育研究,2007(2):8-10.

[3] 仉大志.“育鲲”号轮机工程专业认识实习教学初探[J].航海教育研究,2010(3): 51-52.

猜你喜欢

轮机航海双师
大航海争霸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双师培养授课实践探讨
林秀娟 茶业“双师”
小学科学“双师课堂”中双师角色功能定位研究
古代航海有多牛
航海博物馆
高职轮机专业高中职衔接专业英语课程体系的构建
依托附属医院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面向实操评估的轮机虚拟拆装考试系统开发
港作拖轮的轮机管理要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