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航海职业教育质量 服务国家发展战略

2013-04-12

航海教育研究 2013年2期
关键词:航海船员职业院校

(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山东 青岛 266071)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日渐成为世界制造基地,中国发展成为全球经济和贸易增量最大的国家、全球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同时,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的海运需求国,海运贸易量和全球海运周转量分别以年均4%以上的速度增长,90%以上的外贸运输、95%原油进口、99%矿石运输都是通过海运来实现的,海运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截至2011年底,中国拥有海运船队达1.15亿载重吨,居世界第四位,拥有海船船员65万人,是名副其实的航运大国和船员大国。

航海教育承担着培养航海专业人才的重要使命。在“十一五”期间,我国航海教育发展迅猛,实力大为增强,已构建成层次结构齐全、规模世界领先的现代航海教育体系,为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航海专业人才支撑。而包括高职(高专)、中职(中专)在内的航海职业教育,凭借其“用得上、下得去,留得住”的人才特色,成为我国航运业的主力军,对服务我国航运事业的大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我国航海职业教育面临的形势

(一)航海职业教育面临的行业形势

高素质船员的短缺一直困扰着全球航运业的发展。根据波罗的国际海航运公会(BIMCO)和国际航运联合会(ISF)的最新研究成果,到2015年高级船员供求差距可能达到-11%,船员短缺问题会进一步恶化。高级船员的短缺不只是数量上的短缺,更是质量和结构上的短缺。国际船员劳务市场的东移也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

除却国际船员劳务市场的旺盛需求,中国庞大的航运船队也急需配备大量的远洋船员。中国船员队伍的质量、结构等与我国航运事业的需求存在诸多的不适应,影响了我国航运事业的发展。2008年,交通部审时度势,提出了到2020年实现我国从航运大国向航运强国转变、从船员大国向船员强国转变的战略目标;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海洋经济成为我国经济转方式的新引擎与重要担当。

2012年2月,教育部、交通运输部联合印发了教高[2012]3号文件《关于进一步提高航海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针对我国航海教育发展中面临的诸多问题,在健全完善航海教育管理体制、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切实改善实践教学条件、加强专业教育队伍建设等八大方面给出了具体的指导意见,体现了国家对航海教育质量的高度重视,对我国航海教育的协调科学发展和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必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二)航海职业教育面临的教育形势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人力资源开发是新世纪我国教育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胡锦涛同志在清华百年校庆上的讲话以及2012年3月召开的全国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工作会议,均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积极构建适应我国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要求、中高等职业教育纵向衔接、职业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横向贯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创新步伐不断加快。航海职业教育作为我国职业教育中具有鲜明行业特色的一员,同其他职业教育一样进入了改革与发展的政策机遇期。

二、我国航海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分析

(一)我国航海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

在国家与行业的大力扶持下,我国航海职业教育在近几年来得到长足的发展。我国目前拥有航海类专业并招生的航海院校67所,其中高职院校25所、中职院校28所,航海职业院校占航海院校总量79.1%的比例。航海职业院校的数量和人才培养规模都位居世界首位,航海教育培训质量也得到世界的广泛认可。

由于航运业发展对航运人才的旺盛需求,航海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率一直远远高于其他职业教育,据全国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协作组统计,2011年航海职业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为96.93%,航海类专业成为名副其实的“热门”专业。这也是自2005年以来航海职业院校特别是中职类院校的数量和招生规模均出现大幅增加的主要原因。同时,我国的航海职业教育呈现办学体制多元化的特点。如山东省内的13所航海职业院校中,由政府举办的2所,占总数的15.3%;由行业企事业单位举办的6所,占46.2%;民办的5所,占38.5%。

(二)我国航海职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质量、规模、结构、效益是一组矛盾的统一体,必须实现四者有机协调,才能实现科学发展。我国航海职业教育在其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制约其发展和质量提升的瓶颈和问题。

1.素质教育、终身教育理念还需进一步落实

航海职业教育具有鲜明的标准性和职业性的特点,学生在取得毕业证书的同时还须考取船舶适任证书才能上船就业,具有典型的“双证书”性。因而,航海职业院校在教学中更关注国际公约、国内法规和适任考试大纲的要求。由于学制的限制,特别由于近几年生源质量的持续下降,学校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应试教育上,对素质教育和终身教育理念无暇顾及,更多体现为口号。

2.航海职业院校管理水平有待提升

我国航海职业院校的管理水平整体不高。一方面,由于职业教育发展的历史原因,也即高职类航海院校主要脱胎于原航海中等专科学校或企业培训成人院校,基础管理工作相对较弱,发展高等教育的经验欠缺,对高职教育的发展规律、本质、特色尚需在实践中进一步领悟、把握;另一方面,近几年由于办学体制的多元化,由原来没有航海教育背景的行业企业或民办机构新开办的航海职业院校对航海职业教育更是缺乏经验,特别是一些中职院校,各级管理人员管理能力偏低,管理水平亟待提升。

3.航海职业院校办学质量参差不齐

航海职业教育新办学校数量较大,办学经验不足。以山东省航海职业教育为例,13家航海职业院校中有12家是2005年之后新开办的。同时,有的院校存在师资结构不合理、师资力量缺乏和教学经验不足的现象。高职院校的师生比高达30∶1,中职院校的师生比更是高达35:1;另外,由于远洋船员职务晋升或证书升等必须要满足一定的在校培训与考试的要求,这些航海类教师还要承担繁重的船员培训任务;再加上近几年来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生源质量下降,都严重地制约了航海职业教育质量的提升,造成办学质量的参差不齐。

4.办学投入还需不断加大

航海教育不同于一般陆上工科专业,是一种高投入的专业教育,且航海专业具有严格的国际国内标准规范。STCW公约和国家海事主管机关对航海职业教育办学所需的教学设施、实训设备,师资数量和任职资格等均有明确的要求。但在不同办学体制下,有的院校受经济利益的驱动仓促上马,或苦于办学资金的限制,压缩学生培养成本,降低实训实习条件,以牺牲质量换效益,普遍存在办学投入不足的现象。

三、对提升航海职业教育质量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的思考

(一)加强学生综合素养教育,满足航运事业新要求

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对船员的管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航运事业的发展对远洋航行安全、海洋环境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保证学生适任证书考试通过率的基础上,航海职业院校必须转变教育理念,有效平衡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需求,贯彻终身教育理念,培养真正适应企业需要的、综合素质较高的毕业生。航海院校在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教育之外,要对学生心理和身体素质、法律意识、安全与环保意识、团队协作意识、自我学习能力等职业综合素养的养成更加关注。同时,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四个方面加强航海文化建设,以航海特色鲜明的优秀校园文化来陶冶和影响学生的人格养成。

(二)加强航海职业院校内涵建设,提升管理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首先,航海职业院校可结合学校船员教育和培训质量管理体系的改进工作,运用开展“管理提升活动”的手段,综合调查分析学校内外部形势和同类院校的办学竞争态势,查找自身管理的短板,有针对性地制订整改提升计划和实施举措,提升管理团队的管理效率和效能,进一步完善管理体制与机制,为航海职业院校的长远发展和教学质量提高奠定坚实的管理基础。

其次,航海职业院校要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今后一段时期工作的重点。一是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借力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政策契机,积极探索招生制度改革,吸引更多热爱航海事业的优质生源报考航海职业院校。构建多元立体的航海职业人才培养模式,包括以下方面:积极开展3+2和5年一贯制职业教育,构建中、高职航海教育的贯通机制,发挥航海高职教育的骨干与引领作用;积极探索航海高职与应用本科和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合作与发展通道;尝试开展行业指导的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深化校企合作,建立全面开放的航海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开展订单式培养和专业共建,建立强有力的校企融合机制。

二是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与企业建立“流动、开放、共享”的人才交流与共享机制,不断充实企业兼职教师队伍,聘请航海实践经验丰富的船长、轮机长来校担任专、兼职教师,缓解师资力量不足的局面;另一方面努力提升专任教师职业素质,有计划地安排专任教师定期上船顶职,积累航海实践经验,熟悉船舶新技术和新设备。同时,加强教师以科技研发服务企业生产经营和技术创新能力的培养,增强航海职业院校的社会服务能力。

(三)拓展航海职业教育的多元融资渠道

航海职业院校要转变观念,创新突破。积极争取国家和地方对航海教育的经费优惠政策,通过争取国家或省示范院校、综合改革试点项目、试点专业、精品课程、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等途径,争取国家或政府建设经费专项支持。同时,积极构建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吸引航运企业来校投资,共同办学。努力改变目前航海教育经费不足,实训实习条件薄弱的局面。

(四)促进航海职业院校的校际、国际交流与合作

积极搭建与国内航海职业院校间的交流合作平台,以举办航海职业教育发展论坛、组建航海职业教育协会等方式,促进校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和制定统一的航海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标准、专业规范、课程体系、实训指南,编制统一的教材,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带动整体教育水平的提升。

加强航海职业院校与国际知名航运企业、航运研究机构和国外知名航海院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通过开展对外合作办学项目、交流项目和联合研发项目,引进国外先进的教育资源,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举办航海教育的先进理念和经验,提高我国航海职业教育的国际声誉和影响力。

[1] 张延华,刘正江,于 敏,文元全.对“十一五”我国航海教育发展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航海教育研究,2012(1).

[2] 孙明霞.以履约为契机 构建我国船员综合教育培训体系[J].航海教育研究,2011(4).

[3] 孙 宸.航海高职院校竞争力现状分析[J].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学报,2011(4).

猜你喜欢

航海船员职业院校
我国注册船员超170万
大航海争霸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闯海盗老巢接船员
古代航海有多牛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航海博物馆
论船员在海事污染中的刑事责任
提高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探索
关于职业院校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的难点与着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