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本土汉语教师的培训与发展

2013-04-11靳卫卫郑天刚

海外华文教育 2013年1期
关键词:讲师讲座培训班

靳卫卫 郑天刚

(日本关西外国语大学孔子学院,日本)

关西外国语大学孔子学院自2009年12月揭牌成立以来,走过了2年多的历程。孔院下设6个中心,其中之一是汉语教师培训中心。大家知道,对外汉语教学中最重要、最关键的是如何解决好“三教”(教师、教材和教法)问题。在孔院成立之初,我们就把对本土汉语教师的培训列入工作的重点来抓。2年多来我们取得了一些经验和成绩,想与兄弟孔院同仁分享、汇报一下,不到之处,请大家指正。

2010年我们在中国驻大阪总领事馆的要求和支持下,开始了西日本地区汉语教师的培训。该培训班全年分8次,上下午,由15场讲座组成,培训汉语教师达400多人次。2011年,按照孔子学院总部的要求,关西地区汉语教师培训班改由关西外大孔院独家主办,我们深感责任重大,同时也对前景充满信心。为了将该培训班办成日本最权威、最有效、最本土的汉语教师培训班,我们对2010年培训班的各个方面进行了认真的总结,并对每一场讲座都做出了实事求是的分析和评价,进而更新了培训理念,提出了更具体可行的改进方案。在培训内容、培训方式、主讲教师的遴选、学员的构成等方面都进行了大胆的改革。2011年全年共搞了8次,上下午16场48小时,学员反映大大好于2010年,共培训学员700多人次,同比增长55%左右。

一、培训理念

2010年培训班结束时,我们通过开总结会、发调查问卷等形式,充分征求了学员们的意见。我们发现,学员们大都为来日时间较长的中国人,日语好是他们的优势。他们虽然是各类学校(小学、初中、高中、私塾、民办语言学校)、各种层次的汉语教师,但大多数人缺乏最基本的汉语知识和汉语教学专业训练,基本上是凭感觉教。面对日本学生,他们在教学中每天都会遇到种种难题,却无处求助。他们对学习班的最大要求就是,能够帮助他们有效地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此,我们重新调整了思路,形成了以下培训理念:

(一)在培训内容上,充分考虑对日汉语教学的实际需要,既不要教成中文系的《现代汉语》课,也不要成为专家研究成果的学术发表会。我们培训的内容必须满足在日本本土教日本人学汉语的实际需要。这就势必要将培训重点放在语言要素和语言技能的教学上,就必须研究汉日两种语言在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上的差异及作为母语的日语对汉语学习的负迁移,就必须使学员了解听说读写各技能的不同训练方法,就必须让他们清楚中日文化的差异和日本学生的心理特点,就必须帮助他们掌握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

(二)语言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获得一门语言的语感,在语感的指导下灵活自如地使用该语言。因此,语言要素的培训不应该只是告诉学员们一些必须遵守的规则,而要让这些规则成为可理解可感受的东西,这就必须调整教授的切入角度,多从语义、语用和认知的角度导入语言要素知识。

(三)为了让培训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学形式上要尽可能加强讲师与学员间的互动,讲师要通过讨论、提问等方式自始至终跟学员保持零距离接触。讲师要给学员操作的机会,让全体学员动起来,让大家一直处于参与状态。

(四)考虑到学员们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不可能都在培训班里解决,而他们回去以后又将处于无助的状态。为此,我们给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关西外大孔院应该成为全天候为关西地区汉语教师服务的常设机构,不论是在培训期间还是培训结束以后,我们都应该为大家排忧解难。同时,我们还希望将关西地区的汉语教师组织成一个大家庭,大家互帮互学,共同提高,从而提升整个关西地区汉语教学的水平。

二、讲师队伍

我们的讲师队伍由三部分专家学者组成:

第一部分是日本各大院校的汉语、汉学著名教授,如大阪大学的杉村博文教授、古川裕教授、明海大学的刘勋宁教授、四天王寺大学的胡士云教授、熊本学园大学的石汝杰教授、神户大学的徐国玉教授、神户市外国语大学的太田斋教授、任鹰教授、金泽大学的大泷幸子教授、新泻大学的朱继征教授、京都产业大学的中村俊弘教授等。

第二部分是中国国内的对外汉语教学专家,如北京大学的施正宇教授、南开大学的郑天刚教授、北京语言大学的邓云凌副教授、丛琳老师等。

第三部分是关西外国语大学自己的汉语教学专家,如靳卫卫教授、户毛敏美教授、须山淳一教授、山口久和教授、吉田泰谦副教授、相原里美副教授等。

所有讲师的共同特点是他们都战斗在汉语教学的第一线,并且都具有多年的教学经验,都有将自己的科研与汉语教学相结合的高度自觉性,因此他们的讲座内容大都可以直接用于学员们平日的汉语教学。所有的日本教授和大部分中国专家的科研方向都与汉日两种语言的对比有关,因此他们在讲座中都非常自然地将两种语言进行对比,找出二者之间的相同点和相异点,大大增强了培训的本土化色彩。三部分讲师的相互配合,使中国国内对外汉语教学的优势、日本本土汉语教学的特色以及新生的孔子学院的教学特点很好地结合了起来。

三、学员队伍

2010年培训班的学员基本上是来日时间较长的中国人,他们在各类、各层次汉语学校教授汉语。2011年我们扩大了招生范围,学员中五分之二是日本人,五分之二来自中国大陆,还有一部分来自美国、马来西亚和台湾等。学员的身份也由现役汉语教师扩大到了一切将要或有志于成为汉语教师的人。其中包括大学里的博士、硕士研究生。地区也已经突破了关西,有的学员还特意从东京、福冈等地赶来听讲。

四、培训内容

我们的培训内容种类繁多,可以说涉及到了对日汉语教学的方方面面,但大而分之,主要为两种类型的讲座:一种是对日汉语语言点知识和教学讲座,专门解决汉语教学中的各个难点问题;另一种是对日汉语教学研究讲座,解决的是汉语教学某一个特定方面的问题。不管哪一种讲座,都强调为教学服务的直接性和学员们的参与性。

对日汉语语言点知识和教学讲座包括了主要的语音难点、词汇难点和语法难点的相关知识及教学方法的讲解,考虑到对日汉语教学的特殊需要,我们还专设了一场有关汉日同形异义词辨析的讲座。

对日汉语教学研究讲座的范围更为广泛,包括语言要素、语言技能教学的各种专题研究。我们在筛选讲座内容时强调的是服务教学的直接性、迫切性和可操作性。比如关于《长城汉语》的多媒体教学的讲座,一方面是为了向学员们推荐国内最优秀的汉语教材,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培训学生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汉语教学的技能和方法。有关新HSK介绍的讲座是为了解决如何引导日本学生参加并通过新HSK这一迫切问题。北京语言大学丛琳老师的讲座《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技巧》的最大特点是:贴近课堂,细致入微,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诸如“精讲多练”、“以学生为中心”之类的教学原则,在他的讲座中都变成了实实在在的教学技巧、步骤和方法。

五、培训视角

为了变汉语难学为汉语易学,让学生乐在其中,乐此不疲,我们的讲座采取了一些比较独特的视角,将枯燥的语言规则变为可理解可感受的有机体。

视角一:将两种语言对比,以凸显其相同点和相异点,降低学习的难度。如杉村博文教授指出当被动句的受事涉及到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时,可以是整体与部分同时出现在主语的位置上,也可以是整体在主语的位置,而将部分放在宾语的位置上,汉语倾向于前者,而日语倾向于后者。

视角二:从两种语言的相同或相似处入手,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母语的正迁移作用,降低学习难度。如户毛敏美教授提出的利用无意识的日语发音进行有意识的汉语语音训练的方法,涉及到利用一部分与汉语语音相近的假名学习拼音,利用日语的ん学习汉语鼻元音韵尾n和ng,利用某些特殊场合日语语气词的发音特点来学习汉语的声调等,这些方法不仅具有独创性,而且切实可行。

视角三:从两种语言的相异处入手,最大限度地降低母语的负迁移作用,减少学生的语病。靳卫卫教授的《汉日同形异义词辨析》是从这一视角着眼的代表性讲座。

视角四:从反面进行教学,即从学生的病句入手进行教学。大部分讲座都提供了数量可观的病句,并把分析病句及其成因作为一种切入的角度。

视角五:从认知和语用入手分析语言现象。如任鹰教授就运用了认知语言学的象似性理论对汉日两种语言的认知特点以及日本学生汉语病句的认知原因进行了分析,这可以使学员们不仅知其形式,而且知其理据,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郑天刚教授指出一种语言形式能否使用,常常跟该语言形式的表达特点和与之相匹配的语境条件密切相关,这是非常典型的语义分析和语用分析。

六、培训形式

汉语教师培训的目的是解决学员们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并使他们获得汉语教学的知识和技能,因此“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也适合于我们的培训。以“学生”为中心,就要让他们动起来,积极参与,积极思考。一般的讲座都是把互动环节放在最后,而且时间非常短暂;我们的讲座的互动常常是从始至终的,教学相长,相互启发。主要形式有四种:

第一种是组织课堂讨论,常常是在讲座一开始就先进行讨论,引起学员们的兴趣。也可以是在讲座中间遇到关键问题时进行讨论,群策群力,共同尝试解决问题。相原里美老师和吉田泰谦老师在讲座中都组织了非常热烈的讨论,讨论中常常会提出讲师也未曾想到的问题,从而深化了讲座的内容。

第二种形式是讲师边讲边问,随时互动。大部分讲师都或多或少采用了这种形式。

第三种形式是组织座谈,在座谈中完成讲座。如古川裕先生让全体学员围坐一桌,同时要求学员填写信息卡片,以洗牌的方式点名要求学员轮流回答问题。整个讲座都是在一种相互探讨、相互启发、游戏般的融洽气氛中进行的。在内容上,他要求学员们对汉语复句的大量用例一一进行日译,通过翻译找到两种语言对同一逻辑现象的不同表达方式,并进而找到它们在认知上的差异。在这种翻译活动中,讲师与学员、中国学员和日本学员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共同探寻汉日复句表达的异同和最佳的翻译方法,收获颇大。

第四种形式是模拟教学,讲师临时把培训场地变为汉语教学课堂,把学员当作学汉语的学生,让学员如临其境般地体验某一语言点的教学过程。郑天刚老师就常常使用这种形式,他时而把学员们带进课堂模拟教学,又时而跳出课堂问学生老师为什么这么处理,因此既具有实践性,又具有启发性。

除此之外,对日汉语语言点知识和教学讲座我们要求讲师给学员留作业,学员必须交作业,讲师要批改作业,这也是师生互动的一种形式。

七、网络服务

孔子学院不仅是一个教学机构,同时也是本地区的汉语教学的服务咨询机构。在培训班之外,也应该积极热情地为这里的汉语教师排忧解难,从而营造出一种大家庭的氛围,建立一支稳定的学员队伍。为此,我们建立了一个公共信箱,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定期向学员提供有益的教学资料,并随时帮助他们解决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每次讲座前,我们会在公共信箱上发布通知,预告讲座内容;讲座后,我们会把讲义等相关资料上传到信箱上,供大家下载。公共信箱的更重要的作用是为大家提供一个发表意见自由讨论的平台,每次讲座后,学员们可以在公共信箱上对讲座内容继续进行讨论,提出自己的看法。学员还可以通过信箱对培训班的工作提出自己的意见、建议和要求。

八、对未来的展望

将来我们计划开办两种汉语教师培训班:一种是讲座性质的,包括汉语知识讲座和教学方法讲座;另一种是实践性质的,要求学员根据要求进行模拟教学,教师进行讲评并督促学员改善自己的教学方法。实践性质的培训内容可以是语言要素(语音、词汇、语法、汉字)教学方面的,也可以是语言技能(听、说、读、写、译)教学方面的。

当条件成熟时,购进设备,设立微格教室,引进培训专家,建立更为完备的课程体系,成立日本最权威的汉语教师培训基地。

在公共信箱的基础上,建立汉语教师培训网站和网校,提供汉语教师所需的各种课程和教学资料,并在网上开展有关汉语教学的经验交流和学术讨论。

对参加培训,经过考核,成绩合格的本土汉语教师颁发日本关西外国语大学孔子学院的培训结业证书。当然,如果能获得汉办/孔院总部授权的培训结业证书就更有吸引力了。

猜你喜欢

讲师讲座培训班
“无人机航测与GIS技术应用培训班”在海口成功举办
金牌讲师在哪里
知其然,亦要知其所以然 专访CEDIA培训讲师薛磊
坚持图像的科学 深入解读ISF讲师Joel Silver
数学小讲师
关于举办第51期观赏石鉴评培训班的通知
他只做有“思享”的讲座,让小小微信装下一个“万人体育场”
书法史讲座(十二)
书法史讲座(五)
90团举办初级农艺工培训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