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华文教育文化教学中的课程探索

2013-04-11廖崇阳

海外华文教育 2013年1期
关键词:华文中华文化教材

廖崇阳

(北京华文学院,中国北京100037)

语言从来就是和文化紧密相联,学习一个民族的语言必须了解这个民族的文化。作为华文教育的主要教学对象——华裔新生代,掌握必要的中华文化知识尤其重要。本文将以中高级阶段华裔学生的文化教学为例,以文化教学课程研讨的必要性为缘起,围绕文化教学的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等方面,探讨利用影像、声光等多媒体方式和丰富多彩的活动来推进文化教学的一种课程设计方案,旨在为文化教学的规范性、科学性和开拓性作一些尝试。

一、文化教学课程研讨的必要性

目前,华文教育的教学对象已大多是华裔新生代,他们出生、成长于居住国,身上虽然依旧流淌着中华民族的血液,但他们的内心与中华文化的距离却渐渐疏远,这一点与他们的祖辈——老一代华人迥然不同。同时,他们又不能彻底地融入到当地社会中,因而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民族认同疲惫”和“文化认同困惑”及其所带来的精神迷惘和痛苦。这些新一代华人应该如何构建自己的精神家园?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教学”在培养和补济华裔新生代中华传统文化的“根”意识、完善他们的身份认同和精神依托方面,无疑将起到巨大的作用。我们设置合适的文化课程,也旨在让他们尽可能吸收中华文化的营养,完善其先天不足的文化结构,使他们能把中华优秀的“根”文化融入到自己的精神、品格、思维、才智中去,从而在异域的土壤上得到更好的发挥,让他们成为在多元文化中成长起来的人才,因为这样的人才会具有更宽广的眼界和包容的胸怀,也更可能成为联结所在国文化与祖籍国文化的使者。

现在各地各学校的华文教育一般都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或大或小的文化教学活动,如课堂上开设专门的中国历史文化课、旅游地理课、中国传统文化课(书法、国画、剪纸、武术、民间舞蹈、传统乐器等);举行一些校外社会实践和旅游活动,即“游教”(旅游教学),把旅游参观、社会实践、语言教学、文化教学结合在一起;同时在校园内进行摄影展览、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等等校园文化活动,这些不同的形式都在文化教学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教学中的一些主要问题和困惑也渐渐显露,比如,课堂教学还大多停留在知识性文化的传授上,旅游实践活动甚至常常只停留在观光和拍照留影的水平。如何把知识性的中华文化内化为交际文化、观念文化?或者说如何把表层的中华物质文化、形式文化渗透到学生的精神和观念中去?关于这一点,我们的文化课所起到的作用还应该进一步加强。

目前的文化课程缺乏必要的规范性,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没有系统的课堂教材,文化教材虽已是遍地开花,但是缺乏经典的和真正适合学生课堂使用的,即使像国务院侨办组织编写的《中华文化常识》虽然内容系统、图文并茂、中英文对应,但是中文表述却太文太难,一般学生无法完全读懂,也就无法作为教材在课堂上采用。因而,授课教师只能临时搜集资料以作为授课材料,现买现卖,学生也只能偶尔从教师手上得到一些零散的复印资料;其二,没有正式的文化教学大纲和具体的教学目标,初、中、高不同阶段的文化教学缺乏教学内容和方法上的层次性、承接性和延续性,教师们上课的随意性、主观性较强,学校对教学考核的要求很少,对教学效果的跟踪和了解更是少之又少。这些都直接影响了华文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因此,为了更好地发挥文化教学在华文教育中的作用,有必要对其作一些系统规范的整理。

二、文化教学的教材编写

教材是课堂教学的基础和主要依据,要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就必须有理想的教材。对理想教材的最基本的要求是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易学易教,一本好的教材就是好的教学的开始。下面我们将从几个方面来谈谈文化教材的编写。

(一)教材形式。文化课不同于语言课,文化内容可能牵涉到很多历史的、文化的东西,这些对在海外生活长大的华裔新生代来说很陌生、很深奥,如果让他们一整堂课都面对文字的材料,他们肯定会觉得单调枯燥,会让他们失去学习中华文化的信心和兴趣。所以,文化教材应该采用先进的现代化多媒体手段,借助多媒体手段,配上生动的图片、合适的影视资料以及Power point幻灯片及Flash动画,给学生们鲜活生动地展现教学内容,这样会达到一点即通的效果,会极大地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二)教材内容。悠久的历史和宽广的土地赋予了中国辉煌灿烂的文化,这种文化的内涵博大精深,我们只能从中选取一些适合华裔学生的部分内容。在这里,我们不提倡以具体的形式文化为篇章和内容展开编写,如“文学、思想观念、传统美德”等等,而是要“力求用故事来说明文化,用实例来反映观念”(李泉,2007,4)。在中国旅游、过节和看电影是学生们喜欢的活动方式,在此,我们也尝试从这三个方面着手,编排教材内容,导入中华文化。

第一部分:《旅游》。此部分基本按旅游教学活动所经各地点、景点顺序编选内容,将每一地点、景点所要进行的文化教学内涵层次清晰地展现出来。中国辽阔土地上的自然风光、名胜古迹和现代城乡,它们或者蕴涵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或者反映着当代中国的社会和精神风貌,都可以进入我们的教材。如:象征新中国的北京天安门,反映中国王朝历史的故宫,反映古代建筑奇迹的长城和西安秦始皇陵,中国迷人自然风光的代表四川九寨沟、反映江南水乡文化的杭州西湖、苏州园林,反映当代中国经济发展的上海世博馆和北京奥林匹克公园等。当学生们感受到祖籍国迷人的山山水水和悠久的历史文化,感受到祖籍国的经济腾飞和国力崛起,他们的文化归属感会得到激发,自信心和自豪感会得到增强。

第二部分:《节日》。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且内容丰富,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深的文化意义。在漫长的历史中,很多的文人为一个个节日写了许多千古名篇,使这些节日表现出深厚的文化气息。一些传统的节日在国外的华人区也有,但是这些节日对华裔学生来说,含意很少,在他们眼里,中秋节只是“吃月饼的节日”,端午节只是“吃粽子的节日”,而中国最重要的春节也远远没有圣诞节值得他们期待。华裔学生来到中国以后,能够亲身体会中国的传统节日气氛,那么在教材中编写这一部分就会让他们对中国的节日有一些理性的认识和了解,让他们在中国过节串门、送礼物和吃东西的同时,了解到中国节日中所蕴涵的文化。在这个部分,我们可以介绍中国最有影响的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

第三部分:《电影》。到了中级以上水平,学生们都有了看懂一般的中国电影的汉语基础,但是,他们大多喜欢看一些娱乐商业片,不太喜欢意义较深的电影,对他们来说,看电影只是休闲娱乐和追明星。所以,教材中编写电影部分,就应该分不同主题来引导学生透过电影看中国,通过经典的中国影视作品,让学生了解中国的社会文化生活,比如分:乡情、亲情、婚恋、饮食、京剧、民族、教育、经济等等诸多方面,而反映这方面情况的电影有很多,其中不少是在国内外获过大奖的、雅俗共赏的作品,如反映中国人乡情和乡土观念的《台湾往事》,反映中国人亲情观的《我的兄弟姐妹》,反映中国京剧文化和中国历史的《霸王别姬》等等,都很有震撼力,可以让他们在娱乐中得到共鸣和启发。

(三)教材体例。教材可根据以上选定的三方面内容来分为三大块。每一块的具体体例也可有些不同。如分为正课文、附阅读课文、思考题等。考虑到学生已具备中高级的汉语水平,这些材料的编写应该适当地详细且有一定的内涵,同时,为文字材料配上生动的风光照片或历史资料图片,配上相关的Power point幻灯片、Flash动画和从影视中节选的音像资料。另外,由于教材以文化教学为主,课文不必要设生词注解和讲练,教师在适当的时候可通过幻灯片中的图片或电影中的画面对学生不太熟悉的生词进行形象的解释。

《旅游》板块,先是正文介绍旅游地较为详细的情况,附课文让学生作为课外阅读,内容是与这些地方相关的文化资料,学生能通过这些简单的材料了解每一个地方背后的文化和历史。如:在《故宫》这一课的课后介绍故宫中曾经的主人和他们的奇闻轶事,《西安秦始皇陵》的课后介绍中国第一位皇帝秦始皇等等,通过阅读这些简单易懂又有意思的材料,学生们就能够知道这些凝固的建筑古迹后面所承载的鲜活的历史和文化。然后在课后再附上一些简单的思考题,让学生去主动思考学过的内容,以加强教学的效果。

《节日》板块的正文是对节日的基本介绍,课后的阅读短文是与这些节日相关的文化和历史,如端午节,我们可以让学生知道屈原和中国早期文学,中秋节和七夕节可以让他们知道中国美丽动人的古代爱情传说:后羿和嫦娥、牛郎和织女。同时,附上一些关于节日的古代诗词中的佳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每逢佳节倍思亲”、“清明时节雨纷纷”、“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人约黄昏后,月上柳梢头”等等,让学生们初步体会中国文学的意蕴。

《电影》板块的正文是对中国历史文化和社会生活的专题介绍,第二部分看电影,是与正文介绍的内容相关的中国经典电影,如正文部分介绍中国的京剧,电影部分则是看电影《霸王别姬》,在欣赏精彩的电影故事的同时,学生可以了解到京剧演员的生活和命运,体味到中国京剧中的美感,这可能远比让他们去直接看一场漫长的京剧演出有作用有效果,第三部分是电影中的一些经典台词欣赏等等。

好的教材能够很好地指导教学,文化课如果分为旅游、过节、中国电影等有针对性的部分,采用多媒体方式进行教学内容的展示,深入浅出,就能让学生全方位地了解到中华文化的真正内涵,对他们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文化教学的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

课堂教学是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课堂内容的主要手段,教材中所涉及的主要内容,都只有在计划、有组织、深入浅出的教学活动中才能得以实施。不可否认,文化教学的教材编写和课前资料的准备对教师来说是重点和难点,但是,并不是说教材和材料准备好以后授课教师就一劳永逸了。

文化课其实是最有可能上得生动活泼的一门课,因为这里面包含有丰富多彩的内容和课外实践活动经历。所以,为了达到好的教学效果,文化教学有必要把课上课下紧密地结合起来,这样才有可能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会让师生互动起来,也才能达到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以下是我们关于课堂教学的初步思路。

(一)《旅游》。如前所述,目前的旅游活动存在的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学生大多把游教活动看作简单的旅游,只是为了照相、看风景和购物,我们常常看到一些学生在旅游地点根本不听带队老师和导游的讲解,只是忘情地摆pose照相,照完后也不知道拍下来的背景是什么,只知道“好看、漂亮”。这样的游教结果当然是“流于游而失于教”。所以,正规的文化课教材就应该成为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指导框架,而课堂教学就应该把“游”和“教”真正地联为一体。

所以,我们建议在课外旅游之前,教师先采用教材文字内容和幻灯片向学生展示所要参观旅游的地方,让学生有一个理性的了解,然后给学生留下一些思考题和作业,让他们到实践中去完成,让他们去发现课堂上没有讲到的东西或不太明白的东西,现在的学生条件都不错,一般都有数码相机或摄像机,他们能用这些工具轻松获得一手材料,实践活动结束后,让部分学生在课堂上演示他用数码相机或摄像机记录下来的新东西,并进行必要的解释和说明,鼓励他们说出在实践中的发现和感想。通过课堂生动的理性材料和社会大课堂鲜活的感性材料相结合,从理性到感性再到理性,这会让教学达到很好的效果。

(二)《节日》。教师在上课之前,可以让学生先介绍他们所了解的关于节日的情况和有过的经历,也可以介绍他们国家类似的节日,进行文化习俗方面的比较和说明,然后教师再一边展示教学内容,一边与学生进行讨论。同样,课后,让学生用相机或摄像机去捕捉中国人的节日情况。适当的时候,教师可以带学生进入家庭一起过节,一起包粽子,一起包饺子,一起吃月饼,给他们家的温暖,让他们体会地地道道的中国习俗和中国亲情,感受到中华文化中重视“祖先、故乡、家庭、团圆”的精神内核。这种课内外结合的方式,温馨而活泼,能给华裔学生们最强烈的中华文化熏陶。

(三)《电影》。这一部分比较类似于现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流行的影视课教学,丰富多样的影视材料所提供的语言形式和社会文化语境,可以培养学生理解中华文化的能力,可以把汉语语言学习与中华文化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更深入地学习并真正掌握汉语。但是对外汉语中的影视课以语言教学为主、文化教学为辅,而我们所谈到这个部分更应该侧重于文化的教学。

我们的教学形式可以是欣赏和研讨、“乐”和“教”相结合。如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教师在电影播放前就内容、人物特性、演员背景做一些简短介绍,并对电影中可能出现的社会文化现象作一些提示和提问,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中间应尽量不要打断观看(播放中在没有对白的空隙中教师可穿插一定的讲解和引导),这样能让学生大量完整地获取语言文化信息、感受故事情节;

2.电影结束后,再让学生回到教材,看其中的文化介绍,让学生自己边读边理解,有了电影的形象直观的效果,他们会比较轻松地理解课文中介绍的中华文化和社会。

3.组织学生就电影中的事件及其反映的中国社会和文化现象进行研讨,并与居住国的相应文化作对比,及时调动学生参与的欲望,积极引导他们表达出自己对片中人物、内容、文化的寓意的感受。

4.如果时间充裕,还可以让学生做电影中一些精彩台词的表演,这也是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兴趣的一种很好的方法。

这样,电影情节的形象吸引、画面陪衬和音响烘托与观后师生间的交流互动就能真正实现寓教于乐的理想效果。学生们就可以在轻松活泼、趣味盎然的教学中,了解和领悟中华文化,在感动中体验中国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生活。

我们相信,有关规范性、科学性的文化课教材和多角度、多手段的文化教学活动的探索会更加深入,而所有的探索与实践只有一个目标:让华裔新生代们与中华文化进行最亲密的接触,让他们从内心深处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找到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和精神气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是华文教育的文化教学希冀达到的最完美的效果。

郭 熙:《华文教学概论》,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年。

华霄颖:《海外华校文化教学现状与思考》,《海外华文教育》,2007年第3期。

李嘉郁:《多媒体技术在文化教学中的应用》,《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

李嘉郁:《浅淡文化实践活动在华文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八佳侨刊》,2004年第4期。

李 泉:《文化教学的刚性原则和柔性策略》,《海外华文教育》,2007年第4期。

李晓琪:《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年。

苏泽清:《论中华文化在华文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华侨大学学报(哲社版)》,2004年第2期。

郑艳群:《对外汉语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理论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年。

猜你喜欢

华文中华文化教材
“和而不同”的华文教育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汉字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华文教育中的汉字文化教育
华文智慧教学探索
杭州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