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深化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方法的改革

2013-04-11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4期
关键词:理论院校政治

(上饶职业技术学院,江西上饶334109)

我国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正在走深化校企合作培养学生之路。这种时代背景要求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必须实行深刻的改革。改革的核心,是要加强校企合作教育,结合学生就业的需要,使思想政治更具有时代性、科学性和应用性。

一、实现课堂理论教育与岗位实践教育的良性互动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下大学生到企业(公司)进行生产实习,是一种很好的实践方式,在这一环节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注重理论与实践相合,将会有效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

1.实现政治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良性互动,扬高职学生理想之帆

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战无不胜的基本立足点,也是当代高职院校对在校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高职学生的发展方向是高技术的工人。如果高职院校不建立有效的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的互动机制,很难培养出合格的人才。

第一,高职院校设立的初衷,是要更好地实现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的结合。如果高职院校不能建立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的良性互动机制,那就意味着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失败。一个高职院校毕业的大学生,必须既有坚定的政治立场,还必须具有将自己的满腔热情奉献给社会的能力和品质。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校期间,就应该树立“为祖国而学、为祖国而干”政治理想,一方面要理解和掌握马列主义的理论精髓,另一方面要有把马列主义应用于实践的本领。高职院校的政治理论教员,自身也要深入实践之中,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表率。

第二,高职院校教育的根本,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必须是品行端正的高级技术工人。如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不能解决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那么,这种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就会失去说服力,进而失去生命力。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不断研究新形势,解决新问题,使自己的理论能够经受实践的检验,才能受到学生的尊重,才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贡献力量。否则,就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甚至产生负作用。例如:讲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必须结合社会实践和学生思想实际,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第三,高职院校学生入学学习的目的,是要学以致用,奉献社会,实现自我价值。如果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课不能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一味地追求纯理论的了解和研究,就会脱离学生的学习目的,造成“既教不好,也学不好”的后果。这与学生的个人理想是相背离的。上饶职业技术学院办学十年的实践证明:只有将理论教育与学生的个人学习愿望相结合,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够受到学生的欢迎。不少毕业生反映:凡是能够做到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都让我们终身受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但能够帮助我们立志,而且能够帮助我们立业。可见,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是学生的普遍要求。

2.实现政治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互动,激高职学生创新之志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高职学生成才的基础。思想政治教育的每一门课程,都蕴含着激励学生创新思维的丰富内容。思政课理论的无穷魅力,只有在联系实践中才能充分发掘出来。

第一,政治理论教育是激励学生创新志气的原动力。中华民族几千年以来的史实证明:凡是具有忧国忧民、为国献身的仁人志士,都具有高昂的政治热情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优秀品质。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正是要用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与中华民族上进心相结合,教育学生积极进取,与时俱进,创新上进,为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振兴发挥自己的每一份光和热。没有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和培养,学生的积极创新精神不会自天而降,创新的方法和技巧不会自然产生。从这个意义上说,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责任重大,意义深远。

第二,在实践中检验和应用政治理论教育的成果是激励学生创新志气的重要途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奉送给学生的道理和真知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但是,真理要依靠实践来检验。与普通高校的大学生不同,高职院校的学生在读期间接触社会实践较多,因而检验真理的机会比普通高校学生来得更早、更快、更直接。学生一旦将政治理论教育所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并在教师和第一线的工人师傅指导下加以理解,就能够较快地悟出创新的原理。经过了在校期间老师和企业师傅的反复几轮辅导和教育之后,学生在毕业后的实际工作实践中,就更易于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凭着自己为民族振兴的满腔热忱,设计出新的工艺图纸,策划出新的管理模式,创造出新的受市场欢迎的产品。这样,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也就得到了完满的实现!

二、保持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与企业职业道德教育的高度一致

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广泛性和普遍性,企业的岗位职业道德教育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实现二者教育的高度结合,能够提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力、战斗力和影响力。根据我校和其他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培养学生的实际,可以体现学校政治教育与企业职业道德教育相结合实效性的巨大作用。

1.二者的高度一致可以提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效果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内容与企业敬业精神的培育内容,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们的方向是一致的,体现在端正态度、提高认识、积极奉献、爱国敬业、为人民服务。但是,二者的着力点有一定的区别。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着力于大的方向,讲究整体的社会主义政治觉悟和为国奋斗意志的培养,企业的敬业精神着力于爱岗敬业、为本单位的整体利益服务。由于社会主义的整体利益寓于各个具体的企业和单位之中,所以,实现学校政治理论教育与企业职业道德敬业的相结合,可以使思想政治教育落实到具体的工作行为之中,高度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精神。它从根本上克服了高职院校思政理论教育存在的“空泛性”弱点,又克服了企业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的“软约束力”弊端。

在校企合作培养高职学生的教育模式中,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与企业的职业道德教育紧密结合、严肃的规范教育与现实的工作教育配套进行、高屋建瓴的政治理想与有条不紊的劳动实践水乳交融,能够高效地放大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融于情、融于景、融于行、融于乐,使践行科学发展观不再是一种口号,而是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活生生的事实。教师体验得到,学生感觉得到,它生机盎然、魅力无限。[2]

2.二者的高度一致可以实现思政教育从间接体会到直接感悟的突破

在传统的思政理论模式中,“灌输”份量比较重,虽然我们也长期反对“灌输式教学”,但是,由于教育体制的约束,无论怎样改革,“灌输”的问题总是难于从根本上解决。在传统模式下,学生们基本上是通过教师的讲解理解思政课的精神实质,从理论上消化教材的内容。这是一种间接地领会。这种领会,会受到学生智力水平、心理状态、个人观察力等差异的影响,容易出现不应该有的偏差。而且,由于教材受到编写、出版、发行等时间差的影响,往往落后于现实形势的发展,不能统一性地解决新情况、新要求。这就对讲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讲课教师要有很高的思想觉悟,很强的政策理解力,很深的理论积累。但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迫于个人的科研压力、工作压力、生活压力、能力压力,难以百分之百地满足高质量的教学要求,也就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进入实质性的校企合作培养体制后,学生有了较多的接触社会、接触工作、接触群众、接触实践的机会。高职院校思政课教育不再完全依赖于课堂上的单纯讲授,学生可以带着课堂上学到的基本理论精髓进入实习工作岗位,通过企业岗位职业道德教育和实际工作的操作行为,领悟什么是爱岗敬业,什么是集体主义精神,什么是振兴中华,什么是科学发展,什么是实现战略目标等等教师无法因人制宜讲授的内容。而且,即使是全国最优秀的思政课教师,也无法通过自己的讲授从外力上达到学生自身领悟的教育效果。学生自身的领悟,是无法替代、无法灌输的入心入灵魂的理性提高。在学生自身的领悟过程中,教师和企业(公司)的指导师傅可以不断地加以教育和引导,使学生的领悟更加高级、更加神速、更加完美。

3.二者的高度一致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的教育着眼于“志当存高远”,企业对员工的职业道德教育着眼于“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二者在校企结合教育模式下,能够得到完满的结合。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上,可以听到教师对民族精神的阐述,学到历史名人的高尚品德,体会到马列主义优越于其他任何“主义”的“所以然和之所以然”,感受到中西方文化精粹融合对人类发展的重要贡献,理解到有国家宏观调控的市场经济体制对当代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等等。这些理性知识一旦与企业实际岗位的职业道德精神相碰撞,就会在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灵中产生灿烂的思想火花。在企业(公司)的职业道德教育中,要求学生有顾全大局的团队精神、高质量地完成额定工作任务的实干精神、不甘落后的竞争精神、服从领导和企业规章制度的“孺子牛”精神、联系工作实际开发创新的上进精神,等等。毋庸置疑,各个企业(公司)的职业道德教育都有各自的个性特征,它与各个企业的个体利益紧密相连。正由于此,学生原本的“学生气息”得到了社会实践的考验,课堂上思政课教育的“普遍性原理”经受了“现实性考验”,在这个过程中,只要教师和企业(公司)的指导师傅们的引导得当,学生就能够在比较短的在读期间,比较快地树立起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在平凡工作岗位上作出不平凡事业的人生观、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观。[3]

三、做到校园文化优势与企业精品文化相互渗透的融合教育

高校中的校园文化,是高校的一道绚丽风景,是影响高校学生成才的重要环境因素。企业文化是在企业的建立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独特文化。高职院校的学生由于学制的决定,必定要处于二者的文化熏陶之中。因此,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重视两种文化对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影响作用。

1.两种文化的融合教育,可以完善学生的职业观

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充满着朝气和活力,激荡着学生的青春遐想、壮志待酬。而企业文化意味着实干巧干,能够将学生的青春意志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在学生从校园走向企业(公司)、又从企业(公司)回到学校的反复几轮实际生活中,有助于学生形成既保持青春壮志,又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就业观。这种效果,只有走校企合作教育之路才能获得。由于当前高职院校的学生,大多数年纪较轻,又多是独生子女,他们对职业的认识完全没有亲身的体验。调查显示:绝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学生只知道就业是赚钱谋生的手段,不知道就业也意味着对社会承担必须的职责。当思政课教师在课堂上讲授职业观的时候,他们只是朦朦胧胧,不以为然。甚至有的学生在初次进入实习岗位的时候,还会“上班慢腾腾、下班急匆匆”,不好好劳动,只想到拿钱,更没有在工作岗位上创新务实,积极进取的精神。这是没有好好体验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精神实质的表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充分利用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内在营养,培育学生正确的就业观,教育他们把理想和现实结合起来,一步一个脚印地谱写好人生的篇章。因为学生如果不能将青春意志融入现实的企业现实工作岗位之中,就不能实现个人的抱负,也不能获得美满的生活。

2.两种文化的融合教育,可以优化学生的职业习惯

校园文化包括教风、学风、校风、寝室风;包括校园规划、建筑命名、景观设计;包括学术氛围、行为认同、社团活动;等等。由于社会主义高校长期积淀的思想基础和教师的引导以及校规校纪的约束,高校的校园文化整体上是积极、健康、向上的。它有利于学生正确思想品德的形成,在传统的高校素质教育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这种文化在学生优秀职业习惯形成方面却显得力不从心。由于企业文化具有鲜明的行业性、多样性和务实性,因此,它对于提高学生的劳动意识、责任意识、合作意识等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企业文化往往容易忽视国家利益、人民整体利益和社会弱势群体利益,甚至有时会为了个体利益而不顾整体利益的现象(如废气、废水、废气的超标排放等)。因此,只有将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优势相互渗透,充分利用,才能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养成优良的职业习惯,做到“身在企业、胸怀天下”。追求产品质量是为了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上班积极认真是在为振兴中华贡献力量。

3.两种文化的融合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团队精神

高校文化十分强调集体主义精神,企业文化则高度重视团队精神。二者的总方向是吻合一致的。如何将集体主义精神转化为企业(公司)的团队精神,又如何将团队精神融入集体主义之中,关键在于把两种文化的共同点融入学生的心灵。集体主义属于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强调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是共产主义道德的核心,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标志;团队精神强调单位全体成员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要求员工有协作意识和服务精神,它产生的根源是社会化大生产,属于组织文化的一部分。因此,团队精神是集体主义精神产生的基础,一个人没有现实的团队精神,也就没有远大的集体主义精神;而没有集体主义精神作指导,团队精神可能会偏离正确的方向。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教师,完全可以利用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融合教育,使学生立足团队精神,同时又放眼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精神,不断为企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奉献自己的光和热。[4]

4.两种文化的融合教育,可以完善教育的整体链条

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件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特别是在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下,更是如此。在政府营造了好的社会氛围、学校有了好的教育模式、企业具有优秀环境的情况下,还必须调动学生家长的积极性。因为现在的家庭,多数是独生子女,不是独生子女的家庭,也是少子女家庭。学生家长对自己的子女是看得很重、管得很严的,时时刻刻都在注意着子女的一举一动。在这种情况下,家长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十分必要的,而且效果会很明显。学生家长要做的事情,一是了解学校和企业对子女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情况,做到相互默契;二是要针对子女的身体、心理、性格、习惯等等具体情况,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通过日常生活,潜移默化地教育和影响子女;三是要经常与学校教师和企业(公司)师傅沟通联系,弄清楚子女的思想动态,以便对症下药。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EB/OL].http://www.hainu.edu.cn,2006-05-31

[2] 周俭.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与企业文化的融合之初探[J].内江科技,2010,(9):180,165.

[3] 叶陈刚.公司伦理与企业文化[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4] 梅国英,张煜.校企合作助推高职院校德育社会化研究[J].常州大学学报,2013,(2):110~113.

猜你喜欢

理论院校政治
坚持理论创新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