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知识应用的仿真学习与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
——通过在校学习解决工作经验缺失的途径

2013-04-11雷宏振贾悦婷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4期
关键词:经验标准化大学生

雷宏振,贾悦婷

(陕西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 陕西西安 710062)

大学生就业问题是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突出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大学毕业生面临着激烈的就业竞争压力,在求职中受到各种冲击,如何促进大学生就业成为我国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从知识管理的角度看,知识根据可识别程度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隐性知识是很难掌握,一般要通过亲身体会和实际工作才能获得的。由于大学毕业生是具有理论知识的劳动力,在学校无法获得深入的实践机会,难免使得所学知识与社会需求脱节。如何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改善大学生就业遇到的困难,是学校和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

一、相关理论回顾

完成一项工作任务,需要知识和经验两大因素。如果将工作中的知识比作计算“1+1=2”,那么工作中经验就是知道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条件、与什么人一起来计算“1+1=2”。工作标准化就是完成一项工作除所需知识之外的关于时间、人物、地点等具体执行过程环节流程的研究。工作标准化的研究源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泰勒在《科学管理原理》这本书提出了科学管理理论,即使用科学的方法来确定完成一项工作的“最佳方法”,通过工作标准化来提升员工的工作能力[1]。泰勒还指出,管理人员的首要责任就是把过去工人自己通过长期实践积累的大量的传统知识、技能和诀窍集中起来,并主动把这些传统的经验收集起来、记录下来、编成表格,然后将它们概括为规律和守则,有些甚至概括为数学公式,然后将这些规律、守则、公式在全厂实行。

知识根据可识别程度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显性知识是企业里的管理手册、工作手册、操作指南等已经文本化的知识,这些知识是经过整理加工的信息,对企业有一定的价值且企业员工易于企业员工学习。隐性知识是停留在知识型员工大脑里的经验、技巧、方法、思想等,在现行信息系统软件的操作下,很多企业无法将这些隐性知识发挥更大的价值,无法将高效的知识传递给企业的其他成员甚至是形成企业的知识资产。在工作标准化知识应用的基础上,通过仿真学习的方法,能够较好的解决该问题[2]。在美国,教育领域较早研究并应用于仿真学习的系统是SimNet,这种仿真学习是通过网络连接坦克用于部队的联合训练[3]。1996年,赵国栋具体描述了虚拟现实仿真技术在教育中的具体应用,并指出实施虚拟现实仿真技术进行教学的基本条件[4]。一位优秀的工作者,知道解决什么工作问题,了解解决工作问题的思路,掌握解决工作问题的方法,具有解决工作问题的措施,最终都能达到工作问题的良好解决[5]。工作标准首先是规范工作行为,保证工作过程,其次工作结果才能获得保证,如果在处理工作过程中不能遵守规范,发生差错就在所难免[6]。通过研究设计工作标准流程,将知识使用的每一阶段都标准化,并通过仿真学习的方式,为企业带来倍数级的价值。

教育对知识型劳动力提升起到关键作用,我国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逐年提高,2012年已经达到4%,高校大学生是知识型员工的重要来源。对于高校大学生,隐性知识很难掌握,一般要通过亲身体会和实际工作才能获得的。由于在学校无法获得深入的实践机会,难免使得所学知识与社会需求脱节。如何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改善大学生就业遇到的困难,是学校和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基于泰勒工作标准化的思想,将工作进行标准化,通过知识应用的仿真学习方式,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加入这种仿真学习,则可以有效缓解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二、目前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

国务院2011年发布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指出各地政府要支持高校毕业生参加就业见习,认真落实见习期间基本生活补助政策,基本生活补助费用由见习单位和地方政府分担。从这里不仅能看出国家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关心,同时也暴露了我国高校学生普遍实践能力的缺乏。

一般而言,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供求双方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工作能力欠缺问题、职业发展规划问题等。然而,这些问题大都是因为没有工作经验导致的,这里所指的工作经验不仅包括实际的工作经历,而且还包括对工作岗位职责及内容的认识。企业对经验的要求非常现实,学生没有工作经验的问题也很现实。缺乏工作经验并非只是在大四毕业求职期间对大学生造成影响,这种不利影响从入校的第一天就开始了。

(1)影响学业、职业生涯规划。目前我国很多刚毕业的大学生面对的不仅是收入低的问题,还包括在此前后的对工作的整体认知。正是因为在上学期间不了解自己的专业在毕业后可以从事什么类型的工作。这些工作主要有什么内容,这些工作内容应该如何完成,在完成这些工作者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和能力等,所以他们在上学期间无目的的学习,在找工作时无目标的投简历,在入职后迷茫的碰壁,所有这些不仅错在了个人生涯规划的第一步,而且在之后的每个环节都没有相应的知识去修正。

(2)理论学习与实践脱节。随着时代和政策的变化,市场经济产生了大量的以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市场竞争的激烈也促进了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于是高校纷纷扩招。由于学生数量的增多,传统的包工作分配的制度随机土崩瓦解。由于学校的教育方式仍没有与市场对接,所以高校培养出来的学生缺少市场所需要的工作技能。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本来就一直受制于体制原因难以创新的高校,在这种情况下难以将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对接。大学学习的是纯粹的知识,而企业需要的是知识+经验,理论与实践脱节成了一个持续性问题。

(3)降低了学习兴趣和效果。大量高校为社会输出的是只会课本不会实践的学生,究其原因就是大学生与实践的脱节。没有实验室,学生只会纸上谈兵;没有实验材料,学生只能死读书;没有感受过企业工作的氛围和方式,不懂得社会对就业能力的需求。注重理论知识学习是大学教育的重要内容,然而如果能使学生感受到这些理论知识的价值,以及这些知识如何指导实践,则会促进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校效果。学生将不再为了考试而学习,而是为了学会而学习。

三、解决在校大学生缺乏工作经验的对策

缺乏工作经验对大学生学习阶段以及毕业就业都带来很多不利影响,要解决在校大学生缺乏工作经验问题,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建立工作标准实验室,建立大学生工作能力训练基地。培养和造就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重实践、重个性的应用型人才,必须要加强建设好学校的实验教学和研究平台,拥有适合自己特点的专业实验平台。工作标准化打破了优秀工作经验的传承问题,通过对优秀工作经验的总结和研究,把优秀的工作经验进行分解,形成工作标准,建立了一套严密的仿真学习体系。工作能力试验平台的建立,将改造学生的学习环境,培养学习习惯,训练工作能力,从而形成卓越的工作环境、工作习惯与工作能力。在高校建设实验室,有助于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平时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工作能力,实现大学生工作能力培养和实际工作经验快速积累,解决社会见习单位和实习单位难以系统解决的问题。

(2)建立仿真学习实训夏令营,举办工作能力竞赛。 建立仿真学习实训夏令营,对毕业大学生通过模拟工作岗位的仿真学习训练,实现大学生工作能力培养和实际工作经验快速积累,解决社会单位实习难以系统解决的问题。通过对3000多名大学生广泛的应用研究发现,工作标准化知识应用的仿真学习模式能够解决大学财经类专业实验室建设问题,通过建立大学生工作能力训练基地,可以科学地解决大学生毕业实习及见习问题。通过举办工作能力竞赛,提升大学生的工作能力,当走上工作岗位的时候,经验丰富,胜任工作岗位的要求。

(3)打通相关课程理论知识,模拟工作岗位的实战性训练。由于在教学计划实施过程中,各门课程均处在相对独立的位置,相互之间缺少联系与衔接,学生对本专业培养目标的认识往往基于一门门课程的认识,多数学生在即将毕业之前仍不明白自己所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什么,自己能干什么。应综合日常教学中各门课程,对接专业培养目标与社会用人需求,为学生进入社会提供了一个软着陆的平台。通过综合实习的模拟练习和训练能缩短理论与实践、书本与技能、专业与从业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对即将面临的行业和所从事的职业有了感性的认识和了解,为即将面临的从学生向职业者的转变做好准备。

(4)聘请企业一线专家,开设仿真学习课程。以会计专业为例,会计工作标准知识应用的核心就是将会计问题标准化,将解决会计问题的思路标准化,方法标准化,措施标准化,使解决会计问题的结果标准化,从而使财务工作者具有系统思考解决会计问题的能力,独立提供解决方案的能力,准确抓住会计问题本质的能力,准确提供所需资料的能力,对相关问题统筹安排的能力,准确提出解决会计问题核心流程的能力。高校通过聘请企业一线专家,开设仿真学习课程,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的同时,学习到这门课程应该如何应用于实践的方法,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加强理论知识学习的效果。使学员能够掌握和胜任工作要求,促进学员在更高层次和更广领域的发展[4]。

(5)加快推进就业指导课程,促进学生合理定位。一般来说,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都能贴近社会用人的需求,新颖而实用,但是由于在校大学生的社会价值尚未真正被认识,使得即将走出校门的学生缺少自信。仿真学习培训通过标准软件科学的指导、训练,提升大学生工作能力。不仅要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水平,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具有了简单的工作经历,了解了自身的价值和欠缺,学会了计划和思考、进一步认识和理顺了自身的优势和特长,在走出校门之前能对个人能力进行合理定位,能以务实的眼光看待社会用人需求。

四、结语

本文从知识应用的仿真学习视角出发,认为影响大学生就业的问题均与缺少工作经验有关。工作标准化知识应用通过对优秀工作经验的总结和研究,将优秀的工作经验进行分解,形成工作标准,可以有效的解决了工作经验的传承问题。具体实践中,通过建立仿真学习数据库、划分工作岗位、划分工作目录、设计工作标准内容、工制定作方案、工作计划、工作流程标准等步骤,将规范的科学工作原理和方法应用在机关工作、企业管理和教育培训当中。通过对仿真学习的研究,本文认为高校应从建立工作标准实验室、组织仿真学习训练夏令营、举办工作能力竞赛、开设仿真学习课程等方面着手,通过各种方式使大学生将理论学习与工作方法结合起来,解决大学生缺乏工作经验的问题,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

[参 考 文 献]

[1] 泰勒. 科学管理原理[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45-48.

[2] 李欣.虚拟学习空间的建构与交互设计[J].中国电化教育 ,2008(8).

[3] Locke j. An introduction to the Internet networking environment and SIMNET/DIS. Technical Report,Naval Postgraduate School, 1993.

[4] 赵国栋.虚拟现实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电化教育,1996 (11) :52-54.

[5] 王民权.圆通制——科学工作原理[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11.25-38

[6] 田高良.以圆通会计工作标准为抓手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J]. 中国总会计师, 2013(2):124-125.

猜你喜欢

经验标准化大学生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标准化简述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经验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大学生之歌
标准化是综合交通运输的保障——解读《交通运输标准化体系》
论汽车维修诊断标准化(上)
当你遇见了“零经验”的他
交通运输标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