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进高校内涵式发展必须培育优秀执行文化

2013-04-08商植桐臧月宁

关键词:执行力培育制度

商植桐,臧月宁,王 涛

(河北工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 300401)

教育界有句名言:三流学校靠校长,二流学校靠制度,一流学校靠文化[1]。党的十八大报告指明了我国高等教育由规模扩张型到内涵式发展的新思路。大学文化是高校内涵品质的核心,影响甚至决定着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当前,境内大多高校都绘制了提升内涵的宏伟发展蓝图,但往往综合实力上升缓慢,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有树立起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没有构建起优秀的执行文化。

一、高校执行文化的内涵

高校执行文化就是校内各机关部门、各单位及全体师生员工充分利用有利因素、克服各种困难,对学校的战略、规划、决策、制度、规定等予以贯彻落实的一种文化现象,是一致认同和遵循的价值观念、执行理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2]。高校执行文化是培育优秀高校文化的着力点,没有一个优秀的执行文化,就不会形成强大的执行力,高校的发展目标就难以实现,国家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目标就难以达成。

二、高校执行文化的作用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具有特殊的感染力和感召力,高校执行文化对高校的发展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

一是凝聚作用。优秀的执行文化,能集聚学校各方面的积极力量,吸纳一切有利于执行的资源,规避不利于执行的因素,引导执行的主体各抒己见,各尽所能,各尽其责,以形成强大的执行合力。二是导向作用。健康的执行文化,排斥各种消极因素和漠视学校决定、决策的行为,引导全校师生自觉尊重并拥护学校的各项决策与规定,并一以贯之的全力执行[3]。三是衍射作用。优秀大学文化的形成源于优秀校园文化子文化的相互融通与促进。执行文化的特殊属性决定了其对其他校园文化有着不可替代的影响,对其他子文化的形成有着示范、衍射和推进作用。四是监督作用。良好的执行文化,是全体师生共同意愿遵守的思想意识与思维定势,是排斥不执行、不尊重执行、不遵守执行规则的,对不执行现象具有强有力的舆论监督作用,比刚性强制执行更具有效力。五是教育作用。高校的基本功能是培养人才和文化传承。学校各层面所展示出的执行文化,直接影响和教育学生接纳学校的执行理念和思想,建立尊重执行的思维定势,对步入社会后尽快融入所在团队或组织,正确领会并执行战略意图并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高校执行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执行文化的优劣,对高校内涵式发展具有截然不同的影响。许多高校培育执行文化的目标不明确,思路不清晰,措施不得力,优秀执行文化的构建还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

一是领导重视不够。学校领导班子实行任期制,领导干部更着力于任期内多出政绩、显绩,对于需要长期孕育的文化建设,往往缺乏更多热情和精力投入,更没有专门机构负责,不能形成培育机制。二是缺少可行的培育方案。近年来,高校开始进行校园文化建设、和谐校园建设、廉政文化建设、环境文化建设等,但还鲜见大学文化建设的中长期规划,文化建设还没有形成全校一致认同。三是执行文化相关的子文化没有建立。与执行文化建设密切相关的职业化文化、责任文化、诚信文化、感恩文化、凝聚力文化、契约文化、制度文化等子文化还没有清晰构建起来,对执行文化的构建构成制约因素。四是执行力还不够好。执行文化是基于执行力的文化。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学校的执行力不够高,部门之间存在难以协调、缺乏配合及争功诿过等现象,对优秀执行文化的生成具有重大阻碍作用。

四、高校执行文化的构建与传承对策

文化的培育与构建需要一个艰辛而长期的过程,需要认真规划,合理设计,积极推动,分阶段分轻重缓急按步骤实施。

(一)构建制度体系并强力推行

制度执行情况是检验执行力大小的最普遍形式,也是执行文化优劣的最重要体现。培育与构建执行文化,就要从制度的执行入手。

1.完善制度体系。制定规划,编制目录,在校党委的统一领导下,集中力量进行立、改、废,使这些制度既有广泛性,又突出重点,既相互独立,又有机联系,形成相互支持相互制约的制度体系。要做到制定的制度既有原则性又有可操作性,既有系统性又有针对性,既有时代性又有前瞻性,既有周密性又简洁清晰,既有稳定性又需要不断修正等,体现公平、正义、程序、效益、质量、落实、细节、责任等理念意识。2.加强制度建设的宣传教育。充分利用学校各种宣传教育资源,创新教育形式和媒介,通过广泛而深入宣传,使广大干部职工深刻领会制度精神、熟知制度实质,不断增强制度意识,牢固树立严格按制度办事的观念,养成自觉执行制度的习惯,把制度转化为干部职工的行为准则和自觉行动。3.强化执行组织领导。成立全校性制度执行领导机构,以构建良好执行文化、推动实现学校战略目标为宗旨,建立层层负责、层层监控的组织体系,上下互动,全面铺开。校级领导以身作则,模范地遵守学校的制度规定,对违反者敢于批评与惩处。中层领导既要不折不扣地执行既定政策制度,又要及时发现执行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时对不合理因素进行调整。广大教职员工要增强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以及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为实现共同的战略目标而全力以赴。4.培育文化认同与共同愿景。共同愿景能够激发所有成员的潜能,创造巨大的凝聚力。建立共同的愿景,就要有明确的办学理念和统一的发展战略目标,在学校内部形成全体成员一致认同的价值观,并以其强大的感召力来潜移默化地影响全员的思想意识和执行行为,并通过反复的强化逐渐成为自觉的执行思维和行动习惯,变被动为主动,最终形成良好的执行文化[4]。5.建立强力推动机制。建立健全制度执行的评议机制、监控机制、惩处机制和激励机制,以有效的举措引导、促进强制制度的有效执行。完善科学有效的考核机制,不定期地对教职员工的执行情况进行考核和检查,避免他们为应付定期考核采取投机行为,同时使他们化压力为动力,确保执行的有效稳定开展[5]。

(二)建立执行文化的副文化体系

执行副文化即在建立执行文化过程中衍生的与之相互支持、相互影响、相互转化的思想意识,同为校园文化的子文化,它们在不同条件下可互为副文化。

环境文化。以整洁秩序美观为目标,以道路、楼宇、花园等为载体,以名称、标志、雕塑等为媒介,彰显见物有感,见物生情,见物明理的文化气息,传达秩序规范、积极向上、和谐统一的文化氛围,达到遵守秩序与规范的目的。廉政文化。廉政文化是执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副文化之一,没有对规章制度的强力执行就没有廉政,而廉政建设的重要抓手就是提高制度的执行力,从而建立有效的执行文化[6]。责任文化。是组织及其全体成员共同信奉并实践的以责任理念为核心的价值观。责任意识是一切事业得以成功的基石,没有责任心,就没有纪律性,就没有主动性,也没有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就不会有强有力的执行。积极构建以行为责任、制度责任为基础的责任文化,进而形成关于责任理念的群体心理定势和价值取向,实现以责任文化为纽带的执行文化[7]。事业文化。即努力成就一番事业的奋斗精神和热爱工作、希望取得良好成绩的积极心理状态。具有事业心的人能主动克服各种困难,努力完成自己的任务,履行自己的责任,营造良好的执行环境。感恩文化。感恩是一种情感、一种责任、一种生活态度,也是一种生活方式。它来自对生活的爱与希望,比如对学校培养的感恩,领导支持的感恩,同事鼓励的感恩,老师教育的感恩等等,一个人人懂得感恩和回报的集体,定是团结和谐,没有内耗,富有组织性和战斗力的集体。心理契约文化。学校与职工之间培养良好的心理契约,可有效地促进组织与个人间的沟通,使职工在心理上与学校之间达成某种默契,从而自觉地执行学校的规章制度和服从学校发展大局。教育伦理文化。大学的根本属性就是培养人才和文化传承。而人才培养的质量,有赖于大学教育伦理的理念。良好的教育伦理文化,鼓舞和引导全校教师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推进学校相关学生教育、管理等制度的落实,推进制度执行文化的形成。

(三)实现执行文化与高校文化的融合

执行文化是高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文化是执行文化的重要支撑和动力源泉。没有良好的高校文化,就不会培育出优秀的执行文化;没有优秀的执行文化,优秀大学文化的培育与传承也会成为一句空话。

1.以提升执行文化为切入点,完善高校文化。校园文化是校园精神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等的统一体,是高校文化的主体和重要表现。当代大学正面临着都市化、市场化、功利化、教育大众化等多重压力,大学文化正在接受严峻的考验。高校文化的构建与完善,要以执行文化建设为先导,以强有力的执行力,抵御社会上各种对优秀高校文化进行侵蚀的消极因素,完善并牢固坚守自己优秀的学校文化。2.以丰富执行副文化为着力点,完善执行文化。丰富的执行副文化体系,是执行文化构建与巩固、传承的重要支撑。学校要积极构建“大宣教”格局,编制文化培育规划,以构建健康积极的学校文化为着力点,汇聚组织、宣传、团委、学生部(处)、纪委、人事、教务等部门单位的宣教功能,协同各学院,分工合作,协调推进,逐步培育一系列优秀的执行副文化体系,实现执行文化的传承与发展。3.以突出培育人文精神为落脚点,实现学校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人文精神是大学的灵魂,大学文化是靠人文精神实现传承的。按照精于科学,更精于人学;精于灵性,更精于人性[8]的要求,提升执行文化和执行副文化的人文内涵,逐步形成以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培养人、激励人为目标的人文文化,让广大师生充分体会到学校各种优秀文化的滋养与熏陶,把热爱学校、热爱学生、热爱教师职业等转化为学校努力奋斗的动力,从而培育成一系列积极向上、科学规范、执行有力、团结和谐,符合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高校文化。

[1]陈耀玲.学校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研究[D].山西大学,2008:6-8.

[2]王海云.中学管理实践中执行力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2:29-30.

[3]袁先潋.学校文化力建设策略[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39-40.

[4]林洁.学校卓越执行力文化构建浅析[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2):148-149.

[5]陈建澄.建立执行文化提升组织执行力[J].冶金企业文化,2005(6):13-15.

[6]郝峰,殷雄飞.高校廉洁文化建设的现状与对策分析[J].江苏高教,2010(3):112-114.

[7]国富执行力课题组.本土化执行力模式[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4:354-357.

[8]杨叔子.校园文化与时代精神[J].中国高教研究,2007(3):3-7.

[9]祖国华.社会正义观研究及其当代意义[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117-120.

猜你喜欢

执行力培育制度
做到三个“必须坚持” 提高地方人大执行力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签约制度怎么落到实处
构建好制度 织牢保障网
一项完善中的制度
执行力是『干』出来的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儿子,未来需要你的执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