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严重多发性创伤的院前急救与护理配合

2013-04-07石红梅石咏梅张小芹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3年20期
关键词:多发性部位骨折

石红梅,石咏梅,张小芹,徐 莉

(江苏省泰兴市人民医院急诊中心,江苏泰兴,225400)

严重多发性外伤主要是因交通事故、高处坠落、重物挤压等造成的损伤。随着城市建设和交通的高速发展及汽车数量的急剧增加,交通事故及各种建筑工程意外数量呈直线上升状态,且现代创伤中以多发伤居多,患者往往有多处外伤或多脏器损伤[1],即使其中之一单独存在也有可能危及生命,故创伤往往来势凶险、病情发展快、病死率高。院前急救是对各种急危重症、意外伤害等事件给予现场急救,以挽救并维持患者生命的方法,是急救医学中的重要组成[2],也是急诊急救工作的延伸,抢救必须争分夺秒,才能为挽救患者生命赢得宝贵的时间。现将本院98例严重多发性创伤患者院前救护的体会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6月—2012年12月院前救治的多发性创伤患者98例,其中男66例,女32例,年龄20~63岁,平均38岁;受伤至就诊时间约20~90 min;受伤部位2~7处,平均4处;致伤因素为交通事故76例,坠落伤16例,斗殴伤4例,塌陷压伤2例;损伤情况以颅脑损伤为主的57例,胸腹部损伤为主的28例,四肢、骨盆损伤为主的15例;创伤并发失血性休克23例。

1.2 救治措施

迅速给予吸氧、气道处理、建立静脉通道、监测生命体征、止血包扎固定等急救措施。本组行气管插管5例,心肺复苏15例。

1.3 结果

98例患者中,抢救成功转入病房72例,占73.5%,抢救无效死亡26例,占26.5%。

2 急救原则

2.1 抢救先于诊断治疗

“先救命,后治病”是院前急救的基本原则[3]。首先应快速评估伤情,本着抢救生命第1、治疗创伤第2的急救原则,对危及伤者生命的病情首先急救处理。多发性创伤由于存在多部位、多系统的创伤,患者伤情重、病情危急,应遵循边抢救边诊断的原则,首先抢救患者的生命,以免因进行检查而延误抢救时机,给患者造成危险,只有当抢救获得一定成效后才能进行详细的诊断。

2.2 优先处理致命损伤

急诊抢救的患者被抢救时多数是在其伤后1~2 h内,患者常合并多种损伤,如颅脑损伤、胸部损伤、脏器破裂出血、多发性骨折等,抢救的顺序应优先处理致命损伤,将抢救生命放在第1位。如对于呼吸道梗阻和窒息者,应及时消除呼吸道分泌物,及早建立人工气道;对于呼吸心搏骤停者,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对于严重内脏破裂出血者,应及时予抗休克处理并联系紧急手术;对于开放性气胸或张力性气胸者,应立即封闭伤口,减压排气或胸腔闭式引流等。

3 院前急救中的护理配合

3.1 迅速准确判断伤情

观察患者的表情、面色、神智、意识、瞳孔,检测呼吸、脉搏、血压等生命体征;检查出血部位、出血范围,估计出血量;检查受伤部位、范围、运动、功能状况。采用“CRASHPLAN”顺序检查法,即首先检查心脏及循环系统,按序再行胸部及呼吸系统、腹部脏器、脊髓脊柱、颅脑、骨盆、四肢、动脉、神经等方面的检查,了解全身伤情、主要受伤部位,是否为多系统复合伤。快速判断伤者生命状态及有无危及生命的征兆,并立即将伤者移至安全地带。

3.2 迅速建立静脉通道

原则上选择上肢,在出血损伤部位近段快速建立静脉通道,保持通畅,固定牢固,快速补充液体纠正低血容量,及时应用急救药物。对于头颅或肺部创伤者,可选择下肢进行输液,不仅减少分流,也能有效补充患者所需要血容量,减轻休克危险[4]。

3.3 保持呼吸道通畅

严重多发性外伤患者常伴有呼吸道阻塞及低氧血症[5],应快速清除呼吸道分泌物、血凝块、呕吐物及其他杂物,面罩给氧,做好气管插管的物品准备。备好吸引器,随时吸出口腔、呼吸道内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配合医生做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术。本组62例危重患者,气管插管5例,经急救中及时给予机械通气及吸痰,确保了呼吸道通畅。

3.4 活动性出血伤口的处理

对于有活动性出血的伤口,可采用钳夹、压迫或加压包扎等简单实用、方便快捷、可靠有效的方法进行处理。如使用止血带结扎,应注意用纱布、毛巾或衣服等软垫保护受伤皮肤,止血部位为上肢在上臂中上1/3处,下肢在大腿上1/3处,同时应记录扎止血带的时间及部位[6]。对出血量多、已处于休克状态或出现其他异常情况的患者,应首先达到止血、抢救生命的目的,再与手术室联系手术,为抢救生命争取时间。本组有2例车祸患者因失血过多导致失血性休克及呼吸道阻塞,救治无效死于创伤现场。

3.5 疑为骨折者的处理

此类患者院前急救并不强求复位,仅要求妥善有效外固定,防止其因异常活动造成再损伤并方便转运即可[7]。疑为四肢骨折时,可采用小夹板、支具、健肢、木棒、树枝等予以固定。对于颈椎、胸椎、腰椎有骨折时,注意在保持颈部中立状态下让伤者平卧于硬质担架上,搬运中保持脊柱成一直线,避免脊柱扭曲,以防止脊神经损伤或加重损伤。本组有18例患者多发伤伴有骨折,经简易外固定处理后,无1例在转运途中增加再损伤及严重骨折致器官损伤大出血而死亡。

3.6 抢救仪器准备

应备好车载监护仪、呼吸机、吸痰器等。同时备好除颤仪,在复苏过程中心电监护,一旦出现室颤立即进行除颤。

3.7 急救药品的准备

备好常用急救药品,随时按医嘱要求,且复述医嘱确认无误后立即执行,并做好药品查对。

3.8 转运途中的监护

在转运途中,随车人员应加强与院内电话联系,开通绿色生命通道[8],使相关科室及时做好接诊、抢救的准备。同时重点观察伤者生命体征,随时检查各种管道是否通畅或脱漏,必要时携带监护系统进行监测[9],发现病情变化或者加重,随时报告医生,并果断采取措施予以施救,或送入最近的医院进行急救。

4 小 结

近年来,随着交通意外、自然灾害及其他意外事件的增加,仅仅满足于医院内的急诊急救工作已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院前急救的任务随之越来越重,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急救医疗向院前、向意外事件发生地延伸是必然的趋势。在院前急救中,时间就是生命,有效提高急救质量对患者的预后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10],虽然医生在病情判断、急救医嘱中占主导地位,但护士准确的病情评估、有效的施救措施、精湛的技术操作、敏捷的护理配合也都是提高急救成功率的重要因素。

[1]李凤华.严重多发伤256例急救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8,14(9B):113.

[2]冯晓薇,吴仙蓉,向美焕,等.质量控制路径在院前急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22):71.

[3]盛家鹏,陈志刚.加强院前急救管理提高院前急救质量[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0,17(4):41.

[4]赵妹兰.严重多发性外伤106例早期急救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29):25.

[5]黄翠连,龙燕玲.117例严重多发性外伤早期急救[J].现代医院,2007,7(5):93.

[6]何金凤.严重多发创伤患者的现场急救护理[J].中国社区医学,2010,22(1):122.

[7]韦华章,傅帆,郑桃英,等.简易外固定在伴骨折多发性创伤院前急救中的体会[J].当代医学,2008,14(22):82.

[8]林洪波.严重多发伤患者的院前急救和护理[J].吉林医学,2011,32(27):5808.

[9]李元萍,陈燕妹.多发性创伤的院前急救和护理[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18):3000.

[10]张美芳,田丹.护理程序在院前急救危重症患者呼吸道管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7):36.

猜你喜欢

多发性部位骨折
不可忽视的“一点点”骨折
每个女孩都有不允许别人触碰的隐私部位
每个女孩都有不允许别人触碰的隐私部位
硼替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致心律失常2例并文献复习
分析当归中不同部位有效化学成分
五个部位冬天尤其要保暖
同时伴有Tillaux-Chaput和Volkmann骨折的成人踝关节骨折的治疗
切开复位内固定与有限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对比观察
一例犬骨盆骨骨折病的诊治
坚固内固定术联合牵引在颌面骨多发性骨折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