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战时期的妥协活动

2013-04-07贾熟村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孔祥熙汪精卫蒋介石

贾熟村

(中国社会科学院 近代史研究所,北京 100006)

一 妥协活动的渊源

战争,比较容易使人注意的,是明火执仗的战场厮杀,比较容易使人忽略的,是阴谋诡计的幕后妥协。抗日战争的妥协活动,与战场厮杀相终始,很值得认真细致地加以研究。但是抗日战争时期的妥协活动,并不是从抗日战争始,研究抗日战争时期的妥协活动还须先研究其渊源。日本人口众多,国土偏小,其军国主义者认定,日本人要生活,必须征服中国,变中国为其殖民地。于是,几十年如一日,全力整军经武,时而发动侵略战争,时而以武力相威胁,向中国政府无休止地要权要利。1894年,发动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清政府派张荫恒为全权大臣到日本去议和。日本称张无全权,拒绝谈判。要求清廷派恭亲王奕䜣或李鸿章为全权。1895年3月,李鸿章到达日本,日本浪人枪击李鸿章,伤左颊,李登时晕绝[1]P319。李被迫签订《马关条约》,规定将辽东半岛、台湾割让给日本;赔偿二万万两白银;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日本人可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马关条约》触犯了俄、德、法三国在华利益,三国要求日本放弃辽东半岛。10月,日本放弃辽东,中国又赔款三千万两[2]。1900年,日本又参加八国联军侵华,1901年,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规定削平大沽炮台,各国于北京、山海关间驻兵。1915年1月,日本向袁世凯提出“廿一条”要求,其第五号要求中国聘用日本人为政治、财政、军事顾问,中日合办警察和兵工厂,承认日本在华的铁路建筑权、布教权。袁世凯声称:“日本竟以亡国奴视中国,中国绝不作高丽第二。”5月7日,日本向袁世凯提出最后通牒,次日,袁以国力未充,难与日本兵戎相见,决定忍辱接受日本通牒之要求,不包括其第五号[3]。1928年5月,日本派兵阻止国民革命军北伐,将外交部长黄郛扣留18个小时,山东交涉员蔡公时割去耳、鼻、舌、眼枪杀,中国军民死了3254人,伤1450人。黄郛建议军队绕开济南北上,蒋介石表示同意,在日记中写道:“小不忍则乱大谋,圣贤所戒。”[4]P1141931年9月,日军强占沈阳、长春、吉林等地,蒋介石命令不抵抗,暂取逆来顺受态度,以待国际公理之判断[5]P300。1932年 8月,日本议会通过第一次向满洲移民五百名的计划[6]P120。1933年,日本在成立“满洲国”后,又进攻热河、长城各口,蒋介石和行政院长汪精卫谋求妥协,认为黄郛是对日交涉的最佳人选。蒋对黄说:“兵临城下的谈判,会遭遇到国人的唾骂。可是,为了救国救民做这牺牲,这股忠勇之气自可煌炳史册。”黄是蒋的结拜兄弟,表示愿为蒋分忧。5月,国民政府成立行政院驻平政务整理委员会,以黄为委员长。黄即到北平就职[4]P155。黄郛根据蒋、汪的命令,与日本签定了“塘沽停战协议”,承认冀东为非武装区,实际上承认长城线为中日国界。黄认为中日之战,拖一天,国家即可多一分准备,没有秦桧的议和,南宋就不一定还有一百六十年的天下[4]P171。

1934年9月,黄郛在庐山讲演,称日本为岛国,人口很密,米、棉、油、羊毛、铁紧缺,工业产品要市场,游资要向外投放,各界人士,一致要求实施大陆政策,中国感到“不得了”!他说他“不得已”!忍耐是弱国求强的基础。蒋介石等在庐山开谈话会,认为对内对外皆应委曲求全[4]P208。1935年6月,监察院对北平政务整理委员会的卖国行径提出弹劾,汪精卫称病住院。8月,辞行政院长及外交部长职。实业部长陈公博等也随之辞职。蒋介石等大力挽留,汪精卫等又复职[7]P226。当时,陈公博与汪精卫还曾进行了讨论,陈说,我认为秦桧是个好人,国家危亡,终要找个讲和的牺牲者。今日国难更严重,与其说是卖国,不如说是送国,因为卖,私人还有代价,送国是没有代价的。送国者已有黄膺白、张岳军,何必你汪精卫?汪说黄等送国没有限度,我是有限度的。陈说,我对这种无计划的牺牲,总觉得不值得。汪说,牺牲都是无计划的,有计划便不能算牺牲,我决意做这牺牲品,我已有五十多岁了。陈说,我和汪先生做了十多年朋友,没听过汪先生这样决心的说话。好,既然汪先生决定要跳水,难道我好站在旁边看吗?我不走就是了[4]P249。在此期间,在6月,何应钦与华北日军司令梅津签订了《何梅协定》,规定中央军退出河北省,取消国民党党部。关东军代表土肥原在察哈尔挑衅,蒋介石将省主席宋哲元撤职。代主席秦德纯与土肥原签订《秦土协定》,规定成立察东非武装区,中国军队撤退。11月,殷汝耕在通县成立“防共自治政府”。汪精卫被刺未死。国民政府撤销北平军分会,与日方商洽设立“冀察政务委员会”,以宋哲元为委员长,王揖唐、王克敏、曹汝霖等为委员。12月,蒋介石任行政院长,张群为外长。1936年10月,黄郛在上海病重住院,蒋介石特往探视,说,抗战准备已过半程,再一二年可全就绪,以前种种委曲,未曾枉做。蒋走后,黄对夫人说:“果能如此,死且无憾,何况于病!”12月,黄郛逝世[4]P233。张学良等在西安拘捕蒋介石,蒋被迫接受抗日条件,担保不再内战。

二 抗战时期的妥协活动

7月7日,日军进攻卢沟桥,中国守军奋起抵抗,全国性抗战开始[8]P1。18日,宋哲元接受日军要求,撤退军队,拆除防御工事。从21日开始,蒋介石连续招见英、美、德、意、法、苏等国大使,希望调处中日关系,只有德国愿意替日本劝中国投降,其他国家都不积极[5]P453。29日,北平弃守。汪精卫说,抵抗就是牺牲,要使每一个人,每一块地都成为灰烬。31日,蒋介石宣言,决定作战,认为可支持 6个月,周佛海促使胡适向蒋进言:外交路线不可断,应寻高宗武一谈。蒋同意[9]P116。高宗武(1905-1995),浙江乐清人。留学日本。历任《中央日报》记者、中央政治学校教授、外交部亚洲司司长[10]P1294。

8月13日,淞沪抗战开始。17日,周佛海日记:“约高宗武谈外交进行方式,即:派员赴沪,与川越(日驻华大使)接洽;或由在野名流赴东京;且可电伦敦,由郭复初(泰祺)由[与]驻英日使接洽。”18日,“高宗武来,谈与汪先生(汪精卫)谈话经过,因约胡适之来,请其在国防参议会约集同志,制定方案,促进外交”。20日,“宗武来,与谈中日趋势,咸以当胜败未分之际,最好进行外交,希其与汪先生一谈,再向蒋先生进言;如蒋先生不反对,即由渠赴沪与川越接洽。余始终认为,中日关系非一战可了也”。21日,“四时,宗武访汪及岳军(张群);六时返,报情势甚佳,并请英、法、美、德、意五国调停沪战……余始终认为国力不足,战争只可适可而止”。23日,“希圣谒汪回,据云:蒋先生不愿派宗武赴沪见川越,因其为正式外交官。闻之不甚失望”。30日,“偕希圣赴汪先生处,力陈战争须适可而止……汪允向蒋先生力言”。31日,“希圣接汪先生电话,谓吾辈贡献外交进行方式,不被蒋先生采纳。大为失望,相对无言者数十分钟”。9月3日,“与希圣谈,请其劝汪勿灰心,盖蒋先生于公开场所表示,自不能不强硬也”[11]P92。周佛海(1897-1948),湖南沅陵人。留学日本。历任国民党宣传部秘书、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秘书、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政治部主任[10]P909。陶希圣(1899-1988),湖北黄冈人。北京大学毕业。历任国民革命军政治部部秘书处处长、北京大学教授[10]P1510。汪精卫(1883-1944),名兆铭,浙江山阴人。生于广东三水。留学日本。加入同盟会。历任行政院长,外交部长[10]P727。

11月5日,陶德曼会见蒋介石,行政院副院长孔祥熙在座。蒋表示,假如日本不恢复战前状态,他不能接受,假如他同意,中国政府会被舆论浪潮冲倒的[5]P458。而孔祥熙则力主接受[12]P450。16日,陶希圣从汪精卫那里获悉陶德曼调停的详情,说陶德曼表示,欧战期间,德国有几次可以下台,而威廉不愿,致成以后一败涂地之局,中国不宜蹈此覆辙,认为其言甚诚恳,蒋竟拒绝,不知他如此干下去,究竟有何种期待?对蒋深致不满[9]P133。孔祥熙(1880-1967),字庸之,山西太谷人。留学美国。曾任日本东京留日中华青年会总干事、实业部长[10]P237。21日,冯玉祥在日记中写道:“赴李德邻先生寓,谈话如下:一、昨天孔庸之、居觉生、熊式辉、汪精卫、王亮畴等包围介石先生,谈以既不能战则应另想办法;二、介石说目前只有两条路可走,一为对敌作战,一为妥协投降。我既主战而今言和,则我即走开。再者可以请汪先生问一问德邻先生为好;汪、何等对李问如何?四、李答:不能说此话,如说定然亡国的;李说日本要亡中国,非对蒋先生的;六、李心中说,不主战的人,应请其走开,让别人作战即好办了;七、李说正义不可不坚持。”[13]P276冯玉祥(1882-1948),字焕章,安徽巢县人。出身行伍。历任队官、营长、团长,官至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行政院副院长。为抗日派[10]P2046。李德邻即李宗仁(1891-1969),广西临桂人。历任排长、连长、旅长、军长、第四集团君总司令。为抗日派[10]P494。居觉生即居正(1876-1951),湖北广济人。留学日本,加入同盟会。曾任国民党组织部长、司法院院长[10]P951。王亮畴即王宠惠(1881-1958),广东东莞人。留学日本、美国。曾任司法总长、外交部长[10]P190。何即何应钦(1890-1897),字敬之,贵州兴义人。留学日本。曾任军政部长、参谋总长[10]P681。12月1日,德国外交部长牛拉特会见中国大使程无放,称中国应尽速与日本议和,迟延愈久,中国解体的危险愈大。6日,汪精卫在汉口召开国防会议,决定接受德国调停。13日,日军占领南京,大肆屠杀。14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北平成立,王克敏任行政委员会委员长。24日,汪精卫与孔祥熙、张群、王宠惠等密商,同意日本和谈条件,并报告蒋介石。张群(1889-1990),字岳军,四川华阳人。留学日本。曾任军政部次长、军委会秘书长[10]P1750。

1938年1月1日,孔祥熙继蒋介石之后担任行政院长。14日,高宗武命该司科长董道宁在上海会见日本特务西义显,希望日本适当让步,西义显要董去东京直接交涉。23日,孔祥熙致电头山满,请支持议和[12]P406。24日,因为韩复榘与宋哲元、刘湘共约联日倒蒋,不服从命令,不战退出山东,将赴川陕边境,与刘湘靠拢,被蒋介石枪决[14]P54,P95。2月16日,董道宁到了东京。接着,周佛海又向蒋介石推荐高宗武到香港去活动,蒋决定每月给高8000元经费。过后,又打电话给王宠惠,不要让高去香港。周佛海让高还是去,责任由他负。高于22日由汉口飞香港。董道宁在日本会见了多田骏、影佐祯昭、今井武夫。3月上旬,董道宁带着影佐写给何应钦、张群的信到了上海,会见了高宗武,高宗武回到汉口,又转呈该信给蒋介石[9]P146。月末。孔祥熙的代表贾存德与萱野长知的助手松本藏次在上海秘密会见。28日,中华民国维新政府在南京成立,梁鸿志任行政院长。4月,贾存德会见了萱野,萱野写信给孔祥熙,表示愿奔走议和。5月,贾持该函抵汉口,同时,还带口信给马伯援,说马的东西,已捎到了上海。孔很高兴,立即通知了时在武昌的马伯援。两天后,孔已写了回信,令贾转港回沪[15]P122。马伯援(1884-1939),湖北枣阳人。留学日本、美国。与孔祥熙先后担任中华留日基督教总干事。与冯玉祥为友[10]P1160。26日,宇垣一成出任外相,表示可与重庆谋和。张群致电祝贺,称如谋和,可由汪精卫或他本人接洽。6月1日,贾存德带孔祥熙信件回到上海,与萱野会谈。17日,萱野回日本,17日返沪,要求会见孔祥熙,请蒋介石下野。孔未同意。7月,汪精卫派高宗武、周隆庠到日本交涉。高宗武不敢回汉口,写了一份报告,让周隆庠送回汉口,要求蒋介石下野。蒋看了报告,说高真是太大胆了,停止每月8000元的经费。周佛海竟从其宣传部拨3000元给高,让高仍然留在香港活动[9]P162。8月初,贾存德带萱野的信回到了汉口,孔祥熙决定派马伯援与贾一起到香港,准备与萱野谈判。9月,萱野等到了香港,开始与马伯援谈判。接着,居正的女人由乔辅三陪同,也代表孔祥熙来香港,参加与萱野的会谈。居正夫人流亡东京时,曾将儿子寄养于萱野。冯玉祥指责有人在香港谋和,破坏抗战。孔祥熙即将马伯援召回,由居正夫人继续和谈[15]P126。高宗武返回香港,肺病复发,至上海住院。周佛海命梅思平继续与松本重治谈判。从 8月29日到9月5日,谈了五次。梅思平称,和平运动必须又汪先生领导,云南的龙云,四川的将领,广东张发奎等,也进行了联络。10月21日,梅思平飞抵重庆。22日,周佛海由汉口飞抵成都。23日,会见了陈公博。25日,周佛海与梅思平、陶希圣会见了汪精卫,决定由汪出马,另立反蒋反共政府,与日本实现和平[9]P167。29日,冯玉祥在长沙会见了蒋介石,说曹超以强兵犯东南,鲁子敬对孙仲谋言,任何人皆可言和,惟主公不可。请蒋效法孙权,对众宣言,有敢言和者,即是汉奸国贼。蒋深然之[13]P526。梅思平(1896-1946),浙江永嘉人。北京大学毕业。曾任中央大学教授、江宁县长[10]P1559。陈公博(1892-1946),广东南海人。留学美国。曾任广东大学教授、铁道部长、四川省党部主任委员[10]P1392。

11月16日,汪精卫会见蒋介石,逼蒋辞职,称“使国家民族濒于灭亡是国民党的责任,我等应迅速联袂辞职,以谢天下”。20日,高宗武、梅思平与影佐祯昭、今井武夫在上海签定《日华协议记录》及《谅解事项》,拟定了汪精卫响应日本声明逃往河内成立新政府的计划[8]P13。26日,周佛海日记:与梅思平赴汪公馆,交双方签字条件,汪忽推翻前议,云须商量。汪无一定主张,容易变更,屡遭失败。惟于此事,断定虽有反复,却仍如原计划。27日,又至汪宅,提议前议作罢。汪又转圜,谓签字部分可同意。兹事体大,难怪其左思右想,前顾后盼。29日,再至汪公馆,陈公博亦至,决定汪八日赴成都,十一日赴昆明。周佛海先赴昆明等候。30日,梅思平迳飞香港[11]P4103。12月18日,汪精卫与陈璧君、曾仲鸣飞到昆明。19日,又加入周佛海、陶希圣飞到河内。22日,近卫文麿声明,将根据善邻友好、共同防共、经济合作,与中国调整关系。24日,马伯援由重庆飞香港,孔祥熙要求贾存德等阻挠汪精卫等另组政府。蒋介石在此期间,曾命王宠惠、陈布雷等劝汪赴欧修养,免被日本利用,被拒绝[5]P486。29日,周佛海、陈公博、陶希圣携汪精卫之“艳电”抵香港,拟征得顾孟余同意后发表。不料,顾孟余认为不宜发表。尽管如此,周佛海、陈公博、林柏生还是坚持发表了[9]P181。林柏生(1902-1946),广东信宜人。留学苏联。曾任汪精卫秘书、黄埔军校政治教官、《南华日报》社长[10]P817。30日,汪精卫向日本要求:一、不与英美引起争端;二、每月提供活动费三百万元;三、对北海、长沙、南昌、潼关作战,只求政治效果;四、轰炸重庆。

1939年1月1日,国民党将汪精卫开除党籍,免其本兼各职。5日,《南华日报》称“和而可以救国,战而终于亡国。汪的‘艳电’乃是出于爱护国家之苦心,为中国打出一条光明而充满希望之生路”[9]P184。日本估计,何应钦、陈济棠、龙云、何健、张发奎等会追随汪精卫,未能如愿[9]P187。2月,因为西南无人响应,汪精卫只好召高宗武至河内,另谋与吴佩孚、王克敏、梁鸿志等南北伪政权合作,在南京另组政府的计划,派高前往东京与日本交涉。3月,汪在河内遭国民党刺杀,处境危险,又要求日本保护,离开河内,前往安全地区。日本乃派影佐等至河内,陪伴汪等于4月离开河内,5月,到了上海[16]P223。在此期间,3月27日,汪曾发表《举一个例》,披露国民党国防最高会议关于德国调停中日妥协的历史记录,号召重庆当局共同降日。4月1日,又公布1937年12月6日在汉口召开的国防会议第54次常务会议记录,说明求和是国民党最高机关共同决定的,说“中央决心想和,而口里不敢言和,余则心口如一”。5月12日,因为周佛海之妻杨淑慧曾一再劝他悬崖勒马,他给杨写信:“非常之事,一时当然不能得人谅解,将来自可证明,即使生前不为人所谅,将来历史上必有大白于天下后世之一日。我意既决,我心甚安,望勿为一时毁誉所刺激。”[9]P190。31日,汪精卫等到日本去交涉。7月9日,汪在上海声明,对日冤仇宜解不宜结,要转敌为友。与蒋介石断绝关系。22日,周佛海发表文章,认为战必大败,唯一出路即实现和平。8月,汪精卫在广州与日军达成协议,对张发奎、邓龙光劝降,与李汉魂、吴奇伟、薛岳也进行联络。9月,德王等在张家口成立蒙疆联合自治政府。汪精卫与周佛海、陶希圣等至南京,与梁鸿志、王克敏会商组府问题。王克敏说这要由日本顾问说了算。大家感到侮辱、羞耻、懊悔[17]P402。蒋介石又派张群等到香港谋和。从11月1日到12日,日、汪双方谈判七次,签订了《日支新关系调整要纲》[11]P130。因为条件过苛,陶希圣曾致函汪精卫、周佛海,不愿参加谈判[9]P208。陶希圣说:“当条件初到手时,汪先生、汪夫人都很失望,很忧戚,其时曾邀同我和宗武密商停止组府的办法”[17]P580。“要纲”谈判结束后,陈璧君要陶给她解释,陶说就是日、苏瓜分中国。次日,陈对陶说,她已转告汪,汪一直流泪。陈主张叫叶蓬把部队带到广州,在广州求生存。陈叫陶找叶密商,叶认为广州同上海一样寄人篱下,不可行。影佐闻讯,即来见汪,汪说一句,影佐即在本子上记录,眼泪滴在本子上,表示即回东京,请近卫公干涉[17]P594。陶认为再不脱走,将签字于密约,还可能在上海断送性命,乃于1940年1月3日,与高宗武一同逃到了香港[17]P580。22日,公布了日汪密约,周佛海认为形式险恶万分,和平运动已面临解体[16]P237。23日至26日,汪精卫在青岛与梁鸿志、王克敏等共商在南京组府问题。28日,周佛海到日本,反对日本与重庆政府谈判,要求支持成立汪政权。2月,日本第一军参谋长田中隆基派人将板垣征四郎的亲笔信送交阎锡山,阎复信表示愿与日军合作[18]P939。3月19日,犬养通知周佛海:日本在香港与重庆代表“宋子良”的谈判已有头绪,二十三、四日必有停战消息,请汪政府延至4月15日再成立,周认为如此汪政府将崩溃,最迟不能过了3月31日。于是,汪政府于30日在南京成立。4月16日,冯玉祥对叶剑英等说,在南岳会议期间,何应钦意欲将蒋介石弄走,由他管军事,汪精卫管政治。5月,王子惠送来板垣亲笔信,急切要求与孔祥熙会面。6月,贾存德携此信由上海到重庆,送交孔祥熙。同时,日、阎在太原协定,将双池镇让给阎锡山。日本又建议,板垣与蒋介石、汪精卫在长沙会谈。蒋表示同意,要求暂不知照汪。7月,孔祥熙要贾存德将王子惠奔走和平的情况写出报告,送给了蒋介石。8月,蒋介石又与孔进行了密谈。王子惠、贾存德代表孔祥熙在上海与日本谈判,贾因条件太苛,拒绝签字作罢。9月,日本与汪精卫建议由钱永铭出面促成蒋汪合作、中日和平。蒋介石派唐生明投汪,汪委唐为军委委员。10月,日本面交其条件给周佛海,托周作民带香港交钱永铭转送重庆。11月,阎锡山派赵承绶到孝义县白壁关与日军官会谈。1941年4月,双方举行白壁关第二次会谈,日方同意将孝义让出。7月,阎锡山派刘迪吉到太原,与日方达成“日阎停战基本协定”。9月,又派赵承绶至汾阳与日方签字。1942年1月,日本首相东条声明愿与中国媾和。蒋介石密令广西当局与在桂林的黑田谈判。5月,阎锡山至吉县安平村与花谷正谈判,会谈破裂,仓促逃回。10月,周佛海派军统特务程克祥去重庆,向蒋介石、戴笠输诚。1943年3月,周佛海准吴开先回重庆,与蒋介石联络。4月,蒋介石接见了吴开先。5月,程克祥由重庆返上海,带回了电台。日本决定指导汪精卫对重庆进行工作。10月,周佛海决定设立电台,与蒋介石直接通讯。11月,周佛海与胡宗南的代表商定阻止新四军的发展。日本派大佐往奉化为蒋介石之母扫墓。1944年1月,日本允许阎锡山部就食于浮山、安泽。4月,周佛海派人至重庆,向蒋介石转述日本关于实现中日和平及蒋汪联合反共的意见。9月,贾存德向孔祥熙辞职,此后,由王子惠与日本联系。在此前后,阎锡山派朱绶光长驻太原,与日本交涉。10月,陈公博、周佛海派朱文雄到重庆,送交日本关于实现和平的条件。11月,汪精卫病死于日本。12月,日本派降将方先觉到重庆诱降。1945年1月,程克祥将戴笠密电面交周佛海。2月,顾祝同派代表与周佛海共商剿共。3月,蒋介石派缪斌到东京与日本议和。周佛海与陈立夫代表商联合反共。日本否决缪斌提案。6月,朱文雄向周佛海报告,在重庆会见何应钦、张群、熊成辉情况。重庆电陈公博,要孙良诚等协力剿共。7月,日本投降。蒋介石任命周佛海为上海行动总队总指挥。陈公博电蒋介石,已将南京政府解散。8月,阎锡山将日伪军改编为省防军。

三 结束语

日本侵华,总是软硬兼施,先临之以兵威,再继之以谈判,希望在谈判桌上,取得在战场上得不到的利权。其最终目的载在《日支新关系调整要纲》,主要内容为:中国承认满洲国,中国政府要聘用日籍顾问,日本在华北、蒙疆、长江沿岸、华南岛屿驻军,日本协力中国之交通、通讯、测量[17]P421。蒋介石等为了延缓日军进攻,阻挠汪伪政权的建立,也曾与日本进行多渠道、长时间的谈判[12]P428。但蒋的条件是“恢复战前状态”[5]P458,与日本不可能达成协议。阎锡山为了使日军不渡黄河,并取得物资补充,也曾与日军进行多次长时间的谈判[18]P956,但他主张“亚洲同盟,共同防共,外交一致,内政自理”[18],也不可能完全和日本达成共识。高宗武、陶希圣曾经同意承认满洲国,但接受不了《日支新关系调整要纲》,高认为如此“北也不是中国的,南也不是中国的,海也不是中国的,山也不是中国的,那么中华民族在哪里生存呢?”陶认为如此,“就是北由黑龙江,南至海南岛,上达天空的气象,下抵地里的矿藏……无不占有,无不控制”[11]P131。于是,他们离开了汪伪集团。汪精卫虽然泪流满面,还是同意签了字。日本在几十年间,千方百计,要灭亡中国,使中国成为殖民地,没有料到绝大多数的中国人进行了大团结,誓死抗日,前仆后继,长期坚持,终于迫使侵略者无条件投降。

[1]苑书义.李鸿章传[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郭廷以.近代中国史事日志[M].北京:中华书局,1987.

[3]韩信夫.中华民国大事记[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7.

[4]张学继黄郛传[M].北京:团结出版社,2005.

[5]方庆秋蒋介石全传[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6.

[6]梁寒冰.中国现代史大事记[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

[7]蔡德金.汪精卫评传[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

[8]蔡德金.汪精卫伪国民政府纪事[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

[9]蔡金德.朝秦暮楚的周佛海[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1992.

[10]徐友春.民国人物大辞典[Z].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 2007.

[11]闻少华.周佛海评传[M].武汉:武汉出版社,1990.

[12]杨天石.蒋氏秘档与蒋介石真相[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13]冯玉祥.冯玉祥日记(五)[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

[14]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文史资料选辑(第五十四辑)[Z].北京:文史资料出版社,1962.

[15]寿充一.孔祥熙其人其事[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87.

[16]蔡金德.汪伪二号人物陈公博[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1993.

[17]黄美真.汪精卫国民政府成立[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4.

[18]李茂盛.阎锡山全传[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1997.

猜你喜欢

孔祥熙汪精卫蒋介石
张学良:对汪精卫由佩服到厌恶
孔祥熙如何成为孔子后裔
孔祥熙如何成为孔子后裔
孔祥熙的“养生之道”
汪精卫“七一五”政变“武力清党”之商榷
“颜控”陈璧君倒追汪精卫:彪悍的爱情不需要解释
WE HAVE BETRAYED THE REVOLUTION
蒋介石为八路军改名的真实目的何在?
叶剑英与蒋介石分道扬镳
二十年代初蒋介石访苏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