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床抗菌药物合理使用问答

2013-04-07王虹,王彤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3年1期
关键词:青霉素链球菌细菌性

问 答

问:肾功能不全时应用抗感染药物的原则有哪些?

答:(1)基本原则:许多抗菌药物在人体内主要经肾排出,而某些抗菌药物具有肾毒性,肾功能减退的感染患者应用抗菌药物的原则如下:

①尽量避免使用肾毒性抗菌药物,确有应用指征时,必须调整给药方案。

②根据感染的严重程度、病原菌种类及药敏试验结果等选用无肾毒性或肾毒性低的抗菌药物。③根据患者肾功能减退程度以及抗菌药物在人体内排出途径调整给药剂量及方法。

(2)抗菌药物的选用及给药方案调整:根据抗菌药物体内过程特点及其肾毒性,肾功能减退时抗菌药物的选用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主要有肝胆系统排泄或由肝脏代谢,或经肾脏和肝胆系统同时排出的抗菌药物用于肾功能减退者,维持原治疗量或剂量略减。

②主要经肾排泄,药物本身并无肾毒性,或仅有轻度肾毒性的抗菌药物,肾功能减退者可应用,但剂量需适当调整。

③肾毒性抗菌药物避免用于肾功能减退者,如确有指征使用该类药物时,需进行血药浓度监测,据以调整给药方案,达到个体化给药;也可按照肾功能减退程度(以内生肌酐清除率为准)减量给药,疗程中需严密监测患者肾功能。

——摘自:王虹,王彤.临床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提要.江苏科技出版社,2009.

问 答

问:透析期间抗感染药物的应用需要调整吗?

答:肾衰竭患者进入终末期尿毒症期,须行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治疗以维持生命。血透和腹透均会增加药物的清除,所以这类患者给药时,应考虑到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及活性或毒性产物的影响,合理地调整药物剂量。一些抗感染药物,尤其分子量相对较小的药物可以通过透析半透膜或腹膜,进入透析液中,每次透析后药物从透析液中丢失部分或大部分,如果不在透析后进行一定量的补充,可导致药物在血中达不到有效的浓度,起不到治疗的效果。药物的分子量、脂溶性、蛋白结合情况、透析液或血液的流速以及透析膜的化学性能和面积都是影响药物清除的因素。

根据透析抗生素的清除情况,有两种方法应用:透析清除多的抗生素,透析后可适量追补;透析后应用抗生素。

考虑到残存肾功能对透析患者的长期生存有明显的正性作用,对于透析患者仍然不主张首选有肾毒性的抗感染药物,尤其是氨基糖苷类抗感染药物。如果患者残余肾功能全部丧失或病情需要使用时,应用氨基糖苷类抗感染药物时必须避免长期使用,因为透析患者应用此类药物易发生耳毒性,有条件时,应监测药物的血药浓度。

——摘自:王虹,王彤.临床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提要.江苏科技出版社,2009.

问 答

问: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如何用药?

答: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的社区获得性感染,大多由鼻病毒、冠状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等病毒所致,病程有自限性,不需使用抗菌药物,予以对症治疗即可痊愈。但少数患者可为细菌性感染或在病毒感染基础上继发细菌性感染,此时可予以抗菌治疗。

急性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主要包括急性细菌性咽炎及扁桃体炎、急性细菌性中耳炎、急性细菌性鼻窦炎,常见病原菌主要为A组β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和卡他莫拉菌,少数为C组或G组β溶血性链球菌,抗菌治疗应覆盖上述病原体。

急性细菌性咽炎及扁桃体炎多由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治疗首选青霉素,可选用青霉素G,也可肌注普鲁卡因青霉素或口服青霉素V,或口服阿莫西林,疗程10 d。青霉素过敏患者可口服红霉素等大环内酯类,或选用口服第1代或第2代头孢菌素(不能用于有青霉素过敏性休克史的患者),疗程均为10 d。此外,磺胺类药不易清除咽部细菌,A组溶血性链球菌对四环素类耐药者多见,这两类药物均不宜选用。

急性细菌性中耳炎、急性细菌性鼻窦炎的病原菌以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和卡他莫拉菌最为常见。初治宜口服阿莫西林,如当地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产β-内酰胺酶菌株多见时,也可选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口服;其他可选药物有复方磺胺甲恶唑和第1代、第2代口服头孢菌素;疗程均为10~14 d以减少复发。

——摘自:王虹,王彤.临床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提要.江苏科技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青霉素链球菌细菌性
链球菌感染与银屑病相关性探究
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调查研究
基于羊细菌性疾病的预防控制分析
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主要方法
猪青霉素过敏怎么办
细菌为何能“吃”青霉素
青霉素的发明者—莱明
变形链球菌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
肺炎链球菌表面蛋白A的制备与鉴定
细菌性肝脓肿64例诊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