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山市食用菌产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建议

2013-04-07祝志伟戴秀爱巫优良

食药用菌 2013年4期
关键词:江山市工厂化江山

祝志伟 戴秀爱 巫优良

(江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浙江 江山 324104)

江山市食用菌产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建议

祝志伟 戴秀爱 巫优良

(江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浙江 江山 324104)

总结江山市食用菌产业特点为产业规模较大,组织机构健全,产业链完善,产品知名度较高。发展的措施为注重产业规划,逐步优化品种结构;注重政策扶持,改善发展环境;注重模式创新,生产方式取得突破;注重科技创新,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注重资源利用,循环生产取得实效。针对财力投入不足,企业规模不大,专业人才缺乏等问题提出的对策为抓园区基地建设,抓生产主体培育,抓专业队伍建设等。

江山;食用菌;江山白菇;发展措施;问题;对策建议

江山市位于浙江省西南部,浙闽赣三省交界处,是浙江省农业特色优势食用菌强县,被农业部命名为“中国白菇之乡”。江山年均气温17 ℃左右,年降水量1 650~2 200毫米,年日照时数为1 800小时左右,无霜期约250天,地理气候条件十分适宜食用菌产业发展。目前已形成“秋冬种白菇,春夏种竹荪,夏秋种秀珍菇”的周年栽培模式。

1 食用菌产业特点

1.1 产业规模较大 2011年,江山市食用菌栽培总量(以白菇为主)达3.82亿袋,鲜菇总产量14.85万吨,产值12.89亿元,农民增收4.1亿元。其中自然栽培白菇16 500万袋、工厂化生产白菇7 850万袋,白菇栽培量占总栽培量的64%。

1.2 组织机构健全 江山市设有食用菌办公室,各乡镇(街道)都均成立相应的机构,重点乡镇配备了食用菌专业辅导员,负责各村科技示范户的技术指导和信息传达,形成了市、乡、村三级组织网络体系。成立了白菇产业化协会,下设菌种、种植、营销、原材料、工厂化等5个专业分会。协会以协调关系、互通信息、共谋发展为宗旨,以市场为导向,组织生产、流通和科技推广。

1.3 产业链完整 从菌种生产到鲜菇销售、加工,有一支较为完整的产业队伍。目前,全市有菌种生产单位25家、原材料经销商店13家、工厂化食用菌生产企业28家、食用菌专业合作社45个,其中,市级以上食用菌龙头企业13家,有加工出口企业5家,年加工能力达25 000多吨,加工产值超亿元,产品直销日本、新加坡等地。拥有全国最大的白菇交易市场,内有营销组织200多个、从业人员5 000人左右。

1.4 产品知名度较高 1999年江山白菇被认定为全国农博会名牌农产品,2001年江山市被授予“中国白菇之乡”称号,2004年江山白菇荣获原产地保护标志和无公害农产品标志,2006年“江圣牌”江山白菇被评为“浙江省十大名菇”和浙江省名牌产品、衢州市名牌产品,2007年江山市被省政府认定为浙江省农业特色优势产业食用菌强县,2011年江山白菇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认证,2012年被评为全国食用菌产业化建设示范县。

2 发展措施

主要做到五个注重,从产业规划、政策扶持、种植模式创新、科技创新、资源利用等方面,促进食用菌集约化生产技术推广应用。

2.1 注重产业规划,逐步优化品种结构 把食用菌产业作为江山市六大农业特色产业群之一,列入江山市现代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按照食用菌生产条件和种植模式,分为自然栽培区和工厂化生产区。通过多年来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品种结构得到优化,日趋合理,形成了“春夏秋冬四季上市,大田室内多管齐下,山区平原平衡发展,自然、工厂相互补充”的发展格局。栽培品种已从单一的江山白菇发展形成秀珍菇、竹荪、大球盖菇、金福菇等多种类齐头并进的局面。

2.2 注重政策扶持,提升发展环境 江山市大力扶持种植大户、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2001年,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江山白菇产业发展的意见》政策性文件,制定了用地、用电、用水、税收、信贷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加大食用菌种植大户、贩销大户、种植园区、加工出口企业的扶持奖励力度。2004年后,江山市将食用菌产业发展列入“310”重点工程,作为全市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进行分乡镇单项考核。2007年出台政策加大对工厂化栽培企业、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品牌创建、“三品”认证等扶持和奖励。2012年,江山市再次加大对食用菌产业扶持力度,对工厂化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在大中城市设立食用菌销售点等给予资金补助。

2.3 注重模式创新,生产方式取得新进展 在江山市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内,创新示范黑木耳与水稻轮作模式,取得较好的效果,不仅保障了粮食生产安全,还发展了效益农业,提高了土地产出率,每亩(667平方米)净收入可达万元以上,实现了千斤粮万元钱。江山市还探索创新江山白菇-秀珍菇周年生产模式、大球盖菇-单季稻轮作模式、金福菇-江山白菇轮作模式、竹荪(大豆)-油菜-水稻轮作模式、香菇-单季稻轮作模式等多个食用菌循环生产模式。

2.4 注重科技创新,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不断引进推广先进适用品种和技术,同时结合江山实际,加快推进生产技术的创新,提高可操作性。江山市在生产标准的制定、菌种提纯复壮技术、周年栽培技术和工厂化栽培技术等方面取得突破。江山市利兴农业科技公司投资1 000多万,建成年产600万袋瓶栽江山白菇工厂化生产基地,工厂化瓶栽食用菌实现突破。浙江丽蓝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引进蟹味菇新品种,建成1 200平方米蟹味菇标准化生产厂房。目前全市已有95%以上食用菌工厂化企业实行机械装袋。

2.5 注重资源利用,循环生产取得实效 江山市加大科研力度,积极探索利用废料种植食用菌,并已取得较好成效。尤其是利用白菇生产废料种植秀珍菇获得成功,实现了资源循环利用,变废为宝。针对食用菌主要原料棉籽壳价格快速上涨的问题,开展了菌草、豆秆代替棉籽壳工厂化栽培白菇的试验推广及应用,使每袋培养料成本下降0.2元以上,提高了企业效益。目前,全市90%的工厂化企业使用豆秆种菇。

3 存在问题

3.1 财力投入不足 江山市食用菌工厂化起步较晚,没有简单地引进上海、深圳等大企业的生产方式,也没有一味地维持家庭式生产,而是综合吸收改进,形成了自身独特的生产模式,主要表现为:一是投资少,资金重点投入制冷设备和保温设施,经济实用,但是不够理想。二是自动化程度低,基本都采用袋栽方法,机械化设备主要是生产前期的半自动化拌料机和装袋机,后期生产管理都采用人工操作,所需劳动力多。在企业投入上,投资额基本没有超过1 000万元;政府的政策扶持,相比江苏省一些地方,尚有很大的差距。

3.2 企业规模不大 江山市现有食用菌工厂化企业28家,而年栽培量仅6 000多万袋,企业数量在全国县级市中排行前列,但企业规模普遍较小,没有一家上规模、上档次,最大企业年栽培量不到1 000万袋,小企业只有几万袋。

3.3 专业人才缺乏 食用菌产业工厂化发展,需要一批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专业人才。然而许多企业缺少这类人才,技术水平、管理能力不到位,产品质量和产量不稳定,效益不高。

4 对策建议

为提高食用菌产业集约化生产水平,促进食用菌产业健康发展,建议重点抓好三方面工作。

4.1 抓园区基地建设 按照当前各级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要求,重点抓好现代农业园区内工厂化栽培食用菌的示范基地建设,积极引导村集体通过土地流转,建设食用菌生产基地。做到使园区内基地、主体优先享受政策,优先包装项目,优先示范推广优良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积极引进大型食用菌生产、加工企业入园,通过园区化建设,辐射带动全市食用菌生产规模化、标准化发展。

4.2 抓生产主体培育 加大农业招商力度,培育规模大户、专业大户,形成产业集聚发展。在培育食用菌生产主体的同时注重加工主体的引进,组织菇农建设生产基地,形成更加紧密的利益共同体。鼓励原有的工厂化生产主体在得到收益后继续投资,提高自动化、商品化程度,引导有实力的区外主体到园区内投资发展食用菌产业。鼓励个人、企业、科研单位和民间资本积极投资食用菌生产和精深加工。支持龙头企业加大系列产品开发、市场开拓和品牌建设力度,不断拉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做大企业规模。

4.3 抓科技、管理队伍建设 加强食用菌科技、管理队伍建设,以实施责任农技推广制度为抓手,以乡镇责任农技员为依托,加强专业培训和管理经验的总结交流,促进培养一批食用菌专业技术人才和生产管理人才,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提高产业效益。

猜你喜欢

江山市工厂化江山
如诗如画的江山
醉了江山醉了我
钢结构工厂化预制质量控制
工厂化生产的钢结构桥
毛佳颖??《春》
水稻工厂化育苗技术
G0-7“工厂化”井组钻井工艺技术
绘一纸江山,醉一场迷梦
江山明月在,我发我的呆
江山市城南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