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考察东北三省农机科研院所的收获与启示

2013-04-06四川省农机研究院赴东北三省考察组

四川农业与农机 2013年6期
关键词:带头人机械化农机

□四川省农机研究院赴东北三省考察组

考察东北三省农机科研院所的收获与启示

□四川省农机研究院赴东北三省考察组

2013年8月13日至20日,四川省农业机械研究设计院一行8人赴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工程科学研究院、吉林省农业机械研究院、辽宁省农业机械化研究所进行了学习考察。通过领导介绍、座谈交流、现场参观等形式,考察组就科研体制改革、科研管理、项目开发及人才培养等问题,与三省农机科研单位进行了深入交流,亲身感受了东北三省大农业和全程机械化生产,领略了黑龙江省现代化农场的魅力。

1 各具特色的东北三省农机科研院所

前往考察的东北三省的3个农机科研院所,均成立于1958年,为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其发展各具特色。

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工程科学研究院是全国唯一的副厅级省级农机科研事业单位,隶属于省农委。全院现有职工291人,具有高级职称的科技人员占50%以上;全国农机化科技创新专业组专家4人,省级领军人才梯队技术带头人3人、后备带头人6人,获得国务院和省政府特殊津贴9人。该院还聘用了2名农机行业的院士任技术顾问,由省人大向顾问颁发聘书,顾问每人每年20万元津贴由省财政支付。黑龙江院是国家农业装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15家首批发起单位之一、省农业装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牵头单位,拥有农业机械化、畜牧机械化和机械电子工程3个省级领军人才梯队,并组建了17个院属领军人才梯队。

吉林省农业机械研究院是以研究开发农林牧副渔业所需技术装备和包装食品机械为主的综合性科研院所,隶属于吉林省科学技术厅。现有职工215人,科技人员145人,其中高级工程师36人,有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1名,省级突出贡献专家3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11人。院内设有国内一流的大型喷灌(水利排灌)机械实验室,国内唯一的立辊式玉米收获机实验室及大型排种器实验台,已建成现代化的CAD设计中心和农机信息网站。

辽宁省农业机械化研究所隶属于辽宁省农村经济委员会,现有职工70人,科研人员57人,其中研究员(教授级高工)4人。近年来,该所积极介入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在农业部《农业机械化节能减排技术集成研究》项目中主持子课题《精量播种节能减排技术研究》工作,并参与其中3个子课题的研究;参与国家863计划农业节水重大专项课题《东北平原半干旱抗旱区节水农业综合技术体系集成与示范》课题,主持其中机械化技术研究方向的子课题的研究;参加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垄作区保护性耕作技术研究与示范》的研究,并主持子课题《辽宁省垄作区保护性耕作技术与配套机具的研究》;是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项目《东北平原南部(辽宁)春玉米丰产高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项目》子课题的主持单位;参加了科技部《粮食大面积均衡增产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项目的研究。此外,还参与了11项保护性耕作机械国家标准的起草工作。

2 兄弟院所值得借鉴的经验

此次赴东北3个兄弟院所考察学习,让我们感受了东北人的热情与豪爽。在黑龙江农垦系统国营红星农场,成片的大豆、一望无涯的玉米田,黑土地的两边,绿树掩映,生态观光农业纷呈;农业标准化、机械化生产信息管理系统;450马力的大拖拉机,作业幅宽30m的大型喷杆式植保机械,喷洒农药的植保飞机等现代化农业装备,我们充分感受到了农业现代化的气息。一路走来,我们对“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农业机械化的关键在于科技进步”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深感西南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方面与北方地区的巨大差距。考察组成员纷纷感言,不虚此行。三个院所值得我们借鉴的经验如下:

一是科研开发、成果转化两手抓,强化成果管理和风险转化防控。

黑龙江院在田间作业机械、农村能源、畜牧装备、粮食干燥、设施农业装备方面的研究和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承包等方面具有较强优势,在全国均有一定影响;在成果转化方面,实行公司化运作,由院和职工共同出资注册公司,7个工程技术中心为其下属事业部,院和总公司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院本部重点在新技术研究和新产品开发,公司重点在成果转化,擅长科研与擅长经营的人员各司其职,有效地整合了人才资源优势,最大限度地调动了一线科研人员的积极性。院开发的新技术、新产品一律由院属总公司组织转化实施,成果推广由单一用户向成片、成区域、成批用户转变;公司不直接对用户,所有的产品销售均由代理商完成,从而有效化解转化了风险,总公司提供全部技术支持,按销售产值提取一定比例支付代理商费用,形成科研开发、成果转化一条龙服务。

二是积极争取政府投入,找准科研定位和方向。

黑龙江院将科研工作定位为“科研立院”,围绕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组织申报项目。申报项目争取资金主要从科技部、农业部、省科技厅、省农委、省财政厅五个渠道入手,重点争取省财政厅教科文处农财处的基本科研经费和农业技术推广专项以及省农委的推广专项支持,此外还有工信委,副省级市的项目,既有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产业化项目、推广项目,也有条件平台建设项目。由副院长分渠道主抓,落实人头跟踪,有针对性组织项目申报,即“会要钱”。另外就是做好项目包装,做好项目材料。一份申报材料就是“技术基础+凝练提升=立项基本因素”,除了技术水平突出,其创新点必须要紧扣发展热点。辽宁省农机所从2003年起便将重点放在农机基础科研成果上,省政府科技进步一、二等奖都有获得,还参与了国家863、948重大科技项目,科研重点在耕整地机械、播种机械、收获机械及玉米、马铃薯全程机械化技术与装备。在他们看来,政府拨给科研事业费是因能为其提供技术服务和技术支撑,一旦无技术可提供,单位便无存在的意义。

三是注重学科体系建设,培养自己的学术带头人。

黑龙江院注重年轻后备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制定了技术带头人和后备人选选拔管理办法。技术带头人由各工程技术中心推荐,院学术委员会评审,实行动态管理。院每年进行考评,对合格的学科带头人给予一定的津贴;考核不合格的当年不发津贴,连续2年考核不合格的,取消学科带头人资格。这一措施有效地调动了中青年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形成较浓的学术氛围,专家团队成长较快。在省上各类项目评审、资金争取方面均有自己的专家代言人,目前黑龙江院已成为黑龙江省的十大重点科研院所之一。

四是注重年轻人的培养,将管理人员的职称待遇纳入单位总盘考虑。

黑龙江、吉林、辽宁的3家农机院所在职称方面均实行评聘分开;在职称聘用时,单位有意空出一部分名额,留给年轻人特别是科研骨干。如辽宁所有10个正高资格,但受聘的仅有5人。吉林院和黑龙江院均有一定数量的人员取得职称资格后没有聘用,岗位聘用时,有意留一部分指标,解决青年骨干的层级晋升问题。根据工作需要,由单位抽调派到管理部门任职的科研人员,由单位统筹安排到一线参与项目或挂名,为管理人员晋升职称铺垫业绩。未经单位同意,自己协调到一线项目挂名,其业绩单位均不认可。这些举措有效调动了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也解除了因工作需要派到管理部门任职的科研人员的后顾之忧,单位内部轮岗非常顺利。

3 思考与启示

短短的5天时间,东北三省兄弟科研单位毫不藏私的倾囊相授,让我们开阔了眼界,学到了经验,看到了差距,也感到了压力,同时增强了加快发展四川农机科研工作的信心和决心。外出考察的同志通过认真的思考与讨论,结合四川省农机研究院的实际,对全院科研工作发展有以下几点体会和建议:

3.1 建立人才成长和培养的机制

(1)建立院青年科技项目发展基金,鼓励青年科技人员申报课题,领衔担任课题负责人;鼓励在职员工参加各种专业学习和进修,提高业务水平。

(2)制定院领军人才梯队建设制度,培养院学术带头人,逐步建立以技术带头人、技术后备带头人和第三梯队成员为核心,其他骨干成员为补充,依托专业组成的梯次配备、老中青结合的科技创新团队。

3.2 完善科研工作管理机制和手段

(1)科研工作分为纵横两个方向开展。纵向是紧密联系科技、财政、发改等职能部门和农业主管部门,使院科研发展方向与政府主导保持一致,将研发项目融入到政府主流工作中;横向则加强与国内主要涉农科研机构、企业以及兄弟单位的沟通与合作,联合各方实力,包装大项目。

(2)稳固拓展科管工作平台。强化院学术委员会的工作,把握院学术发展方向,评价院科研技术水平,院内大项目的提出、自立项目的确定都经学术委员会充分论证、审定。将四川省农业机械学会引入院科研工作范畴,建成我院科管工作平台。

3.3 重视产业化发展

建议借鉴黑龙江院经验,成立与农机院法律上没有关系的公司平台。平台对应不同的研究所成立不同的事业部,院领导是公司高层,院中干为公司中层。将院资源特别是资质和项目往公司倾斜,公司严格成本核算,利润由院本部、公司管理层、股东分享。

猜你喜欢

带头人机械化农机
沃得农机
春来好时节 农机备耕忙
大棚有了机械化 一人管理也不怕
关于水稻一种两收机械化栽培技术要点探讨
肖贤梅 孤岛脱贫带头人
老兵变带头人助农民脱贫致富
不一样的农机展
贫困村里的致富带头人
如何加强农机管理发挥农机作用
养猪群体的带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