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需要层次论对留守学生厌学情绪干预的研究

2013-04-02徐丹唐莹李敏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情绪中职农村

徐丹唐莹李敏

(1.恩施州卫生学校,湖北恩施445000;2.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410004)

我国对“留守现象”的研究已近20年,从以往对留守学生的研究分析得出,改善学生的厌学情绪最主要的是要了解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的原因。运用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系统分析学生未被满足的需要,从根源出发,探讨学生厌学的相关因素,提出有效干预措施,从而改善厌学情绪。

1.需要层次论实质内涵

马斯洛需要层次论指出:需要是促成人们活动的内在动力,只有当较低层次的需要满足之后,较高层次的需要才能出现[1]。

2.农村中职留守学生厌学情绪的严重性

“留守学生”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在外打工而留在原籍、并需要其他亲人监护的未成年学生,他们部分寄宿在校、部分投亲靠友或在祖父母家中[2]。“留守学生”的产生是社会经济转型的必然结果,外出务工潮造成我国留守未成年人已有5600万的局面,其中农村留守学生总数已接近两千万。根据预测,我国留守未成年人的数量仍然是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在这群庞大的特殊群体中,大约有60%的学生学习成绩处于中等或偏下,存在有不同程度的厌学情绪[3]。

2.1 农村中职留守学生厌学情绪原因

要培养中职留守学生自发的学习需要,激励他们学习,首先要了解他们未被满足的需要,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启发他们,为满足自己的高级需要、追求理想的实现而努力。学习活动是他们自己选择和决定的过程,他们本身对于自己求知的认识是学习的潜在能力。但外界环境的影响是否得当,对他们的学习影响也很大。

2.1.1 生活学习压力大。部分中职留守学生家庭长期经济生活困难,营养跟不上,易出现精神不济、身体不适等影响学习的因素。部分学生由于基础不扎实,跟不上班级节奏,而家长在学习上对他们过于苛求,同时有可能还需要承受教师的批评、同学的白眼,使得他们逐渐形成严重的失落心理,对自己学习能力感到灰心丧气[4]。

2.1.2 性格行为有偏失。这个阶段的孩子性格尚未完全定型,好奇心强、模仿能力强、渴望与他人和社会接触交往,虽与祖辈或者亲戚等人居住、与父母电话联系,但仍无法满足对家庭温暖的渴望及对父母情感的依恋。加之外界网络及其他低俗文化、社会不良分子等的诱惑,使得他们渐渐染上了一些歪风邪气,表现出纪律散漫、迷恋网游、不够诚实、独断专行、我行我素,或摆阔气比排场,或懦弱无主、情绪低落、孤僻自怜、性格淡漠、交往困难等不良行为,较多的中职留守学生表现出对于学习无所谓的态度,对学习没有激情,逐渐出现厌学情绪[5-7]。

2.1.3 市场就业压力大。随着市场对“高素质、高学历、高技能”人才的要求,学历较低的中职毕业生“就业难”问题非常严峻,同时,社会某些不正之风如靠“走后门拉关系”找工作等影响了对学习的正确认识,让他们在学习上变得消极被动。

2.1.4 学校管理不到位。学校教学理念、教学资源、软硬件设备不足以满足教学需要,课程开设不合理,教学质量低下,教师素质良莠不齐,学校学习风气不佳,挫伤了他们的求学积极性,渐而对学习失去了兴趣。甚至可能出现抵触、产生对抗的情绪和行为,产生厌学情绪。

2.2 农村中职留守学生厌学情绪主要表现

主要表现为:主动求知及刻苦学习气氛不浓厚,上课很难参与到学习中去,注意力不集中、打瞌睡、不动口、不动脑、不动手、课后不复习,厌恶考试,经常迟到、早退、旷课、逃学,甚至对考试课程都抱无所谓的态度[8-9]。

2.3 农村中职留守学生厌学情绪可能导致的后果

心理学家分析,厌学是中职留守学生对学习困难的一种心理反应和情绪表现,他们如若无心学习,就可能出现一些不当行为,比如青春逆反、早恋、网络迷恋等。学生时代是他们性格、品性等形成的重要时期,需要及时指导和纠正[3]。

3.运用需要层次论对农村中职留守学生厌学情绪进行干预

3.1 生理需要的满足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必备条件

让未成年人留守农村是家庭成员基于诸多现实因素考虑、为实现家庭利益最大化而作出的一种选择,是家庭成员理性思考的结果[10]。政府应制定政策确保留守学生享受教育平等的权利,加大投入及农村教育经费在转移支付中的比例。学校应对留守学生高度重视,积极与他们的家长及其监护人联系,了解有无生活上的困难,针对部分家庭贫困生,应向学校有关部门、社会的援助机构联系,尽量帮助他们完成学业,同时,学校也可设立勤工助学岗位来帮助他们。

3.2 安全需要的满足是学生主动学习的保证

家长及其监护人、学校、社会均应做好留守学生的生活、生命、生存“三生”教育并保护好他们,教会他们避险,如遇到重大灾害、事故等如何自救与他救,如何自我保护;教会他们理性对待外界的诱惑,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远离外界低俗文化,引导他们纠正目光短浅的动机,加强个人责任感、社会责任感教育,抵制不良风气,杜绝不良嗜好。防止他们被他人伤害等意外的发生,鼓励他们与他人建立积极良好的人际关系,避免他们出现焦虑、紧张、孤独等不良情绪。

3.3 爱与归属需要的满足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强大支撑

在学习活动中,适当的激情、良好的心境、饱满的热情是学习的重要心理品质,而情绪则是推动学习的强大动力。如若失去了父母的直接监护,作为未成年人的他们要独立开展学习活动,其意志品质之于学习要求是不够的。有研究指出,与父母分离是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因此,条件允许的父母,尽可能一人外出务工,留下一人在家照看孩子,如有可能,最好是让其跟随父母[11]。但流动子女往往只能就读于条件较差的学校。同时,因打工父母大多生活拮据,这些孩子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游离于城市和农村之间,他们可能遭受到城市同学及其家长的歧视,又可能为自己特殊的身份而忧虑,部分学生还会产生自卑心理,甚至引发厌学情绪,父母也需要重视[12]。

无条件者,父母应与代理监护人、孩子之间加强联系,互通信息。家长及代理监护人等应注重沟通方式,进行耐心询问、了解,尤其是当他们在遇到各种诱惑、困难、冲突和挫折又不能自我调节、及时化解矛盾或面临着种种心理危机时,应及时予以关心、疏导、指导,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学校组织建立中职留守学生心理档案,开展心理咨询与辅导工作。同时可以在课内外教育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在课外开展丰富多彩的、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和各种兴趣小组活动,在活动中鼓励他们主动与同学交往,培养他们乐观开朗的情绪情感,使他们在集体大家庭中感到温暖[13]。通过各种渠道如教学、思想教育工作、课外活动、参观访问和社会调查等,来激发他们对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产生迫切的需要,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重视班主任队伍建设,积极营造一个温馨、团结、民主、和谐的班集体。在这样的组织中,具有约束、温暖、健康、追求进步的积极成分,对于在情感上相对孤独无助的留守学生能起到良好的熏陶作用,集体的认同鼓励、集体的温馨和谐、同学的友爱帮助,能让他们尽快找到“家”的归属感。

3.4 尊重需要的满足是学生学习的内心召唤

家长及其代养人应该积极倾听他们的心声,跟他们有效沟通,尊重他们的意见。不要对他们采取专制的态度,限制他们的活动。社会可组织举办代养人培训班,给他们讲授新的教育观念、科学的育儿知识和方法,或开设有关学生心理发展的讲座,提高代养人的教育能力,使他们能真正肩负起监护人的教育职责。提高代理监护人素质,弥补留守学生的家庭教育缺失[14]。

3.5 自我实现需要的满足是学生学习的兴趣所在

学校应积极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鼓励教师创设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鼓励教师采取民主的教学方式,耐心帮助差生,对他们的要求要恰当,防止期望值过高。当他们学习上受挫时,运用积极的心理暗示来关心学生、引导学生,让学生树立乐观的心态,指导学生采取正确的学习方法,使其充分认识学习的意义,面对学习上的失败要进行正确的总结归纳,全面评价自我,恢复自尊和自信,塑造自我,培养他们积极的情绪体验。

4.总结

中职留守学生厌学情绪的产生有可能来自人类需要的各个层次。只有满足他们的低层次需要,才能促进他们产生学习的兴趣。中职留守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尽早评估其未被满足的需要及根源,根据需要的急缓制定满足需要的应对之策,从政府、学校、教师、同学等不同方面提供全方位、多角度的照护和关爱,进行适当的多维度的干预,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和综合素质,预防和消除厌学情绪。

[1]Abraham Harold Maslow.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M].A Theory of Human Motivation,1943.168.

[2]刘志军.留守儿童的定义检讨与规模估算[N].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8,(3):49~55.

[3]陈汪茫.浅析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中的政府责任[J].人口与经济,2009,(12):7-8.

[4]祁慧,贾艳贤.农村留守青少年孤独感状况及影响因素[J].卫生软科学,2010,24(5):450-453.

[5]赵景欣,申继亮.留守烦恼的认知评价与农村留守儿童的抑郁、孤独[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1,19(4):515-517.

[6]张连云.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关系与孤独感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2011,19(1):123-125

[7]李瑶,余苗,张妩等.高孤独感儿童的社会认知偏差[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3,21(1):119-121.

[8]刘霞,张跃兵,宋爱芹等.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Meta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3,(1):68-70.

[9]赵来田,李庆芳,王卫民.农村留守未成年人应付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研究[J].四川精神卫生,2010,23(1):55-57.

[10]Derluyn,I,Mels,C,Broekaert,E.Mental health problems in separated refugee adolescents[J].Journal of Adolescent Health,2009,44(3):15-17.

[11]杨舸,段成荣,王宗萍.流动还是留守:流动人口子女随迁的选择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62-64.

[12]王敬峰.农村留守儿童心理与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0,(4):50-54.

[13]孙涛,张明,胡静.新生代农民工留守子女教育的变化初探[J].社会学,2013,(3):120-124.

[14]袁小梅.留守儿童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M].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6):10-13.

猜你喜欢

情绪中职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情绪认同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中职高考与教学研究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