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社会资本视角的我国城市规划完善策略

2013-04-02杨一石刘丹凤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城市规划信任资本

杨一石 熊 宇 刘丹凤

(桂林理工大学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广西桂林5410042)

1.引言

改革开放给我国社会带来了巨大变化,经济体制的改变和经济的迅速增长使绝大多数人不再为穿衣吃饭发愁,社会成员流动的可能性和愿望都增强了。个体的广泛流动带来了大量社会资源的重组,从而导致了社会结构(Social Structure)的变迁。首先是人口结构呈现出老龄化、少子化(少子化是指生育率下降,造成幼年人口逐渐减少的现象。)、空间上由农村向城市及由经济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迁移的特征,随着这些变化的出现,社会结构中的其它组成部分,如家庭和社会组织结构、就业结构、收入结构、消费结构、社会阶层结构、城乡及区域结构等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社会结构的变动不仅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同时也使不少城市问题凸显出来。人口普遍地向发达地区或城市迁移,导致城市资源的分配变得紧张。在空间上,城市需要向外不断扩张来满足其发展的需要,一方面增加了连接城市中心区和城市边缘交通的压力,另一方面使城市周围的林地和耕地不断被侵占;向内城市需要不断建设高容积率的房屋来满足日益增长的城市人口的需要,近年来,由此引发的拆迁矛盾、历史文化风貌破坏、环境恶化等问题层出不穷。社会经济上,一方面随着计划经济体制的瓦解和市场的开放,新的分配方式和职业开始出现,同时诞生了新的社会阶层;另一方面由于城市人口增加,对社会资源的竞争变得更激烈。而职业、阶层及地域造成的社会资源分配和所持权力大小的差异,则可能成为社会矛盾的导火索,严重时甚至会威胁到社会的稳定。

因此,如何更有效地利用城市中的物质、社会等资源,如何处理好社会结构变动下不同职业、阶层的人群间的社会资源分配,如何使他们的利益得到平衡并维持社会稳定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

2.社会资本概述

2.1 社会资本的定义和要素

社会资本(Social Capital)指社会主体(包括个人、群体、社会甚至国家)间紧密联系的状态及其特征,是存在于社会结构之中的资源,主要表现为社会网络(Social Network)、规范(Norms)、信任(Trust)等几个方面。它和人力资本(Human Capital)、物质资本(Physical Capital)并列为三大资本,除了具备资本的生产性特点并可通过累积形成外,较其它两种资本而言,还具有公共性、可再生及不可让渡等特点。

在世界范围内,对于社会资本的要素的评定主要有三种观点:一是美国社会学家普特南(Robert.Putnam)研究美国社会资本时所采用的社会网络、社会参与、社会交往及信任几个要素;二是帕克斯通(Paxton)对国家层次的社会资本进行测量研究选用的社会信任和参加国际NGO(Non-profit social organizations,非营利性社会组织)的数量两个要素;三是欧洲价值观调查(European Value Sur-vey)采用的测量指标,即人际信任、制度信任、正式或非正式的公民社会参与、受访者或者应答者的正直性。我国对社会资本要素研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桂勇提出的七个社会资本要素:地方性社会网络、社区归属感、社区凝聚力、非地方性社交、志愿主义、互惠与一般性信任和社区信任(桂勇,黄荣贵.社区社会资本测量:一项基于经验数据的研究[J].社会学研究,2008,(3):122-142.)。综合来看,对社会资本要素的选取,主要集中在社会网络、信任、参与、互惠性规范等几个方面。

2.2 社会资本的作用

在《独自打保龄》[Robert DPutnam,刘波,祝乃娟译.独自打保龄之美国社区的衰落与复兴[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中,普特南明确指出社会资本有让公民更加轻松地解决集体问题、推动社区前进、拓宽人们对生命的认知这些作用,并从教育与儿童福利、安全而有益的邻里关系、经济繁荣、健康与幸福、民主等五个方面分别阐述了缺少社会资本可能会带来不利。具体来说,社会资本主要具备以下几个作用:第一,具有社会资源的整合功能,使社会运作更高效;第二,属于一种非制度性的规范,能弥补机械的制度的不足;第三,辅助其它两种资本进行生产,降低了其它资本的消耗;第四,督促政府将权力下放,促进民主的进程;第五,增加政府与其它社会主体的互相信任,利于维持社会稳定。

2.3 社会资本的产生

社会资本的可再生性是较其它两种资本的不同处之一,这就意味着,社会资本是一种越使用越增加的资本,不使用反而会导致它的枯竭。普特南在研究中反复强调了社会参与和社会交往对于社会资本产生的重要性,社会主体通过参与社会活动和进行相互间的交往合作,增加了彼此间的信任,逐渐建立互惠性的合作规范,使更多合作互动变得可能,从而增加了社会资本。

3.社会资本与城市规划的关系

城市规划作为对城市各项资源进行管理、部署的行为,无论在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方面,还是在维护城市社会稳定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社会资本作为资本的形式之一,在城市规划过程中,一方面它能像其它资本形式一样,助推城市规划开展;另一方面,城市规划也能促进社会资本的产生。

3.1 社会资本有利于城市规划的进行

社会资本对社会资源具有整合功能,并且它属于一种非制度的互惠性规范,相比机械性的制度,它更灵活而容易为不同群体所接受,因此有的情况下利用社会资本所包含的规范而非制度指导社会资源分配、管理和监督会更合理。

社会资本作为资本形式之一,能够参与生产,这就减少了城市规划中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消耗。

社会资本要素中的信任包含了各个社会主体之间(政府与开发商之间、政府与基层民众之间、民众与社会组织之间)的信任,各社会主体就城市规划中的重大事项进行民主协商,督促城市规划向着公平公正的方向改革。

3.2 城市规划能够促进社会资本的产生

社会参与及社会主体之间的交往、合作之于社会资本的关键性,意味着城市规划中涉及不同社会主体之间利益的内容,都会给社会资本的产生带来积极的作用。

普通民众或者其他非政府的社会主体如社会组织、企业等通过对城市规划的参与增加对政府的信任;社会主体之间的互相交往则增加他们之间的信任,使合作更频繁发生;而不同社会主体之间的合作,不但增进了他们之间的信任,减少了不必要的争端和矛盾,并且会逐渐形成互惠性的规范,监督往后的合作。

社会资本能够促进社会的稳定,节约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并且能帮助城市规划对社会资本进行管理并促进城市规划的进步,因此,一方面要善用社会资本,充分发挥其对社会资源的整合、规范及辅助其它资本的作用;另一方面,要有意识地在城市规划过程中促进社会资本的产生。

4.社会资本对我国城市规划的启示

4.1 国外城市规划发展分析:善用社会资本

从国外城市规划的先进经验(如英国和美国)来看,城市规划的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趋势:

4.1.1 规划的横向范围得到了扩展。规划的纵向范围是规划所处的行政层级,而规划的横向范围是规划的内容涵盖,当规划的内容从最初的纯物质空间规划发展为社会、文化、人民生活等非物质空间规划内容的综合性规划,规划的横向范围得到扩展。在现有的规划中,主要以社区规划[社区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社区发展目标、实现手段以及人力资源的总体部署。定义来源于百度百科。](Community Planning)的形式体现出来。

4.1.2 规划的权力被下放。当规划的权力集中在政府的手里时,规划是属于“少数人”(当权者或专业人员)的自上而下规划。而随着规划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群体和个人参与到规划中来,影响着规划的过程和结果,规划中增加了自下而上的成分,公众参与[公众参与是指公众自愿地通过各种合法形式参与政治生活的行为,它反映了公众在政治系统中政治活动的地位、作用和选择范畴。定义来源于《中国大百科全书政治学卷》。](Public Participation)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4.1.3 规划的出发点发生变化。规划从理性的、空间的、为功能服务的规划转变为综合的、“以人为本”的规划,人和人群的心理及行为被规划者所关注,在规划中体现为空间规划对于人与空间的关系及空间对人造成的影响的考量。

在城市规划从少数人参与的空间规划转变为多数人参与的综合性规划的过程中,“人”这个要素的地位发生了关键性的改变。从社会资本的角度来看,更多的社会资本被利用到规划的过程中,在对资源进行分配和对空间建设进行统筹管理时,由于有了更多不同利益代表群体或社会主体的参与,使得资源的分配结果能趋于公正,维护了社会的稳定。

4.2 对我国城市规划的反思:以社会资本为视角

反观我国城市规划现状,社会资本在其中发挥的作用以及产生的效果并不明显,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因为我国的规划依然是自上而下的,政府掌握规划的权力,在对资源进行统筹分配时,其它非政府的社会主体无法影响规划结果;规划过程中没有为不同的社会主体提供合作、互动的机会,无法增进他们之间的联系,因此不能使互惠式规范建立。

第二,我国城市规划的体系中,只有属于国家三大规划[三大规划指的是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之一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包含了涉及社会文化等非物质空间规划内容,而在区域以下的层级上,并没有类似于社区规划的非物质空间规划内容。

第三,目前我国规划的主要目标依然是经济发展,人的行为、人的感受、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没有被足够重视,可能导致人们对负责规划的政府的信任度下降。

4.3 我国城市规划的完善策略:社会资本的启示

为了能在城市规划中善用并促进社会资本的产生,我国的城市规划需要朝着以下方向加以完善。

4.3.1 建立自下而上的规划体系

应当充分发挥社会资本的作用,使更多的社会主体参与到规划的过程中,并通过他们之间的合作推动规划的进行。为此,首先,需要政府将自己的权力下放一部分给民间,给予其他社会主体参与规划的机会和权力;其次,需要有法定的自下而上的规划体系支持,保证参与和合作能够依法、有条理地进行;最后,在我国还没有这样的体系的背景下,政府组织开展教育培训工作,鼓励并指导其它社会主体参与到规划的制定过程中来。

4.3.2 增加基层的非物质空间规划的内容

既然是对社会资源的分配进行统筹,那么如土地一样,文化、精神等看不见的非物质资源也应该成为城市规划的对象。以国家层级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为指导,在社区或者居住区的范围内,根据区域的社会、文化、人民生活的实际情况,对这些区域内的非物质内容进行统筹规划,真正满足社区居民的需要。

4.3.3 落实“以人为本”的规划理念

作为受到规划影响的对象,人的行为、心理、健康都会被由规划所改变的物质空间和非物质内容所影响,因此在规划中,应充分考虑规划对人造成的影响。一方面规划应该以不危害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为前提;另一方面规划应该建立在不破坏区域内的社会关系而是利于人们进行社会交往、建立社会关系的基础上。具体体现在对道路、土地、住宅和开放空间等的规划上。道路的规划特别是生活区的道路规划应当考虑人的使用;在安排土地利用功能时,应尽量满足多样性和混合使用的要求,避免土地的单一功能,而吸引更多人聚集在区域内进行交往;对住宅进行布置时,应考虑不同档次、类别住宅的混合,空间上增加不同阶层人们的交集,为他们之间的交往创造条件;进行开放空间设计时以吸引更多人到开放空间活动为目标,增加人们交流交往的机会。

5.结语

社会资本作为一个最初在经济学和社会学上使用的概念,由于其具有整合社会资源、维护社会稳定等功能,在本文中用作完善城市规划的一种理论视角,以应对我国目前社会结构变动所带来的社会问题和挑战。从规划的范围、权力和出发点三个方面提出了完善城市规划的建议,呼吁城市规划善用社会资本并积极促进社会资本的产生,向着属于多数人的、综合的、“以人为本”的方向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规划的权力机构需要作出调整,其他的社会主体如普通民众、社会组织、企业等也主动参与到规划过程中,通过合作和互动增加彼此信任,共同推动城市规划的顺利进行,维护社会的稳定。

[1]张庭伟.社会资本社区规划及公众参与[J].城市规划,1999,23(10):23-30.

[2]Eric Damian Kelly,Barbara Becker,叶齐茂,吴宇江译.社区规划:综合规划导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3]Robert DPutnam,刘波,祝乃娟译.独自打保龄之美国社区的衰落与复兴[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城市规划信任资本
新形势下的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
新形势下的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
金茂资本 上地J SPACE
生态景观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探索
资本策局变
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一体化探讨
第一资本观
嘤嘤嘤,人与人的信任在哪里……
VR 资本之路
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