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航海类专业教育教学资源共享机制及对策的研究

2013-04-02李舒燕

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4期
关键词:航海资源共享教学资源

徐 杰,李舒燕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武汉 430050)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国际航运业的迅猛发展,市场对航运从业人员的需求异常旺盛,为满足市场需求,全国各地纷纷开设航海类专业。然而船舶设备贵(各院校航海类专业设备都在千万元以上)、结构复杂、操作难度大、使用成本高等原因将成为开办航海类专业的一大瓶颈,如何把有限的教育教学资源集合起来,实现资源共享,已成为摆在各开设航海类专业院校面前的重要课题。

1 湖北省高校优质资源共享现状

湖北省的高等教育共享教学资源研究工作起步较早,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一批211大学在学生选课、攻读第二学位、图书馆资源等方面均实现了共享。然而省内的一些高职学校,特别是航海类特色学校在探索教学资源建设,实现资源共享方面还刚刚起步。目前在长江海事局辖区范围内,成立了由武汉理工大学、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武汉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武汉航海职业技术学院、武汉航道学校、武汉海事中等学校等7所学校和1所海事管理机构组成的航海教育协作组,旨在通过各船员培训机构的相互交流与合作,实现航海类专业教育教学资源共享。

2 阻碍湖北省航海类专业教育资源共享的原因分析

知识的资源共享是高校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但高校知识资源共享的实现并非易事,知识自身的特性、高校内部的利己主义、排他主义思想以及高校内的管理制度、组织结构等因素严重阻碍着高校资源的共享。

2.1 知识自身的特性阻碍了湖北省航海类院校之间知识的共享

显性的知识比较容易获得和共享,高校间组织可以通过书面文字公之于众,或者通过现在技术手段传播,或者直接面对面的交谈就可以实现知识的共享和传播。相比之下,共享隐性知识的困难度却大得多,因为人们只能用语言来表达出其中的很少一部分。隐性知识是更高层次的知识,是个人长期创造、长期积累的结果,是新知识产生的源泉。

2.2 院校内部的利己主义、排他主义

高精尖端的隐形知识是个人知识保持优势的基础,一般的知识较为被别人掌握,其优势很容易被超越,而高精尖端的知识则较难复制模仿,它的优势相比而言更加稳定,更为重要的是能提高个人的学术地位。高精尖端的知识还能给其拥有者带来高人一等、技压群芳的优越感,这也是不可忽视的一点,所以他们与其将知识共享,不如对知识进行垄断,从而阻碍了高校优质资源共享的发展道路。

2.3 院校内部管理制度不完善、缺乏系统性

众多学校由于内部的管理制度还不是非常完善,缺乏系统性,导致交流和共享的平台难以搭建,教师员工对知识共享缺乏应有的积极性。虽然建立了校园网,但很多学校并不能让它成为科学研究人员之间教学研究、科研动态和成果交流共享的平台;虽然也有师傅带徒弟式的教学导师制,但真正形成“师教徒”、“徒学师”风气的却不多,即使风气形成,但教师拥有的优质资源只能被少数的徒弟所能理解,不能达到真正的资源共享。虽然很多学校每周都会安排一次教研活动,可是有的教研活动却成了教师们的见面会,根本不交流教学情况、科研情况。尽管学校也制订有奖励制度、晋升制度等,但是真正与知识创新、奉献知识等挂钩的并不多。

2.4 院校内部组织结构的缺陷

学校直线式的组织结构使得教师员工的工作被安排在较为狭窄的范围内,专业的分工、职责的分解又使得教师员工将自己的工作和职责片面化,造成沟通困难,不利于面对面的交流。

3 实现湖北省航海类专业教育教学资源共享的机制

3.1 建立优质资源共享的激励机制

航海类院校应该建立资源共享的激励补偿机制。学校之间不能实现资源共享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没有人会愿意将自己付出很大代价从而获得的资源以免费或无偿的方式送给他人,否则自己就会丧失在市场中的竞争优势,为此,学校除了把资源共享作为评价一名教师员工业绩的标准以外,还应该把它与考核、晋级、评优、培训进修等奖励制度挂钩,对积极奉行资源共享的教师给予必要的利益补偿。

学校应该从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对贡献自己资源的学生、教师和群体进行奖励,以此来促进资源共享。对提供较多资源成果的教师支付合适的薪酬,给开发新知识给予补偿,给提供新资源给予奖励,同时要使个人贡献资源的回报大于囤积资源的回报;对积极向组织奉献个人资源且对名望较为重视的教师员工还可以给予知识署名;支持本校教师员工积极参加知识的交流和培训,及时更新自己的资源,对资源老化而又不愿意接纳新鲜资源的教师员工进行淘汰。

3.2 建立院校隐性知识共享机制

积极创造条件,促进隐性知识的生成、转化,实现隐性知识的共享。哥本哈根学派有一句名言:“科学扎根于讨论。”知识的创新、科学的研究都要建立在知识交流和共享的基础上。高校要使隐性知识共享得以实现,就要学会去创造条件,例如鼓励教师员工不断获取新的知识;利用学术报告、课题研究报告、论文等多种途径、多种形式使每个教师员工个人知识明晰化;搭建知识交流、知识共享平台,例如校园网、专题讨论、学术报告会等促进员工间知识的交流;提倡教学自由、学习自由、学术自由,让教师员工在相对自由的环境氛围中加强对知识的理解、接受和宽容等,以便达成隐性知识的共享。

每所学校都存在“资源利己主义者”,他们掌握了一些特殊的技术或技巧,为了维护自己在组织中的特殊地位而不愿把自己所拥有的隐形资源与大家共享。对于这些人员的知识不能采取强行剥夺、索取的办法,而是需要引导他们自觉奉献给大家或者是与他们进行交流。学校隐形知识的转化与共享不仅仅是简单的技术问题,创造一个能促进学习、交流、转化和创新知识的文化氛围,是加快知识共享,特别是隐形知识的转化与共享的关键措施。

3.3 建立资源共享的学校文化机制

资源共享的校园文化氛围是一种至关重要的软环境,这种文化氛围的形成需要学校进行大力的动员和宣传。除了通过正常的宣传渠道以外,学校领导的行为和态度在其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例如,学校领导舍得在建设实现资源共享的校园网上花大量的精力、人力和财力;能在学校管理和决策中与师生员工进行相对民主平等的交流;带头在校园网中传播自己的业务经验和学术研究动态供大家借鉴,或是主动分享自己的优质资源,这些都会在无形中向师生员工传播资源共享的意识。在学校内部建立一种公平、成员间可以相互信任的校园文化,就能创造一个资源共享的氛围,消除知识与信息的利己主义,要慢慢塑造一种“尊重资源、共享资源”,以资源为中心的组织文化来支持优质资源的共享。

4 实现湖北省航海类专业教育教学资源共享的具体对策

学校资源共享是一个双向和互动的过程,是在资源相对不足的条件下,办好航海类教育的有效举措。学校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包括跨校选课,跨校辅修专业、实验室、图书馆、教室资源共享等项目。实现资源共享,学校跨校选课,进行船员培训和评估已运行两年,有效地发挥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作用,使各校教学资源的利用达到了最优化,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及各校教学质量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受到学生、教师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4.1 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平台建设

加强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建设,建设优质课程、优质教材、优质课件、优质专业教学资源库存和优质学习网站,丰富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总量,提高优质资源利用率。加强实验实践教学改革,以实验实践教学资源开放共享为基础,以高素质实验实践教学队伍和完备条件为保障,推进航海类学校实验实践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管理及实验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构建校内外结合的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体系,全面提高实验实践教学水平及其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益。引入企业和社会组织,采取市场运作的模式,打造区域航海类院校信息共享平台,实行学生素质拓展、社会实践、就业指导与培训、生活服务信息、创业计划、学术交流活动信息公开,实现学校教学资源共享。

4.2 跨校参加船员培训工作

各航海类学校打破在教学管理上的界限,允许其他学校学生有偿学习本校优势、特色船员培训项目,通过国家海事局考试评估后,成绩合格者可获得相应船员培训合格证书,使一部分学业优良的学生,在学好主修专业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就业需求,能跨校修读就业岗位所需的知识,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

4.3 实行实训室、图书馆资源共享

各航海学校可在整合和优化、实现校内实验资源共享的基础上,面向其他高校全面开放实训(实验)室,采取有偿开放服务的办法,确保实训(实验)室的满负荷运转和提高使用效率。有条件的学校可全天候开放实训(实验)室。各校图书资料也可实行开放式管理,允许外校学生通过办理相关手续,自由借阅、就座阅览。

4.4 实行教师资源共享

争取非政府组织资金支持,建立健全航海类学校教师定期派遣和交流机制,实现区域尤其是航海教育优质资源集中和资源匮乏地区之间的资源共享,缩减教育资源区域分布差距;湖北省航海学校应打破教师一校所有制和只能为本校服务的旧体制、旧观念,积极建立教师人才资源共享机制。航海类学校之间可互聘名师名家授课,开设讲座;进行骨干教师教学交流培训,提倡教有余力的优质教师骨干教师跨校授课,并由聘请学校按课时数发放酬金;充分发挥离退休高水平教师的作用,聘请条件允许的离退休名师承担一定的教学工作量,发挥他们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作用;鼓励各校之间进行教学交流、学术交流。

猜你喜欢

航海资源共享教学资源
交通运输数据资源共享交换体系探究与实现
福建省交通运输信息资源共享平台
丰富历史教学资源 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大航海争霸
航海博物馆
卫康与九天绿资源共享
初中语文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探索
测量学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探索
初探教学资源开发的系统思维
临床实验教学中教学资源的整合优化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