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形式与意蕴
——浅谈徽州牌坊建筑艺术的美学因素

2013-04-02孙阳阳易忠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12期
关键词:牌坊徽州雕刻

孙阳阳,易忠

(安徽工程大学艺术学院,安徽芜湖241000)

形式与意蕴
——浅谈徽州牌坊建筑艺术的美学因素

孙阳阳,易忠

(安徽工程大学艺术学院,安徽芜湖241000)

源远流长的徽州文化,积聚着徽州审美文化的形式美和意蕴美.由徽州文化中孕育出的徽州牌坊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传统形式意味.它鲜明的建筑艺术美学不仅仅传递着特定的历史文化信息,也显示了独特的建筑艺术价值,从形式与意蕴的美学角度对其进行分析,赋予了牌坊本身不一样的意义与价值.

形式;意蕴;装饰;徽州;牌坊

建筑艺术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艺术,不仅仅因为它的实用价值,为人们遮风挡雨,抵御烈日风寒,同时,它又如实的记录着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变革,具有很强的社会文化价值.牌坊建筑艺术同人类其他文明一样,一点点生长着,拓展着.在各类艺术中,由于其庞大的外形和相对的永久性,常常作为统治者皇权威严的象征或表现思想信仰的建筑而加以渲染出现.而徽州以“牌坊之乡”的美称及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将牌坊这一建筑艺术表现的淋漓尽致.从儒家思想到程朱理学,从地域文化到艺术形态,从装饰造型到视觉特征,具备鲜明的美学特征和美学价值,展现了富有特色的地域文化,从而形成徽州地域独特的人文景观.它承载着徽州区域文化的审美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向人们反应了徽州人的生活方式,呈现了不同的生活态度及其徽州人独特的艺术审美方式,反映了不同社会时期特定的历史形态和艺术表现形式.

1 牌坊建筑的装饰形式之美

一件优秀的艺术作品是要有完美的形式来表达的,而形式美与装饰美是分不开的.徽州牌坊造型独特、种类繁多,它具备的形式美的法则和规律,闪耀着熠熠光辉.

形式美的基本规律为统一于变化,它所产生的和谐是中华审美文化的灵魂,亦是中国艺术美学的典型特征.不论单座牌坊还是成群的牌坊,都要求在多样中求统一,统一中而不失多样化,以和为美,牌坊中,有檐楼的大小高低,形状的方圆与曲直,装饰雕刻的繁与简,和而不同,比例得当,产生生动的变化与和谐统一之美.

对称与均衡的形式美在牌坊中运用,给人以静态之美,稳重、庄严、肃穆、恢弘的美感特征.使徽州牌坊装饰艺术获得了良好的视觉平衡形式.

古往今来,人们都认定“黄金分割”的比例为最美,遵循着一定的比例.牌坊的建造无论整体、局部、部分与部分、整体与局部之间都存在着适当的比例关系.如歙县的许国牌坊,内外轮廓线符合圆形、矩形和方形的比率,整体比例尺度良好,更显宏伟壮丽.建造上讲究选址、造型、雕刻、用料等,总体布局上一般自然得体,空间结构严谨,造型丰富,讲究韵律美.徽州牌坊的装饰造型艺术讲究和谐统一的整体构图观念,将被装饰主题局部的细节和整体的构造同时考虑.主体部分的突出会通过疏密关系来表现,通过形状、大小的对比,如简单与复杂、直线与曲线等,使关系更明显.在空间上前后拉开距离,形成一定的虚实变化.构图中还通过对称的方法来表现稳固和平衡,它往往赋予艺术作品以庄重的性格和严密的组织性.构图的平衡也形成整个视觉中心的平衡.牌坊装饰的形神兼备和生动气韵传达出基于技巧之上的艺术追求之美.

牌坊因其外形庞大,构造合理,坚固稳定的特征而存在,这也是它存在的前提和基础条件.“最动人的美,好像是最完善地表达材料的强度和荷重之间的斗争所形成的,所以,合乎理性的牌坊构造才是最美的”.徽州木质牌坊中额坊和檐楼由木柱支撑起来,檐楼下是起承重作用的斗拱.斗拱的雕刻基于木材的轻盈质感,层层出跳,极富有韵律美.檐楼屋顶一般都会做翼角,高高翘起的翼角显得尤为轻盈飘逸,起飞一样的动态美化了牌坊的整个造型,使牌坊更富有灵动轻盈的美感.石牌坊具有壮丽凝重的造型,巨大的立柱或俊秀或拙朴,规模宏大,气势恢宏,完全的表现出坚实挺拔的构造美.砖牌坊的青灰色调与墙体浑然一色,不施粉刷的青砖细致拼嵌,对缝整齐,细致而耐看,形成的质朴无华的典雅画面.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韵律、节奏是音乐的主题,体现在牌坊建筑中则产生了不同的美的特征.造型相同的牌坊由于其距离的不同,亦可以产生连续的韵律美,从装饰意义而言,如同“点”、“线”的运动,形成牌坊的装饰空间.如歙县棠樾的牌坊群,依次而立,渐渐望去,如悠扬的田园乐曲,呈现出一种律动的装饰之美,由于牌坊的开间的宽窄变化、楼檐的高低变化、门洞的大小变化,还可以产生一种渐变韵律之美.

2 牌坊建筑的装饰意蕴之美

徽州牌坊的装饰艺术中体现着徽州地域的宗教文化,渗透着封建社会下的儒家礼教、程朱理学等传统思想,包含着“祈福求祥”等传统观念.徽州牌坊上雕刻的纹样图案,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较深刻的象征意义.人们更多的将象征的装饰手法运用于徽州的节孝牌坊和功德牌坊上,一方面雕刻的鳌鱼、麒麟、仙鹤等动物及花卉中各式纹样,象征着对牌坊主人的品格的歌颂和宣传教化,节孝牌坊和功德牌坊歌颂的是一种道德境界,反映出封建社会儒家的伦理思想观念,从美学上说,这是可以使观赏者激励自己而将精神境界提高,达到高尚自由的心灵教化作用.这在当时的社会中,有着共同认同的表现和表达,牌坊将当地审美意识和思想观念有机地结合起来,是封建儒家道德审美倾向被蕴涵于动植物形象之中的产物.

意境,在中国艺术的美学范畴中,通常是指“形神”与“气韵”所传达的一种艺术美感.宗白华先生说:“意境是情与景的结晶品”.而建筑意象(建筑意境)则是意与象的统一.在棠樾牌坊群中,其牌坊的装饰造型气势和整个线状排列则表达出无尽的律动美,构成了富有层次的交响曲.从“形神”和“气韵”的角度看,正传达出了基于技巧之上的构思意境美.装饰线条的对称、曲直、粗细、虚实、均衡、疏密、交叉、动静等运动感与牌坊整体的气势结合,不同纹饰的的线条的雕刻,给人带来一种飘逸自由的灵动感,线条成为一种表达情感的方式,装饰着灵动飘逸、活泼欢快、自由飞舞的韵律美的追求.这种有意味的装饰形式具有丰富的内涵,以及相对独立的审美意味,静态的形象蕴蓄了动感,不仅唤起了人们的心理情感变化,也带来了一幅轻松、优美、协调的视觉画面.像一首奏鸣曲,引人入胜,形成了牌坊建筑动人的意境之美.单座的牌坊建筑产生的意境美,体现在与周围环境的结合中,有的牌坊在整个景区环境中起到点缀作用,有的在建筑群中起到标志作用,这种单座牌坊的点景式与周围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建筑物紧密结合,产生的意境也不相同,可以感受到建筑意境如在晨曦、黄昏、雨雾、春花等中的动人之境.

艺术来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徽州的石雕匠师们,通过丰富的联想与想象,把理想事物运用于现实中的雕刻中来,使得雕刻的物体充满了理想中的意境,同时也让想象中的事物依附于现实基础,达到具象与抽象的统一,两者相互融合,采用隐喻、象征、谐音等表现手法,运用雕刻途径表达出来,通过对大自然的感悟,以及在平日里生活、劳作实践中,将他们身边所熟悉的物体形象提取出来,进行题材的创作,充分利用制作条件和牌坊雕刻材料,或如实刻画或夸张变形,结合“以形写神、形神兼备”的艺术表现手法,达到最终赏心悦目的审美需求,带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例如“麒麟”的形象,在现实生活中根本不存在,艺术工匠们从狮子的形象上进行变形,加以理想化;再如为了表示“龙腾虎跃”的画面,将其在腿和身体的两侧刻上“火苗”,以赋予其形象的运动感,这种善于创新且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力的艺术表现形式,直观的再现了石雕匠师们扎实的功底、非凡的造型能力以及精深的艺术造诣,同时寄托了人们对于生活的美好憧憬.

徽州牌坊的装饰艺术中体现着徽州地域的宗教文化,渗透着封建社会下的儒家礼教、程朱理学等传统思想,包含着“祈福求祥”等传统观念.徽州牌坊上雕刻的纹样图案,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较深刻的象征意义.人们更多的将象征的装饰手法运用于徽州的节孝牌坊和功德牌坊上,一方面雕刻的鳌鱼、麒麟、仙鹤等动物及花卉中各式纹样,象征着对牌坊主人的品格的歌颂和宣传教化,节孝牌坊和功德牌坊歌颂的是一种道德境界,反映出封建社会儒家的伦理思想观念,从美学上说,这是可以使观赏者激励自己而将精神境界提高,达到高尚自由的心灵教化作用.这在当时的社会中,有着共同认同的表现和表达,牌坊将当地审美意识和思想观念有机地结合起来,是封建儒家道德审美倾向被蕴涵于动植物形象之中的产物.基于徽州牌坊淡雅和谐的色彩,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一种静默无声、朴素典雅的意境美.也隐喻着徽州族群注重内涵,外型典雅的色彩意识.

3 结语

徽州民间牌坊汇聚着徽州故里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底蕴与艺术美学智慧.作为中华区域文化的优秀典型,徽州牌坊装饰艺术向人们展示着别具一格的审美文化的形式美和意蕴美.体现出人们对生活的美好愿望和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以及徽州牌坊建筑装饰艺术的美学特质,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意义和艺术价值.

〔1〕法.葛塞尔.罗丹艺术论[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9.

〔2〕何兆兴.老牌坊[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

〔3〕张法.中国美学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4〕金其桢.中国牌坊[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2.

J01

A

1673-260X(2013)06-0043-02

猜你喜欢

牌坊徽州雕刻
高山仰止处 幽密跌宕地——徽州大峡谷
徽州春雪
丰碑与牌坊祥云县王家庄
徽州绿荫
On art
雕刻树叶
雕刻时光
运城解州关帝庙牌坊掠影
溪边桥下,春里徽州
白家牌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