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目前高校中国近代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3-04-02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16期
关键词:近代史教学方法老师

卢 玲

(毕节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贵州 毕节 551700)

在我国许多的高校中,中国近代史课程都被列为是必修课.中国近代史的教学能够让学生正确的认识到资本主义以及帝国主义的罪恶本质、侵略掠夺本性,知道中国近代为什么落后,全面了解中国近代的历史,弘扬和宣传我们本民族的优良传统以及高尚品质,进而提高学生保卫祖国的紧迫感和使命感以及爱国主义的建设等等.而且中国近代史课程对学生在学习中国通史、世界史时都有良好的促进和协助作用.但是在实际的教学当中,中国近代史课程存在着不小的问题.

1 中国近代史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

1.1 部分高校一周所安排的《中国近代史》课时比较不稳定

通常高校会一周开设四课时的中国近代史课程,一学期正好能够讲完.但是一些院校不但设有本科,还设有专科,由于教授对象不一样,因此所安排的周课时也不一样,分别是一周四课时和一周六课时,均在一学期内将《中国近代史》讲完.还有一些师范类的院校,因为老师工作量的增加等等客观原因,把课时减少为一周三课时,把授课的时间延长为一学年.这一种类似于马拉松的教学方法,对于主讲教师而言,课时的延长意味着授课内容的增多,意味着备课量会翻倍,而且尚不知新增添的内容是不是符合大纲的要求;对于学生们而言,《中国近代史》教授的时间延长会带给学生很大的心理压力,而且学生也没有更多的机会选择自己喜欢的选修课了.

1.2 教学的方法比较单一

在教学方法上,中国近代史课程显得比较单一.主讲教师在讲授知识的时候,通常会使用“我说你听”的教学方法,没有灵活性,显得非常的刻板,学生也没有兴趣听,经常是老师忙老师的、学生忙学生的,课堂气氛显得十分的沉闷,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不能发挥出来.

1.3 只重视教材而忽视教学大纲

随着近代史研究成果的增多,各种版本的《中国近代史》教材陆续问世,如有中华书局版的、郑师渠主编的、陈旭麓主编的等,除此还有各高校用自己编制的教材.随着版本的增加,各高校选择的倾向也不同,但不管高校使用哪一种教材,普遍存在只关注教材本身,而不关注与教学大纲的情况,导致教学大纲所具有的指导作用发挥不出来.

1.4 中国近代史的教学不能够连接上世界近代史的教学

近代世界史中包含着中国近代史,所以近代中国一定要连接着近代世界.一旦没有把中国近代史放到世界近代史的范围内进行讲解,那么中国近代史中的很多内容就会说不了也说不清.但是现在的很多高校在讲解中国近代史时,往往会“独立”出来,和世界近代史的教学内容相脱节,只是以中国历史的视角、孤立地、片面地看待中国近代所发生的一些历史现象以及重大事件.

2 对策

2.1 主讲老师需要了解中国近代史课的学科属性

所有的社会科学都有其独特的学科属性,中国近代史也不例外,它是中国近代的文化史、政治史、经济史以及思想史有机结合,而且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具有灵魂、骨骼以及血肉的历史,我们可以将思想文化史看作中国近代史的灵魂、经济史看作中国近代史的骨骼、政治史看作中国近代史的血肉.中国近代史和中华民国史、中共党史课以及中国革命史课不但有密切的联系,还有严格的区别.中华民国史主要研究中华民国的创立,以及北京政府转向南京政府的过渡过程,也就是中华民国从繁盛到衰败的整个历史时期.中国革命史虽然也阐述了中国共产党所具有的的领导作用,但是其还是偏向于研究各族人民群众、各革命阶级以及阶层,是如何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之下,和与建主义、帝国主义以及官僚资本主义进行斗争并获得最后胜利的.中共党史所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党的政策、路线、方针以及策略、战略的演变过程,探讨中国革命和建设是如何融合马列主义的以及马列主义在中国得到发展和运用的整个过程.这些都能够根据具体的历史来进行研究.但是中共党史比较偏向于理论问题的说明,主要被看作为政治理论学科.

我们可以很容易的看出,从时间的角度看,中华民国史、中共党史课以及中国革命史全部都包含在中国近代史当中,这些历史与中国近代史不但有明显的区别,而且还有紧密的联系.但是中国近代史不但不可以将这些学科的内容取而代之,而且又不可以远离这些学科.并且在对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研究进行丰富和深化时,中华民国史、中共党史课以及中国革命史课这些学科的研究也会得到好处,同样,对这些学科的研究进行深化也有利于中国近代史的研究.

2.2 使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科学合理的使用课堂教学方法,不但能够使学生们主动积极的学习,还能够促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灌输式、单一的教学方法已经不适用于现在教学的需要了.因此在教授中国近代史时,我们可以灵活的使用以下这几种教学方法.

(1)讲授法.这种教学方法是一种基本方法,不但重要而且传统,在现代的教育中也适用.

(2)提问法,这也可以称作互动法.这种教学方法是比较常见的,可以分为老师提问学生回答和学生提问老师回答.通过问答老师不但能够及时的掌握学生比较关注的重点以及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而且还能够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启发,帮助他们多层面、多视角的去了解和认识历史.

(3)讨论法.这种方法主要针对于容易产生歧异或者是学术观点比较多内容.我们可以使用这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多角度的看待问题,在讨论当中慢慢的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协助学生深入的研究问题,挖掘出事物的真相;还可以使学生了解到客观公正对历史进行研究是一件多么重要而又不易的事情.比如说:在评价李鸿章、琦善以及曾国藩等重要人物时,或者是评价义和团、中体西用等问题时,我们都可以使用这种教学方法.而且为了使讨论能够顺利开展,老师可以提前向学生们推荐一些论著和资料.

(4)分析史料法.老师可以让学生到图书馆等地自己去阅读一些比较重要的原始资料,然后让学生自己进行分析,并得到结论,培养他们的研究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老师还可以先提出一些史实有误以及以论代史、观点先行的地方,然后让学生们去查找资料,了解当时真正的情况,帮助学生们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也就是重视史料、不人云亦云、不盲从、能够独立思考、不说空话套话、重视客观事实.

2.3 教学和研究成果相结合

这种教学方法具有两层含义,也就是把自身的研究成果结合教学内容;将自己的教学和学术界已有的研究成果相结合.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观念的转变、社会的不断推进,学术界的新成果正在不断的涌现,这些研究成果或许会提供出崭新的研究视角,或许会将以往的一些错误的结论和史实进行修正.所以在教学当中融入最新的研究成果,将研究和教学进行有机的结合,老师不但可以及时的了解到最新的学术研究状况,还能够随时更新自己的教学观点和内容,扩大学生视野,帮助学生多角度的看待问题,从而达到增强教学的质量、提高教学水平的目的.除此之外,老师还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融入自己平时的思考和研究,用科研协助教学,使自己的教学内容更加的有深度,而且当教学中遇到问题时也能够使用科研去解决.这样做才能够防止内容多年不变、教案多年不动的教学状况发生.比如说,在在中国近代史所安排的主线问题上,以往的出发点都是阶级斗争理论,将三次革命的高潮当作中国近代史的主线.在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就这个问题学界有了不一样的观点,他们认为“四个阶梯”所具有的说服力更大,这个观点逐渐的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同,也改变了对义和团和洋务运动的评价;对于一些历史人物,特别是被划分到“地主阶级”的洋务派,学界也能够客观的进行评价了.到了上个世纪的九十年代,我国现代化的建设步伐逐渐加快,而且国外的现代化理论也得到了输入,学者们又开始在现代化理论的角度去研究和认识中国近代史.等到了二十一世纪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的步伐加速,学术界与国内外的历史专家交谈的机会增大了,其观念得到了不断更新,思想也变得更加的开放,新的学说和理论不断的涌现出来,而且这些新的研究成果正在不断的开阔着我们的视野、改变着我们的观念,对提高我们当前的中国近代史的教学工作非常的有利.

2.4 改革考试的方法

使用考试这种方法对中国近代史课程的教学进行检测是最有效果的一种方法.以往的考试手段比较单一,对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十分不利,因此我们可以使用新型的考试的方法.

传统的考试题型通常有五类,也就是:论述、选择、简答、填空以及名词解释,虽然这几种题型能够考察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记忆能力,但是答案一般都在教材和笔记上,学生只要将课堂笔记做好,考试之前将笔记和教材中的内容记住,那么便能取得高分,这种考试方式比较偏向于答案的标准性以及试题的客观性.因此老师考试的时候,可以适当的删除一些选择题和填空,适当的增加一些自由式问答题和材料分析题.而且自由式问答题可以让学生以以前读过的与中国近代史相关的书籍为基础,将自己的心得体会写出来,并自己给自己评价;材料分析题需要以地方志书或者是近代名人文集为基础,选择里面好的文章,主要考察学生解读原始资料的能力.这种考试方法比较侧重于对学生理解问题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进行考察,并促使学生在第一节课便为今后的考试做准备.

2.5 合理科学的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在教学的过程中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几率是越来越多了,这也为课堂教学的生动化、多样化提供了实施的可能性.现在很多的高校给教室配备上了多媒体,而且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变得越来越凸出和普遍,其不但节省了老师写板书的时间,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而且也提供给了学生直观的视觉效果,让学生对中国近代史产生浓厚的兴趣.这也是为什么多媒体这么受欢迎的原因.

但是主讲老师需要根据教学的内容来判断是否要使用多媒体技术.比如说在教学需要对学生们进行爱国教育,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这时老师便可是使用多媒体技术,发挥出多媒体技术在听觉和视觉等方面的优势,增强学生对学习中国近代史的兴趣.但教学中如遇需要帮助学生们正确的认识历史、协助学生们对历史的前因后果进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客观的评价历史人物和事件时,由于这时的学生思维是多种多样的、分析的着重点是多面的,再使用多媒体技术就显得累赘、多余,也不利于中国近代史的教学开展.因此主要老师需要根据要讲的中国近代史的内容,判断是否需要使用多媒体技术.

综上,中国近代史的教学一定要与时俱进,敢于提出问题并发现问题,使用合理科学的方法;而且主讲老师想要把中国近代史这门课讲好,一定要关注最新的学术科研成果,关注学科的特性,充分的做好准备工作,其教学的质量才能够提高,学生学习中国近代史的积极性才会被调动起来,解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才能够增强.

〔1〕郭学信.研究性学习与高校历史教学改革[J].历史教学,2008(16).

〔2〕王寅.认知语言学探索[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5.

〔3〕郑师渠.新文化运动与反省现代性思潮[J].近代史研究,2009(4):4-23.

猜你喜欢

近代史教学方法老师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品读《中国近代史》背后的“近代史”
近代史上的几个问题(三)
近代史上的几个问题(二)
近代史上的几个问题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初中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种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