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广亚教育思想对当代高校“德育”工作的启示

2013-04-02李海容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16期
关键词:办学师生德育

李海容

(郑州成功财经学院 思政部,河南 郑州 451200)

教育家“王广亚”博士致力于教育60多年,在海峡两岸创办了10多所大中小学,为社会培养、输送各类人才三十多万人,可谓“桃李满天下”,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育思想:“伦理、创新、品质、绩效”的办学理念,“勤俭、朴实、自立、更生”的办学作风,“爱国爱校、宁静好学、礼让整洁”的办学精神,“计划创新、执行彻底、考核严谨、赏罚分明”的行事准则,“三严”、“三心”、“三特色”的“三三三制”的办学特色.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德育为先.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德是第一位的,“德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德育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着高校人才的质量.始终贯穿创办人的办学理念的“以人为本”、“德育”优先、“养成”教育对当前高校的“德育”工作具有深远的影响和深刻的启示.

1 高校德育要坚持“以人为本”

“广亚先生”根据其一生办学实践所形成的教育思想具有较强的人本特色,其核心就是以师生为中心,在关心、关爱师生的基础上,培养具有完善人格的、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并用具有人本精神的管理方法来激发师生的潜力和工作学习热情,由此形成师生平等、互动的关系模式,形成和谐、伦理的校园氛围.

王广亚教育思想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思想,首先强调人在万事万物中的主体地位,认为人为万物之灵,人是万物的尺度;其次强调个人的自由与尊严;最后强调人的精神文化品格,追求人的精神文化品格更合乎人性,更能体现人之所以为人.这种“以人为本”思想在”广亚先生”所创办的学校中,主要体现为:一切从师生的发展需要出发,尊重人,信任人,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潜能为出发点,把教师与学生放在学校发展的中心位置;强调充分发挥教师的自觉能动性,不仅应建立了学生发展方案,而且对教师发展提出明确的目标,旨在全方位地贯彻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同样对学生的教育也强调的是一种以学生为本的爱心教育、伦理教育、技能教育的综合,而非简单的工具性的技能的培训.比如,“广亚先生”所创办学校开展的“德育主题月”、“文明礼貌月”“感恩主题月”等系列活动,都是从人的综合发展,人的精神文化品格角度,来培养人的.

以人为本体现在“广亚先生”的办学模式上.“广亚先生”的办学理念的人本特色,其中心是师生,一切围绕学生和老师为中心,进行管理和办学.其中创新是其办学模式人本特色的本质;使师生潜能得到最大发掘,使学生素质得到最大提升是其办学模式人本特色的重要目的;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是其办学模式人本特色的应有之义.“广亚先生”办学模式的人本特色主要体现在他的办学理念,管理模式,治校方针,治校伦理,师生关系等方面.

以人为本体现在“广亚先生”的办学目标上.“广亚先生”在谈到自己的办学目标时总是用朴实的话说就是:“办学校,如何使学生有一技在身,是我的教育目标之一.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学生毕业后,能够发挥所长,服务社会.简单地说,是人人能就业.”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明确的校园文化精神:爱国、爱校、宁静、好学、礼让、整洁;强调“勤俭、朴实、自力、更生”的治校宗旨.“广亚先生”具体将“勤俭”解释为:全力以赴,节约人力物力;将“朴实”解释为脚踏实地,不弄虚作假;将“自立”解释为自己的问题自己解决;将“更生”解释为痛定思痛,为成功想办法.而这些办学精神的最终落脚点就是在给学生一技之长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对自我素质、自我人生的定位能力,让学生能从事自发活动的能力,能够正确的面对人生,能够灵活和理智地适应新的环境;能够灵活地处理生活工作社会中所面对的问题.可以说“广亚先生”的办学目标就是在解决人的生存的基础上,强调对人的完善和发展,强调一种健全的人格教育,究其实质就是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体现“广亚先生”的“三三三制”的办学特色中.“广亚先生”根据自己一生的办学经验,富有创新性地提出了“三三三制”的治校方针,即“三心、三严、三特色”.其中无不透露出以人为本的思想.第一个“三”指的是三心,即爱心、关心和耐心.在此,“广亚先生”要求在自己所办的学校中要贯彻这种三心文化,并通过让教师每周深入学生宿舍制度、坚持任课教师担任导师制度、以及及时解决学生的具体困难等措施,来强调对学生的责任观念,强调“慈教”的教育方法.这些做法直接体现出对学生的关爱,这不仅解决了学生的日常生活困难,还使学生安心求学,让家长放心,为学校赢得了社会声誉.第二个“三”指的是“三严”,即严考、严教、严管.这是“广亚先生”结合学校实际,为提升学生教育成效所提出的一项针对性的措施,其最终落实点是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学到实实在在的知识,真正能够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三严”是和“三心”是统一的,都是以学生为本的体现.“广亚先生”曾说:“‘严管’和‘慈教’相结合,相统一,既有满腔的爱心,又有严格的纪律约束,严而不苛,严而有度,决不能容忍放任自流,我行我素.”第三个“三”是“三特色”:第一个特色是两证多照,第二个特色是三守,即守时、守信、守法.以此为基础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和就业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气质和风度,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可以说“广亚先生”的“三三三制”原则,其基本立足点是学生,其核心是三个特色:教学特色、品德特色、形象特色,在以“三心”的基础上,以“三严”为方法,以“三特色”为目标来具体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做到以学生为本.

2 高校教育要坚持“德育为先”

2005年1月,胡锦涛同志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讲话要求,全国高校应该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强调,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德育为先就是高等学校的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把德育工作放在优先地位并贯穿教育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广亚先生”特别重视“德育”,他的办学理念中的“伦理”,他的办学精神中的“爱国爱校”,校训中的“勤俭、朴实、自力、更生”,办学特色中的“三三三制”等,都是重视德育,强调德育优先,具体体现在:

“广亚先生”把“伦理”放在办学理念的首位.成功学院的办学理念:伦理、创新、品质、绩效,伦理是放在首要位置的,其具体实践体现在 “三心”中的“爱心”和“三特色”中的“品德特色”.大学文化的精髓是大学价值观,而大学价值观的核心则是大学伦理观,紧紧围绕以弘扬“三吃”精神(吃亏、吃苦、吃气)为主题,以思想道德教育为基础,以提高师生综合素质,促进学院全面健康发展为目的,努力增强师生员工的道德意识和道德水平,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认真落实了“广亚先生”提出的品德特色:“守时、守信、守法”.积极倡导健康、诚实守信的良好校园风气,以实际行动展示广大教职员工和大学生的政治素养和精神风貌.特别是通过开展“德育主题月”、建立“德育教育实践基地”等配套实践活动,使全院师生对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有了一定深度的认识,责任感、自觉性有了较大地提高.“三守”思想不断被广大师生员工所接受,诚实守信、守时守法蔚然成风,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的氛围基本形成.“热爱教育,献身教育;热爱学生,诲人不倦;严谨治学,开拓创新;关心集体,团结协作;语言文明,仪表端庄;遵纪守法,廉洁从教;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已成为教师队伍的核心道德理念.许多道德家园荒芜和精神世界迷失的学生,也能从这一办学理念中汲取有益的精神营养,以积极进取的心态完成自己的学业,成就自己新的人生.

“广亚先生”把“爱国爱校”放在成功精神的首位.在“广亚先生”所创办的学校里,每天清晨,国旗班的同学们总是迈着矫健有力的步伐,庄严地升起鲜艳的五星红旗.而同学们也是早早地在旗台前集合列队,等待着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时刻.从那一张张年轻的脸上,能看得到发自内心的那份敬重之情.我们的先辈们身体力行地为我们留下了多少值得铭记的深刻足迹,我们都知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知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更曾为屈原的“信而见疑,忠而被谤”投江以死深感沉痛.爱国这一思想是早已随着黄河奔腾的流水,浸润了整个中华大地,融入每个中华儿女的血脉之中.有那么的海外侨胞,漂泊的游子心系祖国,“广亚先生”正是其中之一;而在2008年的“5.12”大灾面前,我们的民族团结一致,每个人——不管是天真烂漫的孩童还是饱经拾荒之苦的老人都伸出援助之手,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在这样的“爱国”的光亮前,还有什么黑暗是无法被照亮的呢?“广亚先生”更是一次性捐款10万元,这怎么能不是实实在在的爱国?

“广亚先生”把“勤俭、朴实、自力、更生”作为校训.“勤俭”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又是智慧、是品质、是责任的风尚.“广亚先生”所创办的学校以勤俭为校训,牢固树立勤俭节约的校风,即使在对待验收、检查、各种庆典和文艺活动等也丝毫都不奢侈浪费.而“朴实”是人生的洗练,是意志的纯化,朴实可以守正,不为浮华动乎心.以朴实为校训,在广大师生中积极倡导朴实理念.“自力”是人生成功的条件之一,能自力的人,不怨天尤人,而能充分发挥自强自力,在与困难搏斗中撞击出生命之花.自力之人最讲实事求是,从真功夫入手,日积月累向目标前进.“更生”可以使人从失败中奋起,在成功后获得生生不息的发展.“勤俭、朴实、自力、更生”的校训,体现了“广亚先生”把德育放在了很重要的位置.

3 高校德育要坚持“养成”教育

养成教育是一种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方式,主张通过严格管理、规范行为、长期践行、外在培养与自我内化等多种教育手段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高校德育的过程不仅是知、情、意、行相互作用、协调发展的过程,而且是一个由低到高、由浅入深、不断内化的过程.这个过程认知教育是必须的,同时不能忽视行为习惯的培养,没有行为习惯的教育是空洞的,没有行为也不可能真正理解已有的认识,不可能上升到观念、情感、需要、动机,就不能真正被大学生所“内化”.所以说,道德习惯和行为的养成在德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

养成教育在高校德育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它是高校德育体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当前大学生德育存在的问题不是不懂认知,不懂道理,而是知而不行,这恰好说明了当前高校德育的薄弱环节不是“认知”方面,而是养成教育方面.有些高校重视灌输教育和熏陶教育,缺乏养成教育的意识,即使有一些养成教育的举措,也往往不自觉和不系统,对学生道德行为产生不了长期的持久的影响.人的道德质素的培养不仅包括认知教育还应该包括道德实践能力的教育,认知可以通过理论灌输来培养,但是道德实践能力紧靠灌输是不行的,道德实践能力是在生活实践中养成的,因此养成教育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养成教育是高校造就现代人的重要环节.现代人才观有了新的内涵:看学历,重才干;厚基础,宽专业;要成绩,更要高素质;先看做人,再看成才.现代社会人类生活节奏快、社会压力大,要求人们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要求大学生能正确地处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他人、个人自我身心的关系,要求大学生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自我约束能力等,所有这一切都要求青年大学生在年轻时通过养成教育形成一定的学习、思考、健身、文明礼貌等习惯,以对外界的刺激作出自动化的迅速的反应.

养成教育有助于大学生实现知行统一.人们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自身.所以历代教育家都注重知行转化、知行合一.马克思也认为实践不仅是认识的来源、动力和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更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养成教育以学生已有的认知为基础,对一定行为加以反复练习,使其在学生身上固定下来,形成习惯.这样学生不仅在接受同样刺激时可以做出同样的反应,就是在受到不同刺激物作用时,也可自动地以己经形成的定型化思维方式去做出自动化的反应,从而简化认知与行为之间转化程序,缩短了转化时间.

养成教育在“广亚先生”所创办的每一所学校里.“广亚先生”尤为重视学生的养成教育,意在养成学生良好的品行,使其终生受用.在他所创办的学校里,每天早晨六点钟准时的升旗仪式,不管刮风下雨,一直坚持着;每天放学后,校园里劳动教育的同学们,用自己的勤劳双手装扮着美丽的校园,在“广亚先生”创办的校园里,很难发现路上或草坪中有垃圾的存在;在“广亚先生”所创办的校园里,无论你走到哪里,遇到的同学们总是相互微笑或挥手打招呼,无论认识不认识,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真诚的微笑;在“广亚先生”创办的校园的课堂上,同学们总是牢记起立向老师问好;在“广亚先生”创办的校园的餐厅里,大家总是自觉做到“轻声就餐,剩饭入桶,凳子归位”,餐厅里总能保持整齐和洁净;在“广亚先生”所创办校园的寝室里,寝室更像星级“宾馆”,不是因为宿舍豪华,而是因为它们干净、整洁,最重要的是无论什么时候都保持得好,因为同学们已经养成了打造文明宿舍的好习惯,这才是实实在在的养成教育.

王广亚博士的办学理念中的“以人为本”“德育优先”“养成教育”,不仅符合时代的需要,而且具有较大的普适性,对目前我国高校的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广亚先生”的教育思想的内涵是博大精深的,也是动态发展、与时俱进的,我们应该根据时代的要求,根据高等教育发展的规律,与时俱进地学习、理解、深化、升华“广亚先生”的教育思想,使其在更多方面、更大程度上产生更深远的影响.

猜你喜欢

办学师生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麻辣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