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清肌红蛋白检验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意义分析

2013-04-02陈建文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检验科生化室安徽蚌埠233004

吉林医学 2013年27期
关键词:同工酶肌红蛋白顶峰

陈建文(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检验科生化室,安徽 蚌埠 233004)

临床上,急性心肌梗死(AM I)主要的症状表现为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主要指的是患者的冠状动肺由于急性闭塞,而中断血流,从而命名局部的心肌由于缺血而坏死[1]。近几年来,在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时,主要是以病史、临床症状、心电图的变化等为主。在进行诊断早期的急性心肌梗死时,很多的临床医师主要采用的是乳酸脱氢酶同工酶和肌酸激酶同工酶,但由于操作比较复杂,没有较高的利用率,且在急诊上也不适用。对此,在进行检测急性心肌梗死时,采用了血清肌红蛋白、肌钙蛋白Ⅰ与超敏C-反应蛋白,其价值较高,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3月~2011年5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6例作为治疗组,男36例,女10例,年龄33~72岁,其中,梗死部位位于前壁的有29例,位于下壁的有17例,有明显局部外伤、肺膜病变等的患者除外。同期进行体检的健康人员46例作为对照组,均无心脑血管病史。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接受治疗后第4小时、8小时、12小时、24小时及3天时,对患者进行空腹抽取2 m l的静肺血,且及时注入肝素钠抗凝管中,之后通过3 000 r/m in的离心力,持续15 m in的离心,在lympus AU5400生化分析仪上进行M yo、cTnI、hs-CRP的检测。

1.3 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 16.1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各项参数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Myo、cTnI与hs-CRP指标的比较:对于M yo、cTnI与hs-CRP这3个指标的浓度,两组相比,治疗组要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Myo、cTnI与hs-CRP指标的比较(±s)

表1 两组Myo、cTnI与hs-CRP指标的比较(±s)

组别 Myo(μg/L) CTnI(μg/L) hs-CRP(mg/L)治疗组 189.51±43.59 3.82±0.59 16.40±2.09对照组 56.72±13.28 0.27±0.02 3.95±0.78 t值 7.49 8.22 11.50 P值 0.011 0.004 0.002

2.2 不同的时间,治疗组的Myo、cTnI与hs-CRP指标的比较:治疗组中,急性心肌梗死在发生0~4 h后,M yo与hs-CR呈上升趋势,8~12 h达到顶峰值,12~24 h后开始回落;3 d后出现正常值;在急性心肌梗死发生4~8 h后,cTnI呈上升趋势,8~12 h达到顶峰值,12~24 h持续高水平,3 d后开始回落;在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后,hs-CR就逐渐上升,2~24 h达到顶峰值,3 d后回落到正常值。详见表2。

表2 不同时间,治疗组的M yo、cTnI与hs-CRP指标的比较(±s)

表2 不同时间,治疗组的M yo、cTnI与hs-CRP指标的比较(±s)

时间 M yo(μg/L) CTnI(μg/L) hs-CRP(mg/L)4h 169.69±38.53 3.67±0.49 14.58±2.06 12h 192.39±46.96 3.92±0.60 15.56±2.07 24h 188.99±43.58 3.82±0.55 16.43±2.10 72h 152.45±32.77 3.71±0.49 13.89±1.82

3 讨论

患有急性心肌梗死者,在损伤心肌细胞后,也影响到了膜的通透性与完整性,在外周的血中会出现梗死细胞内的大量化学物质同,所以,在检测患者的血液时,这些化学物质会被检测到,在临床上将其称为心肌损伤标志物[2]。及时进行这些心肌损伤标志物的浓度,急性心肌梗死可以早期的诊断出。相关资料显示,急性心肌梗死在进行早期诊断时,肌酸激酶同工酶的敏感觉性只有40.3%,这充分说明了,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中,不能采用肌酸激酶同工酶[3]。从本研究结果中得知,急性心肌梗死的各临床指标中,在进行测定急性心肌梗死标志物时,显理想、最有特异性的就是Myo、cTnI与hs-CRP联合检测。cTn I是经常采用的心肌损伤标志物,在心肌、骨骼肌内,cTnI广泛存在,是心肌肌钙蛋白的Ⅰ亚单位,主要有肌钙蛋白Ⅰ、肌钙蛋白T、肌钙蛋白C等3个亚基[4]。心肌肌钙蛋白质的心肌特异性特别好,在发生急性梗死4~6 h后,可以及时地进至血液中,并逐渐地积累,在血液中,水平比较高的cTnI能够存在6~10 d,既可以对微小的心肌损伤进行检测,对于肌肉损伤的干扰,也不会受到影响,其心肌灵敏度与特异性相当高,且急性心肌梗死的范围与程度都会受到cTnI浓度高低的直接影响,是当前最理想的心肌标记物,且也被大家认可[5]。

从本组的研究中可以看出,在急性梗死24 h后,Myo逐渐降为正常值,所以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病况的再梗死与梗死的时一步扩展,通过Myo可以进行有效的测定。hs-CRP主要是一种肝脏细胞所合成的蛋白质,这种蛋白质因为其特异性,可以与肺炎链球菌细胞壁C多糖相结合,因而得名超敏C-反应蛋白。健康人的血清中,一般情况下hs-CRP的浓度较低,只有机体在受到创作、出现急性心肌梗死时,其浓度才会升高。在临床的实验室中,在检测血清中较低水平的hs-CRP时,可以通过超敏感的检测方法,当前低水平炎性反应状态的区分,主要的灵敏指标就是hs-CRP。hs-CRP有着较高的稳定性能,且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等因素也不会影响到它的平稳性,再者就是便于检测,费用也比较低等,已经广泛用于了临床。从本级的研究结果中看出,治疗组患者中的Myo、cTnI及hs-CRP较之于对照组,浓度比较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急性心肌梗死在发生0~4 h后,M yo与hs-CR呈上升趋势,8~12 h达到顶峰值,12~24 h后开始回落;3 d后出现正常值;在急性心肌梗死发生4~8 h后,cTnI呈上升趋势,8~12 h达到顶峰值,12~24 h持续高水平,3 d后开始回落;在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后,hs-CR就逐渐上升,2~24 h达到顶峰值,3 d后回落到正常值。而早期中,cTn I与M yo就已经出现,且在8~12 h内快速地达到顶峰值,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有着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总之,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上,Myo、cTnI与hs-CRP在检测上各有优势,3者联合使用可以互补各自的优势,而且应用价值比较高,意义比较大,在临床上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1] 陆姣苑.肌红蛋白和肌钙蛋白联合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价值的文献评价[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9,30(1):156.

[2] 张志虎,张有建,贾志云.血清肌钙蛋白Ⅰ和肌红蛋白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实用医药,2009,25(1):110.

[3] 李 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的测定及分析[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0,31(1):96.

[4] 钟文军.血清肌红蛋白、心肌肌钙蛋白Ⅰ和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诊断价值[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1,15(1):185.

[5] 李宁利.心肌肌钙蛋白Ⅰ、肌红蛋白及肌酸激酶同工酶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应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32(1):162.

猜你喜欢

同工酶肌红蛋白顶峰
缺血修饰白蛋白和肌红蛋白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早期诊断价值
江善明
床旁即时检测仪用于野外军训检测尿液肌红蛋白的应用研究
黄孢原毛平革菌抗营养阻遏产漆酶同工酶动态分析
王秋杨 路在顶峰
屹立于顶峰的4K HDR家用投影王者Sony(索尼)VPL-VW5000ES
牛排“血水”不是血
[CX2]NaCl胁迫对萌发期甜高粱和春小麦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线鳞型黄金鲫(框鳞镜鲤♀×红鲫♂)mtDNA及同工酶的遗传分析
窒息新生儿血清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与肌钙蛋白I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