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城市体育研究综述

2013-04-01

滁州学院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赛事体育研究

陈 伟

体育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日益被人们所认识。21世纪,体育与现代城市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体育已成为城市现代化综合实力的标志之一。为此,体育与城市的辩证关系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其研究视角与研究领域涉及诸多方面。

1 城市体育在城市发展中的价值

体育除具有健身、健心、健美、娱乐、交往等独特的价值外,其经济、政治、文化等衍生价值在现代城市中的体现更加突出。城市体育在城市发展中的价值主要表现有:一、经济价值,即通过体育产品消费、举办运动赛事等直接或间接创造价值,推动城市现代化进程,通过强身健体、娱乐身心、摆脱压力与身体困境等方法提高城市人口资本质量;二、社会价值,即促使城市主体间的有效合作与良性互动促进城市社会的和谐;三、文化价值,即通过运动赛事的举办、媒体的报道、体育场馆建筑的独特设计与风格、城市主体体育参与和体育生活的逐步建立、体育文化与文学艺术结合等,提高城市文化品位;四、作为现代“城市再生运动”的载体和催化剂,拓宽城市发展空间的空间功效;五、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生态功效等[1]。

2 体育成为现代城市生活的必需

城市由于其自身的特点促使体育获得了迅猛发展,成为城市生活的必须。该研究沿着两条线索:一是基于城市本身的特点与体育的功能,科学技术的进步引起劳动效率的提高,并相应地缩短人们的劳动时间。在余暇时间相对延长和有足够的收入保障的今天,城市人对生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发展性消费的体育消费已经成为城市消费的构成部分[2]。较快的生活节奏、较高的工作强度、较少亲情的人口异质性等之城市生活特点,以及现代“文明病”在城市的频发,使众多城市人生理和心理的平衡遭到不同程度的失衡。体育能为上述诸症状提供一种缓解、释放甚至解决的方法与手段,普遍受到城市管理者与市民的重视[3]。二是立足于城市与体育的本质,阐述体育必须为城市生活的一部分,城市是满足人需要的人工环境,其本质是人性的产物,目的在于为人性的回归提供一种人工环境。而体育的本质则是提高人的生命质量,促进人身心的全面发展,实现对人的关怀。“人性”是体育与城市本质的契合点,体育理应为城市的必须[4]。

3 大型运动赛事举办

大型运动赛事的举办与城市关系的研究始始于我国申奥期间,2008年北京奥运会筹办时期研究达到了高峰。由于大型运动赛事能促进举办城市经济发展、展示城市形象、推动城市文化建设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对举办城市有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文化效益等原因,越来越受到学者与城市管理者的重视。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3.1 大型赛事的举办对城市发展的促进

城市举办大型赛事,不仅可以产生优化城市产业结构、提供就业机会、促进市政建设等直接经济效益[5];而且大型赛事带给城市的社会效益甚至比赛事本身所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更为重要[6]。因为在赛事期间,借助于新闻媒体对赛事与相关事件的集中报道、游客的亲身感受,举办城市的文化得以传播、城市的知名度得到提高,间接地拓宽了城市发展空间。

3.2 赛后体育场馆设施的后续利用

大型赛事结束后体育场馆的利用率不高、向社会开放时间与开放程度不够、场馆再利用时的管理水平较差且缺乏高层次的经营管理人才、经营效益低下等[7]。场馆的后续使用大部分是不动产的租赁,表现为举办各种体育活动、体育教学、组织文艺演出与会展、开办餐饮、商场等其他服务行业[8]。北京奥运会后,为使赛后的奥运村等体育场馆设施有效利用,管理者应改变管理主体,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充分拓宽场馆的经济功能并向社会开放,为减少场馆的养护成本可以采用连锁式的场馆养护等方法[9]。

3.3 举办大型赛事的风险

城市举办大型赛事具有一定风险,对赛事风险的识别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赛事风险来源于外部风险与内部风险,前者包括政策、经济、政治、环境等,后者包括行为、技术、组织、决策、赛事形象风险等[10];对大型赛事风险的管理,首先要做到识别风险,其次是做好风险防范与控制,再次是制定相应的财务对策等[11]。

4 城市体育与城市营销

当今,众多城市管理者已认识到体育在现代城市发展中的重要性,纷纷打造城市体育品牌,把体育作为城市的靓点,作为城市营销的手段,以提高城市知名度,提升城市竞争力。研究涉及多方面。一般认为,体育与文化、艺术一起成为当今现代城市具备吸引力和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即城市为具备较高的吸引力和竞争力,获取更多的资源,谋求更大的发展空间,就必须提供体育设施、举办体育赛事[12];为彰显“世界一流”城市,城市必须有较高水平的职业运动队,管理者必须组织大型体育竞赛[13]。城市体育营销兼有外生性营销与内生性营销双重特点。外生性营销是一种广告营销方式,目的是提高城市知名度,手段为制造体育大事件、造成媒体短期内的密集传播等;而内生性营销指城市体育文化、价值观、行为规范等营销[14]。城市管理者在利用体育赛事为提升城市品牌服务时,应充分考虑结合本城市特点选择赛事、针对不同的目标受众使用“赛事组合”以获取最大的利益、考虑赛事的成本效益并进行风险控制[15]。城市体育在为营销城市的服务中,也应进行自身的营销。城市体育自身营销可以从树立城市体育形象、打造城市体育品牌、培养体育人口、加强城市体育文化建设等方面进行。

5 “体育城市”建设

体育城市是指那些在体育文化传播、体育活动的开展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产生一定影响力的城市。体育城市的建设是城市营销的有效方法与手段。作为体育城市的城市,须具备以下条件:地理位置——位于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文化、政治中心,经济条件——一定的经济规模,体育设施——优良的体育设施和国际上有影响力的竞赛队伍、体育传媒发达,体育基础——体育融入生活,是城市生活的一部分[16]。我国体育城市建设的思路应该是:首先考虑结合城市特点树立品牌、此次注重体育城市建设的公共利益、再次要充分发挥城市无形资产与体育遗产的功能、注重体育旅游产业的开发等[17]。在我国国家中心城市与体育城市建设融合的实践中,应充分考虑“中心城市与体育城市建设规划的空间性与政策性的协同发展、提升城市建设的软硬件实力”等实现两者融合的策略[18]。

6 城市体育研究的薄弱环节

尽管众多学者对城市体育进行了多方面、多角度的研究,但是目前城市体育的研究仍然存在着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一、城市体育的研究大多停留于质的层面,而对其现状、特点、发展趋势等的量的实证研究尚不多见;二、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规模的扩大,为方便城市居民的体育活动,对公共体育场地设施等的合理布局的研究、以及对现有的体育场地设施的合理利用的研究很少涉及。

[1] 徐月红.论体育在现代城市发展中的价值功能[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1(8):1-6.

[2] 左新荣.论一般性与发展性体育消费[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10):1319-1321.

[3] 左新荣.从体育精神美的视角看体育的社会效应[J].体育科学,1994(3):26.

[4] 梅良勇,李 源.城市本质视野中的休闲理念[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6(2):95-98.

[5] 肖 锋.举办体育大赛对城市的经济、文化综合效应之研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4(5):23-24.

[6] 姚颂平,刘志民,肖 锋.国际体育大赛与国际化大城市发展之关系[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4(10):18-23.

[7] 缪建奇,胡震宇.我国体育场馆赛后利用现状及对策-兼析北京奥运会场馆赛后利用方案[J].体育文化导刊,2008(8):13-16.

[8] 徐长红.大型赛事后体育场馆的可持续利用问题研究[J].运动,2010(5):150-151.

[9] 马玉芳,杨晓燕.北京奥运会后体育场馆的后继开发使用探讨[J].体育与科学,2009(7):15-18.

[10] 范志明,陈锡尧.对我国重大体育赛事风险识别的初探[J].体育科研,2005(2):26-29.

[11] 张枝梅.体育赛事风险特点及风险管理刍议[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6):79-81.

[12] [德]里奥 艾瑞克 亚历山大著,沈体雁,杨开忠,高莹莹译.体育与城市营销:欧洲经验[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6:14.

[13] [美]科克利著,管 兵,等译.体育社会学-议题与争议[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433.

[14] 麻晨俊,梁旭鹏,赵方珂.城市体育营销研究-以重庆市为例[J].体育文化导刊,2012(3):21-24.

[15] 刘东锋.城市营销中体育赛事与城市品牌联合战略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8(5):38-41.

[16] 肖焕禹,李文川,方 立.上海建设国际知名体育城市研究[J].体育科研,2010(2):1-6.

[17] 陈林华,薛 南,王 跃.欧美体育城市的评价指标体系探讨[J].体育与科学,2011(3):18-22.

[18] 朱淑玲.我国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与体育城市建设之融合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1(6):11-16.

猜你喜欢

赛事体育研究
本月赛事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