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主流报纸品质的提升

2013-04-01

成都工业学院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报人文字编辑科普

曾 铁

(上海市徐汇区社区学院,上海 200032)

1 案例分析

1.1 2012年第3季度《新民晚报》“问题文章”点评

这些“问题文章”展示了晚报的一些质量问题,科普或涉及科技知识文章的严谨性、规范性、科学性,是笔者的观察视角(也旁及文史问题)和点评焦点。本文随机选取2012年第3季度上海《新民晚报》的读报记录及分析,这类材料较为常见。限于篇幅,这里仅举例分析6则。

1)7月6日A9:《‘轰’,超市天花板掉下大活人》一文中,“一脚踩在无法承受重量的区域,重心不稳,一下子‘穿透’吊顶”,问题出在“重心不稳”。文中所说的现象与重心及稳定性无关,应改为“……因失去支撑,便‘穿透’了吊顶”等。

2)7月6日B16:《无人机学飞鸟》一文,有2处问题:

①“……速度值不仅取决于生物学(如翼展),更取决于其环境的密度”一句中,速度值取决于生物学、取决于环境的密度,此意不通。应为“……取决于鹰的外形、外观(如翼展),更取决于树木等的密度”。

②“如果在临界速度以下飞行,那么我总能避开树木而飞行的可能性就很高。”应改为“……那么无人机总能避开树木,其安全飞行的可能性会很高”。

3)8月5日A8:《超级太阳风暴可致瘫美国电网》一文中,“来自太阳的地磁粒子爆炸可能损坏……变压器……”,应改为“来自太阳的高能带电粒子流等可能损坏……变压器……”。没有“地磁粒子”,也无“地磁粒子爆炸”一说。

4)8月8日A26:《吴良材提醒您重视镜片的选择》一文中,“镜片折射率的高低与镜片的中心厚度或边缘厚度有直接的相关性”,应为“镜片的中心厚度或边缘厚度与镜片折射率的大小有直接的相关性”。这里不能本末倒置、误导读者。“镜片折射率”是一物理常数,对某波长的光线而言,材料(玻璃、树脂、水晶等透明物质)的折射率只与其化学性质等有关,与材料的厚、薄无关。应改为,“镜片折射率的高低决定着镜片的中心厚度或边缘厚度”。

5)8月24日A6:《‘好奇号’会污染火星吗》一文中“……太阳风(一种从太阳发出的氢气的气流)”,应改为“……太阳风(从太阳发出的由质子、电子组成的高速粒子流,也含少量氦核及微量重离子等)”。

6)8月27日A5:《3瓶海水发电或可供全家用一年》一文,有2处问题:

①文章标题应改为《‘3瓶海水发电’或可供全家用一年》。

②“3个矿泉水瓶所装的海水,就可以满足一个4口之家一年的电力需求”,表述不清楚。科普,应让读者了解、清楚文章所述之事。在本文语境下,有些语言不能随意省略,否则,读者难以理解。应改为“3个矿泉水瓶所装的海水里的核聚变物质虽极少,但这点核燃料聚变发电就可满足一个4口之家一年的电力需求”等。

2 繁荣发展文化、提高国民素质必须保证主流报纸质量

2.1 主流报纸的质量关涉文化发展及品质,关乎国民素质及提高[1]

2.1.1 文化大发展形势下,大报理应办好

1)以上海为例,《新民晚报》《文汇报》等主流报纸(大报)是读者认同度较高的印刷媒体,大报及其资讯是经济发展和百姓美好生活的抓手与参谋。大报的文章“字正腔圆”、符合规范和少差错是应当和必须的;大报不能异化,应重视、保持报纸质量,以助力文化建设和国民素质的提高为己任。城市的主流晚报(简称“晚报”)是重要的平面媒体;资深晚报属都市类报纸的大腕,其日发行量大,覆盖面宽、影响力强,是大家喜爱的传统媒体。晚报是强势媒体,其认可度高,公信力强,是纸媒中的精品;晚报也是“小百科全书”,与人们生活、工作的密切相关,且信息传播速度较快。全媒体时代纸媒由于监管较严格且有效,信息垃圾比其他媒体少,是读者信赖的重要信息源。基于丰富的人才资源、社会资源以及运营资金等,大报理当是报业质量的典范、招牌和“文化将军”。

传递科学资讯、传播准确的信息是大报的追求,大报在文化建设与发展中的地位、作用毋庸置疑,它是人们向上、向善、求真的良师益友,是社会和谐发展与幸福生活的向导。电子媒体时代,大报作为优质新闻和可信信息提供者的角色仍不可替代。大报文化感召力强,是文明城市不可或缺的文化要素。大报是文化大发展的载体、平台,是文化发展质量的样本、窗口。推动、实现文化繁荣大发展,提高劳动者素质、能力,让百姓过上“拥有心智的生活”,这些都需要大报向社会传递常识、常理,向百姓传播智慧。建设美丽中国和小康社会,优质大报是渠道、基地和推手。

2)大报是典型的公共文化产品与城市文化代表,折射了城市的文化品质与城市性格、城市内涵。大报是权威的科学诠释者和有效的科学文化传播者。在科普和国民科学素养不理想的状况下,应高举科普大旗,做科普的先锋和主力军。为此,报人当活到老、学到老,不断地用文、理科知识丰富、完善自己,以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保证大报科普水平和整体质量,进而更好地发挥大报在促进国民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不辜负读者的厚爱与期许。

大报的从业者及产品应对纳税人、读者和社会负责。高品质大报有双赢之效,即读者受益(精神大餐)、报社受益(日发行量、年发行量稳定等)。“20世纪50年代中期和60年代前期,《解放日报》每月平均仅2、3个错字,校对组是全报社公认的先进单位,受到报社表扬”[2]。编辑、校对是大报的“守门员”,是采编重要的一环;保持大报水平,校对者及工作很重要。校对文稿须“两静一心”,即校对的环境要安静、校对者应“心静”,校对者要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心”,保证字、词、句准确。校对时要感知入微、纤毫必较,应耐得住寂寞,甘为人作嫁衣裳。保证大报质量,应重视和提高校对者水平,与时俱进、文理双工。具备专业精神和素养,自觉养成敬业的态度、专业的操守与良好的综合素质,这是保证大报质量的基础与要求;记者、编辑、校对的科学文化素质不达标,会衍生各种问题,产生负面影响,降低报纸的品质。

2.1.2 促进提升公民素质和社会文明度,大报的质量不能滑坡

大报是政府媒体,是报业旗舰与领军者,也是重要的信息传播中心,是所在城市平面型文化地标或文化地理标志。晚报是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等走近大众、进入人们生活的要径。大报要有担当、有作为和有贡献,努力提高市民素质和扭转无序、无良的社会风气,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大报的基本任务应该是:大力传播科学知识和人文知识,丰富百姓思想,提升国民素质,以建设文明社会、促进社会进步、传播科学文化、现代文化等为己任,使百姓的生活富裕、幸福,让大众满意。

大报报社是学习型、服务型机构,是促进文化大发展的高地与示范单位。传媒非小事,读者对大报质量很关注。因此,报社必须为读者、社会提供优质产品和文化服务,大报差错率不能超过新闻出版总署的有关规定与要求。大报的科普,必须严谨、无纰漏;大报的品质不能退化、恶化,否则会慢慢失去读者和社会的信任。大报纰漏不断之象属文化大发展景象中的悖论,大报应做业界表率,尽可能减少差错与瑕疵。事实证明,瑕疵不断是某些大报的疾恙,长此以往大报声望与信任度会下降,也将损害消费者利益;应当重视一些大报粗俗化和质量下滑的倾向,并坚决纠正与制止。

2.2 提高报人综合素养是保持大报品质的关键[3]

2.2.1 提升文字编辑、校对的文化素养是保证报纸水平的诉求

全媒体时代,大报报社应有危机感、急迫感,抓好内部管理,注重提高全员素质是保证大报质量和稳定读者群、保持市场份额之本;提升文字编辑、校对的文化素养是保证报纸水平的现实诉求,是大报在媒体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保证。报人应有真材实料、有“文化”。一些报人专业性不足,导致大报水平下降;文化群落科技知识贫乏、科学素养较低已是普遍现象;保持大报质量,报人应有广博、坚实的科技知识之背景,应是称职的“文化人”[4]。大报社会影响力大,其责任也大,报人应尽可能掌握更“全面的知识”,仅有文科知识者难以胜任记者、编辑和校对工作。

大报文章若频出纰漏,会自损形象。出版质量高、声誉好、信誉佳的大报,需要记者、编辑与校对铭记责任、肩负使命,勤奋、认真地工作。报社必须拥有大批有素质、有品位、有追求的报人,才能在新媒介环境下,保持、增强传播力和以质取胜。为此,记者、编辑等应开拓眼界、积蓄力量、充实自己,要争取成为学者型记者、编辑。保证大报质量,让受众汲取精神文化营养,报人应专业、职业、敬业;消解大报科普等频出问题的根本是提高文字编辑、校对与记者的科学文化素养。“视事业如生命,事业未有不兴的”(邹韬奋语)。时下,文字编辑、记者等要在专业性上下工夫,否则工作时会力不从心、捉襟见肘和顾此失彼。

2.2.2 “把每个字放到秤上称一称分量”,是保持大报水平的秘诀

质量由细节体现,重视和做好细节是保持大报质量的要点。大报应有强烈的品牌意识,爱护自己的“脸”;大报文章不能粗疏,当细致、精致和雅致[5]。大报有巨大的符号资本,其质量当保持,应维护、保证品牌。如是,大报记者、文字编辑与校对,其文化、职业素养以及工作质量须具备和做到:专业、专心和扎实、踏实、结实;写科普文章和编审科普文章等时,“要把每个字放到秤上称一称分量”(叶圣陶语)。原哈佛大学校长查尔斯·艾略特(Charles W.Eliot)指出:“有教养的青年男女唯一应该具有的必备素养,就是精确而优雅地使用本国的语言。”这是报人必须的素质与能力,也是他们职业发展之基。大报的文字编辑、校对等应有“斟酌字句的癖习”(叶圣陶语),这是保持大报品质的关键。

时下,报人要有责任和忧患意识,提高自身素质与工作能力和责任心,保持品质是大报发展最重要的事;坚持质量至上,透过内容的价值营造,体现、保持大报的特色、风格与境界,是大报的实务。报人是优秀的文化工作者,业必为之勤、行必为之恭、工必为之纯、品必为之精。“审稿十分钟,读书十年功”,文字编辑、记者等应努力研修业务、提高自我,基于社会发展及需求和保证大报水平,报人应增大文理知识的厚度、高度和宽度、深度。报社也要加强科学知识传播能力建设,应激励、鼓励、引导报人再学习,并创造条件帮助提升报人的科学素养。

3 结语

大报质量是衡量文化及发展水准的标本与标尺。品质和质量存于细节,精致和品质卓越是大报的强项与特色,报章瑕疵不断,有损报纸的公信力和影响力;大报品质流失之状,会让读者感到失望。

大报是以水平、品质著称的重量级传媒,保证其质量,让读者享受优质服务,获得更多、更好的信息,报社须加强队伍建设和管理。就综合素质而论,记者和文字编辑首先是“具有科学上读写能力的公民”(1980年,国际科学联盟委员会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召开的STS教育国际专题研讨会上的建议),同时也应是国民的楷模。传播先进文化、增强文化实力和全面提升国民素质、建设美丽中国,大报的促进功能不可小觑。重视并办好以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较强的晚报为代表的大报,是文化繁荣、发展和国民素质提升的客观要求与基础。资深晚报等大报要借助品牌的力量与“飞入寻常百姓家”(《新民晚报》办报宗旨)之优势,不断增强传播能力,增加受众所需信息,并注意保证文章、信息的质量,以最大化地发挥其文化育人、文化慧民和文化强国的作用。

[1]曾铁.文化发展繁荣的首要任务:提升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兼说上海的文化及发展应保持大报质量[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2012(2):58-64.

[2]吉景峰.敢说实话 敢讲真话[N].解放日报,2012-10-22(11).

[3]曾铁.老牌大报应保证高品质:沪上两报长期研读之思量[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4):76-82.

[4]刘华杰.科学传播读本[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395-406.

[5]曾铁.对提高报纸科普水平的若干认识[J].职大学报,2012(2):87-93.

猜你喜欢

报人文字编辑科普
2023年《中国地市报人》征订单
中国地市报人
科普达人养成记
新媒体时代新闻文字编辑的创新与实现
《中国地市报人》欢迎投稿 欢迎订阅
《中国地市报人》欢迎投稿 欢迎订阅
电视台新闻节目文字编辑技巧浅谈
科普漫画
科普连连看
科普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