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略论中国茶文化的发展

2013-03-31程炳光汪巍朱汉珍汪松能

蚕桑茶叶通讯 2013年2期
关键词:茶艺饮茶饮用

程炳光 汪巍 朱汉珍 汪松能

(1.江西省婺源茶校 333200;2.江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330026)

茶文化是中华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支奇葩,她的形成和发展源远流长,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更加放射出绚丽的光彩。

1 茶文化的起源

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茶树的发现、栽培、茶叶的制造、饮用以及茶文化,都源于我国。世界各地的茶叶种植、加工和茶文化都是直接或间接从我国传播去的,这已被许多中外资料所证实。

据植物学家考证,地球上茶树的存在已有几千万年的历史,而人类对茶的发现和利用也有数千年的历史。到了神农时代(约公元前2 700年),就发现茶树的鲜叶可以解毒。

茶经过了生煮羹饮阶段后,到了魏晋南北朝时,开始进入了烹煮饮用阶段。随着茶饮的盛行,茶作为自然物质进入了文化领域,茶与文化的结合,便产生了茶文化,茶文化一出现就成为健康、高雅的精神思想。史书记载了陆纳以茶为素业,桓温以茶代替酒宴,南齐世祖武皇帝以茶示简等事例。当权者和有识之士倡导以茶示简,以茶养廉,目的是纠正社会不正风气,抗击奢侈之风。

道家修练气功,佛家念诵经文,都要打坐、内省,饮茶可提神、舒通经络。于是茶进入宗教领域,出现了一些饮茶可羽化成仙的故事和传说。僧人积极倡导饮茶,形成了“茶禅一味”的思想。

儒家也提倡茶饮,文人名士吟诗作文,常以茶益思,以茶助谈。以诗文赞吟茗饮的有《出歌》等。

2 茶文化的形成

2.1 唐代茶文化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最繁荣的时期,也是中华文化的一个辉煌时期,茶文化作为中华文化派生出来的子系文化,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2.1.1 饮茶之风盛行

唐代人普遍饮茶,上至皇亲国戚、王公大臣,下至文人雅士、僧侣道士、黎民百姓,大多饮茶。茶还作为“赐名臣,留上客”的珍品。随着饮茶的普遍,客来敬茶已蔚然成风。“茶宴”开始出现在宴请之中。人们把茶叶当上乘礼物馈赠亲友,寓得深情厚谊于茗中。

2.1.2 《茶经》问世丰富了茶文化的内涵

《茶经》是我国第一部比较全面介绍了唐代及唐代以前有关茶事的综合性茶业专著。全书从茶树的性状、产地、茶叶采制过程、品饮等方面都作了详细的描述。总结了茶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功能,创造了茶艺、茶道等一系列的茶文化思想,基本上勾划出了茶文化的轮廓,为茶文化的正式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陆羽的大力倡导下,文人学士讴歌茶事,丰富了茶文化的内涵。

2.2 宋代茶文化

2.2.1 制茶精工细作

宋代创制了“龙凤茶”,龙凤茶是用定型模具压制茶膏并刻上龙、凤、花、草的一种小饼茶,茶饼上有龙凤的造型。龙是皇帝的象征,凤是皇后的象征。龙凤茶显示了皇室茶饮的尊贵。龙凤茶的创造发明,开辟了我国茶叶造形艺术的先河,由对色、香、味的品尝,拓宽到形的欣赏,为我国以后的造形艺术奠定了基础。

2.2.2 茶艺迅速发展

宋代盛行“茗战”,即比试茶叶品质的高低。由于文人士大夫聚会中茶宴的盛行,地方官为博京城高官的欢心,大臣为博帝王的欢心,每年需到民间搜刮极品茗茶入贡,由此产生了“贡茶”。于是需要比试茶叶质量的高低,以排出名次。范仲淹在《和章岷从事斗茶歌》中写道:“胜若登仙不可攀,输同降将无穷耻。”经过认真评比,优胜者入贡皇室。“茗战”不仅在上流社会盛行,而且还普及到民间。

3 茶文化的发展

3.1 元明清时期茶文化

元代茶叶的加工制作开始出现炒青技术,茶叶饮用,皇室以饼茶为主,民间以散茶为主。花茶的加工制作已经开始。汉蒙饮食文化交融,逐渐形成了具有蒙古特色的饮茶方式,即用沸水直接冲泡茶叶。

明代饮茶风气浓厚,茶文化得到快速发展,制茶和饮茶出现大变革。明太祖朱元璋,下令废除龙团茶,推广蒸青散茶。从此皇室纳贡的是芽叶形的散茶,皇室提倡饮用散茶,民间也纷纷仿效,并且将煎煮法改为随冲泡随饮用的冲泡法,这是饮茶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使饮茶简单易行,饮茶之风更为普及。同时也推动了茶叶加工技术的发展,促进红茶、乌龙茶、花茶等茶类的兴起和发展。

清代茶文化有三大特点:一是饮茶方式更加讲究;二是茶叶和茶文化向外输出;三是茶文化空前鼎盛。

清朝宫廷以普洱茶、女儿茶、普洱茶膏为主要茶饮,有的用于泡饮,有的用于煮奶茶。大众茶饮方法,泡茶时茶壶、茶杯要用开水洗涤,并用干净布擦干,茶杯中的茶渣必须先倒掉,然后再斟。清明后期出现了六大茶类,人们不再只饮一种茶,而是根据各地饮用习惯选用不同的茶类。茶叶生产的迅速发展,产量大大提高,除满足本国市场外,还大量远销国外。

3.2 现代茶文化

新中国建立以后,茶叶生产发展速度很快,而茶文化却未能得到相应的发展。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人们物质和文化生活的改善,在国内外各种积极因素的促进下,我国茶文化呈现蓬勃发展的势态。现代茶文化与古代茶文化相比,更具时代特色,中国茶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呈现前所未有的魅力。新时期茶文化具有以下两方面的鲜明特色。

一是茶文化活动十分活跃。80年代以后,象雨后春笋般地出现了许多茶文化社团,湖北天门成立了“陆羽茶文化研究会”,在浙江湖州成立了“陆羽茶文化研究中心”,在北京成立了“中华茶人联谊会”。这些社团的成立,对于弘扬茶文化,促进社会文明,推进茶叶科研和经济的发展作用很大。茶艺交流活动在全国广泛开展,茶艺活动场馆大量涌现,有的大城市茶馆茶楼有千余家,从业人员万余人,形成一支宏大的茶业队伍。

二是健全的茶文化教学科研机构。我国主要产茶省分的农业院校都设有茶学专业,她们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茶业人才。有的高等院校还设有茶文化专业,一些省(市)设有茶叶研究所。还有国家级研究所,如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专门的茶文化研究机构有香港中国国际茶艺会、北京大学东方茶文化研究中心等。

[1]陈文华. 中国古代茶具演变简史[J]. 农业考古,2006(2):32 ~34

[2]陶德臣. 中国古代的茶商和茶叶商帮[J]. 农业考古,1999(4):48 ~52

[3]吕维新.明代茶税法规[J].福建茶叶,1998(2):24 ~26

猜你喜欢

茶艺饮茶饮用
浅议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划分
饮茶养生De四季区别
茶艺
茶艺表演的主题表达——以《遇见老白茶》主题茶艺表演为例
饮用温水对断奶仔猪的影响
酸奶包装、饮用方式与酸奶残留关系研究及对策分析
茶艺赶考 谁主沉浮?
中国国际茶业及茶艺博览会
四季饮茶与健康
月下饮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