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太极拳与中老年人健康的调查分析

2013-03-30王太林

武术研究 2013年1期
关键词:年龄段太极拳患病率

王太林

(中北大学体育与艺术学院,山西 太原 030051)

引言

根据《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指出,到21世纪前20年人口老龄化程度处于快速加速器,老年人群将达到2.48亿人岸,占全国总人口的17.7%,如何使他们推迟衰老,健康长寿,是老年体育的再思考问题。在我国,太极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之一,显示了其特有的保健作用,其外练拳势抬式,内练意气致力,通过练太极拳不仅能培补正气,而且能提高阴阳自和能力(免疫力)和抗病康复能力。对维持老年人生理功能和谐发展,延缓衰老,提高生活质量和预防治病均有积极作用。因而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广为流传,深受人民群众的喜欢。笔者通过对太原市太极拳与老年人健康的调查研究。目的在于获得更多资料,进而探讨太极拳在老年人健身、防病、治病中的作用,试图为进一步研究太极拳与老年健康奠定基础。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在具有良好体育文化氛围的太原市北城区,包括杏花林区和迎泽区的活动广场,首先随机选择常年从事太极拳锻炼的在职和离退休职工,年龄在55—70岁的中老年人,作为研究组。其中男性75人,为练拳组(以下称为A组),平均年龄62.7岁,练拳前平均年龄38.9岁,其中练拳时间最长的30年,最短的3年。其次选择只从事简单身体活动如散步、跑步,且不从事太极拳锻炼的在职和离退休职工作为参照组,年龄在55—70岁,其中男性101人,为不练拳组(以下称为B组),平均年龄61.8岁。

1.2 研究方法及研究步骤

1.2.1 问卷调查法

调查A组与B组练拳前、后的慢性疾病史以及体育生活现状调查。

1.2.2 体育测量法

一方面,从国民体质测试项目中的形态指标、机能指标、素质指标中筛选测试项目,对A组与B组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肌肉力量,柔韧性,灵敏性进行测量;另一方面,考虑到测量的有效性与可操作性,本研究选择精确度高,携带与操作方便的仪器在现场组织测量。

1.2.3 数理统计法

社会科学统计软件Spss及体育测量仪器专用分析系统

1.2.4 调查测量时间

2010年8月—2010年10月

1.2.5 年龄分段

根据国际与我国有关人口年龄阶段划分的标准,本研究选取55-70岁的中老年人,并分为中年组55岁—59岁;老年前期组60岁—64岁与老年组65岁-70岁的三组人群。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各年龄段(A组与B组)的身体形态比较

表1可知,各年龄段,身体形态各项指标均是A好于B.经t检验,除呼吸差无显著性(P>0.05)外,其余各项指标均是P<0.05和P<0.01,说明练太极拳可以延缓老年身体形态的衰老,这与练太极拳时要求练太极拳者头正、颈直、沉肩、垂肘、坐腕、含胸拔背、以腰为拳,带动全身骨骼、肌肉和关节运动,“心”“形”合一,促进身、心发展,加快血液循环,延缓了老年性肌肉萎缩有关。由此可见,经常从事太极拳锻炼,对维持老年体格发育和推迟身体形态的衰老具有积极作用。

2.2 各年龄段A组与B组血压及肺活量比较

很多疾病与血压有关,高血压更是许多疾病的表现。血压高了会影响到人体内的多个脏器如心脏、肾脏、脑等的功能。医学家根据大量的调研数据认为,人的正常血压标准是:高压不高于17.3kPa,低压不高于11.3kPa;而高压等于或高于18.7kPa,低压等于或高于12.0kPa时,就属于高血压。从表2可知,各年龄段,收缩压均是A组<组B(P<0.05和P<0.01);舒张压均值,其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肺活量均值均是A组>B组(P<0.01)。虽然由此不能得出太极拳对血压的影响,但从表5中可看出,A组高血压的患病率,练拳后比练拳前下降了90.9%,说明太极拳对预防和治疗高血压症是有效的。由于练太极拳要求“心静神聚”,“气沉丹田”和“腹式呼吸”。这种放松,细缓,深长的节律性呼吸,使神经中枢兴奋和抑制趋于平衡稳定,人体各系统器官机能得到调整,故使收缩压下降,肺通气量增多,肺活量增加。另外,这也与太极拳动作缓慢平稳,没有精神和体力上的高度紧张有关。

表1 各年龄段A与B身体形态均值及差异比较

表2 各年龄段A与B血压和肺活量均值及差异比较

2.3 各年龄段A组与B组肌肉力量比较

众所周知,肌肉力量的退行与人的衰老成正比关系。但是,经常从事太极拳锻炼者,肌肉力量的衰退明显延缓。表3是各年龄段A与B肌肉力量的比较。对比结果表明,各年龄段的握力(强手握力)和背力(背肌力)均是A组>B组(P<0.01)。

表3 各年龄段A与B肌肉力量均值及差异比较

2.4 各年龄段A与B反应时比较

反应时反应神经活动灵活性的指标,直接影响肌肉运动的速度。神经反应迟钝,肌肉运动速度就慢,这也是衰老的表现。表4可知,各年龄段A组与B组三次反应时均值的均值,均随年龄增长而缓慢,但均是A组<组B(P<0.01),说明练太极拳对维持老年人运动分析器的灵活性具有显著的作用。三次间最大差值A组<B组,说明A组运动分析器的稳定性比B组好(表4)

表4 各年龄段A与B反应时比较

2.5 各年龄段A组与B组立位体前屈比较

立位体前屈是反应柔韧性的指标,直接反应脊柱弯曲度(柔韧性)。测量时采用被测者并腿站立,双膝伸值,腰前倾,双臂伸直下垂,尽量用双手中指末端触及下肢最低部位,并记录触地和未触地人数。统计结果表明,A组触地人数69人(占92%);B组触地人数17人(占16.8%)。由此可见,练太极拳可延缓老年人椎间盘退化和弹性缩小及肌肉、韧带伸展性减退。

2.6 老年人慢性疾病情况

表5显示,A组练拳后的各种慢性疾病显著低于B组,A组练拳后的年龄虽平均比练拳前增长了23.8岁,但各种慢性疾病的患病率练拳前是73.4%,练拳后下降为9.3%。主观无病率,练拳前为40%,练拳后增加为93.3%。而B组的各种慢性疾病的患病率平均为98%,主观感觉无病率仅有27.7%。由此可见,练太极拳对预防和治疗慢性疾病有显著的作用(见表5),起到延年益寿的功效。

表5 A与B慢性疾病统计表(n/%)

3 结论与建议

(1)经常从事太极拳锻炼的老年人,促使心、肺功能健康发展,延缓身体机能下降、躯体枯萎、肌肉力量减退、反应迟钝、关节僵化等常见症状,具有维持老年体格发育和推迟身体形态推迟衰老,焕发青春,增强体质,延年益寿和提高生活质量的作用。

(2)经常从事太极拳锻炼的老年人,不但慢性病的患病率低,而练拳后比练拳前的慢性疾病患病率更低,如延缓椎间盘退化和弹性缩小及肌肉、韧带伸展性减退。太极拳可以预防和治疗慢性疾病。

(3)参加太极拳锻炼,不仅可以维持中、老年及体质弱者的健康,而且还可以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与水平。

(4)中老年人在选择参加体育活动项目时,应本着三个原则:首先注意运动项目的选择,其次考虑运动的合理性,最后一定要持之以恒,这样锻炼的效果才会明显。

[1]任 海.老年体育再思考[J].体育科学,2006(6):封2.

[2]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审定.体育测量评价[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1995.

[3]王 茂.中国养生宝典[M].北京:中国医药出版社,1991:12-14.

[4]田桂菊.太极拳的健身康复作用与对策[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8(11):56-57.

[5]季 浏.身体活动与心理健康[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994(3):16-22

[6]裘沛然.中国中医独特疗法大全[M].上海:上海文汇出版社,1991:64-67.

[7]梁晓磊.论陈氏太极拳的健身作用[J].科学大众,2011(5):157.

[8]周 彤,高廷波.太极拳的健身功效及锻炼方法的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10(11):39-40.

[9]刘志林.浅议太极拳与中医保健[J].科技信息,2011(12):658.

[10]张彩芳.太极拳锻炼对老年人肌力与平衡能力关系的研究[J].中外医疗,2011(14):185.

猜你喜欢

年龄段太极拳患病率
练习太极拳的感悟
练太极拳为什么要一门深入
不同年龄段妊娠早期妇女维生素D含量水平分布
各年龄段人群对网上健康教育的认知和期望的调查报告
2020年安图县学生龋齿患病率分析
昆明市3~5岁儿童乳牙列错畸形患病率及相关因素
适合各个年龄段的黑胶爱好者 Sony(索尼)PS-LX310BT
428例门诊早泄就诊者中抑郁焦虑的患病率及危险因素分析
老年高血压患者抑郁的患病率及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
从认知角度看不同年龄段儿童音乐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