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术服装改革之思考——以胡服骑射为视角

2013-03-30李佳瑾

武术研究 2013年1期
关键词:胡服长拳武术

李佳瑾

(湖北大学体育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2)

1 前言

公元前307年,赵武灵王为抵制北方游牧少数民族的入侵和增强赵国的军事战斗力而推行的“胡服骑射”改革,不仅是一场伟大的军事改革,同时也是一次伟大的服饰和风俗革命。赵武灵王推行的胡服改革真的只是为了方便骑射,还是另有其它的意图?武术服装作为武术的一部分,在武术产业化和国际化传播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当前武术服装存在着色泽绚丽、杂而无章,种类繁多、难显民族特性[1],缺乏武术“标准化”服饰品牌[2]等问题,因此武术服装需要改革,同样是服装改革,胡服改革的目的与意义对于今天的武术服装改革有哪些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呢?本文将首先分析胡服改革的目的及意义,并探讨胡服改革对现代武术服装改革的启示和指导作用,从而提出现代武术服装改革的要求。

2 胡服改革的目的及意义

2.1 便于骑射

“胡服骑射”前的赵军,衣服都是宽衣博带、长裙长袍,上衣下裳的装束只适合于原始的马车作战和步行作战,影响了战斗力的发挥。在抗击胡人入侵的过程中,赵武灵王看到了胡骑“来如飞鸟,去如绝弦”的优长,胡人都是身穿短衣、长裤,作战骑在马上,动作灵活方便,他认识到要打破困境就必须建立一支优良善战的骑兵部队[3]。在打破“华贵夷贱”的民族观念后,于公元前307年正式下达“胡服令”,让男人改穿北方游牧民族的窄袖短衣[4],随后改步为骑,建立骑邑,极大地提高了赵国的军事战斗力。

2.2 同化胡人,招募胡骑为己所用

胡服改革除了便于骑射外,还有一个更深层的目的。史料记载武灵王在谈及变法的意图时说,此乃“继先王之意”、“简襄之烈”。那么说明此举意在继承先辈的遗愿,成就大业。那么赵简子和赵襄子有什么样的宏图大志未展呢?那就是“计胡狄之利,启胡狄之乡。”简襄在建立其不世之业的过程中,除与胡狄进行战争外,同时用联姻等友好方式,融合周边少数民族,这在赵国历史上留下深远影响,也成为赵武灵王胡服改革的历史依据与理论基础[5]。他想通过胡服改革,使赵国的服饰接近胡人,以改变长期形成的胡汉敌对心理,争取在少量的战争中尽快融合胡人。他在说服赵文、赵造、赵俊等人后说出“遂胡服,招骑射”就是最好的证明:即利用胡俗同化胡人,以便招募胡骑为己所用。在努力说服大臣,打破“华贵夷贱”的传统观念后,赵武灵王推行胡服改革,后证明此举确实意义非凡。

胡服改革后,林胡王献马,楼烦王致其兵,二族归顺赵,这两个民族都为游牧民族,他们的马匹精良善于奔跑,士兵凶悍善战,在赵国攻打中山国的战争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同时他们的归顺,使赵的疆域北达阴山南麓,西北至河套以北,对秦形成严重威胁。另一方面,胡服改革也对当时其它国家产生了影响,齐楚等国纷纷效仿胡服,冲淡了战国时期盛行的“华贵夷贱”观念,再加上少数民族的归顺,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民族平等观念的发展,大大促进了战国时期的民族融合,为秦汉时期全国各民族大一统局面的出现作了思想上的准备。

3 胡服改革与现代武术服装

3.1 现代武术服装要方便、实用

赵武灵王推行的胡服改革主要目的之一在于胡服是窄袖短衣,合裆长裤,方便行走和骑射。与此相同,大多数武术练习者都穿着中式大褂、灯笼裤、对襟中式散打服、对襟小褂或其他运动服,有些专业运动员也没有像样的武术服。总体来说目前武术服装大部分都是宽大肥硕和悬垂飘逸的样式,虽然可以显示武术练习者的博大情怀和潇洒气质。但由于服装太过宽大雍长,使得许多练习者穿上犹如走街串巷、摆把卖艺的艺人,稍显随意和拖沓。从视觉和审美的角度很难满足运动员和观众的品味[6]。除此之外,随着竞技武术向着“高、难、美、新”角度的快速发展,技术动作的难度和复杂程度也得到极大地提高。武术运动员尤其是练习器械的,宽大雍长的武术服往往成为阻碍其完成动作质量的不利因素。

“长衫、长裤”曾是竞技武术运动员统一的规定服装,直到1996年武术新规则的出现,对于长拳类服装款式上衣长、短袖自定;太极拳、太极剑上衣长度不得超过本人直臂下垂时中指指尖;南拳服装规定女子为短袖上衣,男子为无袖背心。这才出现了“短袖”或“无袖”上衣。同年,在全国武术散打锦标赛中,武术散打项目正式脱掉了头盔、护具[7]。这些改革都为选手们更好地完成高难度技术动作提供了方便,也在训练过程中更为实用。由此不难看着新规则对于服装的变更正在朝着方便、实用的方向发展。从这个角度思考武术服装的“长袖”、“短袖”改革与胡服改革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武术运动员穿着的方便与实用。

3.2 现代武术服装要标准化,寻求认同心理

赵武灵王推行胡服改革的另一目的是利用胡俗来感化胡人,寻求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改革极大地扩充了赵国的军事实力,同时也间接促进民族交流与融合。

利用服装改革寻求民族认同心理,促进民族交流与融合用在现代武术服装改革上也同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武术源于中国,属于世界。”武术是中国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受到世界人民的欢迎,然而这项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项目在国际化推广过程中却频频受阻。2008年武术入奥的失败和作为舶来品的拳击、跆拳道在中国的大受欢迎引起了国人关于武术未能成功推广的深思[2]。结果发现武术自身存在着很多问题:武术门派众多,拳种林立,难成统一的标准,武术比赛、表演、影视、服装等产业化发展程度不高,这些都不利于国际化传播,其中摆在首位的就是武术“标准化”问题。而武术服装作为武术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武术标准化的重要内容。它作为中国武术文化的一种符号,在武术的传播与推广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虽然竞赛套路规则对于竞技武术的长拳类、太极拳、南拳和散打的服装款式作了一定的统一,但由于有些款式选择存在多样性、颜色和布料也没有统一的规定,所以武术训练者和运动员在武术款式、色彩和面料选择上依然很自由,难以形成统一的服装。而在平时也随处可见一些穿着灯笼裤、对襟中式散打服、短裤、运动服甚至日常服装的武术练习者,让人看得眼花缭乱。这样武术服装就丧失了它的象征意义,失去了武术服装的审美性和辨别性,人们很难从武术服装中寻求关于中国武术和武术文化的认同感,这对武术的传播与发展是极其不利的。因此武术服装应该进行标准化,让世界人民通过武术运动员和练习者所穿的服装直观地判断这是武术服装,并知道它的技术类别和所取得的技术水平等级。

3.2.1 色彩设计上要以淡雅为基调

现在武术服装无论是长拳类,还是南拳,太极拳,散打等在服装色彩上都没有统一的要求,武术选手们根据个人喜好追求五颜六色的鲜艳服装时,观看者即为他们时有的新意所惊喜,同时也为随处看到款式色彩随意混搭的现象而啼笑皆非,混乱的色彩与武术运动显得非常不协调,失去了武术本身的严肃与干练,更失去了蕴含独特武术文化的功能,不仅影响了武术运动员套路演练和技术发挥的效果,更严重地影响了观众对武术运动观赏兴趣[8]。

道家主张“五色令人目盲”,“无色而五色成焉”,“澹然无极而众美从之”(《刻忌》),体现在艺术上追求向黑色回归的无色之美,偏爱黑、白、青等平淡素净之色。众所周知,中国的水墨画之所以在绘画中品位最高,就在于它的黑白二色是最为根本的色[1],而青色又居于黑白两色之间,也常是艺术大家们的钟爱之色。另外黑、青、白三种色彩给人一种庄重和朴素感,向世人传递一种中国文化独有的厚重感与内敛感。因此建议将黑、青、白这三种颜色作为武术服装的主打颜色,它非常符合武术外表朴实无华而内在博大精深的文化特征。

3.2.2 款式设计上要与运动项目相对应,但局部样式可统一

中国武术门派众多,拳种达130余种,各派技术风格迥异,因此要做到服装的大一统,实属不易。武术讲究的是“天人合一”,既要追求与自然的和谐,同时也要追求物我统一。因此武术服装在款式设计上既要与不同的场地、时节相适应,又要与练习者自身的技术风格、体型和个性特征相协调。这就要求武术款式设计在要量体裁衣、色彩搭配和谐的同时,又要与运动项目相对应,这里以规则规定的长拳类、南拳、太极拳和散打竞技武术服装为例进行比较说明。

表1 长拳、南拳、太极拳和散打服装样式局部比较

由表1我们可看出,四大类竞技武术服装的领式融合了中式领和无领两种;襟式包含了对襟、半开襟、斜襟、无襟和挎肩类;袖子分长袖、短袖和无袖;腰带分同材质腰带、腰风、腰群甚至无腰带;裁体方面分适体、紧身和宽体,并适当增减放量。多元化的服装样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遵循了“运动员的服装要体现项目特点、运动特色、时代特色”的指导性意见[8],在留给选手足够选择服装的空间时,忽略了武术服装作为一种中国武术文化符号的重要意义,仿佛武术服就是根据个人喜好随意搭配,没有较为统一的规定,更谈不上是在向观众传递某种关于技术水平、风格和文化的特殊载体。但我们也应尊重不同参赛项目的风格特点,因为服装只是武术文化的一个外在传播源,最重要的还是要选手们扎实的技术功底,说到底服装最重要的功能还是为选手技术完成的质量而服务。

但既然这四类竞技武术都是武术服装,都是为武术服务,就应该在服装设计上保留一定的共性,前面提到颜色的统一,这里就根据武术种类的风格特点和现有的样式进行一定的变更,进而达到局部的统一,做到共性与个性相存,服装与技术风格相协调。长拳和太极的演练都要求动作舒展大方,高低起伏,错落有致,如行云流水般,而传统的中式立领对襟小褂不仅体现了中国的传统服饰特色,还平添一种玉树临风之气质。因此长拳和太极拳可统一为中式立领和对襟小褂,袖口采取连袖护腕;而南拳和散打则对力量和爆发力要求比较高,无袖、无领更能展现选手的肌肉与线条,衬托出选手们的威猛与健硕,所以可将南拳和散打选手服装统一为无领对襟无袖。

表2 长拳、南拳、太极拳和散打服装局部样式统一表

另外虽然长袖和短袖服装有利于展现长拳的技术风格,但近年来在新规则修订增加了难度技术后,越来越多的长拳运动员开始选用短袖服装样式。因为短袖既能体现长拳的舒展大方,同时又能兼顾高难度跳跃动作和快速多变的节奏[9]。而太极拳则要求动作大气、轻灵、圆润、缓慢,因此着长袖服装更能显示出整体的行云流水般的动作风格,所以太极拳演练者几乎都着长装。而腰带和袖口也可在规则规定的样式内局部统一(见表2),裁体则要要依据演练者体型和技术动作的演练幅度而定,这个不可能做到统一规定,但也可制定相应的规格供参考。

3.2.3 面料选择上要具有良好的抗皱、吸汗透气和悬垂性能

一套好的武术服装,除了拥有良好的款型和色彩,最重要还是要依托面料来展现。正所谓“好马配好鞍”,没有好的面料,纵有完美的样式和华丽的色彩也只会“转瞬即逝”,因此一定要选择好的面料,目前武术服装的面料基本是三类:第一类是柔软类,如真丝绸、闪光锻、丝绒等。第二类是轻盈类,如纱罗、蝉翼纱、巴厘纱等。第三类是大众类,如纯棉、天然混纺织物等[6]。每种面料都有其可取的地方,如丝绸拥有轻薄、合身、柔软、滑爽、透气、色彩绚丽,富有光泽,高贵典雅的特点,与太极拳演练者的气质较为匹配,演练者穿上丝绸制作的服装会显示一种飘逸的效果[10]。散打和长拳类高强度项目的比赛服面料应选择混纺织物,它拥有重量轻、吸汗透气和悬垂性好的特点,最关键的是价格比较低廉,非常适合普通武术训练者的消费。中国武术段位制服的运动员服和指导员服都采用具有丝光效果的聚酯纤维运动型面料,具备较好抗皱性能、吸汗透气性能,中高档的还具备悬垂性能和防静电效果;而考评员服则选用高档面料,具有身骨挺括,手感柔软而有弹性,光泽自然柔和,穿着舒适的优点[11]。

3.2.4 创建武术“标准化”服饰品牌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这个科技发达、竞争激烈的社会,没有科技含量的产品就没有容身之地。武术产业在武术比赛、表演、旅游、教育等许多方面都拥有了自己的品牌,如“少林”、“武当”等响亮的品牌,而武术服装产业作为武术产业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至今没有创建自己的服饰品牌,这跟当前武术服装未能标准化和产业化程度不高息息相关。因此相关部门和企业应该努力地使我国武术服装设计“标准化”,并提高服装的质量,融入一些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服饰上,凸显中华民族特性,创建武术品牌服装。使武术服装成为中国武术文化活的代言人,为提高武术服装的产业化程度,推进武术早日走向标准化和缩短武术国际化传播的进程作出贡献。

4 小结

赵武灵王推行的胡服改革主要目的是为了方便骑射和利用胡俗同化胡人,招募胡骑。结果不仅建立了属于自己的骑邑,使得赵国军事战斗力得到很大提高,同时还促进了民族的交流与融合。这场服装改革不仅对当时的赵国影响甚大,也对当前的武术服装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在武术标准化和产业化的大背景影响下,针对武术服装设计存在的色彩艳丽、杂而无章,款式多元化和面料多而不优的问题,提出武术服装要方便、实用和标准化。并从武术服装设计的色彩、款式和面料三大要素和本着遵循武术运动项目特点,凸显技术风格的要求提出了武术服装标准化的具体要求(仅供参考):色彩设计上要以淡雅为基调,以黑、青、白为主打色;款式设计上要与运动项目相对应,但局部样式可统一,如长拳和太极拳可统一为中式立领和对襟小褂,袖口采取连袖护腕。南拳和散打选手服装统一为无领对襟无袖等;面料选择上要具有良好的抗皱、吸汗透气和悬垂性能以及创建武术“标准化”服饰品牌。武术服装的标准化是武术标准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推进武术武术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将有利于武术的产业化发展与武术的国际化传播。

[1]崔怀猛.浅谈武术服装的文化内涵及其发展[J].搏击·武术科学,2009(6):16-17.

[2]郭建菊,刘树军.“标准化”视角下竞技武术服饰的产业化发展探讨[J].搏击·武术科学,2011(8):17-20.

[3]董 田,余卫华.简析“胡服骑射”对中国北方服饰的影响[J]. 黄石理工学院学报,2009(26):43-45.

[4]张卓琳.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改革的意义分析[J].三峡大学学报,2008(30):226.

[5]魏建震.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改革新研[J].河北师院学报,1996:101-105.

[6]张 杰,张家彬. 对武术服装现存问题及发展对策的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12(9):7-10.

[7]李龙飞,郑志刚.浅析武术服装的产生与发展[J].赤峰学院学报,2010:123-124.

[8]王 勇.我国武术国际化发展障碍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32-36.

[9]张小鸥.武术套路比赛服装设计要素探讨[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35):61-64.

[10]谭明玲,唐志云.论武术竞赛中比赛服装的要求及其作用[J].搏击·武术科学,2008(5):47-49.

[11]http://dw.wushu.com.cn/NewsView.asp?ID=98.

猜你喜欢

胡服长拳武术
中华武术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长拳运动员运动前补糖措施研究
浅谈长拳发展的历史流变
浅谈唐诗中的胡服
武术
胡服东来①
再議胡服騎射
浅谈唐朝女性服饰
如何让学生掌握好武术中的寸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