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形意拳中进步崩拳动作的生物力学分析

2013-03-30王林瑞

武术研究 2013年1期
关键词:形意拳拳法转动惯量

张 超 王林瑞

(武汉体育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

前言

形意拳是我国优秀的拳种之一,与太极拳、八卦掌统称为内家拳。此拳讲究“象其形,取其意”,要求“心意诚于中,肢体形于外”内意与外形高度统一。[1]该拳法特点讲究贴身靠打,快进直取,崇尚进攻。它朴实无华,动作简单,毫无半点花架虚招,一切从实战出发,全都是实用的技击技巧。其中五行拳是形意拳最基本的五个拳法,它包括劈、崩、钻、炮、横。而崩拳便是技击性强大的五行拳中最朴实简单的拳法之一。一代宗师郭云深便曾有“半步崩拳打遍天下”的美誉。现在从运动生物力学的运动学与转动力学两方面对进步崩拳动作进行分析,深层揭示该拳法内在的特点与规律。

1 崩拳的运动特点

崩拳是左右拳轮番向前直打的练习方法。出拳时,既要求有速度,有力量,又要求保持周身完整,与步法进退起落整齐合拍。步法则完全左脚直向前进,右脚尽力后蹬,再向前紧跟步的单一形式,落脚后重心仍在右脚。身法要求屈膝蹲身,高矮一致。

(1)预备式三体式。(见图1)

图1 预备式三体式

(2)进步右崩拳为例

第一步由三体式开始,身体方向不变,两手变拳握紧,左拳拳眼向上,肘部微屈,右拳拳心翻转向上,右肘紧靠右腰部,前臂贴于腹部右侧,眼看左拳。[2](见图2)

图2 进步右崩拳(1)

图3进步右崩拳(2)

第二步左脚尽力向前迈一步,右脚随即向前跟半步,重心仍坐于右腿。在进步的同时,右拳顺着左臂方向直向前旋转打出,拳眼向上,左拳收回停于腰部左侧、拳心向上,目视右拳。(见图 3,图 4)

2 生物力学的运动学分析

在分析整个动作之前先建立两个参照系:静参照系O和动参照系Q和一个运动点f(右拳头),(见图4)。

(1)当运动员由图2动作到图3动作的过程中,动参照系Q相对于静参照系O产生运动,该运动称为牵引运动,此时对应的速度为牵引速度v1表示。

(2)当运动员由图3动作到图4动作的过程中,动点f相对于动参考系Q产生了运动,该运动称为相对运动,此时对应的速度为相对速度v2表示。

(3)当运动员由图2动作到图四动作的过程中,动点f相对于静参考系O产生了运动,该运动称为绝对运动,此时对应的速度为绝对速度v3表示。

综上所述,动点的绝对速度等于牵引速度与相对速度的矢量和,即v3=v1+v2。由此可见进步崩拳的上步动作(完全左脚直向前进,右脚尽力后蹬,再向前跟步的单一形式)再结合转腰、送髋、探肩、冲拳等一系列的动作,大大加快了出拳的速度。

若运动员单独原地出拳我们会发现:其牵引速度为零,即绝对速度等于相对速度,这样便大大减小了运动员出拳的速度。而且在形意拳中师父们特别注重牵引速度的练习(前脚竭力向前迈步,后腿尽力后蹬做动作的练习),在练习该拳前,首先便是该步法的练习,讲究迈步如行犁,落脚如生根,要求下盘灵活且稳定。这样在进攻中有助于快速出拳冲击对手,在防守中迅速撤回保护自己。

3 生物力学的转动力学分析

3.1 腰部的转动力学分析

(1)形意拳的崩拳出拳前要求:右肘紧靠右腰部,前臂贴于腹部右侧;出拳时要求:从人体胸前(膻中穴附近)旋转出拳。即,拳谱中所说的:手护胸,肘摩肋,拳从口出。(见图5)

(2)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崩拳在出拳过程中要求腰髋迅速的转动,从图三与图四的比较中可以换看出:运动员的重心点Q点并没有多大变化但以竖坐标为轴腰髋扭转却很明显。为了便于分析我们将人体颈部以下和腿部以上的躯体视为一个圆柱体。如图5所示(此时可视双臂紧贴身体)

设该圆柱体质量为M,半径为R,高为h,密度为ρ。

因为理论上对于质量为m的质点,如果它离转轴的垂直距离为r,

那么这个质点对该转轴的转动惯量为I=mr2

所以圆柱体的转动惯量

若运动员的双臂不紧贴身体,即与身体有一定的距离时。由上面的公式可以粗略的推断出:圆柱的半径将增大。此时的圆柱体的转动惯量用I2表示,则I1

3.2 前臂的转动力学分析

形意拳的崩拳在出拳过程要求右臂旋转而出,这样做的作用主要有两点:

其一,右手臂旋转而出其定向作用较强。这样有可能冲破对手的阻挡直接攻击到对方。这如同于有复线装置的枪管射出去的高速旋转的子弹,其稳定性和射程都要远于没有复线装置的枪管射出的翻滚的子弹。其实在此过程左臂也有旋转收回的动作,起作用也是增强定向性,两臂反向旋转,前后对拔抻拉,有利于身体的协调与稳定。

其二,手臂旋转而出有利于增加拳向前的冲力。由运动解剖学知识可以知道:直接出拳时只调动了三角肌、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等肩带肌群和上臂肌群[4],对于前臂肌群调用的很少;而当手臂随着拳头旋转而出时,更多的调用了肩带肌群、上臂肌群、前臂肌群和手肌肌群。

这样更多的肌肉参与了活动,它们协同作用,曾进了兴奋性,便于收缩与紧张,进而力量增大,冲拳的力量更足、更猛。

4 从人体结构的力学特征对进步崩拳进行分析

人体四肢由近端关节至远端关节,各关节所配置的肌肉的强弱,即肌肉的生理横断面逐渐减小。在生物力学中把关节处所配置的肌肉生理横断面大的称大关节,反之称小关节。这与人体活动时各关节所遇到的阻力矩由近端至远端依次减小的情况是完全一致的。

关节活动顺序的原理告诉我们:“运动中当需要克服大阻力或需要表现出较高的动作速度时,肢体各关节的肌肉虽然都同时用力,但其中大关节总是首先产生活动,并依据关节的大小表现出一定的先后顺序。因此依据关节大小表现出大关节首先发力以克服物体(或环节或肢体)的惰性,便于物体(或环节或肢体)的启动;中等关节次发力,便于物体(或环节或肢体)进一步加速;小关节最后发力,便于控制物体(或环节或肢体)的运动方向和运动幅度。”[5]

形意拳的进步崩拳便充分运用了上述运动的原理:在出拳前,左脚尽力向前迈一步,右脚随即向前跟半步,即首先调动臀大肌、股二头肌、半健肌、半膜肌等大肌肉的活动;再次旋转腰髋,并有向前送肩的动作,该动作整体调用了腹外斜肌、下后锯肌、背阔肌、前锯肌、肩胛肌等相对较大肌肉群的活动;最后,在以上基础之上手臂前冲,拳头旋转而出,该动作调用了三角肌、股二头肌、股三头肌即前臂与手部的横截面积较小的肌肉群。由此可见,进步崩拳动作严格遵循这一规律。否则必然造成动作结构错误、动作幅度、速度、力度受限、身体稳度降低等负面结果,进而影响整体力量的发放,减小崩拳的杀伤力。

以上的原理正如同形意拳诀中所讲的外三合原理一样,在此基础上在着重思想意识的练习,精神的高度集中,加之呼吸的配合,即拳诀中所说的内三合,这便是武术中经常提到的内劲或内劲练习方法。

整体而言,形意拳要求动作协调,肌肉发力顺序连贯,心态平和,意识集中。在练习与实战中,这样的一拳击打出去,其威力不言而喻。武林中所谓的一招制敌与一击必杀之技并非是危言耸听,也不是神秘的传奇,是真实的存在。

5 结论

中华武术中的整劲并不像电视、电影、小说或部分文章上所说的那样神之又神,玄之又玄的东西。它是完全可以用现代科学所证实并解释清楚的。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形意拳之崩拳仅是形意拳众多拳法中最为简洁实用的一拳,另外还有劈、钻、炮、横基本四拳。它们都可以直接或间接用上述有关的运动生物学方面的知识加以解释;其实不仅是形意拳,中华武术中几乎所有拳法,它们虽形式万千、练法各异,但都不会脱离内外三合的原理。它们都可以用运动生物力学、生物化学、生理与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进行合理的科学化的解释。借助这些学科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武术运动对人体结构机能的影响机制,揭示强身健体、防身养生和观赏自娱的客观价值,阐释武术运动对人体锻炼的独特作用,为武术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武术并不是神秘不可测的不可预知的传奇,武术的科学化将更容易为人所知,为人所理解;将更有利于武术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

此外,还可以看到,从遥远古代走来的中华武术为我们留下了太多的宝贵遗产。这些遗产不仅仅是文化方面的,还应有生物力学等现代学科方面的经验与指导,但该方面还有待于更多专业人士、综合性人才的深入研究。

[1]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中华武术教程(上册)[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134.

[2]李天骥,李德印.形意拳术[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1:35.

[3]李玉刚,柏开祥.运动生物力学[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61.

[4]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运动解剖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107-108.

[5]李玉刚.跆拳道横踢动作下肢肌群工作特点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03(8):57-58.

猜你喜欢

形意拳拳法转动惯量
第十四届全运会空手道资格赛(第一站)男子组手
——67公斤级拳法技术趋势分析
多视角下形意拳的传承与发展
差值法巧求刚体转动惯量
三线摆测刚体转动惯量误差分析及改进
狗拳非遗难寻传
太谷县形意拳的开展现状调查与分析
猜拳
基于扭摆振动的转动惯量识别方法
形意拳源流与发展考略
如何通过测量复摆的周期计算转动惯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