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巧包衣防治水稻蓟马和白背飞虱试验报告

2013-03-29陶国英张正洪刘红菊

湖北植保 2013年3期
关键词:蓟马稻飞虱秧苗

陶国英 张正洪 刘红菊

(应城市植保站 432400)

为了探求高巧包衣防治水稻苗期蓟马、中后期稻飞虱和预防南方黑条矮缩病的田间效果,明确包衣剂量,探究其对种子的安全性,作者于2012年在应城中稻田进行了试验。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对象

蓟马、稻飞虱、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

1.2 试验作物

中稻糯谷(银糯一号)。

1.3 试验地点

应城市杨岭镇伍份村,该地连片种植水稻66.67hm2以上,蓟马、飞虱常年发生较重,各处理区栽培条件一致。

前茬为油菜,5月1日收割后泡田,5月8日采用直播栽培方式播种。

1.4 试验药剂

60%高巧悬浮种衣剂拌种。7月9日、7月30日分别施用福戈、稼洁两次药(对照区全程不施药)。

1.5 试验处理

种衣剂拌种共设每kg种子用高巧10ml、5ml,10%吡虫啉10ml和空白对照4个处理,小区面积为667m2,用种2kg。将催芽至破胸的芽谷,分别按剂量包衣3min~4min,拌种后于阴凉处摊开晾干6h~8h后播种。

1.6 药效调查方法

虫害调查方法完全按农业部农药检定所编《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要求开展调查统计。

2 结果与分析

2.1 壮苗效果调查

6月2日通过目测,各处理区秧苗叶色差异明显,处理1叶色浓绿,植株明显偏高,空白处理叶色最淡。6月7日调查秧苗素质,采取随机5点取样,每点调查0.11m2,统计株高、茎宽、叶龄、根长等指标。结果见表1。

表1 秧苗素质调查结果

2.2 虫害防治效果

2.2.1 稻蓟马

表2 蓟马发生为害调查

6月7日采用5点取样法,每处理调查5点共0.55m2,记录每0.11m2平均活蓟马数,卷尖个数,对比效果见表2。

2.2.2 稻飞虱

每处理采用平行跳跃法调查5点,每点5丛计算虫量。整个生育期共调查3次,分别于施药前调查一次,施药后7d、15d各调查1次,统计防治效果,结果见表3。

表3 稻飞虱防治效果比较

2.3 南方黑条矮缩病

在水稻分蘖末期至拔节期每处理共调查 2次,每次调查5点,每点10丛,各处理均未发现南方黑条矮缩病。

2.4 产量调查

表4 产量性状调查

9月5日对各处理进行理论产量调查,每个处理随机5点取样1m2,数出5m2总穗数,再随机选取10丛水稻室内进行经济性状考察,算出理论产量。调查结果见表4。

2.5 综合评价

2.5.1 防治效果分析

该试验在水稻整个生育过程中,降雨正常略偏少,日最高温36℃,最低温14℃,试验期间未遇见严重干旱和暴雨等反常天气。在病虫防治期间施药后所用药剂没有对水稻造成药害,没有影响正常生长和造成产量损失。

按照拜耳作物科学中国有限公司提供的高巧水稻包衣,防治水稻蓟马和白背飞虱及预防南方黑条矮缩病示范方案操作,高剂量拌种包衣,对提高水稻秧苗素质,降低虫害等有明显效果。空白对照区苗期蓟马为害明显,秧苗素质较差。试验证明只要进行种子包衣,不论用何种剂量均有较好效果,但考虑到既要经济实惠又要达到预期效果,建议每kg种子用60%高巧种衣剂包衣即可。

2.5.2 经济效益分析

今年稻飞虱发生量不大,虫态消长明显,不防区后期虫口减退快,没有对产量造成明显影响。预测产量差异主要由于二代二化螟为害所致。因此在稻飞虱轻发生年份,用高巧包衣可有效控制稻飞虱发生和为害,不需另外施用药剂防治,以达到降低用药成本的目的。

猜你喜欢

蓟马稻飞虱秧苗
DA-6对番茄秧苗生长的影响
分析稻飞虱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分析
临汾:抓紧防治玉米蓟马
几种药剂防治稻飞虱效果分析
农民
辣椒蓟马防治技术
西南和长江流域水稻生产品种对稻飞虱的抗性
基于Meanshift和Hough变换的秧苗行中心线提取
苦参碱B、C防治蓟马和小绿叶蝉田间试验
稻飞虱发生发展气象指数估算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