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书与孝道

2013-03-28马喜林

中国德育 2013年2期
关键词:治校校长理念

文化和文明是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血脉。我们学校很小,小到只有四十名教职员工,三百名学生。但我当校长三年多来,按照规划的美好愿景,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发问着,实践着。

教育之问

教育是什么?这是我当校长后的第一问。我们的老祖宗在造字时就明明白白地告诉我们,教是育的手段和内容,育是教的目的和结果。从教育两字的结构上看就更加一目了然:教是左右结构,左边是“孝+文”,即教的内容是有关“孝”的“文化”;育是上下结构,是“云+月”,即育的结果是“云”和“月”的美丽风景。教育是对心灵的轻轻扣问。“人(孩子)呀,你需要什么?”他们会马上回答“和他(他们)一样”。“和他们一样”就是教育的平等,这个平等就是德育,德育是学校教育的土壤,而其他各育则是种子和希望。在平等教育的基础上再去满足学生对其他各育的需要,这就是我心目中的教育。

当我明确了心目中的教育之后,再追问自己,校长是什么?从内心修养来看,校长就像一个拳击运动员,即便被对方打得鲜血淋漓,也不放弃取得胜利的最后一线希望,他应该是师生们的精神榜样。由内心的修养而体现出来的外在表现是:待在学校,长在课堂,和师生们相濡以沫,上课、听课、评课、说课。校长就是一个孩子王,领着师生们在秋后的田野上拾谷穗,拾到的是责任,收获的是快乐。我为自己定下的目标是:争取让更多的学生走进校长办公室,争取充分挖掘自身的潜力。

正是在上述思考和认识的基础上,我们开始摸索和提炼学校的治学理念。理念是学校教育的灵魂,治校理念应包含对大自然的回归和对人性本质的还原。任何学校的教育理念都必须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从当地实情出发,从学生健康成长的角度出发,从学生和家长的最根本利益出发。为此,学校最终确立了“读书·孝道”的治校理念,并确立了三年的奋斗目标:吃苦、规范、立志、方法,即培养吃苦精神,养成规范习惯,树立远大理想,学会生存方法。

读书励志

我们倡导的读书以课堂为主,以校园熏陶为辅,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读书中励志,在励志中成才。校长、老师都要读书,重在影响。正如我校一位老师所说:“我们应当首先成为我们所要培养的那种人”。在读书教育活动中,又针对不同的年级有着不同的侧重,以便突出读书教育的实效性。

围绕“读书·孝道”这一治校理念,我校相应地制定了“施德于礼 施礼于人”的校训,以德治校,以礼育人,从而实现读书和孝道相结合,读书和育人相结合。读书的精髓是孝,是对祖国、对社会、对家庭、对有恩于我们的人之孝。孝者,上孝国家,中孝父母,下孝子孙,是一辈一辈人的希望,是家与国的希望。

对学生进行远大理想的教育不能与现实脱节。既可讲“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也要讲“读大书则大孝,读中书则中孝,读小书则小孝,不读书之孝则是人的生理本能”,但一定要把握好尺度。

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学校召开“走进校园读书来”家长培训会,引导学生树立终身读书的信念,营造读书氛围,使家长明白读书不再是学校的事;召开“走出白山读书去”家长座谈会,由校长进行主讲,告诉家长不能满足于让学生学习课本知识,而是要让学生走出学校读书去,比如学习一门职业技术以适应自身生存和发展;召开“常回家看看”离退休教师座谈会,诚心听取老教师意见,动员我们所能动员的力量,形成教育合力。

每节语文课课前都有学生“五分钟读书”文采展示,语文老师每学期都要对所教的班级进行一次读书方法指导课。在课外,我们开展了“我与名著相约”“我和父母共读一本书”“书香班级”“读书博士”等评比活动,并把每周三的第七和第八节课定为学生自主读书时间。在中学生选读和必读的书目之外,学校还编写了《中学生常用成语典故》等校本教材,那些生动的成语故事激发了学生上进的动力,书的页眉上是学校每一位老师的人生格言,学生看后倍感亲切、温馨,无形中得到更多启迪和教育。如此,学校育人就不再只重结果,而更加关注过程。阅读如同生活中的水,滋养孩子的身心,学生的读书兴趣日渐浓郁,学生的人格日臻完善。

真情感恩

我们坚持“德育就是质量”的大教育观,倡导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教育要使学生终身受益,就需要从德从孝从礼。因此,我们对“道德”进行了这样的定义:所谓“道”就是帮助你需要的人,所谓“德”就是帮助需要你的人。有道的人,要创造机会,有德的人,要抓住机会,“道德”其实质就是让学生学会帮助人,这样一来道德这一理性的东西就开始走进我们身边的生活中来。让每一个学生,从细节、细处、细心做起,成为一个有道有德的人。

让学生在读书中学会感恩,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社会,这是“读书·孝道”治校理念的核心内容。

感恩父母,省心即孝心。我们认为,学生刻苦读书是感恩,学生健康成长也是感恩。从父母对儿女最根本的要求来说,省心就是孝心。学校把安全教育放在德育工作的首位,不仅上好安全课,写好安全教案,还编写了安全课校本教材《平安》。在安全教育方面,学校主张“短治不如长治,治为不如治心,治心不如治孝”,倡导安全第一、孩子唯一,从而达到“平安是福、省心即孝心,珍爱生命、小心才安心”的教育目的。

在感恩父母方面,我们还开展了有针对性的校内外教育活动。学校引导学生每天给父母一个拥抱,一句温馨的祝福,一份细小的感动,帮父母干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务活,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为了提高活动的自主性,学校还开通了和家长联系的热线电话,及时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诚恳地欢迎家长到学校来做客。这样一来,我们对学生有了全方位的了解,对孩子出现的问题也能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使学生真正懂得父母的良苦用心。

感恩老师,刻苦学习。老师既是朋友,又是长者,学校教育学生珍惜老师的劳动成果。学生对老师的最好回报就是良好习惯的养成,学习能力的提升。学生不仅要知道刻苦学习,还得知道刻苦学习本身就是一种感恩。为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我们利用教师节、圣诞节、元旦在各班级开展了“灵巧的手 感恩的心”小制作活动,要求必须是学生亲自做、必须有“爱心感言”。这类礼物尽量不买,要学生亲自做,将他们发自肺腑的感情通过小小的礼物表达出来。2011年圣诞节,学校利用课间操的时间给师生创设情感互动的空间。通过调查发现,给老师送贺卡、送苹果最多的学生并非学习最优秀,而是老师平日里悉心教导甚至是严厉批评过的学生。如九年级一班肖雅琪同学在平安果中的留言是《平安夜的祝福》:

马老师:

我不喜欢叫您校长,因为我觉得叫您老师更为亲切。

不知您是否记得那天您和我的第一次谈话,说心里话,我真的很紧张,甚至是害怕,直到看到您那和蔼的面孔,我的心才平静下来,那一天,我不知道自己有没有说错话让您不高兴,我回去想了许多,我会用成绩来报答您对我的教导!

此外,学校还开展了常规感恩活动,使之能言、能行,贯穿学生的整个日常生活中。比如,不论何时何地见到老师都要说“老师好”,一开始学生不习惯,后来我跟老师讲,要从自己做起,无论是校内校外,见到校长必须要问候,有些习惯,是由强迫而养成规范、流进内心的。有一次我校学生去职高加试回来告诉我,“职高老师说,一看我们就是白山乡中学的学生。”我听后非常欣慰,尽管只是一句平淡的肯定,但是我们却从中看到了学校德育工作的成效。

虽然我们只是一所小学校,但是我们却有着大大的追求:让白山乡的孩子们享受到纯绿色的教育理念“读书·孝道”,形成完整的人格,健康成长,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马喜林,辽宁省建平县白山乡中学校长】

责任编辑/宋立文

猜你喜欢

治校校长理念
基于OBE理念的课堂教学改革
遵循课程理念,探寻专业成长之路
未来学校的管理理念
对中小学依法治校的再思考
校长的圣诞节这花是你的吗?(一)
用心处事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以依法治校提升大学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