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维视域下的材料作文写作策略

2013-03-27于美华

语文教学之友 2013年2期
关键词:微光天才命题

于美华

材料作文已经成为高考命题新宠。那么,如何围绕这个指挥棒进行研究训练,成为作文指导写作的重点。其中,构思立意又是决定作文水准、得分档次的关键点。笔者就这个问题对北京、上海两大直辖市近几年的高考作文进行了一些探究。

2012年北京卷的作文题,与往年相比,命题视角发生了重大转变。由过去关注宏大主题,关注精神导向,关注社会公平,关注竞争规则,变为关注社会底层一线普通工人的工作、生活。这是一种平民视角,将考生的注意力由理性层面引导到感性层面,由对外部的思考导向个体思想情感的体认,由注重社会认知、价值判断转向感悟人生、内省自我。视角的转变,实质上是一种理念的转变,是一种让语文回归“语文”的转变。众所周知,教育本身的任务是培养心系天下、品德高尚、情感真挚、人格健全的社会公民。高考作文作为考生走向社会的第一份答卷,它可以承载方方面面的东西,但首要的一点是,不能忽视或忽略考生这个活生生的“人”的存在,不能置“人”于不顾,不能只顾环视外部世界而缺失对内部世界的审视,更不能抛却语文的基本常识,使其附庸于本不属于它的东西,成为社会发展的晴雨表、道德考量的风向标、道德准则的试金石。高考作文应该重视考生之“人”的个性张扬、情感抒发、人生期许、价值诉求,让考生说自己想说的话,思考自身所要思考的问题。有鉴于此,我们应该为北京卷命题视角的转变叫好。

就材料而言,这道题目的主题过于直白,思维的指向虽然是多向的,但这样的“多向”其实仅是局限在颂扬、认同、敬佩等“单一型”的角度或层面,考生不可能也不可以作反向的思维,这在某种程度上削弱了考生的发散审视能力与辩证思维能力。

构思角度提示:1、从老计“独自巡视”的角度。①热爱本职工作才能干出成绩;②心系百姓,体现的是一种无私大爱;③把他人的安危放在心上,他人就会把你装在心里;④乐于奉献是人最为宝贵的品质,奉献使我们的家园更美好、社会更和谐、生活更幸福;⑤一个人只要心中有追求,再枯燥的工作,再寂寞的环境,都能让他感到充实、快乐;⑥坚持,成就美好;⑦敬业才会乐业,乐业才会不计得失;⑧要有责任意识,做好一份工作就得承担一份责任;⑨独自一人而能兢兢业业、恪尽职守,考验的不只是道德良知。

2.从老计“庄重敬礼”的角度。①对自己的事业常怀敬意之心,才能有所成就;②尊重他人,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③予人玫瑰,手有余香,赤诚待人,人人敬爱。

3.从列车“鸣响汽笛”的角度。①要懂得回报,懂得感恩;②爱意、善意的传递不只在收受双方,更能影响一方水土;③每一个人都应该知书达礼,为社会的和谐温馨作出自己的贡献。

2012年的上海卷与以往的高考作文题相比,命题理性意味较浓,思辨性较强,看似好写,实则有不小的难度。

重视理性思辨,对于上海卷来说其实并不是什么新鲜的话题,而是一直保持的特色。比如说2009年对郑板桥书法“不可无一,不可有二”认识,2010年对环境资源问题的思考,2011年关于戒指铭文的思辨。这样的特色,对考生解读材料的能力,萃取观点的能力,嫁接生活、感悟常情常理的能力,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即便如此,过去三年所给的材料,内涵相对来说还比较显豁,把握材料比较容易,难是难在如何嫁接生活上。而今年的这道题则两者都难。材料的“难”,一是“微光”用的是个“喻体”,考生必须能准确把握其“本体”;二是句意理解难,“自己的东西”舍弃之后,怎么就会出现在了“天才的作品中”呢?嫁接生活的“难”,与前者密切相关,句意理解不了,“本体”找不到或找不准,也就难以寻求生活的切入口,无法从生活中获得感知。

从字面上看,“微光”指的是细微的光亮。其特点是“细小”、“暗弱”,与之可能发生的“伴生义”或许还有“短暂”、“易逝”、“易被忽略”、“不受重视”等等。

材料中包含着三组对比。一是个体的对比:“自己”与“天才”,前者无心、无意,后者有心、留意,所以“自己”成不了“天才”。二是态度的对比:“拥有”与“舍弃”,对自己“拥有”的东西视而不见,认识不到其价值,故而“舍弃”,而“天才”则与之相反。三是结果的对比,原本是“自己的”,却成了“别人的”(“微光”出现在了天才的作品中)。

由此可以看出,要落实“微光”的“本体”,以及从这三组对比中嫁接生活,可以从以下两大方面考虑:

一是内部,即个体本身。包括自身成长、精神品质、普通情感等。二是外部,即社会环境。包括教育体制、道德体系等。请看下面的构思导引。

构思角度提示:

1. 内部(个体本身)

A、自身成长。①思想的火花是“微光”,要敢于质疑,更要善于表述自己的观点;②稍纵即逝的灵感是“微光”,做生活的有心人,才能抓住灵感,让它带来创造;③成长中的好奇心是“微光”,精心呵护自己的好奇心,或许人人都能成为天才;④成长中的一次次失误是“微光”,不自卑,不轻言放弃,人生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⑤相信自己、尊重自己的每一份感受与体验,认识到自身的价值;⑥妄自菲薄者终究一事无成。

B、精神品质。①“梦想(理想)”是“微光”,坚持梦想,发展自己,成就未来;②“信念”是“微光”,执著坚定,矢志不移,是每一个成功者必备的素养;③“诚信”、“善良”是“微光”,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惨遭轻视、蔑视,而它们恰恰是每个人都应坚守的精神品质;④在这个浮躁的时代,“幸福”成了“微光”,反思自己的“幸福观”,我们或许会有别样的认识。

C、普通情感。①“孝敬父母”是“微光”,常常为人们所忽视,我们应该怎么做?②“感恩”是“微光”,人们不懂得感恩,却常常被别人的感恩之举感动得热泪盈眶,值得深思;③“怀念”是“微光”,不知道怀念的人没有过去,也没有现在和未来。

2.外部(社会环境)

A、教育体制。①应试教育的模式化扼杀了孩童个性的“微光”;②一切只看分数的当今,奇思妙想、异想天开成了孩子们的“奢望”;③精英教育让学生失去了自我,失去了创造,更谈不上创意,任何的“微光”在这精英的风暴面前只能熄灭。

B、道德体系。①道德的滑坡使得硕果仅存的那一点良知的“微光”摇摇欲坠;②没有了对真理的敬畏,而只有唯利是图,心灵深处道德律的“微光”变得多么微弱和可怜。

从这两大直辖市的命题导向来看,稳中有变,注重自我认知价值观与思辨能力的考察,这也是高考各大市作文命题的趋向。所以笔者认为平时的作文指导训练,除了让学生确定立意,写作实践外,还应注重让学生进行多维视域下的构思立意训练,以期多中择优,找准着力点,写出最优化的佳作来。

(作者单位:海安县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微光天才命题
微光
追光
微光
圆锥曲线的两个孪生命题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浅谈“命题的否定”与“否命题”
否命题与命题的否定辨析
天才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