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动因及策略探析

2013-03-27孙红侠

对外经贸 2013年6期
关键词:能源经济发展

孙红侠

(江苏省徐州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 徐州 221008)

据统计,全球每年有超过130 亿吨二氧化碳被排入大气,大量的森林植被被砍伐,从而使气温升高导致全球变暖。面对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日益恶劣,我国政府及时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构想。因此,分析我国经济发展现状,探求发展低碳经济的策略与途径十分必要。

一、低碳经济的内涵

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经济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 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低碳经济的特征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目标,构筑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发展体系,具体包括低碳能源系统、低碳技术和低碳产业三大体系。

二、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动因

(一)发展低碳经济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需要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工业化的不断发展以及新农村建设的逐渐推开,我国经济发展对能源的依赖程度日益增强。尤其是经济发展要保持较高的增速,城市汽车保有量的持续大幅攀升,令国产石油资源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增长需求,只能依赖从国际市场大量进口。据报道,1993年,我国首度成为石油净进口国,原油对外依存度当年仅为6%,但此后一路攀升,到2006年突破45%,且每年均以2%左右的速度增长,2007年为47%,2008年为49%,2009年突破50%的警戒线,2011年为55.2%。此外,2011年我国煤炭进口量已跃居世界首位,达到1.824 亿吨,同比增长11%,打破了日本保持了30多年的煤炭进口第一的纪录。众所周知,煤炭、石油、天然气是目前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而当这些资源主要依赖进口时,一旦国际市场出现波动,就有可能导致以传统能源消耗为主的企业生产陷入停顿,从而对我国经济发展造成重创。因此,发展低碳经济既是我国实现经济稳步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迫切要求。

(二)发展低碳经济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众所周知,我国地大物博,资源储量丰富,但由于人口基数较大,人均资源占有量较低。并且工业发展所依赖的主要能源诸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都属于不可再生资源,随着人类的大规模开采和广泛运用,总有消耗殆尽的一天。我国资源构成的特点,决定了今后一个时期解决能源问题将主要依靠煤炭。我国缺油、少气、富煤。在全国已探明石化能源储量中,石油和天然气仅占6%,其余94%均为煤炭。煤炭1000 米以内保有储量约1 万亿吨,其中探明可采储量1145 亿吨。按目前的生产和消费水平,可以开采使用100年以上。而石油可采储量只有38 亿吨,可采年限仅20年;天然气总资源量为38 万亿立方米,探明剩余可采储量可开采37年。当几十年以后世界主要能源都面临枯竭的时候,我国自有能源基本用完,而原来的能源出口国因为能源不能满足自己需要而停止出口时,我国的经济发展将难以持续。因此,探求新的替代资源,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三)发展低碳经济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时代要求

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大大提高,实践范围不断扩大,使得更多的地方留下了人类活动的足迹,人类在征服和利用自然取得巨大成果的同时,对自然均衡状态的破坏也达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因此也不断受到自然的惩罚:由于森林的过度砍伐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严重,可耕种的土地不断减少进而带来粮食短缺的危机,植物光合作用减少,二氧化碳增多,导致全球变暖,海平面升高危害人类自身生存;工业废水的大量排放导致地下水被污染,工业废气、汽车尾气的大量排放导致空气中二氧化氮含量飙升,雾霾天气持续发生;对煤炭石油的过度开采导致地表塌陷,局部自然环境遭到破坏。在人类生存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的情况下,发展低碳技术,广泛开发运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不仅能够促进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而且能够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四)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适应全球经济发展趋势的客观要求

低碳经济以其独特的优势和巨大的市场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热点。一场以低碳经济为核心的产业革命已经拉开序幕,低碳经济不但是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的大方向,更已成为全球经济新的支柱之一,也是我国占据世界经济竞争制高点的关键。发展低碳经济作为协调社会经济发展、保障能源安全与应对气候变化的基本途径,已得到世界各国普遍认同。全球金融危机促使世界经济加速向低碳化发展,低碳经济成为实现全球减排目标、促进经济复苏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主要发达国家凭借低碳领域的技术和制度创新优势,加快实施低碳经济发展战略,构筑世界新一轮产业和技术竞争新格局。我国传统的高碳经济发展模式面临严峻挑战,向低碳经济转型势在必行。

三、加快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策略

(一)加强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支持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要求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这为我国未来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政府部门一方面应该充分运用税收杠杆,对低碳企业的发展给予税收的减免和优惠,对于高能耗企业的产品提高税负水平;另一方面应加大对低碳产品生产企业的财政支持力度,降低低碳企业的融资成本,拓宽低碳企业的融资途径,扩大低碳产品的市场占有份额,使低碳企业的发展具有持久的生机与活力。

(二)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我国传统的经济增长是一种以高污染、高排放和高耗能为特点的粗放型增长方式,由此带来资源大量消耗和低水平利用,工业产品附加值较低,严重破坏生产生活环境,而发展低碳经济,转向低污染、低能耗的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是未来经济增长的目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不断提高资源的重复利用水平。在工业、农业和服务业三大产业中,工业发展对能源的消耗量巨大,尤其当前我国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的关键时期,以钢铁、船舶、建材等为代表的重工业正处于快速增长阶段,提高重化工企业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碳排放量就显得十分必要。由于服务业对能源的消耗较工业企业低而且发展潜力巨大,因此我国应大力发展服务业,不断提高服务业在产业结构中的比重,促进低碳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三)树立低碳理念,提倡低碳生活和低碳消费

各级政府部门应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倡导广大公众树立低碳理念,建立低碳生活方式。在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用等方面,要从传统的高碳模式向低碳模式转变。低碳生活其实就是一种最自然的生活方式,如在我们所居住和工作的地方,不用空调、电风扇就可以自然通风且温度适宜,这样的生活环境就称得上是和谐的、低碳的。让低碳理念贯穿于经济、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需要大力开展宣传教育普及活动,倡导低碳生活方式。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低碳生活是一种态度,而不是能力,应该积极提倡并去实践低碳生活,注意节电、节油、节气,从点滴做起。低碳理念的核心在于加强研发和推广节能技术、环保技术、低碳能源技术,共同促进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四)加强发展低碳经济的国际合作

在低碳经济的发展和探索方面,美国、德国等西方国家起步较早,在低碳技术和低碳产品的研发与推广方面都取得很多宝贵的经验。在技术方面我国还存在很大差距,新能源与环保产业的发展需要强大的国际技术支持,国际交流有助于学习借鉴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我国整个低碳产业的发展水平,促进我国低碳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1]李学军. 关于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若干思考[J].管理科学文摘,2007(8).

[2]王培华. 低碳经济发展路径的选择和政策建议[J].环境经济,2009(11).

猜你喜欢

能源经济发展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第六章意外的收获
用完就没有的能源
————不可再生能源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福能源 缓慢直销路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