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成都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的思考——以成都经开区汽车业再制造为例

2013-03-27

对外经贸 2013年6期
关键词:成都汽车经济

曾 珠

(成都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四川 成都610106)

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12年以来,成都经济年均增速位居12个西部省会城市之首,已成为西部大开发的标杆城市,显示出巨大的经济增长潜力和发展空间。目前,成都已集中了四川省1/6的人口和1/3的经济总量,GDP占西部地区的8%。2012年,成都市对外贸易实现强劲增长,进出口额实现 475.4亿美元,同比增长25.5%,远高于6.2%的同期全国进出口平均增速,出口总额303.6亿美元,同比增长32.4%,增幅居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第一。可见,成都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已经具有一定的现实基础。

但另一方面,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如首尔集聚了韩国1/5的人口,经济总量占到全国的1/4;东京集聚了日本人口的1/4,经济总量占据全国的1/3;巴黎集聚了法国人口的1/5,经济总量占据全国的1/4。这些世界级特大城市是真正的经济核心增长极。显然,成都作为经济增长极的地位还不够核心、功能还不够强大。

那么,在全球经济普遍低迷的大环境下,成都如何将自身资源优势和政策扶持结合起来,打造出一个具有全球比较优势、全国速度优势、西部高端优势的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并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之中,作为优化产业结构的基本要求。所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再制造产业,是成都未来建设的方向。本文以成都经开区汽车业为例,探讨成都如何从产业再造的角度来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级。

一、成都大力发展再制造产业的必要性

纵观人类经济发展史,每一次危机之后的经济复苏,除了宏观经济政策刺激之外,大都伴随着技术革命引致的产业革命。制造业作为一个国家或地区重要的支柱产业,对解决劳动力就业、繁荣科技和文化、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实现工业文明和现代文明,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和作用。虽然我国已经从2010年就成为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当年我国占全球制造业的比重达19.8%,首次超过美国的19.4%),但是,由于我国工业化起步较晚,制造业的基础和实力相比美国、德国、日本等制造业强国,还有不小的差距。在这种情形下,发展再制造产业就显得特别适合,也很有必要。

(一)从再制造产业的特点来看

按照2010年5月底工信部、发改委等11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推进再制造产业发展的意见》中的定义:再制造是指将废旧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机床等进行专业化修复的批量化生产过程,再制造产品能达到与原有新品相同的质量和性能。再制造是循环经济“再利用”的高级形式。经测试显示,再制造与制造新品相比,可节能60%,节材70%,节约成本50%,几乎不产生固体废物,大气污染物排放量降低80%以上。

可见,在再制造过程中,几乎不存在知识产权问题,劳动力和日常开销等成本占了主要部分。而正好我国劳动力相对充裕,再制造业的发展可以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缓解就业压力。

(二)从我国的国情来看

目前我国经济已进入高速发展期,对资源环境的消耗很大。发展再制造产业,有利于节约资源,减少能源消耗,还可以减少污染,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另外产品成本也可以降低,有助于提高企业竞争力。

我国再制造业市场刚刚形成,推广的三大主流行业为:汽车及其零部件、机床、工程机械。近些年,我国汽车、工程机械、机床等社会保有量快速增长。2011年末我国民用汽车保有量达到10578万辆,机床保有量超过800万台,工程机械主要产品保有量约为504万~547万台。其中大量装备在达到报废要求后将被淘汰,新增的退役装备还在大量增加。因此,发展再制造产业有利于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从汽车行业的角度来看

国外的发展实践表明,当再制造零部件占维修配件市场的65%时,汽车维修速度将增加8倍。此外,发展再制造产业还能使制造企业有能力投入更多精力进行新产品研发和设计,有利于推动我国制造业的产业结构调整、产品更新换代、技术进步和人员素质提高,形成良性循环。

(四)从成都的产业结构特点来看

当前,成都的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4.8:45.9:49.3,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6.5%。纵向观察成都工业化的全部进程,可发现一个缺失的环节,那就是“成都还未经历工业化的充分发育阶段”。按照成都经济学者林凌的解释,工业化实质上是三次产业比重不断变化的过程。“成都工业从‘一五’直到‘十一五’,第二产业比重最高值是48%,从未突破50%,而突破50%往往是评判一个城市工业化充分发育的重要标志。”林凌认为,未来工业占比的下降必须建立在完成高端化转型的基础之上,因此成都经济必须以现代制造业为主导,衍生出强大的产业链条和高附加值产品,为现代服务业发展打好基础。

所以,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必须要有产业支撑。而三次产业要联动发展,其前提是先进制造业要先导发展,联动发展都市农业和现代服务业。那么,如何将产业再造与天府新区规划建设结合起来,成为一个新的课题。下面以汽车业为例,分析天府新区龙泉片区的产业发展状况。

二、成都经开区汽车业的发展现状

成都作为老城市,人口拥挤,交通堵塞,城市功能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当前社会发展需求。因此,《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将建设天府新区作为推进成渝经济区建设的重要任务。根据规划,占地面积1578平方公里的天府新区,是一个以现代制造业为主,高端服务业集聚,宜业、宜商、宜居的国际化现代新城,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生态保护同步推进。

而天府新区龙泉片区作为成都天府新区第一个片区规划,总面积277平方公里,划定30平方公里作为起步区。龙泉驿作为成都市汽车产业综合功能区,正在加快建设成都国际汽车城,成都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更获批为国家汽车产业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目前,整个片区建设已经谋定汽车产业布局、“两化互动”产城一体布局和汽车城职工生活综合体布局三大产业体系。汽车产业也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单一到多元、从低端到高端的“蝶变”。成都国际汽车城已经聚集了“十车五机”项目集群。2011年,成都经开区汽车工业销售收入541.8亿元、汽车工业增加值143.3亿元,汽车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达31.1%。

天府新区龙泉片区的发展目标是,培育一汽大众、一汽丰田、沃尔沃、吉利汽车、神钢集团等一批百亿企业,形成百亿企业集群;形成汽车整车、工程机械、汽车零部件、汽车贸易娱乐四大千亿产业支柱,从而最终形成一个万亿产业基地。要实现这个目标,发展产业再造是必经之路。

三、汽车业再制造的国际借鉴

实践证明,汽车再制造是实现循环经济的重要途径,可以从源头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增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汽车再制造工业起源并成熟于西方发达国家,在国外,再制造已经有超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历史,形成了较完善的制造和服务体系。据统计,目前全球再制造产值已超过1000亿美元,75%来自美国,其中汽车和工程机械再制造占到2/3以上。国外汽车回收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由厂家负责回收,即“谁生产谁回收”,另一个是由专门的汽车拆解公司来进行回收。虽然途径不同,但都对汽车回收进行严格监管并提出具体目标。

(一)美国

汽车回收渐成规模,据美国专门从事汽车再制造工程最大的Lucas和Jasper公司一项调查,美国有5万家再制造商,产值已达500亿美元。预计到2020年,再制造工程可使汽车基本实现零报废。近来,在美国汽车研究理事会(USCAR)的支持下,美国三大汽车公司与美国能源部、阿贡国家实验室签订一项为期5年协议,内容为在最大程度上节约成本,对报废汽车进行回收,这将在汽车回收领域应用更多的新技术。

(二)德国

德国汽车再制造工程产业也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至少90%零部件可以得到重用或合理处理。宝马公司已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回收经营全国性网络,从实践中总结经验,汽车回收工作效益很好。如用过的发动机,经改造后,仅是新发动机成本的50%~80%,发动机在改造程序中,94%被修复,5.5%被再生,只有0.5%被填埋处理。

(三)法国

标志·雪铁龙公司联合法国废钢铁公司和维卡水泥公司,在里昂附近建立了一个汽车再生工厂,雷诺公司也同法国废钢铁公司在阿蒂蒙建立了一个汽车报废回收中心。经过近几年的建设,法国的汽车回收率已经提高到95%。

(四)日本

日本目前报废汽车回收的处理已经比较成熟,专业的回收企业、二手经销商、产品制造商共同作用的回收网络已经将本国的汽车再制造形成一个成熟的产业。日本的《汽车回收利用法》规定,汽车生产厂家有义务承担汽车粉碎残渣(ASR)、气囊类、氟利昂类等3类制定零部件的回收、利用及合理处理的工作。

综上所述,与欧美等汽车发达国家相比,起步于“十一五”时期的我国汽车再制造行业发展较慢。2008年国家发改委开始汽车再制造产业试点工作,并选定首批14家再制造企业为试点单位。在2009年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中,对再制造产业进行了详细阐述。2010年,我国又将包括汽车在内的再制造行业列为国家“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鼓励汽车再制造产业发展,汽车再制造产业已经成为国家政策的重点扶持对象。

四、从再制造业角度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

再制造产业在中国尚处于起步阶段,再制造作为新的理念还没有被消费者及社会广泛认同。再制造旧件来源及再制造产品销售渠道不够畅通,技术和管理水平不高,产品质量良莠不齐,报废汽车回收管理等相关法规亟待修订,技术标准还不完善,也缺乏相应的政策激励。成都要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建设世界田园城市,再制造恰好符合这种科学发展模式。成都市也是汽车大市,汽车保有量连续几年都居全国第三名。可见,成都发展再制造具有明显的资源和市场优势,也有一定的技术基础,未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将十分显著。

(一)从宏观政策层面

早在2005年,国务院在《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支持发展再制造。2008年《循环经济促进法》将再制造纳入法律范畴进行规范。2010年5月,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11部委发布《关于推进再制造产业发展的意见》,标志着再制造作为节能环保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发展快车道。2011年9月,国家发改委发出《关于深化再制造试点工作的通知》,将再制造产业引向更广阔的领域。作为地方政府,成都的各级相关部门应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制定可行的激励政策,对再制造企业实行税收减免、加强财政资金支持等,对开展再制造关键技术研究给予资金扶持,鼓励外商为再制造投资,将国家的这一系列政策落到实处。

(二)从中观产业(行业)层面

成都政府要积极制定有利于再制造行业的管理办法,杜绝假冒伪劣配件的流通。制定严格的再制造行业标准,对再制造行业采取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此外,成都可以进一步扩大示范试点,引导形成再制造产业化。在当前开展的汽车零部件和轮胎再制造试点工作的基础上,逐步扩大再制造试点的内容和范围,如扩大到家电、工程机械、化工冶金等领域。地方政府应该引导探索再制造产业化,支持产业化项目的实施,并逐渐形成研发、制造、分拣、回收、再制造、物流、售后服务等一体化产业链。此外,还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在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桥梁作用,开展再制造产业发展预测、加强技术推广、提供相关培训和咨询服务等。

(三)从微观企业层面

相关企业要提高创新研发能力,加大对再制造关键技术的研发力度,在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加强自主创新。规模较大、有资质的再制造企业可以考虑建立自己的科研机构或实验基地,打造自己的专利技术、品牌。成都政府在重点抓好再制造示范企业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建立一批专业化再制造企业群。

[1]刘继伟.中国汽车再制造产业发展战略研究[J].改革与战略,2011(4).

[2]潘福林.汽车再制造产业发展模式研究[J].经济纵横,2011(2).

[3]陈森昌.我国汽车再制造的政策困境及建议[J].汽车工艺与材料,2010(11).

[4]储江伟.中国汽车再制造产业发展模式分析[J].中国科技论坛,2010(1).

[5]葛沙沙.美日德中汽车再制造比较和借鉴[J].现代零部件,2009(9).

猜你喜欢

成都汽车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穿过成都去看你
数看成都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汽车的“出卖”
成都
汽车们的喜怒哀乐
3D 打印汽车等
在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