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公益旅游现状与特点分析

2013-03-27胡真子

对外经贸 2013年6期
关键词:动机志愿者公益

胡真子 郑 岩

(大连大学 旅游学院,辽宁 大连 116622)

公益旅游是一种以社会效益为主的新一代旅游活动,但是在我国由于公益旅游发展起步较晚,国内对公益旅游的研究相对滞后,在游客数量、组织方式、运作机制等方面都有待进一步提升,而且其活动形式还不足为大学生所广泛了解。公益旅游其利他性、小规模性、教育作用等特点,必将受到大学生消费群体的青睐。本文以大连市高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从感知、态度、动机、决策、方式、项目六个方面对大学生公益旅游现状特点进行调查分析。

一、公益旅游感知

在调查中发现,知道公益旅游的大学生还不到大学生总人数的1/4,正确理解公益旅游内涵的更少。这说明公益旅游在大学生中的认知程度偏低,许多大学生都没有主动探索这方面的知识,学校和老师对公益旅游的重视度也不够,没有向学生传播这方面的知识。令人欣慰的是,也有部分大学生能认识到公益旅游对社会积极作用。

公益旅游在大学生中的认知度整体偏低,这与国民缺少公益意识的社会现状紧密相关。公益旅游在国内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并未被当作主要旅游产品进行推广和宣传,造成了大学生群体没有足够的信息渠道来了解。此外,公益旅游在国内与志愿者服务有着密切的关系,大多数大学生把公益旅游当作是志愿者服务,并未将其看做是一种独立的旅游形式,但有些大学生群体对公益旅游持比较积极的态度,认为公益旅游给人们在旅游过程中创造了一个奉献社会的平台,倡导互相帮助的精神,是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好方式和援助社会弱势群体的好机会。

二、公益旅游态度

据调查,只有极少数的大学生参加过公益旅游,但大部分的大学生愿意选择公益旅游作为他们的旅游方式,说明大部分的大学生对公益旅游的态度是正面的和积极的。这反映出大学生对公益旅游的认可,也反映出大学生公益旅游市场潜力很大。

三、公益旅游动机

动机是由需要与诱因共同组成的。动机的强度或力量既取决于需要的性质,也取决于诱因力量的大小。大学生一旦产生了公益旅游动机,便成为了潜在旅游者,要使这些潜在旅游者变为现实旅游者,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还与他们的行为特征和心理状况相关,具有一定的客观条件,动机才会真正变为实际行动。

经调查发现,大学生参加公益旅游的动机多种多样,包括提升自我动机、猎奇动机、利他动机、亲和动机、文化动机等,其中,以提升自我动机和利他动机为首要,其目的包括“增长见识、知识”、“使自己有成功感和满足感”、“锻炼自己,挖掘潜能”、“使自己的技能和学识发挥作用”、“在旅游的同时可以帮助他人,很有意义”等因素。这反映了大学生在参与旅游时不再局限于满足自己的好奇心,更倾向于通过旅游这种轻松的方式来实现自我提升,获取自然、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知识。大学生公益旅游不仅仅是停留在简单的、浪漫的体验,更是对精神文化方面的追求。

四、公益旅游决策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表明,人们为了达到某个需求而产生动机,从而在外在条件和内在条件的同时影响下做出决策。将潜在的公益旅游者转变为现实,要通过认识公益旅游——公益旅游动机——公益旅游行为的过程。从调查结果来看,外界因素对大学生公益旅游行为具有显著影响,其阻碍作用主要为经济条件和时间,另外,学校和社会缺乏对公益旅游的关注及宣传,相关信息缺乏及体系不够完善等也导致大学生对公益旅游的认知度较低。这些因素致使大学生对是否参与该活动难以决策。

对于既定的参与者来说,他们的决策则主要体现在对时间和目的地的选择上,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选择公益旅游时间选择上呈现出了差异化。大多数的女生愿意参加公益旅游的时间集中安排在寒暑假,而男生选择“五一”、“十一”小长假的趋势比较突出。在目的地的选择上,充分体现了大学生旅游市场的高文化素质特点,大部分大学生为了开阔视野,选择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区、革命老区、偏远山区这种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地方,同时也有利于自己亲身经历更多的社会文化,针对这些特点可设置一些相对应的公益旅游线路。同时,也有一部分大学生选择到少数民族地区开展公益旅游,他们希望能了解民族地区的风土人情来开拓眼界。总体来看,在旅游过程中,大学生更偏重于自然景观,更青睐与大自然的近距离的接触,大学生所具有的求新、求异等个性特征及心理需要,使他们喜欢外出追求浪漫的情趣、领略各地美丽的环境和大自然的无限风光,当然,不可否认的是大学生正处在学习求知的阶段,较强的求知欲使得其愿意在做公益旅游的同时获得更多的文化知识。

五、公益旅游方式

一般来说,大学生的活动范围相对有限,选择参加学校内相关组织的公益旅游活动,不仅在获取信息上考虑就近较为方便,在组织上愿意选择参加政府相关部门、志愿者协会等机构组织的公益旅游活动,这些组织被社会所认可,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可信度。除此之外,一些非政府组织、非营利组织等民间团体组织的公益旅游或者是自助游也是被选择的方式,只有极少一部分大学生选择旅行社,因为旅行社是以营利为目的,在公益活动方面涉及的比较少。因此,大学生在公益旅游方式选择上具有倾向就近性和权威性的特点,公益旅游方式分为政府主导、志愿者主导、市场主导三种类型。

目前,公益旅游多是附属于志愿者服务,因而更多人选则常规的志愿服务组织或单位来进行,而大学生群体更倾向于集体活动,例如,选择志愿者协会、学校组织或相关的民间团体,与朋友、家人等结伴也较为普遍。就个人来讲,自助游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方式,也逐渐被大学生群体所接受,选择此种方式的大学生个性突出,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可考虑将旅游企业与学校等非盈利组织结合,一方面能够完善公益旅游的体系;另一方面也可促进旅游经济的发展。从社会上的公益组织来看,公益旅游尚未从志愿者服务行列中脱离出来,相信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和重视公益旅游,将来会出现专门的旅行社提供专业化的公益旅游服务项目。

六、公益旅游项目

公益旅游项目很多,以保护文物古迹、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保护动植物的方式为主,还有野生动物保护区的清理工作、医疗救助活动、文物古迹保护、教育培训工作等方式。针对上述公益旅游活动方式,还可以开发多种多样的公益旅游项目,例如,推广革命山区红色旅游与公益旅游相结合,贫困偏远山区教育支援活动与公益旅游结合。另外,还可以针对不同的领域开发不同的主题旅游,这活动迎合了大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尽管目前活动公益旅游的体系还不够成熟,但今后旅游企业会有针对性地开发公益旅游项目,激发和引导大学生开展公益旅游。长远来看,不仅仅要鼓励大学生参与公益旅游活动,还要针对不同的群体开发不同的公益旅游项目,进而推动公益旅游的普及和发展。

总之,随着公益旅游业的发展和影响力的进一步扩大,公益旅游必将成为大学生旅游活动的主导方式,政府应给予扶持和支持,建立规范化的公益旅游组织,以便加强对公益旅游的管理,保证政策落实到位,促进旅游经济发展,以适应我国公益旅游发展的需要。在公益旅游的实践方面,应积极宣传,引导大学生更多地关注社会、服务社会。公益旅游为大学生志愿者提供奉献社会、尽公民义务的新途径,在大学生实现生命价值的同时,为其搭建了一个有益的人际沟通和交流平台,推动公益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将促进建设“美丽中国”宏伟目标的早日实现。

[1]宗圆圆. 公益旅游动机、体验与影响研究述评[J].旅游科学,2012(3).

[2]张燕燕,胡光宇. 我国高水平大学教育经费构成分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2(1).

[3]我国公益旅游发展研究[J]. 江苏商论,2008(3)

猜你喜欢

动机志愿者公益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志愿者
我是志愿者
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对动机调控策略及动机行为的影响研究
公益
公益
公益
为志愿者加油
我是小小志愿者
公益